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管以及光照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0:3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vivo near infrared photoimmunotherapy targeting specific membrane molecules、nature medicine 201217(12):、p.1685-1691
14.非专利文献2:kazuhide sato,noriko sato,biyingxu,yuko nakamura,tadanobu nagaya,peter l.choyke,yoshinori hasegawa,and hisataka kobayashi、spatially selective depletion of tumor-associated regulatory tcells with near-infrared photoimmunotherap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6vol.8issue 352、ra110
15.非专利文献3:shuhei okuyama,tadanobu nagaya,kazuhide sato,fusa ogata,yasuhiro maruoka,peter l.choyke,and hisataka kobayashi、interstitial near-infrared photoimmunotherapy:effective treatment areas and light doses needed for use with fiber optic diffusers、oncotarget2018feb16;9(13):、p.11159-11169


技术实现要素:

1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17.在pdt、nir-pit中,如上所述,针对使复合体集聚的癌细胞,通过照射复合体中的光敏性物质的激励波长的光,来使癌细胞死亡。在此,例如如流动于血管的血液那样,生物体管腔内通常充满了体液。因此,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设备为了提高除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以外针对生物体组织的光照射的效率,例如具备用于放出生理盐水等流体的管腔。但是,在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技术中,对于流体放出的方向未做任何考虑,有可能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另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对于向生物体管腔内放出流体未做任何考虑。
18.此外,这样的课题不仅限于pdt、nir-pit,在包括在体内照射光的过程的检查或者治疗中使用的设备普遍存在。另外,这样的课题不仅限于插入到血管的设备,在插入到血管系统、淋巴腺系统、胆道系统、尿道系统、气道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分泌腺以及生殖器官之类的生物体管腔内的设备普遍存在。
1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在向生物体管腔内照射光的导管以及光照射系统中,能够对光的照射部位供给流体。
2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2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能够作为以下的方案来实现。
2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导管。该导管具备:长条管形状的主体部;以及光射出部,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使光向外部的预定方向射出;以及开口,其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能够放出流体,来自上述开口的流体的放出方向与来自上述光射出部的光的射出方向相交。
23.根据该结构,导管具备使光向外部的预定方向射出的光射出部和能够放出流体的开口,来自开口的流体的放出方向与来自光射出部的光的射出方向相交。因此,能够对光的照射部位直接供给流体。其结果,例如,在使用了生理盐水作为流体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排出光的照射部位的体液,使体液的浓度局部地下降。具体而言,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的情况下,通过光的照射部位附近的局部的血液浓度的下降,能够抑制血液引起的光吸收,其结果,能够有助于抑制光未到达目的组织这样的事态的产生。另外,能够抑制血液过热引起的
血液凝固。抑制血液凝固不仅有助于安全性的提高,而且还能够有助于抑制光被凝固(或者碳化)的血液遮蔽而未到达目的组织这样的事态的产生。并且,例如,在使用了生理盐水作为流体的情况下,能够冷却目的组织,能够抑制伴随光的照射的目的组织的温度上升。另外,例如,在使用了光敏剂作为流体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光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24.(2)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配置在比上述光射出部更靠基端侧,上述第一开口以上述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上述光射出部侧倾斜的方式放出上述流体。
25.根据该结构,作为能够放出流体的开口的第一开口配置在比光射出部更靠基端侧,以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光射出部侧倾斜的方式放出流体。因此,通过使用第一开口,能够从光射出部的基端侧朝向光射出部放出流体。另外,由于光射出部与第一开口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导管内的光射出部和与第一开口连通的内轴的配置的自由度。
26.(3)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开口包括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配置在比上述光射出部更靠前端侧,上述第二开口以上述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上述光射出部侧倾斜的方式放出上述流体。
