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06:4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具可挠式荧幕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外折式电子装置具有一可挠式荧幕、一连杆组及两个固定座。该连杆组设于固定座之间,该可挠式荧幕设置于固定座及该连杆组上。该连杆组具有多个枢轴及多个连杆,各枢轴连接于连杆。当电子装置展开时,该可挠式荧幕得以通过该连杆组及固定座的支撑而保持平整的状态,当电子装置收折时,该可挠式荧幕对应折叠且包覆该连杆组及固定座,连杆分别以对应的枢轴为轴心转动,并彼此部分交叠,以使电子装置的一内折面的一有效内缘长得以缩短,而能调整弯折时所产生的内外缘长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涉及另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中央托座及两个面板主体,各面板主体包含一翼板及一壳体。当面板主体于收折状态时,壳体能够在翼板上朝中央托座滑动,使折叠式电子装置于收折时,其有效内缘长减小,也就是各面板主体能够对应改变自身长度,以配合有效内缘长的变化。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一中央托座、一第一面板主体、一第二面板主体、一支撑板及一可挠式荧幕。该中央托座包含一座体、一第一铰链及一第二铰链;该第一铰链设置于该座体并定义一第一心轴线;该第二铰链与该第一铰链彼此同步连动并设置于该座体且定义一第二心轴线。该第一面板主体枢设于该座体一侧,并包含一第一翼板及一第一壳体;该第一翼板固接于该第一铰链并能以该第一心轴线枢转;该第一壳体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一翼板。该第二面板主体枢设于该座体另一侧,且能与该第一面板主体实际垂直一中央轴线共同在一展开状态与一收折状态间变换;该第二面板主体包含一第二翼板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二翼板固接于该第二铰链并能以该第二心轴线枢转;该第二壳体可滑动地设于该第二翼板。该支撑板包含一可挠式板体,设置于该中央托座、该第一面板主体及该第二面板主体。该可挠式荧幕固设于该可挠式板体,且远离该第一面板主体及该第二面板主体。其中,当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位于该收折状态时,该可挠式荧幕弯曲且显露在外,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互邻近,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一心轴线的距离最短,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二心轴线的距离最短,当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位于该展开状态时,该可挠式荧幕摊平,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相互摊平,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一心轴线的距离最长,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二心轴线的距离最长。
5.当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由该展开状态变换至该收折状态,该第一壳体相对该第一翼板朝靠近该第一心轴线方向滑动,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二翼板朝靠近该第二心轴线方向滑动。
6.当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位于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心轴线及该第二
