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伏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7:2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设备。


背景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以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电转换器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光伏设备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已得到广泛应用。
3.带有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板是光伏设备的主要部件,其通常通过转动连接结构安装在光伏支架上,以在使用时通过调整光伏板的角度使其尽可能的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发电量。尽可能地增大光伏板的尺寸,也可以提高光伏设备的总发电量。然而,当光伏板的尺寸尤其是其长度尺寸增大到一定值后,通常会与连接光伏支架和光伏板的转动连接结构产生干涉,导致光伏板无法转动至竖直状态或背光状态,较大地限缩了光伏板的转动角度。在暴雪或暴雨等天气下,无法转至竖直状态的光伏板会承受较大的负载而易于损坏。此外,在某些特别的应用场景和时间下,使用者希望将光伏板转至竖直状态,以期让阳光尽可能多地穿过相邻光伏板之间的缝隙射向下方的植被或其他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光伏设备,该光伏设备上的光伏板具有足够大的尺寸,并且能够转动至竖直状态,从而扩展了光伏设备的应用场景。
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光伏设备,包括第一支架和多个光伏板,
7.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且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支座对,每个所述支座对均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支座,每个所述支座均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8.所述多个光伏板分别以能够围绕各自对应的第一枢转轴线转动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连接到所述多个支座对,所述光伏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两个支座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9.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一平面的第一夹角不大于90
°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位于所述支座下方的平面。
10.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光伏设备还包括多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分别以能够围绕各自轴线转动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各个所述支座对的所述两个支座之间,所述多个光伏板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到所述多个转轴,其中,每个所述转轴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重合。
11.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光伏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多个转轴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多个转轴同步转动的电机。
12.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电机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架上。
13.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横臂,每个所述横臂均沿所述第一方向直线延伸,所述两个支座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到所述两个横臂的上方。
14.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每个所述光伏板均包括:
15.背框,以及
16.贴附在所述背框上且为矩形结构的光伏板本体,其中,所述光伏板本体的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17.所述背框包括:
18.由两个第一长框臂和两个第一短框臂围合而成的矩形的外框体,以及
19.垂直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长框臂之间、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二短框臂;
20.所述光伏板本体的外缘边对应地贴附在所述外框体的外缘边,所述两个第二短框臂间隔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一短框臂之间、并且均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21.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光伏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处于所述支座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相对侧。
22.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光伏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以能够围绕第二枢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二枢转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23.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夹角大于90
°

