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04:5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特别涉及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具备变更处置器具的导出方向的竖立台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2.在内窥镜中,从设置在操作部上的处置器具导入口导入各种处置器具,将该处置器具从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开口的处置器具导出口导出到外部而用于处置。例如,在十二指肠镜中使用导线或造影管等处置器具。在超声波内窥镜中使用穿刺针等处置器具。在其他的直视镜及斜视镜中使用钳子或圈套器等处置器具。这种处置器具为了对受检体内的期望位置进行处理,需要在前端部变更导出方向。因此,在前端部的前端部主体上设置变更处置器具的导出方向的竖立台。在内窥镜中,设置使竖立台的姿势在竖立位置与倒伏位置之间变位的处置器具竖立机构。另外,在前端部主体上拆装自如地安装有罩体。
3.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具有能与罩体和前端部主体卡合的凹凸部,通过卡合凹凸部来定位固定罩体和前端部主体。通过沿上下方向挤压罩体,凹凸部的卡合被解除。
4.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是前端部的侧方被切除一部分而设置有切除面的侧视型内窥镜。通过使设置在切除面的基端部侧的区域的卡合槽与罩体的卡合突起卡合,防止罩体的位置偏移。
5.以往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2210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37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10.罩体例如在使处置器具竖立时或拔出且固定导线时被施加负荷。要求罩体由负荷引起的变形较小。另一方面,在拆卸罩体时,要求利用手指进行变形。
11.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抑制由负荷引起的变形且能容易地拆卸的罩体的内窥镜。
12.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内窥镜具备:操作部,其设置有操作部件;插入部,其设置在操作部的前端侧,被插入到受检体内;前端部主体,其位于插入部的前端,具有处置器具导出口,且形成有与处置器具导出口连通的竖立台容纳空间;竖立台,其配置于竖立台容纳空间,以与插入部的长轴方向正交的旋转轴为中心在倒伏位置与竖立位置之间旋转自如;以及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主体、且覆盖竖立台容纳空间的罩体,该罩体具有划定在与插入部的长轴方向及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上开放的开口窗的壁部,罩体具有在隔着开口窗相对置的至少一侧的壁部形成的弹性挠曲变形的悬臂片,悬臂片具有同定端和自由端,且悬臂
片包括设置在自由端的被止挡部,前端部主体在与悬臂片相对置的一侧包括与被止挡部卡合的止挡部,被止挡部能从止挡部拆卸。根据第一方面,能容易拆卸罩体,能够防止由负荷引起的变形。
14.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内窥镜中,悬臂片包括位于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且与前端部主体分离的按压部,在与悬臂片的按压部和自由端之间的部分相对置的位置具有支点部,通过将按压部向前端部主体按压,使悬臂片以支点部为支点挠曲变形,解除止挡部与被止挡部的卡合。
15.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内窥镜中,支点部配置在从止挡部的位置至前端部主体的前端侧,悬臂片的固定端配置得比支点部的位置更靠前端部主体的前端侧。
16.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内窥镜中,被止挡部的宽度比悬臂片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宽,止挡部由划定比被止挡部窄且比悬臂片的其他部分宽的槽部的部件构成。
17.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内窥镜中,支点部配置得比止挡部的位置更靠前端部主体的基端侧,悬臂片的固定端配置得比支点部的位置更靠前端部主体的基端侧。