心轴线位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且该第一壳体与该座体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该第二壳体与该座体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隙,当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由该展开状态变换至该收折状态,该第一间隙及该第二间隙逐渐变小。
7.该第一翼板具有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具有远离该第一心轴线的一第一端面,该第二翼板具有一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具有远离该第二心轴线的一第二端面,该第一壳体可滑动地套设于该第一板体,并具有对应该第一端面的一第一内挡面,该第二壳体可滑动地套设于该第二板体,并具有对应该第二端面的一第二内挡面,当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由该展开状态变换至该收折状态,该第一端面与该第一心轴线的距离不变,该第一内挡面与该第一心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小,该第二端面与该第二心轴线的距离不变,该第二内挡面与该第二心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小。
8.该第一面板主体还包含相互滑设的一第一公滑配件及一第一母滑配件,该第一公滑配件设置于该第一翼板与该第一壳体其中之一,该第一母滑配件设置于该第一翼板与该第一壳体其中另一,该第二面板主体还包含相互滑设的一第二公滑配件及一第二母滑配件,该第二公滑配件设置于该第二翼板与该第二壳体其中之一,该第二母滑配件设置于该第二翼板与该第二壳体其中另一。
9.该第一面板主体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一端面及该第一内挡面之间,该第二面板主体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第二端面及该第二内挡面之间。
10.该第一铰链包含一第一连接板,该第二铰链包含一第二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与该第一翼板固接,该第二连接板与该第二翼板固接,当该第一翼板以该第一心轴线相对该座体转动时,连动该第二翼板以该第二心轴线相对该座体转动。
11.该第一面板主体还包含相互滑设的一第一公配合件及一第一母配合件,该第一公配合件设置于该第一翼板与该第一壳体其中之一,该第一母配合件设置于该第一翼板与该第一壳体其中另一,该第二面板主体还包含相互滑设的一第二公配合件及一第二母配合件,该第二公配合件设置于该第二翼板与该第二壳体其中之一,该第二母配合件设置于该第二翼板与该第二壳体其中另一。
12.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第一引导槽,用以容置该第一连接板,该第二壳体还具有一第二引导槽,用以容置该第二连接板,当该第一壳体相对该第一翼板滑动,且该第二壳体相对该第二翼板滑动时,该第一连接板于该第一引导槽中滑动,该第二连接板于该第二引导槽中滑动。
13.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前壳与一第一背壳,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前壳与一第二背壳,该支撑板是固设于该第一前壳与该第二前壳。
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皆是压簧;该可挠式板体是一弹性金属片,并倾向于使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保持在该展开状态。
15.该支撑板还包括多个固定件,该可挠式板体上形成多个固定孔,固定件分别对应穿设于固定孔,并将该可挠式板体锁固至该中央托座、该第一面板主体及该第二面板主体。
16.该第一面板主体还包含一第一锁扣件,该第二面板主体还包含一第二锁扣件,在该收折状态时,该支撑板弯曲且包覆该第一面板主体、该第二面板主体及该中央托座,且该第一锁扣件适于与该第二锁扣件锁扣,借此使该第一面板主体与该第二面板主体保持在该
收折状态。