27.根据该结构,作为能够放出流体的开口的第二开口配置在比光射出部更靠前端侧,并以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光射出部侧倾斜的方式放出流体。因此,通过使用第二开口,能够从光射出部的前端侧朝向光射出部放出流体。另外,由于光射出部与第二开口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导管内的光射出部和与第二开口连通的内轴的配置的自由度。
28.(4)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上述开口包括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在上述主体部的侧面配置在与从上述光射出部射出光的位置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上述第三开口以上述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上述光射出部侧倾斜的方式放出上述流体。
29.根据该结构,作为能够放出流体的开口的第三开口配置在与光射出部的光的射出位置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并以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光射出部侧倾斜的方式放出流体。因此,通过使用第三开口,能够从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朝向光射出部放出流体。另外,由于光射出部和第三开口的周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导管内的光射出部和与第三开口连通的内轴的配置的自由度。
30.(5)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还具备第一扩缩部,该第一扩缩部设于上述主体部,配置在比上述第一开口更靠基端侧且能够沿径向扩缩。
31.根据该结构,还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一扩缩部。因此,通过使第一扩缩部扩张,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一扩缩部扩张,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32.(6)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具备第二扩缩部,该第二扩缩部设于上述主体部,配置在比上述光射出部更靠前端侧且能够沿径向扩缩。
33.根据该结构,还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二扩缩部。因此,通过使第二扩缩部扩张,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二扩缩部扩张,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的前端部的定位
(固定)。并且,在做成具备第一扩缩部和第二扩缩部这两方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一扩缩部与第二扩缩部之间设有第一开口和光射出部。因此,通过使第一扩缩部和第二扩缩部扩张,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光射出部的附近(第一扩缩部与第二扩缩部之间)的体液的浓度下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34.(7)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还具备第三扩缩部,该第三扩缩部设于上述主体部,配置在比上述第二开口更靠前端侧且能够沿径向扩缩。
35.根据该结构,还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三扩缩部。因此,通过使第三扩缩部扩张,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三扩缩部扩张,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36.(8)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还具备第四扩缩部,该第四扩缩部设于上述主体部,配置在比上述光射出部更靠基端侧且能够沿径向扩缩。
37.根据该结构,还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四扩缩部。因此,通过使第四扩缩部扩张,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四扩缩部扩张,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并且,在做成具备第三扩缩部和第四扩缩部这两方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三扩缩部与第四扩缩部之间设有第二开口和光射出部。因此,通过使第三扩缩部和第四扩缩部扩张,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光射出部的附近(第三扩缩部与第四扩缩部之间)的体液的浓度下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38.(9)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还具备第五扩缩部,该第五扩缩部设于上述主体部,配置在比上述第三开口更靠基端侧且能够沿径向扩缩。
39.根据该结构,还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五扩缩部。因此,通过使第五扩缩部扩张,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五扩缩部扩张,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40.(10)在上述方案的导管中,优选还具备第六扩缩部,该第六扩缩部设于上述主体部,配置在比上述光射出部更靠前端侧且能够沿径向扩缩。
