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5:04: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cn201921809037.3),包括滤池,滤池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一,滤池远离进水管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二,滤池的内壁上端设置有液位线一,液位线一的下方设置有液位线二,滤池的内部中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滤池的上方设置有超声波液位器,控制阀一、控制阀二、液位传感器和超声波液位器均与plc控制装置连接,plc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键,操作按键位于显示屏的下端,滤池的内部且位于液位线二的底部依次设置有滤料层一、滤料层二、滤料层三和承托层。有益效果: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水位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且维护简单方便,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以及控制面板控制水池中的液位,电子元件较多不易检修,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为顶面开口的空心长方体,所述滤池本体内设置水位稳定机构,所述水位稳定机构包括排水管一、水泵、取水箱、排水管二和进水孔,所述排水管一与滤池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二与排水管一滑动连接,所述取水箱与排水管二固定连接,取水箱的侧壁开设进水孔,所述水泵与排水管一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一为l形管道,排水管二与排水管一适配且排水管二与排水管一内壁滑动连接,取水箱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箱且取水箱的前壁面开设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位于排水管一前壁面靠近底面位置,取水箱与排水管一和排水管二连通。
8.优选的,所述水位稳定机构还包括浮球、滑动柱、导电柱、固定柱和导电杆,所述固定柱与排水管一固定连接,导电杆与固定柱固定连接,滑动柱与排水管一滑动连接,所述导电柱和浮球均与滑动柱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滑动柱和固定柱均为陶瓷圆柱体且滑动柱和固定柱均与排水管一适配,所述导电杆进铜管且导电杆与导电柱适配,所述导电柱与滑动柱顶面固定连接,浮球与滑动柱底面固定连接且浮球位于排水管一外。
10.优选的,所述水位稳定机构还包括螺杆、圆板、上滑块和螺栓,所述螺栓贯穿排水管一侧壁且螺栓与排水管一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面与取水箱顶面转动连接,圆板与
排水管一固定连接,螺杆穿过圆板且螺杆与圆板螺纹连接,所述上滑块与滑动柱侧壁固定连接,排水管一的内壁开设与上滑块适配的竖槽,上滑块与排水管一内壁的竖槽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导电柱的数量为且两个导电柱对称设置,两个导电柱分别与电路中的正负极通过导线电联,所述导电杆的数量为二且两个导电杆通过线缆分别与水泵的两个接线端电联。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通过拉动排水管二带动取水箱在滤池本体内上下移动调节取水箱到滤池本体底面的距离,实现取水箱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滤池本体内不同液位高度取水的目的,通过水泵通电将从进水孔进入取水箱内的水通过排水管二和排水管一排出排水管一外,机械性的结构简单便于检修维护。
15.2、该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通过滤池本体内的水从进水孔进入取水箱内,水的浮力推动浮球带动滑动柱在排水管一内向上滑动,滑动柱侧壁的两个上滑块在排水管一内壁的滑槽内上行,滑动柱顶面的两个导电柱插入固定柱的导电杆内,水泵与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水泵通电工作抽取滤池本体内的水,当滤池本体内的水位高度低于浮球所在位置时,滑动柱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两个导电柱与对应的导电杆分离,水泵与电路形成断路进而水泵停止工作,当滤池本体内的水位高度高于设定位置,水泵开始抽水,水位下降后,水泵停止抽水,提高控制水位高度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更加便捷实用。