17.该中央托座还包含一马达本体及一驱动轴杆,分别设置于该座体中,该马达本体与该驱动轴杆连接,并可驱动该驱动轴杆自体旋转,该驱动轴杆连接该第一铰链及该第二铰链其中之一以驱动其枢转,并连动该第一铰链及该第二铰链其中另一同步枢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在展开状态的一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一中央托座的一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面板主体及第二面板主体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展开状态的一局部立体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中央托座、支撑板、第一背壳及第二背壳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半开状态的一立体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收折状态的一立体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收折状态的一侧面示意图;以及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于收折状态时,第一面板主体的局部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00
ꢀꢀꢀꢀꢀꢀꢀꢀꢀꢀꢀ
折叠式电子装置
30.1001
ꢀꢀꢀꢀꢀꢀꢀꢀꢀꢀꢀ
正面
31.1002
ꢀꢀꢀꢀꢀꢀꢀꢀꢀꢀꢀ
背面
[0032]1ꢀꢀꢀꢀꢀꢀꢀꢀꢀꢀꢀꢀꢀꢀ
中央托座
[0033]
11
ꢀꢀꢀꢀꢀꢀꢀꢀꢀꢀꢀꢀꢀ
座体
[0034]
12
ꢀꢀꢀꢀꢀꢀꢀꢀꢀꢀꢀꢀꢀ
第一铰链
[0035]
121
ꢀꢀꢀꢀꢀꢀꢀꢀꢀꢀꢀꢀ
第一连接板
[0036]
13
ꢀꢀꢀꢀꢀꢀꢀꢀꢀꢀꢀꢀꢀ
第二铰链
[0037]
131
ꢀꢀꢀꢀꢀꢀꢀꢀꢀꢀꢀꢀ
第二连接板
[0038]
14
ꢀꢀꢀꢀꢀꢀꢀꢀꢀꢀꢀꢀꢀ
马达本体
[0039]
15
ꢀꢀꢀꢀꢀꢀꢀꢀꢀꢀꢀꢀꢀ
驱动轴杆
[0040]2ꢀꢀꢀꢀꢀꢀꢀꢀꢀꢀꢀꢀꢀꢀ
第一面板主体
[0041]
21
ꢀꢀꢀꢀꢀꢀꢀꢀꢀꢀꢀꢀꢀ
第一翼板
[0042]
211
ꢀꢀꢀꢀꢀꢀꢀꢀꢀꢀꢀꢀ
第一板体
[0043]
2111
ꢀꢀꢀꢀꢀꢀꢀꢀꢀꢀꢀ
第一端面
[0044]
22
ꢀꢀꢀꢀꢀꢀꢀꢀꢀꢀꢀꢀꢀ
第一壳体
[0045]
221
ꢀꢀꢀꢀꢀꢀꢀꢀꢀꢀꢀꢀ
第一前壳
[0046]
222
ꢀꢀꢀꢀꢀꢀꢀꢀꢀꢀꢀꢀ
第一背壳
[0047]
223
ꢀꢀꢀꢀꢀꢀꢀꢀꢀꢀꢀꢀ
第一内挡面
[0048]
224
ꢀꢀꢀꢀꢀꢀꢀꢀꢀꢀꢀꢀ
第一引导槽
[0049]
23
ꢀꢀꢀꢀꢀꢀꢀꢀꢀꢀꢀꢀꢀ
第一弹性件
[0050]
24
ꢀꢀꢀꢀꢀꢀꢀꢀꢀꢀꢀꢀꢀ
第一公滑配件
[0051]
25
ꢀꢀꢀꢀꢀꢀꢀꢀꢀꢀꢀꢀꢀ
第一母滑配件
[0052]
26
ꢀꢀꢀꢀꢀꢀꢀꢀꢀꢀꢀꢀꢀ
第一公配合件
[0053]
27
ꢀꢀꢀꢀꢀꢀꢀꢀꢀꢀꢀꢀꢀ
第一母配合件
[0054]
28
ꢀꢀꢀꢀꢀꢀꢀꢀꢀꢀꢀꢀꢀ
第一锁扣件
[0055]3ꢀꢀꢀꢀꢀꢀꢀꢀꢀꢀꢀꢀꢀꢀ
第二面板主体
[0056]
31
ꢀꢀꢀꢀꢀꢀꢀꢀꢀꢀꢀꢀꢀ
第二翼板
[0057]
311
ꢀꢀꢀꢀꢀꢀꢀꢀꢀꢀꢀꢀ
第二板体
[0058]
3111
ꢀꢀꢀꢀꢀꢀꢀꢀꢀꢀꢀ
第二端面
[0059]
32
ꢀꢀꢀꢀꢀꢀꢀꢀꢀꢀꢀꢀꢀ
第二壳体
[0060]
321
ꢀꢀꢀꢀꢀꢀꢀꢀꢀꢀꢀꢀ
第二前壳
[0061]
322
ꢀꢀꢀꢀꢀꢀꢀꢀꢀꢀꢀꢀ
第二背壳
[0062]
323
ꢀꢀꢀꢀꢀꢀꢀꢀꢀꢀꢀꢀ
第二内挡面
[0063]
324
ꢀꢀꢀꢀꢀꢀꢀꢀꢀꢀꢀꢀ
第二引导槽
[0064]
33
ꢀꢀꢀꢀꢀꢀꢀꢀꢀꢀꢀꢀꢀ
第二弹性件
[0065]
34
ꢀꢀꢀꢀꢀꢀꢀꢀꢀꢀꢀꢀꢀ
第二公滑配件
[0066]
35
ꢀꢀꢀꢀꢀꢀꢀꢀꢀꢀꢀꢀꢀ
第二母滑配件
[0067]
36
ꢀꢀꢀꢀꢀꢀꢀꢀꢀꢀꢀꢀꢀ
第二公配合件
[0068]
37
ꢀꢀꢀꢀꢀꢀꢀꢀꢀꢀꢀꢀꢀ
第二母配合件
[0069]
38
ꢀꢀꢀꢀꢀꢀꢀꢀꢀꢀꢀꢀꢀ
第二锁扣件
[0070]4ꢀꢀꢀꢀꢀꢀꢀꢀꢀꢀꢀꢀꢀꢀ
支撑板
[0071]
41
ꢀꢀꢀꢀꢀꢀꢀꢀꢀꢀꢀꢀꢀ
可挠式板体
[0072]
42
ꢀꢀꢀꢀꢀꢀꢀꢀꢀꢀꢀꢀꢀ
固定孔
[0073]
43
ꢀꢀꢀꢀꢀꢀꢀꢀꢀꢀꢀꢀꢀ
固定件
[0074]5ꢀꢀꢀꢀꢀꢀꢀꢀꢀꢀꢀꢀꢀꢀ
可挠式荧幕
[0075]aꢀꢀꢀꢀꢀꢀꢀꢀꢀꢀꢀꢀꢀꢀ
中央轴线