41.根据该结构,还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六扩缩部。因此,通过使第六扩缩部扩张,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六扩缩部扩张,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并且,在做成具备第五扩缩部和第六扩缩部这两方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第五扩缩部与第六扩缩部之间设有第三开口和光射出部。因此,通过使第五扩缩部和第六扩缩部扩张,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光射出部的附近(第五扩缩部与第六扩缩部之间)的体液的浓度下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42.(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光照射设备。该光照射设备具备:上述方案的导管;以及向上述导管插入的光照射设备。上述光照射设备具备光照射部,该光照射部是照射光的光照射部,设置于在将上述光照射设备插入到上述导管时接近上述光射出部的位置。上述导管的上述光射出部通过使从上述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过而使光向外部射出,来自上述导管的上述开口的上述流体的放出方向与来自上述光射出部的光的射出方向相交。
43.根据该结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以及向导管插入的光照射设备,在将光照射设备插入到导管时,导管的光射出部使从光照射设备的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过,从而使光向外部射出。这样,通过分别具备导管和光照射设备,能够扩大手术者能采用的手技的范围。另外,由于来自导管的开口的流体的放出方向与来自光射出部的光的射出方向相交,因此能够对光的照射部位直接供给流体。
44.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案来实现,例如能够以导管、光照射设备、将它们设为独立或者一体的光照射系统、导管、光照射设备、以及光照射系统的制造方法等的方案来实现。
附图说明
45.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46.图2是例示光照射系统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47.图3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48.图4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49.图5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50.图6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51.图7是从图6的a方向观察到的光照射系统的概要图。
52.图8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3.图9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4.图10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5.图11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6.图12是例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7.图13是例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8.图14是例示第十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
59.图15是例示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60.图16是例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61.<第一实施方式>
62.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光照射系统是插入到称为血管系统、淋巴腺系统、胆道系统、尿道系统、气道系统、消化器官系统、分泌腺以及生殖器官的生物体管腔内来使用,且从生物体管腔内朝向生物体组织照射光的设备。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例示插入到血管内来使用且从血管内向生物体组织进行光照射的光照射系统来说明。光照射系统例如能够在pdt(photodynamic therapy:光线力学的治疗)、nir-pit(near-infrared photoimmuno therapy:近红外光线免疫治疗)中使用。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的例子,例示了激光,但并不限于激光,例如也可以使用led光、白色光来构成光照射系统。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以及插入到导管1来使用的光照射设备2。在图1中,分别图示导管1和光照射设备2。
63.在图1中,分别用轴线o(单点划线)表示通过导管1的中心的轴和通过光照射设备2
的中心的轴。以后,作为在将光照射设备2插入到导管1的状态下,通过两者的中心的轴分别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但通过两者的中心的轴也可以一致。另外,在图1中图示出相互正交的xyz轴。x轴与导管1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长轴方向对应,y轴与导管1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高度方向对应,z轴与导管1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宽度方向对应。将图1的左侧(-x轴方向)称为导管1、光照射设备2、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将图1的右侧( x轴方向)称为导管1、光照射设备2、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另外,对于导管1、光照射设备2、以及各构成部件,将位于前端侧的端部称为“前端”,将前端及其附近称为“前端部”。另外,将位于基端侧的端部称为“基端”,将基端及其附近称为“基端部”。前端侧向生物体内部插入,基端侧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这些方面在图1以后的表示整体结构的图中也通用。
64.导管1在使用时向在侧插入光照射设备2,使从光照射设备2照射的光透过。导管1是长条管形状,具备主体部110、前端片120、连接器140、内轴150、以及第一内轴160。