18.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内窥镜中,罩体在形成有悬臂片的壁部包括与悬臂片正交的缺口和与悬臂片平行的薄壁部,通过使罩体沿着薄壁部变形,在缺口处破坏罩体,解除止挡部与被止挡部的卡合。
19.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内窥镜中,止挡部具有从前端部主体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
20.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内窥镜中,在竖立台位于竖立位置的情况下,在与竖立台所具有的处置器具引导面相对置的位置设置抵接部件。
21.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内窥镜中,罩体和抵接部件由一体成型体构成。
22.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内窥镜中,竖立台和旋转轴安装在罩体上。
23.发明效果
24.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抑制由负荷引起的变形且能容易地拆卸的罩体的内窥镜。
附图说明
25.图1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图。
26.图2是将前端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27.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主体的立体图。
28.图4是图2所示的罩体的立体图。
29.图5是包括图2所示的罩体侧爪部的剖视图。
30.图6是从x( )侧观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31.图7是图6所示的前端部的组装立体图。
32.图8是前端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33.图9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罩体和前端部主体的安装及拆卸的作用的说明图。
34.图10是表示利用竖立台使处置器具和导线竖立的状态的图。
35.图11是从x( )侧观察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36.图12是图11所示的前端部的组装立体图。
37.图13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罩体和前端部主体的安装及拆卸的作用的说明图。
38.图14是从x( )侧观察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39.图15是沿着图14的15-15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窥镜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1.(第一实施方式)
42.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10的内窥镜系统12的结构图。内窥镜系统12具备内窥镜10、处理器装置14、光源装置16及显示器18。
43.内窥镜10具备:操作部22,其设置有作为操作部件的竖立操作杆20;以及插入部24,其设置在操作部22的前端侧,被插入到受检体内。
44.插入部24具有从基端朝向前端的长轴方向ax,从基端朝向前端依次具备软性部26、弯曲部28及前端部30。将对前端部30的详细结构进行后述,首先,对前端部3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
45.图2是将前端部30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在此,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参照图1)是例如作为十二指肠镜使用的侧视内窥镜,图2的前端部30具有侧视内窥镜中的结构。
46.另外,图3是构成前端部30的前端部主体32的立体图。图4是构成前端部30的罩体34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前端部30具有前端部主体32和罩体34。罩体34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前端部主体32设置在插入部24(参照图1)的前端侧。在该前端部主体32上设置具有后述的处置器具引导面36a的竖立台36。在图2及图4中,示出了竖立台36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