24.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和等于180
°

25.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技术将支座的一侧面与对应平面间的夹角设置为不大于90
°
,使得光伏板的尺寸能够加大设置的同时,让光伏板能够转动到竖直角度甚至背光角度,扩大了应用场景,比如将沉积在光伏板工作面的积雪倾倒出去,或者在需要时尽可能地减少光伏板对阳光的遮挡。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伏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中立柱被剔除后从后方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第二支架被剔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3的x1部的放大示意图。
32.图5是图3中光伏板被剔除后沿第二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伏设备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光伏设备的局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l1-第一枢转轴线,l2-第二枢转轴线;
37.f1-第一方向,f2-第二方向;
38.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光伏板,4-电机,5-转轴;
39.101-支架本体,102-支座;
40.102a-第一侧面,102b-第二侧面;
41.β1-第一夹角,β2-第二夹角;
42.301-背框,302-光伏板本体;
43.301a-第一长框臂,301b-第一短框臂,301c-第二长框臂,301d-第二短框臂。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一些技术手段可相互替换或结合。
45.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对象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对象。并且,“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不少于两个。
46.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连接”、“安装”、“固定”等类似术语,如无特别说明,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分体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地连接。
47.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且简化地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若图中装置被翻转,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方”的元件将被定位在其他元件的“上方”。
48.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49.图1至图7示出了本技术光伏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光伏设备包括第一支架1和多个光伏板3。
50.第一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01以及固定在该支架本体101的上方的多个支座对,前述的多个支座对沿第一方向f1间隔排列。每个支座对均包括沿第二方向f2间隔排列的两个支座102,每个支座102均具有在前述第一方向f1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2a和第二侧面102b,其中,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垂直。
51.多个光伏板3分别以能够围绕各自对应的第一枢转轴线l1转动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多个支座对,其中,第一枢转轴线l1沿第二方向f2延伸。在使用时,可控制光伏板3围绕第一枢转轴线l1转动,从而调节光伏板3的迎光角度。并且,光伏板3在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大于两个支座102在第二方向f2上的距离,以提升光伏板3的面积,从而提高发电量。
52.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光伏板3围绕平行与第二方向f2的第一枢转轴线l1转动
以得到合适的迎光角度,而光伏板3在第二方向f2上尺寸又大于与之对应的两个支座102的距离,故而光伏板3的转动角度必然会受到支座102的限制,例如,当光伏板3转动到与支座102的第一侧面102a或第二侧面102b贴靠接触后,就无法继续转动。
53.为了使得光伏板3能够转动到竖直角度甚至背光角度,以便将沉积在光伏板3工作面的积雪倾倒出去,以便在需要时尽可能地减少光伏板3对阳光的遮挡,本实施例将上述第一侧面102a与第一平面的第一夹角β1设置为不大于90
°
,其中,第一平面是与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平行、且位于支座102下方的平面。当第一支座102水平放置时,第一平面就是水平面。
54.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板3是这样转动连接到支座对上的:该光伏设备还包括多个转轴5,每个转轴5分别以能够围绕各自轴线转动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各个支座对的两个支座102之间,上述多个光伏板3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到多个转轴5。其中,每个转轴5的轴线与对应的第一枢转轴线l1重合。
55.为方便对光伏板3的转动调节,该光伏设备还配置有与多个转轴5传动连接、以驱动多个转轴5同步转动的电机4。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机4固定到第一支架1上。
56.为方便上述各个支座对的安装和排布,同时提升该光伏设备的结构整齐度和紧凑度,上述支架本体101包括沿第二方向f2间隔排列的两个横臂,两个横臂通过图中未标注的多个连杆固定连接,每个横臂均沿第一方向f1直线延伸,两个支座102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到两个横臂的上方。
57.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光伏板3均包括背框301和矩形结构的光伏板本体302,其中光伏板本体302贴附在背框301,由背框301直接支承其重力。光伏板本体302的长沿第二方向f2延伸。
58.背框301具体包括:由两个第一长框臂301a和两个第一短框臂301b围合而成的矩形的外框体,垂直固定在两个第一长框臂301a之间、且沿第二方向f2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其中,光伏板本体302的外缘边对应地贴附在外框体的外缘边,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短框臂301b之间,并且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均与对应的转轴5固定连接。
59.光伏板3通过设置在光伏板3非端部位置的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与转轴5固定连接,由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直接承托光伏板3的重量,承重着力点较为均匀,减小了光伏板3弯曲变形的程度或可能。
60.进一步地,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分别与两个支座102的位置相对应(靠近支座102布置),进而减小转轴5的承受的力矩,降低转轴5弯曲变形的可能性。
61.此外,为了提升上述背框301的结构强度以及对上方光伏板本体302的承托能力,背框301还配置了垂直固定在两个第一短框臂301b之间的第二长框臂301c。该第二长框臂301c与上述两个第二短框臂301d也固定连接。
62.转轴5的转动,只能实现光伏板3在一个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并不能够实现光伏板3对阳光的经度和纬度同时跟踪。鉴于此,该光伏装置还配置了第二支架2,第一支架1以能够围绕第二枢转轴线l2转动的方式连接到该第二支架2的上方,第一支架1的重量由第二支架2支承,其中,第二枢转轴线l2沿第一方向f1延伸。
63.在实际应用中,前述第二枢转轴线l2优选沿东西方向延伸设置,由此,通过控制第
一支架1围绕该第二枢转轴线l2转动,可实现光伏板3对阳光的纬度跟踪,通过控制光伏板3围绕第一枢转轴线l1转动,可实现光伏板3对阳光的经度跟踪。
64.在本实施例中,光伏板3在第二方向f2上的两端部分别处于支座对在第二方向f2上的两相对侧。即,光伏板3的长度一端伸至一支座102的外侧,长度另一端伸至另一支架的外侧。
65.可以理解,支座102的底部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越大,对光伏板3的支承越稳定。基于此,本实施例将前述第二侧面102b与前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夹角β2设置为大于90
°
的钝角,从而提升支座102的底部尺寸。
66.为了让光伏板3的转动角度能够达到180
°
,以期在一天中的各个时间都能很好地迎接阳光,可使上述第一夹角β1与第二夹角β2的和值设置为等于180
°

67.以上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