65.主体部110是沿轴线o延伸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主体部110具备:光射出部139;配置在光射出部139的前端侧的第一转动轴111;以及配置在光射出部139的基端侧的第二转动轴112。
66.光射出部139通过使主体部110的内部的激光(以后也称为“光”或者“射出光”)向外部透过,来使光向外部的预定方向射出。光射出部139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以及内径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换言之,光射出部139设于整个周向,在整个周向使主体部110的内部的光向外部透过。光射出部139能够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等形成。
67.第一转动轴111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以及内径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一转动轴111的前端部由前端片120固定,第一转动轴111的基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前端部接合。接合能够由任意的方法来实现,例如能够采用利用了环氧系粘接剂等等粘接剂的接合、利用了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锡的接合。此外,也可以省略第一转动轴111。
68.第二转动轴112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以及内径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二转动轴112的前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基端部接合,第二转动轴112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第一转动轴111、第二转动轴112、以及光射出部139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径以及外径,在使各内腔连通的状态下接合,构成从第一转动轴111的前端连通到第二转动轴112的基端的内腔110l。此外,第一以及第二转动轴111、112的外径、内径以及长度能够任意决定。在第二转动轴112的侧面设有将圆筒的内外连通的第一开口161。第一开口161与第一内轴160的第一流体腔160l相通,能够将通过第一流体腔160l供给的流体向外部放出。
69.前端片120是与第一转动轴111的前端部和内轴150的前端部接合并先于其它部件在血管内行进的部件。为了顺畅地进行导管1在血管内的行进,前端片120的前端部具有从基端侧至前端侧缩径的外侧形状。另外,在前端片120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沿轴线o方向贯通前端片120的内腔。在图示的例子中,前端片120的内腔的直径φ1比内轴150的内腔(设备内腔150l)的直径φ2小。此外,前端片120的内腔的直径φ1也可以与设备内腔150l的直径φ2大致相同。前端片120的前端侧的开口120o与前端片120的内腔相通,在相对于设备内腔150l插通导丝等时使用。前端片120的外径以及长度能够任意决定。
70.内轴150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内轴150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
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设备内腔150l)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内轴150的直径比第一以及第二转动轴111、112的直径细,插入到第一以及第二转动轴111、112的内腔110l。内轴150的前端部通过前端片120而与第一转动轴111的前端部一体地固定。内轴150的基端部从连接器140的基端部突出,做成能够使其它医疗设备(例如,导丝、光照射设备2等)相对于导管1出入的结构。此外,内轴150的基端部也可以做成组装于连接器140的内部,能够经由连接器140使医疗设备相对于设备内腔150l出入的结构。
71.第一内轴160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内轴150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第一流体腔160l)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第一内轴160的直径比第二转动轴112以及内轴150的直径细,插入到第二转动轴112的内腔110l。第一内轴160的前端部弯曲,在使第一流体腔160l与第一开口161连通的状态下,与第二转动轴112接合。接合能够通过利用了粘接剂的接合、利用了金属焊锡的接合等任意的方法实现。第一内轴160的基端部从连接器140的基端部突出,做成能够从基端部的开口(基端侧开口162)向第一流体腔160l供给流体。此外,第一内轴160的基端部也可以做成组装于连接器140的内部、且能够经由连接器140向第一流体腔160l供给流体的结构。
72.连接器140是与第二转动轴112的基端部接合并由手术者把持的部件。连接器140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的中空状。连接器140具有手术者把持导管1时所使用的两张叶片部142。叶片部142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叶片部142也可以省略、也可以做成能够从连接器140拆下的结构。连接器140的基端侧的开口140o与连接器140的内腔相通。连接器140的外径、内径以及长度能够任意决定。
73.第一封固部191是在第一内轴160的前端部设置在第一内轴160的外周面与第二转动轴112的内周面之间的接合部件。第一封固部191是为了维持第一内轴160的前端部的弯曲形状而设置的。
74.光照射设备2是在使用时插入到导管1并照射光的探测体。光照射设备2具备第二主体部210、前端片220、光传递部250、以及光照射部239。
75.第二主体部210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状的部件。第二主体部210既可以是中空、也可以是实心。前端片220是与第二主体部210的前端部接合并先于其它部件在导管1内行进的大致圆柱形状的部件。在此,前端片220的外径φ3优选比导管1的前端片120的直径φ1大、并且比导管1的设备内腔150l的直径φ2小(φ1<φ3<φ2)。