47.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配设在内窥镜10(参照图1)的插入部24内部的各种内置物。具体而言,设置有用于对处置器具(未图示)的前端部进行变更从前端部主体32导出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导出方向的操作的竖立台36及竖立操作线40(以下,称为线40。)和供气供水管42。线40与竖立台36直接连结。另外,虽然在图2中未图示,但还设置有引导至前端部主体32的处置器具通道38(参照图6)、用于进行变更弯曲部28(参照图1)的弯曲方向的操作的弯角线、发送图像信号的信号电缆、以及传送照明用光的光导等内置物。
48.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三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三维正交坐标系进行说明。即,从操作部22观察前端部30,在将由竖立台36导出处置器具(未图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向的情况下,将上方向设为z( )方向,将作为其相反方向的下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此时的右方向设为x( )方向,将左方向为设为x(-)方向。另外,将此时的前方向(插入部24的长轴方向ax的方向的前端侧的方向)设为y( )方向,将后方向(插入部24的长轴方向ax的方向的基端侧的方向)设为y(-)方向。此外,包含y( )方向和y(-)方向的y轴方向与插入部24的长轴方向ax的方向平行。z轴方向是与长轴方向ax的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49.返回到图1,操作部22整体构成为大致圆筒状。该操作部22具有旋转自如地设置有竖立操作杆20的操作部主体46、和与操作部主体46连接的把持部48。插入部24的基端部经由防弯管50设置在把持部48的前端侧。该把持部48是在操作内窥镜10时由施术者把持的部分。
50.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6上具备通用电缆52。在该通用电缆52的前端侧设有光源连接器54。在光源连接器54上分支设有电连接器56。并且,电连接器56与处理器装置14连接,光源连接器54与光源装置16连接。
51.另外,在操作部主体46上并列设置有供气供水按钮57和吸引钮59。当操作供气供水按钮57时,向图2的供气供水管42供给空气和水,可从设置于前端部主体32的供气供水喷嘴58喷出空气和水。图1的供气供水按钮57为两阶段的操作。通过一阶段的操作,空气被供给到供气供水管42。通过二阶段的操作,水被供给到供气供水管42。
52.另外,当操作图1的吸引钮59时,可从设置于图2的前端部主体32的兼作处置器具导出口60的吸引口经由处置器具通道38(参照图6)吸引血液等体液。
53.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主体46上配置有对弯曲部28进行弯曲操作的一对弯角钮62、62。一对弯角钮62、62设置为在同轴上转动自如。
54.竖立操作杆20设置为与弯角钮62、62在同轴上旋转自如。竖立操作杆20由把持把持部48的施术者的手进行旋转操作。当竖立操作杆20被旋转操作时,图2的线40与竖立操作杆20的旋转操作连动而被推拉操作。通过这样的线40的操作,与线40的前端侧连结的竖立台36的姿势在图2所示的倒伏位置和未图示的竖立位置之间变更。
55.如图1所示,操作部22的把持部48具备导入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导入口64。从处置器具导入口64以前端部为前头而导入的处置器具(未图示)插通于未图示的处置器具通道38,并从设置于前端部主体32的处置器具导出口60导出到外部。
56.如图1所示,插入部24的软性部26具有将具有弹性的薄金属制的带状板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螺旋管(未图示)。软性部26通过在该螺旋管的外部包覆用金属线编织而成的筒状的网体,并在该网体的外周面包覆由树脂构成的外皮而构成。
57.插入部24的弯曲部28具有多个弯角环(未图示)能相互转动地连结而成的构造体。弯曲部28通过在该构造体的外周包覆由金属线编织而成的筒状的网体,并在该网体的外周面包覆橡胶制的筒状的外皮而构成。从如此构成的弯曲部28到弯角钮62、62,配设有例如四根弯角线(未图示),通过弯角钮62、62的转动操作,这些弯角线被推拉操作,从而将弯曲部28上下左右弯曲。