[0076]
c1
ꢀꢀꢀꢀꢀꢀꢀꢀꢀꢀꢀꢀꢀ
第一心轴线
[0077]
c2
ꢀꢀꢀꢀꢀꢀꢀꢀꢀꢀꢀꢀꢀ
第二心轴线
[0078]
d1
ꢀꢀꢀꢀꢀꢀꢀꢀꢀꢀꢀꢀꢀ
第一间隙
[0079]
d2
ꢀꢀꢀꢀꢀꢀꢀꢀꢀꢀꢀꢀꢀ
第二间隙
[0080]
k、k’、j、j
’ꢀꢀꢀ
中心点
[0081]
p1
ꢀꢀꢀꢀꢀꢀꢀꢀꢀꢀꢀꢀꢀ
展开状态
[0082]
p2
ꢀꢀꢀꢀꢀꢀꢀꢀꢀꢀꢀꢀꢀ
收折状态
[0083]
r1
ꢀꢀꢀꢀꢀꢀꢀꢀꢀꢀꢀꢀꢀ
第一空间
[0084]
r2
ꢀꢀꢀꢀꢀꢀꢀꢀꢀꢀꢀꢀꢀ
第二空间
[0085]
s1
ꢀꢀꢀꢀꢀꢀꢀꢀꢀꢀꢀꢀꢀ
支撑位置
[0086]
s2
ꢀꢀꢀꢀꢀꢀꢀꢀꢀꢀꢀꢀꢀ
过渡位置
[0087]
s3
ꢀꢀꢀꢀꢀꢀꢀꢀꢀꢀꢀꢀꢀ
收折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88]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包括一中央托座1、一第一面板主体2、一第二面板主体3、一支撑板4及一可挠式荧幕 5。为了清楚说明本案,定义电子装置1000设有可挠式荧幕5的一侧为正面1001,相反的一侧为电子装置1000的背面1002。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定义一中央轴线a,其中图2、图4、图5、图 6、图7及图10的视角是由图1的视角以垂直中央轴线a的方向翻转180 度而得的。
[0089]
参照图3,中央托座1包含一座体11、一第一铰链12、一第二铰链 13、一马达本体14及一驱动轴杆15。马达本体14与驱动轴杆15分别设置于座体11中,马达本体14与驱动轴杆15连接,并可驱动驱动轴杆15 自体旋转,第一铰链12及第二铰链13彼此同步连动并共同设置于座体11,第一铰链12定义一第一心轴线c1并包含一第一连接板121,第二铰链13 定义一第二心轴线c2并包含一第二连接板13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杆15连接第一铰链12,以驱动第一铰链12枢转,第一铰链12进一步连动第二铰链13同步枢转。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轴杆15也可改变为连接第二铰链13,以驱动第二铰链13枢转,第二铰链13进一步连动第一铰链12同步枢转。
[0090]
参照图4及图5,第一面板主体2枢设于座体11一侧,并包含一第一翼板21、一第一壳体22、七第一弹性件23(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簧)、相互滑设的四第一公滑配件24及四第一母滑配件25、相互滑设的二第一公配合件26及二第一母配合件27、以及一第一锁扣件28。第一翼板21固接于第一连接板121并能以第一心轴线c1为轴心枢转,第一翼板21具有一第一板体211,第一板体211具有远离第一心轴线c1的一第一端面2111。第一壳体22具有一第一前壳221、一第一背壳222、对应第一端面2111 的一第一内挡面223及一第一引导槽224。第一前壳221与第一背壳222 相连接并共同界定出一第一空间r1,因此第一壳体22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板体211,也就是第一板体211至少局部地位于第一空间r1中。第一弹性件23则设置于第一端面2111及第一内挡面223之间,第一引导槽224 用于容置第一连接板121。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公滑配件24为一凸柱并固设于第一前壳221,各第一母滑配件25为一穿槽并穿设于第一板体211,凸柱分别对应地穿设于穿槽中且能彼此相互滑设。各第一公配合件26为一凸条并设置于第一背壳222,各第一母配合件27则为一长形凹槽并设置于第一板体211,各凸条与各长形凹槽彼此相互可滑设地组配。
[0091]