76.光传递部250是从第二主体部210的前端侧至基端部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光纤。光传递部250与第二主体部210的外表面接合。接合能够以任意的方法实现,例如能够采用利用了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的接合。光传递部250的基端部经由连接器而与产生任意的波长的激光的激光产生装置3直接连接、或者经由其它光纤而间接地连接。激光产生装置3作为设置在导管1的外部的“光源”发挥功能。
77.光照射部239设置在光传递部250的前端部,将由光传递部250传递的激光lt(光lt、射出光lt)向外部的预定方向照射(图1:由虚线表示的光lt)。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射部239通过对在光传递部250的前端部露出的芯实施众所周知的加工、例如斜切前端面的加工、形成刻纹的加工、喷砂加工、化学的处理等而形成。此外,光照射部239也可以是覆盖在光传递部250露出的芯的树脂体。在该情况下,光照射部239例如能够通过将石英微粉末涂敷在分散的丙烯系紫外线固化树脂上并利用紫外光固化而形成。另外,光照射部239也可以
是反射来自芯的光的光反射镜。
78.导管1的第一转动轴111及第二转动轴112、导管1的内轴150及第一内轴160、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第二主体部210优选具有抗血栓性、挠性、生物体相容性,能够由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形成。作为树脂材料,例如能够采用聚酰胺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氟树脂等。作为金属材料,例如能够采用sus304等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钨钢等。另外,也能够做成组合多个上述的材料而成的接合构造体。导管1的前端片120、光照射设备2的前端片220优选具有柔软性,例如能够由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等树脂材料形成。导管1的连接器140能够由聚酰胺、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缩醛、聚醚砜等树脂材料形成。导管1的第一封固部191能够由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锡形成。
79.图2是例示光照射系统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参照图1以及图2,对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手术者向生物体管腔内插入导丝。接着,手术者将导丝的基端侧从图1所示的导管1的前端片120的开口120o向设备内腔150l插通,使其从基端侧开口152突出。接着,手术者使导管1沿导丝向生物体管腔内推进,将导管1的光射出部139输送至光照射的目的组织(例如,nir-pit的情况下为癌细胞的附近)。这样,通过向设备内腔150l插通导丝,手术者能够将导管1容易地输送至生物体管腔内的目的组织。然后,手术者从导管1拔出导丝。
80.接着,如图2所示,手术者从导管1的基端侧开口152插入光照射设备2。手术者使光照射设备2沿导管1的设备内腔150l向导管1的前端侧推进。在此,如上所述,如果使光照射设备2的外径φ3比导管1的设备内腔150l的直径φ2小、并且比导管1的前端片120的直径φ1大,则在向导管1插入了光照射设备2时,光照射设备2的前端面220e与前端片120的内侧面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光照射设备2向前端侧脱出(图2:虚线圆框)。此外,如图2所示,在使光照射设备2的前端面220e与前端片120的内侧面抵接的状态下,光照射设备2的光照射部239配置在接近导管1的光射出部139的位置。
81.然后,手术者通过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来从光照射部239照射激光lt。从光照射部239照射出的光lt透过导管1的光射出部139而向外部的目的组织射出。即,导管1的光射出部139使光lt从导管1的设有光射出部139的光lt的透过范围和光照射设备2的来自光照射部239的光lt的照射范围重复的重复范围射出。以后将该重复范围的中心也称为“光的射出方向d0”(图2:箭头d0)。
82.手术者在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同时、或者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前后,从第一开口161放出流体。具体而言,手术者对导管1的基端侧开口162安装收纳有流体的注射器,从注射器向第一流体腔160l供给流体。供给到第一流体腔160l的流体从第一流体腔160l的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前进,从与第一流体腔160l的前端部连通的第一开口161向外部放出(图2:流体fl)。以后将流体fl的放出范围的中心也称为“流体的放出方向d1”(图2:箭头d1)。
83.在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中,第一开口161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基端侧。另外,与第一开口161连通的第一内轴160(第一流体腔160l)的前端部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远离轴线o的方向(外侧)弯曲。因此,如图2所示,来自第一开口161的流体的放出方向d1成为向光射出部139侧倾斜的方向。另外,来自第一开口161的流体的放出方向d1与来自光射出部139的光的射出方向d0在导管1的长轴方向(轴线o方向)上相交。