58.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是例如作为十二指肠镜使用的侧视内窥镜,插入部24经由口腔插入受检体内。插入部24从食道经胃插入到十二指肠,进行规定的检查或治疗等处置。
59.此外,作为在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中使用的处置器具,可例示在前端部具有可采集生物体组织的杯的活检钳子、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用刀或造影管等处置器具。
60.接着,参照图2、图3及图4说明前端部30的结构。
61.如图2所示,前端部30具备前端部主体32、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的罩体34。如图3所示,前端部主体32具有朝向y( )方向突出设置的隔壁68。通过将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由前端部主体32的隔壁68和罩体34的壁部34b形成竖立台容纳空间66。竖立台容纳空间66配置在隔壁68的x( )方向、处置器具导出口60的y( )方向的位置。前端部主体32由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构成。
62.如图2及图3所示,在隔壁68的z( )侧的上表面68a上,沿y方向相邻地配设有照明窗74和观察窗76。观察窗76能观察z( )方向的视野区域。
63.供气供水喷嘴58朝向观察窗76设置于前端部主体32。观察窗76由从供气供水喷嘴58喷射的空气和水清洗。
64.如图3所示,隔壁68在内部具备光学系统容纳室72。光学系统容纳室72容纳照明部(未图示)和摄影部(未图示)。照明部具备配置在照明窗74的光学系统容纳室72侧的照明透镜(未图示)和以前端面面对照明透镜的方式配置的光导(未图示)。光导从内窥镜10(参照图1)的插入部24经由操作部22配设于通用电缆52。光导的基端连接到光源连接器54。当光源连接器54与光源装置16连接时,来自光源装置16的照射光经由光导被传递到照明透镜。照射光从照明窗74照射到存在于z( )方向的视野区域。
65.摄影部具备配设在观察窗76的内部的摄影光学系统(未图示)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型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型的摄像元件(未图示)。信号电缆(未图示)的前端与摄像元件连接。信号电缆从内窥镜10(参照图1)的插入部24经由操作部22配设于通用电缆52。信号电缆的基端与电连接器56连接。当电连接器56与处理器装置14连接时,由摄影部得到的被摄体像的摄像信号经由信号电缆被发送到处理器装置14。摄像信号由处理器装置14进行图像处理后,作为被摄体像显示在显示器18上。
66.前端部主体32在基端侧具有止挡部63。止挡部63与设置在后述的抵接部件37的基端侧的面上的被止挡部卡合。在前端部主体32上设有用于插通线40(未图示)的通孔61。
67.如图4所示,罩体34具备前端侧被封闭的形成为大致筒状的壁部34b。在罩体3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由壁部34b划定大致矩形状的开口窗34a。沿y( )方向(沿长轴方向ax延伸的方向)延伸的轴承34d形成在罩体34的内部。轴承34d具有在z( )方向上具有高度的板形状。罩体34由具有弹力的材质、例如氟橡胶或硅橡胶等橡胶材料、以及聚砜或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构成。
68.竖立台36的旋转轴36b支撑于轴承34d的通孔(未图示)。旋转轴36b是在与轴承34d正交的x轴方向上具有长度的棒形状的部件。竖立台36以旋转轴36b为中心在倒伏位置与竖立位置之间旋转自如。
69.线40与竖立台36连结。线40安装在竖立台36的前端侧且形成有旋转轴36b侧的相反侧、与处置器具引导面36a相邻的位置。
70.在本实施方式中,竖立台36安装在图4所示的罩体34上,作为带有竖立台36的罩体34,整体作为一个部件来使用。此外,线40与竖立台36连结。
71.此外,罩体34的开口窗34a朝向z( )方向开口。即,罩体34的开口窗34a的开口方向是与插入部的长轴方向ax的方向正交、并且与旋转轴36b的轴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72.罩体34是壁部34b和抵接部件37一体成型而成的一体成型体。抵接部件37由树脂材料构成。抵接部件37配置在开口窗34a的基端侧。抵接部件37整体向y( )方向侧突出。所谓一体成型是指不使用粘接或机械接合,在部件接合的同时将制品(罩体34和抵接部件37)一体成型。
73.当内窥镜10的处置结束时,从前端部主体32拆卸包括线40及竖立台36的罩体34,例如作为一次性用品废弃。