16.3、该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通过拉动排水管二在排水管一内下滑,调节进水孔所在位置高度实现对与滤池本体排水高度的调节,转动螺栓,利用螺栓的右端面与排水管二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排水管二在排水管一内的位置,取水箱排水位置可调节、可固定,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水位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排水管一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滤池本体;11、排水管一;12、螺杆;13、圆板;14、水泵;15、取水箱;16、排水管二;17、进水孔;18、浮球;19、滑动柱;20、上滑块;21、导电柱;22、固定柱;23、导电杆;2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一种水厂滤池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滤池本体10,滤池本体10为顶面开口的空心长方体,滤池本体10内设置水位稳定机构,水位稳定机构包括排水管一11、水
泵14、取水箱15、排水管二16和进水孔17,排水管一11与滤池本体10固定连接,排水管二16与排水管一11滑动连接,取水箱15与排水管二16固定连接,取水箱15的侧壁开设进水孔17,水泵14与排水管一11固定连接,排水管一11为l形管道,排水管二16与排水管一11适配且排水管二16与排水管一11内壁滑动连接,取水箱15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箱且取水箱15的前壁面开设进水孔17,进水孔17位于排水管一11前壁面靠近底面位置,取水箱15与排水管一11和排水管二16连通,通过拉动排水管二16带动取水箱15在滤池本体10内上下移动调节取水箱15到滤池本体10底面的距离,实现取水箱15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滤池本体10内不同液位高度取水的目的,通过水泵14通电将从进水孔17进入取水箱15内的水通过排水管二16和排水管一11排出排水管一11外。
23.水位稳定机构还包括浮球18、滑动柱19、导电柱21、固定柱22和导电杆23,固定柱22与排水管一11固定连接,导电杆23与固定柱22固定连接,滑动柱19与排水管一11滑动连接,导电柱21和浮球18均与滑动柱19固定连接,滑动柱19和固定柱22均为陶瓷圆柱体且滑动柱19和固定柱22均与排水管一11适配,导电杆23进铜管且导电杆23与导电柱21适配,导电柱21与滑动柱19顶面固定连接,浮球18与滑动柱19底面固定连接且浮球18位于排水管一11外,水位稳定机构还包括螺杆12、圆板13、上滑块20和螺栓24,螺栓24贯穿排水管一11侧壁且螺栓24与排水管一11螺纹连接,螺杆12的下端面与取水箱15顶面转动连接,圆板13与排水管一11固定连接,螺杆12穿过圆板13且螺杆12与圆板13螺纹连接,上滑块20与滑动柱19侧壁固定连接,排水管一11的内壁开设与上滑块20适配的竖槽,上滑块20与排水管一11内壁的竖槽滑动连接,导电柱21的数量为且两个导电柱21对称设置,两个导电柱21分别与电路中的正负极通过导线电联,导电杆23的数量为二且两个导电杆23通过线缆分别与水泵14的两个接线端电联,通过滤池本体10内的水从进水孔17进入取水箱15内,水的浮力推动浮球18带动滑动柱19在排水管一11内向上滑动,滑动柱19侧壁的两个上滑块20在排水管一11内壁的滑槽内上行,滑动柱19顶面的两个导电柱21插入固定柱22的导电杆23内,水泵14与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水泵14通电工作抽取滤池本体10内的水,当滤池本体10内的水位高度低于浮球18所在位置时,滑动柱19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两个导电柱21与对应的导电杆23分离,水泵14与电路形成断路进而水泵14停止工作,当滤池本体10内的水位高度高于设定位置,水泵14开始抽水,水位下降后,水泵14停止抽水,提高控制水位高度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更加便捷实用。
24.通过拉动排水管二16在排水管一11内下滑,调节进水孔17所在位置高度实现对与滤池本体10排水高度的调节,转动螺栓24,利用螺栓24的右端面与排水管二16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排水管二16在排水管一11内的位置,取水箱15排水位置可调节、可固定,实用性更强。
25.在使用时,拉动排水管二16带动取水箱15在滤池本体10内上下移动调节取水箱15到滤池本体10底面的距离,转动螺栓24,利用螺栓24的右端面与排水管二16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排水管二16在排水管一11内的位置,滤池本体10内的水从进水孔17进入取水箱15内,水的浮力推动浮球18带动滑动柱19在排水管一11内向上滑动,滑动柱19侧壁的两个上滑块20在排水管一11内壁的滑槽内上行,滑动柱19顶面的两个导电柱21插入固定柱22的导电杆23内,水泵14与电路形成闭合回路,水泵14通电工作抽取滤池本体10内的水,当滤池本体10内的水位高度低于浮球18所在位置时,滑动柱19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两个导电柱21与对应
的导电杆23分离,水泵14与电路形成断路进而水泵14停止工作。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