84.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具备:使光lt向外部的预定方向d0射出的光射出部139;以及能够放出流体fl的第一开口161,来自第一开口161的流体fl的放出方向d1与来自光射出部139的光lt的射出方向d0在导管1的长轴方向(轴线o方向)上相交(图1)。因此,能够对光lt的照射部位直接供给流体fl。其结果,例如,在使用了生理盐水作为流体fl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排出光lt的照射部位的体液,使体液的浓度局部地下降。具体而言,在导管1被插入到血管的情况下,通过光的照射部位附近的局部的血液浓度的下降,能够抑制血液引起的光吸收,其结果,能够有助于抑制光lt未到达目的组织这样的事态的产生。另外,能够抑制血液过热引起的血液凝固。抑制血液凝固不仅有助于安全性的提高,而且还能够有助于抑制光lt被凝固(或者碳化)的血液遮蔽而未到达目的组织这样的事态的发生。并且,例如,在使用了生理盐水作为流体fl的情况下,能够冷却目的组织,能够抑制伴随光lt的照射的目的组织的温度上升。另外,例如,在使用了光敏剂作为流体fl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光lt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85.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作为能够放出流体fl的开口的第一开口161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基端侧,以流体fl的放出方向d1向光射出部139侧倾斜的方式放出流体fl(图2)。因此,通过使用第一开口161,能够从光射出部139的基端侧朝向光射出部139放出流体fl。另外,由于光射出部139与第一开口161的长轴方向(轴线o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导管1内的光射出部139和与第一开口161连通的第一内轴160的配置的自由度。
86.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和插入到导管1的光照射设备2,在将光照射设备2插入到导管1时,导管1的光射出部139通过使从光照射设备2的光照射部239照射的光lt透过,从而能够使光lt向外部射出(图2)。这样,通过分别具备导管1和光照射设备2,能过扩大手术者能采用的手技的范围。
87.<第二实施方式>
88.图3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除了能够从第一开口161放出流体以外还能够从第二开口171放出流体。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a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导管1a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主体部110a来代替主体部110,并具备第二内轴170和第二封固部192。
89.主体部110a具备第一转动轴111a来代替第一转动轴111。在第一转动轴111a的侧面设有将圆筒的内外连通的第二开口171。第二开口171与第二内轴170的第二流体腔170l相通,能够将通过第二流体腔170l供给的流体向外部放出。
90.第二内轴170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第二内轴170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第二流体腔170l)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第二内轴170具有与第一内轴160大致相同的外径。第二内轴170插入到第一转动轴111a、光射出部139、以及第二转动轴112的内腔110l。第二内轴170的前端部弯曲,且以使第二流体腔170l和第二开口171连通的状态与第一转动轴111a接合。接合能够以利用了粘接剂的接合、利用了金属焊锡的接合等任意的方法来实现。第二内轴170的基端部从连接器140的基端部突出,成为能够从基端部的开口(基端侧开口172)向第二流体腔170l供给流体的结构。此外,第二内轴170的基端部也可以组装于连接器140的内部,成为能够经由连接器140向第二流体腔170l供给流体的结构。第二内轴170例如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内
轴160相同的材料形成。
91.第二封固部192是在第二内轴170的前端部设置在第二内轴170的外周面、前端片120的基端侧的面、以及第一转动轴111a的内周面之间的接合部件。第二封固部192是为了维持第二内轴170的前端部的弯曲形状而设置的。第二封固部192例如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封固部191相同的材料形成。
92.图4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在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时,手术者在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同时、或者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前后,使流体从第二开口171放出。具体而言,手术者对导管1a的基端侧开口172安装收纳有流体的注射器,从注射器向第二流体腔170l供给流体。供给到第二流体腔170l的流体从与第二流体腔170l的前端部连通的第二开口171向外部放出(图4:流体fl2)。以后,将流体fl2的放出范围的中心也称为“流体的放出方向d2”(图2:箭头d2)。此外,在图4中,将从第一开口161放出的流体表示为流体fl1来区别。向第一流体腔160l供给的流体和向第二流体腔170l供给的流体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93.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a中,第二开口171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前端侧。另外,与第二开口171连通的第二内轴170(第二流体腔170l)的前端部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向远离轴线o的方向(外侧)弯曲。因此,如图4所示,来自第二开口171的流体的放出方向d2成为向光射出部139侧倾斜的方向。另外,来自第二开口171的流体的放出方向d2与来自光射出部139的光的射出方向d0在导管1a的长轴方向(轴线o方向)上相交。
94.这样,导管1a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设置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前端侧且能够向外部放出流体的第二开口17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做成如下结构:除了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开口161以外,还具备第二开口171。但是,也可以做成具备第二开口171来代替第一开口161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与第一开口161连通的第一内轴160。另外,在具备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71这两方的结构中,也可以设置分支成二股、并且分别与第一开口161和第二开口171这两方连通的一根内轴。