74.当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时,如图2所示,罩体34形成竖立台容纳空间66,开口窗34a朝向z( )方向开口。前端部主体32的处置器具导出口60经由竖立台容纳空间66与
开口窗34a连通。抵接部件37相对于处置器具导出口60位于z( )方向,在竖立台36位于竖立位置的情况下,抵接部件37设置在与处置器具引导面36a相对置的位置。
75.为了防止罩体34从前端部主体32沿着y( )方向脱落,前端部30具备防脱机构。防脱机构由罩体侧爪部34c(参照图2及图4)和主体侧爪部78(参照图3)构成,罩体侧爪部34c在罩体34中设置于隔着开口窗34a的两个壁部34b中的一个壁部,主体侧爪部78在前端部主体32中设置于与罩体侧爪部34c相对置的位置。
76.如图2及图4所示,通过将罩体34切成u字形状来形成罩体侧爪部34c。u字形状的切口贯穿罩体34的外侧和内侧。u字形状的切口是y(-)方向开口的u字形状,罩体侧爪部34c成为罩体侧爪部34c的基端侧与罩体34连结的所谓悬臂的状态。罩体侧爪部34c的前端侧能够以与罩体34的连结位置为支点向x( )方向及x(-)方向位移。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侧爪部78是形成在前端部主体32上且向x(一)方向突出的突起。
77.图5是包括图2所示的罩体侧爪部34c的剖视图。罩体34和前端部主体32通过使其沿着y轴方向相对移动而被装卸。主体侧爪部78在剖视下具有大致梯形形状。主体侧爪部78在其前端侧具有从前端部主体32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另一方面,主体侧爪部78在其基端侧具有与y轴方向正交的正交面。罩体侧爪部34c为在其前端侧向内侧弯曲的形状,且前端由与y轴方向正交的正交面形成。
78.对将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设为前端部主体32被固定的状态。
79.在将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时,罩体34被从y( )向y(-)方向移动。罩体侧爪部34c的弯曲部与主体侧爪部78的倾斜面接触。当进一步使罩体34向y(-)方向移动时,罩体侧爪部34c沿着主体侧爪部78的倾斜面移动,最后越过主体侧爪部78。
80.罩体侧爪部34c的前端和主体侧爪部78的基端分别为正交面。当罩体34沿y( )方向移动时,罩体侧爪部34c越过主体侧爪部78的阻力变大。可抑制罩体34从前端部主体32脱落。
81.接着,参照图6至图9,对具备抑制由负荷引起的变形、且能容易地从前端部主体32拆卸的罩体34的内窥镜进行说明。图6是从x( )侧观察的前端部30的立体图,图7是前端部30的组装立体图。图8是前端部30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用于说明罩体的装卸的图。在图7中未示出线40。
82.如图6及图7所示,罩体34具有设置在隔着开口窗34a配置于x( )方向及x(-)方向的两个壁部34b中的一个壁部侧的悬臂片90。悬臂片90通过在罩体34上设置切口91而形成。切口91贯穿罩体34的外侧和内侧。
83.悬臂片90沿y轴方向延伸,具有与罩体34连结的固定端90a和不与罩体34连结的自由端90b。固定端90a位于比自由端90b更靠前端侧(y( )的方向)的位置。自由端90b由于未与罩体34连结,所以可沿x( )方向及x(-)方向位移。自由端90能移动。悬臂片90由于由罩体34的切口91形成,所以悬臂片90由与罩体34相同的材料构成。
84.在悬臂片90的自由端90b上设有被止挡部90c。被止挡部90c的宽度比悬臂片90的其他部分的宽度宽。当从x( )方向观察被止挡部90c时,悬臂片90整体具有t字形。被止挡部90c与自由端90b相连而能够向x( )方向及x(-)方向位移。
85.悬臂片90具有位于固定端90a与自由端90b之间且与前端部主体32分离的按压部
90d。当由人的手指(未图示)产生的按压力施加于按压部90d时,按压部90d向x(-)侧弹性挠曲变形。悬臂片90只要是通过由人的手指产生的按压力而导致挠曲变形的形状即可,不限于上述t字形状。悬臂片90的形状考虑到长度、厚度及宽度等来决定。悬臂片90的长度是沿着y轴方向的距离,悬臂片90的厚度是悬臂片90的外表面与内表面的距离,悬臂片90的宽度是与长度和厚度正交的方向的距离。
86.如图7所示,前端部主体32在与悬臂片90相对置的一侧具有两个止挡部80和位于止挡部80之间的支点部82。两个止挡部80划定槽部84。
87.如图8所示,两个止挡部80配置在构成比被止挡部90c的宽度窄、并且比悬臂片90的其他部分(被止挡部90c以外的部分)的宽度宽的间隔的槽部84的位置。根据止挡部80的间隔、被止挡部90c的宽度、以及被止挡部90c以外的部分的宽度的大小关系,止挡部80与被止挡部90c卡合。
