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织弹力绷带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4:0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医用绷带,具体地说是一种针织弹力绷带。


背景技术:

2.绷带作为急救产品的一种,用来包扎伤口或者固定骨折部位的医用材料,其中,弹力绷带用途广泛,可用于身体各个部位外用包扎,野外训练,外伤急救等。而现有的弹力绷带弹性较差,弹力绷带纵向拉伸时会出现横向变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弹力绷带,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设有若干层结构,所述第1层和第5层穿套连接形成闭环线圈结构一,所述第2层和第6层穿套连接形成闭环线圈结构二,所述闭环线圈结构一和闭环线圈结构二之间交织的间隙处设有第3层和第4层,第3层的下方设有第4层,所述第2层由编链组织线圈组成,所述第6层由编链组织延展线组成,所述编链组织线圈和编链组织延展线由氨纶丝或乳胶丝构成,所述第4层由局部衬纬纱线组成,所述局部衬纬纱线采用色纱。
4.进一步地,所述绷带本体的宽度为5-25cm。
5.进一步地,所述编链组织线圈为开口编链组织线圈或闭口编链组织线圈,所述编链组织延展线为开口编链组织延展线或闭口编链组织延展线。
6.进一步地,所述第3层由全幅衬纬纱线组成,所述全幅衬纬纱线采用涤、棉或棉混纺纱。
7.进一步地,所述的全幅衬纬纱线为5-12英支的棉或棉涤混纺纱。
8.进一步地,所述局部衬纬纱线为锯齿形的标记纱分布或菱形的标记纱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第1层由经平组织线圈组成,所述第5层由经平组织延展线组成,所述经平组织线圈和经平组织延展线采用锦纶长丝或涤纶的长丝,所述的锦纶长丝或涤纶的长丝为50-300d的全拉伸长丝,所述氨纶丝的细度为70-560d,所述乳胶丝的细度为8-60tex。
10.进一步地,所述经平组织线圈和经平组织延展线的纱线与局部衬纬纱线的原料和规格相同。
11.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纱线弹性加线圈变形弹性,比机织绷带弹性更好,并采用了非弹性纱全幅衬纬,保持绷带横向尺寸稳定,纵向采用弹力丝编链组织,形成独特的纵向高弹性拉伸而不影响横向尺寸稳定,克服了一般针织弹力绷带纵向拉伸时横向变窄的缺点,且织入的标记比划线更准确,织物中的标记线的变形能确切地反映织物结构的弹性变形,而在织物上划标记线可能存在误差。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弹力绷带的结构层析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弹力绷带的经平组织与全幅衬纬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弹力绷带的编链组织的开口编链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弹力绷带的编链组织的闭口编链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弹力绷带的锯齿形的标记纱分布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针织弹力绷带的菱形的标记纱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9.参见图1、2、3、4、5、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针织弹力绷带,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设有若干层结构,所述第1层和第5层穿套连接形成闭环线圈结构一,所述第2层和第6层穿套连接形成闭环线圈结构二,所述闭环线圈结构一和闭环线圈结构二之间交织的间隙处设有第3层和第4层,第3层的下方设有第4层,所述第2层由编链组织线圈7组成,所述第6层由编链组织延展线8组成,所述编链组织线圈7和编链组织延展线8由氨纶丝或乳胶丝构成,所述第4层由局部衬纬纱线9组成,所述局部衬纬纱线9采用色纱。
20.其中,所述绷带本体的宽度为5-25cm。所述编链组织线圈7为开口编链组织线圈7-1或闭口编链组织线圈7-2,所述编链组织延展线8为开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1或闭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2。所述第3层由全幅衬纬纱线10组成,所述全幅衬纬纱线10采用涤、棉或棉混纺纱。所述的全幅衬纬纱线10为5-12英支的棉或棉涤混纺纱。所述局部衬纬纱线9为锯齿形的标记纱分布9-1或菱形的标记纱分布9-2。所述第1层由经平组织线圈11组成,所述第5层由经平组织延展线12组成,所述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采用锦纶长丝或涤纶的长丝,所述的锦纶长丝或涤纶的长丝为50-300d的全拉伸长丝,所述氨纶丝的细度为70-560d,所述乳胶丝的细度为8-60tex。所述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的纱线与局部衬纬纱线9的原料和规格相同。
21.实施例一:
22.一种针织弹力绷带,采用钩编机编织,包括绷带本体,所述绷带本体设有若干层结构,所述第1层和第5层穿套连接形成闭环线圈结构一,所述第2层和第6层穿套连接形成闭环线圈结构二,所述闭环线圈结构一和闭环线圈结构二之间交织的间隙处设有第3层和第4层,第3层的下方设有第4层,所述第2层由编链组织线圈7组成,所述第6层由编链组织延展线8组成,所述编链组织线圈7和编链组织延展线8由氨纶丝或乳胶丝构成,所述第4层由局部衬纬纱线9组成,所述局部衬纬纱线9采用色纱。
23.所述绷带本体的宽度为5-25cm。所述编链组织线圈7为开口编链组织线圈7-1或闭口编链组织线圈7-2,所述编链组织延展线8为开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1或闭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2。所述第3层由全幅衬纬纱线10组成,所述全幅衬纬纱线10采用涤、棉或棉混纺纱。所述的全幅衬纬纱线10为5-12英支的棉或棉涤混纺纱。所述局部衬纬纱线9为锯齿形的标记纱分布9-1或菱形的标记纱分布9-2。所述第1层由经平组织线圈11组成,所述第5层由经平组织延展线12组成,所述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采用锦纶长丝或涤纶的长丝,所述的锦纶长丝或涤纶的长丝为50-300d的全拉伸长丝,所述氨纶丝的细度为70-560d,所述乳胶丝的细度为8-60tex。所述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的纱线与局部衬纬纱线9的原料和规格相同,局部衬纬纱线9与绷带其它所有纱线色泽不同。
24.第1层是由经平组织线圈11组成的层,这是纵横向连接的针织结构;
25.第2层是由开口编链组织线圈7-1或闭口编链组织线圈7-2组成的层,这是横向不连接的针织结构,其原料的弹性加线圈的弹性变形形成高弹性而不影响横向的尺寸稳定;
26.第3层是由全幅衬纬纱线10组成的层,加强了织物结构的横向尺寸稳定;
27.第4层是由花色衬纬的局部衬纬纱线9组成的有色纱线层,呈锯齿形的标记纱分布9-1或菱形的标记纱分布9-2,标记纱沿几何线条的分布,形成二维几何图形的有色线条,供通过观测弹性标记纱的图形变形来实时掌握绷带的弹性变化情况,局部衬纬纱线9的层可设置一层或两层,进行复合图形的标记;
28.第5层是由经平组织延展线3-2组成的层,在结构中起锁住全幅衬纬纱10和局部衬纬纱9的作用;
29.第6层是开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1或闭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2的层,起弹性锁住全幅衬纬纱10和局部衬纬纱9的作用。
30.绷带的纱线结构如下:
31.所述的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采用50-300d的高弹锦纶长丝或涤纶长丝。
32.所述编链组织线圈7和编链组织延展线8采用70-560d氨纶裸丝或8-60tex乳胶丝。
33.所述的全幅衬纬纱10采用总支数5-12s的棉纱、涤棉混纺纱或涤纶短纤纱等纱线。
34.所述的局部衬纬纱9的有色纱线采用细度与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相同的色丝,产品成型较好。
35.使用时,上侧为使用面,下侧为外露面,方便查看标记纱。
36.实施例二:
37.本例仅说明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不再重复说明。
38.一种针织弹力绷带,采用钩编机编织。从绷带宽度度方向,绷带本体宽10厘米。区别点:
39.第2层是由开口编链组织线圈7-1组成的层,这是横向不连接的针织结构,其原料的弹性加线圈的弹性变形形成高弹性而不影响横向的尺寸稳定;
40.第4层是由局部衬纬纱线9组成的有色纱线层,局部衬纬纱线9是呈锯齿形的标记纱分布9-1;
41.第6层是由开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1组成的层,起弹性锁住全幅衬纬纱10和局部衬纬纱9的作用。
42.绷带的纱线结构如下:
43.所述的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采用140d/96f的全拉伸型涤纶长丝。
44.所述的开口编链组织线圈7-1和开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1采用210d氨纶丝。
45.所述的全幅衬纬纱线10采用7根40s涤棉混纺纱65:35。
46.所述的局部衬纬纱线9采用140d有色涤纶长丝。
47.实施例三:
48.本例仅说明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不再重复说明。
49.一种针织弹力绷带,采用钩编机编织。从绷带宽度度方向,绷带本体宽度为12厘米。区别点:
50.第2层为闭口编链组织线圈7-2的层,这是横向不连接的针织结构,其原料的弹性加线圈的弹性变形形成高弹性而不影响横向的尺寸稳定;
51.第4层是局部衬纬纱线9的有色纱线层,局部衬纬纱线9是菱形的标记纱分布9-2;
52.第6层是闭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2,起弹性锁住全幅衬纬纱10和局部衬纬纱9的作用。
53.绷带的纱线结构如下:
54.所述的经平组织线圈11和经平组织延展线12采用140d/48f的全拉伸型锦纶长丝。
55.所述的闭口编链组织线圈7-2和闭口编链组织延展线8-2采用280d氨纶裸丝。
56.所述的全幅衬纬纱线10采用8根40s棉纱。
57.所述的局部衬纬纱线9采用140d有色锦纶长丝。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