95.在具备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a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作为能够放出流体fl2的开口的第二开口171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前端侧,且以流体fl2的放出方向d2向光射出部139侧倾斜的方式放出流体fl2。因此,通过使用第二开口171,能够从光射出部139的前端侧朝向光射出部139放出流体fl2。另外,由于光射出部139和第二开口171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导管1a内的光射出部139和与第二开口171连通的第二内轴170的配置的自由度。
96.<第三实施方式>
97.图5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中,除了能够从第一开口161放出流体以外还能够从第三开口171b放出流体。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b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导管1b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主体部110b来代替主体部110,具备第一封固部191b来代替第一封固部191,并且还具备第三内轴170b。
98.主体部110b不具备第一转动轴111,具备第二转动轴112b来代替第二转动轴112,具备光射出部139b来代替光射出部139。第二转动轴112b是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以及内径
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二转动轴112b的前端部由前端片120固定,第二转动轴112b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
99.在第二转动轴112b的侧面的一部分,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开口(开口110o、第三开口171b)。开口110o是将第二转动轴112b的内外连通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供光射出部139嵌入。光射出部139b是与第二转动轴112b的开口110o嵌合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弯曲的部件。光射出部139b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使主体部110b的内部的光lt向外部透过。第三开口171b是设置在比开口110o更靠基端侧、且将第二转动轴112b的内外连通的大致圆形状的开口。第三开口171b与第三内轴170b的第三流体腔170lb相通,能够将通过第三流体腔170lb供给的流体向外部放出。
100.第三内轴170b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第三内轴170b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第三流体腔170lb)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第三内轴170b具有与第一内轴160大致相同的外径。第三内轴170b插入到第二转动轴112b的内腔110l。第三内轴170b的前端部弯曲,以使第三流体腔170lb和第三开口171b连通的状态与第二转动轴112b接合。接合能够以任意的方法实现。第三内轴170b的基端部从连接器140的基端部突出,成为能够从基端部的开口(基端侧开口172)向第三流体腔170lb供给流体的结构。此外,第三内轴170b的基端部也可以组装于连接器140的内部,成为能够经由连接器140向第三流体腔170lb供给流体的结构。
101.第一封固部191b是在第一内轴160以及第三内轴170b的两前端部设置在第一内轴160的外周面、第三内轴170b的外周面、以及第二转动轴112b的内周面之间的接合部件。第一封固部191b是为了维持第一内轴160以及第三内轴170b的两前端部的弯曲形状而设置的。
102.图6是例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从图6的a方向观察到的光照射系统的概要图。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在导管1b的第二转动轴112b、光射出部139b、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光照射部239的剖视图中重叠地图示出第一开口161的位置和第三开口171b的位置。
103.在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时,手术者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同时、或者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前后,使流体从第三开口171b放出。具体而言,手术者对导管1b的基端侧开口172安装收纳有流体的注射器,从注射器向第三流体腔170lb供给流体。供给至第三流体腔170lb的流体从与第三流体腔170lb的前端部连通的第三开口171b向外部放出(图6、图7:流体fl3)。以后,将流体fl3的放出范围的中心也称为“流体的放出方向d3”(图6、图7:箭头d3)。此外,向第一流体腔160l供给的流体和向第三流体腔170lb供给的流体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04.在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1b中,第三开口171b与设有光射出部139b的开口110o配置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另外,如图7所示,与第三开口171b连通的第三内轴170b(第三流体腔170lb)的前端部在主体部110b的周向上从光射出部139b的外侧朝向光射出部139b弯曲。因此,如图7所示,来自第三开口171b的流体的放出方向d3成为向光射出部139b侧倾斜的方向。另外,来自第三开口171b的流体的放出方向d3与来自光射出部139b的光的射出方向d0在导管1b的周向上相交。