88.此外,作为防脱机构,如果具备止挡部80和被止挡部90c,也可以不具备罩体侧爪部34c和主体侧爪部78。
89.接着,参照图9对罩体34和前端部主体32的安装及拆卸进行说明。9-1是沿着图8的9-1线的剖视图,9-2是沿着图8的9-2线的剖视图。
90.在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的状态下,如9-1的双点划线所示,悬臂片90未挠曲变形。在实施方式中,悬臂片90与支点部82大致接触。悬臂片90的按压部90d与前端部主体32分离。分离是指按压部90d不与前端部主体32接触的状态。
91.在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的状态下,如9-2所示,止挡部80与双点划线所示的被止挡部90c卡合。如9-2所示,止挡部80具有倾斜面80a。倾斜面80a是从前端部主体32的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向外侧扩展的倾斜面。止挡部80在基端侧具有与y轴方向正交的正交面80b。
92.如9-1及9-2所示,支点部82配置在从止挡部80的正交面80b(卡合面)的位置至前端部主体32的前端侧(y( )的方向)。悬臂片90的固定端90a配置得比支点部82的位置更靠前端部主体32的前端侧。
93.在将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时,罩体34被从y( )向y(-)方向移动。被止挡部90c与止挡部80的倾斜面80a接触。当进一步使罩体34向y(-)方向移动时,被止挡部90c沿着止挡部80的倾斜面80a移动,最后越过止挡部80。
94.被止挡部90c在前端侧具有与y轴方向正交的正交面90e。止挡部80的正交面80b与被止挡部90c的正交面90e相对置,止挡部80与被止挡部90c卡合。由此,在使罩体34向y( )方向移动时,被止挡部90c越过止挡部80的阻力变大。可抑制罩体34从前端部主体32脱落。
95.此外,卡合是指从y( )方向观察,止挡部80位于前端侧、被止挡部90c位于基端侧、并且止挡部80与被止挡部90c局部重叠的状态。只要是局部重叠的状态,无需正交面彼此相对置。
96.接着,如9-1所示,当用手指f对按压部90d施加向x(-)方向的力时,用实线表示的悬臂片90向x(-)方向挠曲变形。由于悬臂片90与支点部82抵接,因此如9-2所示,设于自由端90b的被止挡部90c以支点部82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向x( )侧移动。止挡部80与被止挡部90c的卡合被解除,被止挡部90c被从止挡部80拆卸。罩体34能容易地从前端部主体32向y( )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拆卸。
97.实施方式的罩体34具有一体成型的抵接部件37,并且是支撑竖立台36的构造。因此,如图10的10-1所示,在利用竖立台36使处置器具100竖立时,抵接部件37受到a方向的负荷。另外,如10-2所示,在锁定导线102时,抵接部件37受到b方向的负荷。因此,罩体34变得容易变形。
98.另外,在使竖立台36倒伏时,与罩体34的开口窗34a相对置的壁部34b也受到负荷,变得容易变形。因此,在罩体34中,承受负荷的部分需要设为高刚性,限制变形。
99.在实施方式的罩体34中,悬臂片90设置在难以承受负荷的部分、隔着开口窗34a而相对置的壁部34b中的一个壁部侧。不易受到负荷的部分与受到负荷的部分相比可降低刚性。低刚性使得悬臂片90容易因手指按压而挠曲变形。实施方式的罩体34能够在保持刚性的同时容易进行装卸。
100.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罩体34是能容易地成型的形状。在制作第一实施方式的悬臂片90时,在相当于切口91的部分插入模具。由于该模具被向罩体34的外侧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执行模具的脱模。
101.(第二实施方式)
102.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103.接着,参照图11至图13,对具备抑制由负荷引起的变形、且能容易地从前端部主体32拆卸的罩体34的内窥镜进行说明。图11是从x( )侧观察的前端部30的立体图,图12是前端部30的组装立体图。图13是用于说明罩体的装卸的图。在图12中未示出线40。
10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悬臂片190、止挡部180及支点部18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1及图12所示,罩体34具有悬臂片190。悬臂片190设置在隔着开口窗34a配置于x( )方向及x(-)方向的两个壁部34b中的一个壁部侧。悬臂片190通过在罩体34上设置切口191而形成。切口191贯穿罩体34的外侧和内侧。