第二面板主体3枢设于座体11的另一侧,且能与第一面板主体2实际垂直中央轴线a共同在一展开状态p1与一收折状态p2间变换(图1所示的状态与图8所示的状态间变换)。第二面板主体3包含一第二翼板31、一第二壳体32、七第二弹性件33(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簧)、相互滑设的四第二公滑配件34及四第二母滑配件35、相互滑设的两个第二公配合件36 及两个第二母配合件37、以及一第二锁扣件38。第二翼板31固接于第一连接板121并能以第二心轴线c2枢转,第二翼板31具有一第二板体311,第二板体311具有远离第二心轴线c2的一第二端面3111。第二壳体32 具有一第二前壳321、一第二背壳322、对应第二端面3111的一第二内挡面323及一第二引导槽324。第二前壳321与第二背壳322相连接并共同界定出一第二空间r2,因此第二壳体32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板体311,也就是第二板体311至少局部地位于第二空间r2中。第二弹性件33则设置于第二端面3111及第二内挡面323之间,第二引导槽324用于容置第二连接板131。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二公滑配件34为一凸柱并固设于第二前壳体321,各第二母滑配件35为一穿槽并穿设于第二板体311,凸柱分别对应地穿设于
穿槽中且能彼此相互滑设。各第二公配合件36为一凸条并设置于第二背壳322,各第二母配合件37则为一长形凹槽并设置于第二板体311,各凸条与各长形凹槽彼此相互可滑设地组配。
[0092]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3、第一公滑配件24、第一母滑配件25、第一公配合件26及第一母配合件27、第二弹性件33、第二公滑配件34、第二母滑配件35、第二公配合件36及第二母配合件37的数量、位置及形状皆可依照需求调整,在此不作限制。另外,第一母滑配件25、第一公配合件26、第一母配合件27、第二母滑配件35、第二公配合件36及第二母配合件37皆实际垂直中央轴线a延伸,借此使滑动时不会产生不当歪斜。
[0093]
参照图1、图2及图6,支撑板4包含一可挠式板体41、多个固定孔 42及多个固定件43,固定孔42形成于可挠式板体41上,固定件43分别对应穿设于固定孔42,并将可挠式板体41锁固至中央托座1、第一背壳 222及第二背壳322。且在本实施例中,可挠式板体41为一弹性金属片,例如是不锈钢片,使得可挠式板体41设置于中央托座1、第一背壳222 及第二背壳322上时,可挠式板体41会倾向于使第一面板主体2与第二面板主体3保持在展开状态p1。可挠式荧幕5则固设于可挠式板体41,并与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相对。
[0094]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动作方式。当施加一外力时,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相对于展开状态p1与收折状态 p2之间变换。
[0095]
参照图1及图5,当第一面板主体2与第二面板主体3位于展开状态 p1时,可挠式荧幕5摊平,第一壳体22与第二壳体32相互摊平,第一心轴线c1及第二心轴线c2位于第一壳体22及第二壳体32之间。其中,第一壳体22位于一第一支撑位置s1,而与第一心轴线c1的距离最长,并与座体11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d1,第一公滑配件24(凸柱)位于第一母滑配件25(穿槽)的一端,第一公配合件26(凸条)局部显露于第一板体211之外;第二壳体32同样位于支撑位置s1,而与第二心轴线c2的距离最长,并与座体11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隙d2,第二公滑配件34(凸柱)位于第二母滑配件35(穿槽)的一端,第二公配合件36(凸条)局部显露于第二板体311 之外。此时,第一间隙d1及第二间隙d2皆为最大值,正面1001的有效宽度与背面1002的有效宽度相同,请再配合参考图1,正面1001的有效宽度是指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相互远离的侧缘上的一中心点k到一中心点j的路径长度(即一外缘长,沿着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的路径,在展开状态p1时为中心点k与j的虚线长度),而背面1002 的有效宽度则是指对应的一中心点k’到一中心点j’的路径长度(即一内缘长,图1中的k’与j’之间的虚线长度)。
[0096]
