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8:5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许多工程引(供、输)水都会涉及到地下洞室控制水流的闸室结构。一般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引(供、输)水结构控制水流条件均为单向流动,即由水源进入进水口,再进入引(供、输)水洞(渠),继而经引(供、输)水管道(涵)输送到用水客户等,让工程产生供水的经济效率、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情况下,引(供、输)水洞水流为单向流动,即传统的“从前到后”单向流动方式,控制水流的闸室结构也为单向控制水流的一般常用型式。
3.目前,对于水利工程由两个水源向同一供水目标引(供、输)水,一般是各水源单独设置一个引(供、输)水洞,即每个水源工程各自布置一个引道将水流引(供、输)送到任务目标地点,满足工程建设任务的相应用水需求。两各水源的地下洞室结构独立布置,功能单一、结构相对简单,但引(供、输)水洞(包括交通洞或施工支洞)工程量大、投资高、施工工期长,引(供、输)水洞各自单独运行,需多点管理维护,工程运行管理成本大,且运行管理不够灵活和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双水源、多工况运行的地下输水结构存在的工程量大、投资高、维修管理不够灵活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地下闸室结构,包括第一水源引水洞、第二水源引水洞和用户引水洞,第一水源引水洞、第二水源引水洞和用户引水洞连通于交汇处;
7.第一水源引水洞内设置有第一工作闸门,第一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内;第二水源引水洞内设置有第二工作闸门,第二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内;用户引水洞内设置有第三工作闸门,第三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内;
8.第一闸室、第二闸室和第三闸室通过闸室检修交通洞相连通。
9.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10.第一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内的底部,闸室检修交通洞从第一闸室的顶部通入;第二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内的底部,闸室检修交通洞从第二闸室的顶部通入;第三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内的底部,闸室检修交通洞从第三闸室的顶部通入。
11.闸室检修交通洞还包括有交通洞进出口。
12.闸室检修交通洞为环形交通洞。
13.交汇处位于环形交通洞中间。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一、本实用新型可使两个水源的水流在地下汇流后,将水源输送至一个任务目标点;也可在一个水源不能供水,即引水洞洞室一个控制工作闸门关闭时,引用另一水源通过其引水洞保证供水任务;还可在一个水源水量富裕时,通过引水洞闸室控制工作闸门将其多余水量输送到另一水源存蓄,能够实现多种工况模式。
16.二、本实用新型在地下洞室交叉处上部设置环形的闸室检修交通洞,方便三个不同方向引水洞控制流量和其维护检修,节约了工程投资,节省了施工工期,方便了运行管理。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中引水洞与闸室检修交通洞交叉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水源引水洞,2.第二水源引水洞,3.用户引水洞,4.闸室检修交通洞,5.交通洞进出口,6.第一工作闸门,7.第二工作闸门,8.第三工作闸门,9.第一闸室,10.第二闸室,11.第三闸室。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1.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包括第一水源引水洞1、第二水源引水洞2和用户引水洞3,第一水源引水洞1、第二水源引水洞2和用户引水洞3连通于交汇处;
22.第一水源引水洞1内设置有第一工作闸门6,第一工作闸门6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9内;第二水源引水洞2内设置有第二工作闸门7,第二工作闸门7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10内;用户引水洞3内设置有第三工作闸门8,第三工作闸门8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11内;第一闸室9、第二闸室10和第三闸室11通过闸室检修交通洞4相连通。
23.第一工作闸门6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9内的底部,闸室检修交通洞4从第一闸室9的顶部通入;第二工作闸门7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10内的底部,闸室检修交通洞4从第二闸室10的顶部通入;第三工作闸门8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11内的底部,闸室检修交通洞4从第三闸室11的顶部通入;闸室检修交通洞4还包括有交通洞进出口5。
24.其中闸室检修交通洞4为环形交通洞,交汇处位于环形交通洞中间。
25.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常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工况:
26.工况一:两水源同时供水
27.第一水源和第二水源同时供水,三个闸室工作闸门均开启,第一水源引水洞1和第二水源引水洞2同时向进行供水,两条引水洞的水流经交汇处通过用户引水洞3到目标任务用户。
28.工况二:单水源供水
29.第一水源供水时,第一工作闸门6开启,第一水源引水洞1中的全部水流通过用户
引水洞3流入目标任务用户。此时,第二工作闸门7关闭,第三工作闸门8开启。
30.仅第二水源引水洞2供水时同理。
31.工况三:单个水源供水的同时,向另一水源供水存蓄
32.第一水源引水洞1供水的同时,向二水源存蓄,此时,第一水源引水洞1上第一工作闸门6开启,第一水源引水洞1一部分水流经用户引水洞3流入目标任务用户,另一部分水流反向经第二水源引水洞2(可进行双向引水)流入第二水源存蓄,此时,第二工作闸门7开启,第三工作闸门8开启。
33.工况四:不向用户供水,仅向另一水源供水存蓄
34.在不向用户供水时,此时由第一水源向第二水源供水存蓄,第一水源引水洞1上第一工作闸门6开启,第一水源引水洞1全部水流经第二水源引水洞2反向流入第二水源存蓄,此时第二室工作闸门7开启,第三工作闸门8关闭。
35.在本实用新型四种工况运行期间,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闸室检修交通洞4进入第一闸室9、第二闸室10、第三闸室11中对引水洞进行流量控制和维护检修,节约了工程投资,节省了施工工期,方便了运行管理。


技术特征:
1.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源引水洞(1)、第二水源引水洞(2)和用户引水洞(3),所述第一水源引水洞(1)、第二水源引水洞(2)和用户引水洞(3)连通于交汇处;所述第一水源引水洞(1)内设置有第一工作闸门(6),所述第一工作闸门(6)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9)内;所述第二水源引水洞(2)内设置有第二工作闸门(7),所述第二工作闸门(7)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10)内;所述用户引水洞(3)内设置有第三工作闸门(8),所述第三工作闸门(8)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11)内;所述第一闸室(9)、第二闸室(10)和第三闸室(11)通过闸室检修交通洞(4)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闸门(6)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9)内的底部,所述闸室检修交通洞(4)从第一闸室(9)的顶部通入;所述第二工作闸门(7)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10)内的底部,所述闸室检修交通洞(4)从第二闸室(10)的顶部通入;所述第三工作闸门(8)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11)内的底部,所述闸室检修交通洞(4)从第三闸室(11)的顶部通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室检修交通洞(4)还包括有交通洞进出口(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室检修交通洞(4)为环形交通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汇处位于环形交通洞中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应双水源、双向汇流的地下闸室结构,包括第一水源引水洞、第二水源引水洞和用户引水洞,第一水源引水洞、第二水源引水洞和用户引水洞连通于交汇处;第一水源引水洞内设置有第一工作闸门,第一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一闸室内;第二水源引水洞内设置有第二工作闸门,第二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二闸室内;用户引水洞内设置有第三工作闸门,第三工作闸门的外部结构置于第三闸室内;第一闸室、第二闸室和第三闸室通过闸室检修交通洞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双水源、多工况运行的地下输水结构存在的工程量大、投资高、维修管理不够灵活的问题。维修管理不够灵活的问题。维修管理不够灵活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玮 党力 解豪 程汉鼎 王芸 杨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