105.悬臂片190沿y轴方向延伸,具有与罩体34连结的固定端190a和不与罩体34连结的自由端190b。固定端190a位于比自由端190b更靠基端侧(y(-)的方向)的位置。悬臂片190由与罩体34相同的材料构成。自由端190b由于未与罩体34连结,所以可沿x( )方向及x(-)方向位移。
106.在悬臂片190的自由端190b上设有被止挡部190c。被止挡部190c与止挡部180卡合。
107.悬臂片190具有位于固定端190a与自由端190b之间且与前端部主体32分离的按压部190d。当利用人的手指对按压部190d施加按压力时,按压部190d向x(-)侧弹性挠曲变形。
108.如图12所示,前端部主体32在与悬臂片190相对置的一侧具有止挡部180和支点部182。止挡部180和支点部182沿y轴方向配置。止挡部180位于比支点部182更靠前端侧(y( )方向)的位置。
109.接着,参照图13对罩体34和前端部主体32的安装及拆卸进行说明。图13是沿图11的13-13线的剖视图。
110.在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的状态下,如13-1所示,悬臂片190未挠曲变形。在实施方式中,悬臂片190与支点部182大致接触。悬臂片190的按压部190d与前端部主体32分离。分离是指在安装的状态下按压部190d未与前端部主体32接触的状态。
111.在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的状态下,如13-1所示,止挡部180与被止挡部190c卡合。止挡部180具有朝向前端部主体32的前端侧逐渐变细的倾斜面180a。止挡部180在基端侧(y(-)方向)具有与y轴方向正交的正交面180b。
112.如图13所示,支点部182配置在从止挡部180的正交面180b(卡合面)的位置至前端部主体32的基端侧。悬臂片190的固定端190a配置得比支点部182的位置更靠前端部主体32的基端侧。
113.在将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时,罩体34被从y( )向y(-)方向移动。被止挡部190c与止挡部180的倾斜面180a接触。当进一步使罩体34向y(-)方向移动时,被止挡部190c沿着止挡部180的倾斜面180a移动,最后越过止挡部180。
114.被止挡部190c在其前端侧具有与y轴方向正交的正交面190e。止挡部180的正交面180b与被止挡部190c的正交面190e相对置,止挡部180与被止挡部190c卡合。由此,在罩体34向y( )方向移动时,被止挡部190c越过止挡部180的阻力变大。可抑制罩体34从前端部主体32脱落。
115.此外,卡合是指从y( )方向观察,止挡部180位于前端侧、被止挡部190c位于基端侧、并且止挡部180与被止挡部190c局部重叠的状态。只要是是局部重叠的状态,无需正交面彼此相对置。
116.接着,如13-2所示,当用手指f对按压部190d施加向x(-)方向的力时,悬臂片190向x(-)方向挠曲变形。由于悬臂片190与支点部182抵接,因此如13-2所示,设于自由端190b的被止挡部190c以支点部182为支点,通过“杠杆原理”向x( )侧移动。止挡部180与被止挡部190c的卡合被解除,被止挡部190c被从止挡部180拆卸。罩体34能容易地从前端部主体32向y( )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拆卸。
117.(第三实施方式)
118.参照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119.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罩体34的构造、以及被止挡部90c与止挡部80的解除方法。
120.图14是从x( )侧观察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罩体34具备由切口91形成的悬臂片90。悬臂片90具备固定端90a、自由端90b、以及设置于自由端90b的被止挡部90c。前端部主体32具备止挡部80。当罩体34安装于前端部主体32时,止挡部80与被止挡部90c卡合。
121.在罩体34中形成有两个缺口92。一个缺口92从切口91一侧沿z( )方向延伸,另一个缺口92从开口窗34a侧沿z(-)方向延伸。缺口92贯穿罩体34的外侧和内侧。以缺口92为界,罩体34在y( )侧和y(-)侧不连结。
122.在实施方式中,一个缺口92在与切口91连续的部分是朝向z( )逐渐变细的形状(在此称为三角形状)。另一个缺口92朝向z(-)方向逐渐变细(在此称为倒三角形状)。两个缺口92相对于悬臂片90处于正交的位置关系。在此,正交包括完全正交和大致正交。在此,正交包括悬臂片90与缺口92所成的角(较小的构成角)为80