接下来说明第一面板主体2与第二面板主体3由展开状态p1转换至收折状态p2的过程中,各组件的动作方式。首先,马达本体14驱动驱动轴杆15自体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铰链12以第一心轴线c1为轴心枢转,并连动第二铰链13以第二心轴线c2为轴心同步枢转。其中,第一连接板 121转动,并带动第一翼板21以第一心轴线c1相对座体11转动,同样地,第二连接板131转动,并带动第二翼板31以第二心轴线c2相对座体 11转动。接着,第一壳体22相对第一翼板21朝靠近第一心轴线c1方向滑动,第一连接板121对应于第一引导槽224中滑动,第二壳体32相对第二翼板31朝靠近第二心轴线c2方向滑动,第二连接板131对应于第二引导槽324中滑动。第一间隙d1及第二间隙d2逐渐变小,第一端面2111 与第一心轴线c1的距离不变,第一内挡面223与第一心轴线c1的距离逐渐变小,第一弹性件23也逐渐被压缩;
同样地,第二端面3111与第二心轴线c2的距离不变,第二内挡面323与第二心轴线c2的距离逐渐变小,第二弹性件33也逐渐被压缩。
[0097]
接下来请参照图7,通过上述动作方式,当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已转动至彼此间具有约一90度夹角时,以第一面板主体2的各组件动作方式来说(第二面板主体3的各组件的动作方式以此类推而不再详述),第一壳体22移动至一过渡位置s2,使得第一间隙d1变小,第一弹性件23被压缩程度变大,第一公滑配件24(凸柱)位于第一母滑配件 25(穿槽)的约略中央处,第一公配合件26(凸条)显露在第一板体211之外的部分减少。此时,正面1001的有效宽度维持不变,而背面1002的有效宽度减少,中心点k到中心点j的路径长度维持不变(即外缘长维持不变),所以正面1001的有效宽度不变,而中心点k’到中心点j’的路径长度变小(沿着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的路径,也就是沿着内缘长,此时不是中心点k’到中心点j’的直线距离),所以背面1002的有效宽度减少。
[0098]
参照图8、图9及图10,当驱动轴杆15持续使第一铰链12以第一心轴线c1为轴心枢转,并连动第二铰链13以第二心轴线c2为轴心同步枢转,直到第一面板主体2与第二面板主体3位于收折状态p2时,支撑板4 弯曲且包覆第一面板主体2、第二面板主体3及中央托座1,可挠式荧幕5 弯曲且显露在外,第一壳体22与第二壳体32相互邻近,此时,如图10 所示,以第一面板主体2的各组件动作方式来说(第二面板主体3的各组件的动作方式以此类推而不再赘述),第一壳体22移动至一收合位置s3而与第一心轴线c1的距离最短,亦即第一间隙d1为最小值,第一公滑配件24(凸柱)位于第一母滑配件25(穿槽)的另一端,第一公配合件26(凸条) 完全容置于第一母配合件27中。此时,正面1001的有效宽度仍维持不变,背面1002的有效宽度为最小。借此,通过第一壳体22及第二壳体32可分别相对第一板体21及第二板体31滑动地设计,使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顺利收折。
[0099]
如图9所示,为了更加确保第一面板主体2与第二面板主体3保持收折状态p2,可通过第一锁扣件28与第二锁扣件38相扣合而锁定。当第一锁扣件28及第二锁扣件38彼此解扣,可重新控制驱动轴杆15自体旋转而带动第一铰链12以第一心轴线c1为轴心枢转,并连动第二铰链13以第二心轴线c2为轴心同步枢转,致使第一面板主体2与第二面板主体3 由收折状态p2转换至展开状态p1(由图8的状态变换至图1的状态),以第一面板主体22的各组件的动作方式为例,第一壳体22由收折位置s3 朝远离座体11的方向移动,并经过过渡位置s2最后回到支撑位置s1,第一间隙d1也由最小逐渐变为最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扣件28是一卡扣,第二锁扣件38是一卡勾,但并不以此为限。
[0100]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马达本体14及驱动轴杆15,此时,当第一锁扣件28与第二锁扣件38相互解扣,可挠式板体41适以解放自身的弹力,第一弹性件23及第二弹性件33也同时释放自身的弹性力,而分别推动第一壳体22及第二壳体32,而使第一面板主体2及第二面板主体3重新转换回展开状态p1(由图8变换至图1),因此第一内挡面 223与第一心轴线c1的距离重新变长,第二内挡面323与第二心轴线c2 的距离也同样变长,也即第一间隙d1与第二间隙d2由最小逐渐变为最大。
[0101]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