°
以上的情况。缺口92的形状不限于图14所示的形状。在实施方式中,在三角形状的缺口92的顶点与倒三角形状的缺口92的顶点之间,罩体34未分离。也可以在顶点之间形成额外的缺口。额外的缺口可以是连续的
缺口,也可以是分割线缺口。缺口92使得容易破坏罩体34。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两个缺口92,但也可以是一个。如果存在从开口窗34a侧向z(-)方向延伸的缺口92,就能够破坏罩体34。
123.罩体34具有与悬臂片90平行的薄壁部93。薄壁部93从悬臂片90的固定端90a附近的位置沿y( )方向延伸。薄壁部93未到达罩体34的前端部。
124.如图15所示,薄壁部93具有在罩体34的内侧形成的槽部分,是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形状。平行包括完全平行和大致平行。
125.如图14所示,在罩体34上具有从薄壁部93向y( )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切口94。切口94贯穿罩体34的外侧和内侧。以切口94为界,罩体34在z( )侧和z(-)侧未连结。
126.接着,对解除止挡部80和被止挡部90c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由于罩体34具有缺口92和薄壁部93,所以罩体34的刚性减弱。
127.在比缺口92更靠y( )方向、比薄壁部93更靠z( )方向的位置(参照图14),如图15所示,通过对罩体34施加箭头方向(x( )方向)的力,能够以薄壁部93为支点破坏罩体34。通过罩体34的破坏,止挡部80和被止挡部90c被解除,罩体34被从前端部主体32拆卸。通过设置直线状的切口94,罩体34的破坏变得容易。也可以不设置直线状的切口94。只要止挡部80和被止挡部90c可被解除,罩体34的破坏也可以是罩体34的变形,而无需将罩体34切割分离成多个片。未分离的罩体34被作为一个部件处理,以使其容易废弃。
128.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在前端部主体具备竖立台的内窥镜、竖立台线与前端部主体的杆连结的内窥镜等。
129.符号说明
130.10
ꢀꢀ
内窥镜
131.12
ꢀꢀ
内窥镜系统
132.14
ꢀꢀ
处理器装置
133.16
ꢀꢀ
光源装置
134.18
ꢀꢀ
显示器
135.20
ꢀꢀ
竖立操作杆
136.22
ꢀꢀ
操作部
137.24
ꢀꢀ
插入部
138.26
ꢀꢀ
软性部
139.28
ꢀꢀ
弯曲部
140.30
ꢀꢀ
前端部
141.32
ꢀꢀ
前端部主体
142.34
ꢀꢀ
罩体
143.34a
ꢀꢀ
开口窗
144.34b
ꢀꢀ
壁部
145.34c
ꢀꢀ
罩体侧爪部
146.34d
ꢀꢀ
轴承
147.36
ꢀꢀ
竖立台
148.36a
ꢀꢀ
处置器具引导面
149.36b
ꢀꢀ
旋转轴
150.37
ꢀꢀ
抵接部件
151.38
ꢀꢀ
处置器具通道
152.40
ꢀꢀ
竖立操作线
153.42
ꢀꢀ
供气供水管
154.46
ꢀꢀ
操作部主体
155.48
ꢀꢀ
把持部
156.50
ꢀꢀ
防弯管
157.52
ꢀꢀ
通用电缆
158.54
ꢀꢀ
光源连接器
159.56
ꢀꢀ
电连接器
160.57
ꢀꢀ
供气供水按钮
161.58
ꢀꢀ
供气供水喷嘴
162.59
ꢀꢀ
吸引钮
163.60
ꢀꢀ
处置器具导出口
164.61
ꢀꢀ
通孔
165.62
ꢀꢀ
弯角钮
166.63
ꢀꢀ
止挡部
167.64
ꢀꢀ
处置器具导入口
168.66
ꢀꢀ
竖立台容纳空间
169.68
ꢀꢀ
隔壁
170.68a
ꢀꢀ
上表面
171.72
ꢀꢀ
光学系统容纳室
172.74
ꢀꢀ
照明窗
173.76
ꢀꢀ
观察窗
174.78
ꢀꢀ
主体侧爪部
175.80
ꢀꢀ
止挡部
176.80a
ꢀꢀ
倾斜面
177.80b
ꢀꢀ
正交面
178.82
ꢀꢀ
槽部
179.82
ꢀꢀ
支点部
180.84
ꢀꢀ
槽部
181.90
ꢀꢀ
悬臂片
182.90a
ꢀꢀ
固定端
183.90b
ꢀꢀ
自由端
184.90c
ꢀꢀ
被止挡部
185.90d
ꢀꢀ
按压部
186.90e
ꢀꢀ
正交面
187.91
ꢀꢀ
切口
188.93
ꢀꢀ
薄壁部
189.94
ꢀꢀ
切口
190.100
ꢀꢀ
处置器具
191.102
ꢀꢀ
导线
192.180
ꢀꢀ
止挡部
193.180a
ꢀꢀ
倾斜面
194.180b
ꢀꢀ
正交面
195.182
ꢀꢀ
支点部
196.190
ꢀꢀ
悬臂片
197.190a
ꢀꢀ
固定端
198.190b
ꢀꢀ
自由端
199.190c
ꢀꢀ
被止挡部
200.190d
ꢀꢀ
按压部
201.190e
ꢀꢀ
正交面
202.191
ꢀꢀ
切口
203.ax
ꢀꢀ
长轴方向
204.f
ꢀꢀ
手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