105.这样,导管1b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设置配置在与光射出部139b在周
向上不同的位置且能够向外部放出流体的第三开口171b。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做成除了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开口161以外还设置第三开口171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做成具备第三开口171b来代替第一开口161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与第一开口161连通的第一内轴160。另外,在具备第一开口161和第三开口171b这两方的结构中,也可以设置分支成二股、而且分别与第一开口161和第三开口171b这两方连通的一根内轴。
106.在具备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1b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作为能够放出流体fl3的开口的第三开口171b配置在与光射出部139b的光lt的射出位置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且以流体fl3的放出方向d3向光射出部139b侧倾斜的方式放出流体fl3。因此,通过使用第三开口171b,能够从在周向上不同的位置朝向光射出部139b放出流体fl3。另外,由于光射出部139b和第三开口171b的周向的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提高导管1b内的光射出部139b和与第三开口171b连通的第三内轴170b的配置的自由度。
107.<第四实施方式>
108.图8是例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1c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c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导管1c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配置在光射出部139的基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一扩缩部130。另外,导管1c具备主体部110c来代替主体部110,还具备第四内轴180和第三封固部193。
109.主体部110c具备第三转动轴113和第二转动轴112c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转动轴112。第三转动轴113以及第二转动轴112c均为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以及内径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部件。第三转动轴113的前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基端部接合,在第三转动轴113的基端部接合有第一扩缩部130的前端部。在第二转动轴112c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一扩缩部130的基端部,第二转动轴112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在第三转动轴113的侧面设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开口161。
110.第一扩缩部130是能够沿径向(yz轴方向)扩缩、并且前端侧和基端侧的两端部敞开的管状的气囊部件。第一扩缩部130通过向内部(内侧)供给扩张介质进行面外变形而向径向的外侧扩张(扩径)。另外,第一扩缩部130通过排出内部的扩张介质进行面内变形而向径向的内侧收缩(缩径)。这样,第一扩缩部130通过扩张介质的供给/排出能够自由地进行扩张/收缩。第一扩缩部130的扩张压、外径以及长度能够任意决定。此外,作为扩张介质,例如能够利用含有具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造影剂的液体、生理盐水等。
111.第一扩缩部130由能够伴随内压的变化而扩张、收缩、并且具备能够抑制血管内部的损伤的柔软性和能够在病变部内扩张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扩缩部130能够由聚乙烯、聚丙烯、乙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型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等热塑性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硅橡胶、乳胶橡胶等形成。
112.第四内轴180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具体而言,第四内轴180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扩张介质管腔180l)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第四内轴180的直径比第二转动轴112c的直径细,插入到第二转动轴112c的内腔110l。第四内轴180的前端部从第二转动轴112c的前端部突出,位于第一扩缩部130的内部。第四内轴180的基端部从连接器140的基端部突出,成为能够由手术者供给扩张
介质的结构。此外,第四内轴180的基端部也可以组装于连接器140的内部,成为能够经由连接器140向扩张介质管腔180l供给流体的结构。第四内轴180例如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内轴160相同的材料形成。
113.第三封固部193配置在第二转动轴112c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以及第四内轴180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一扩缩部130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第三封固部193例如能够由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封固部191相同的材料形成。
114.在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时,手术者在将光射出部139输送至目的组织附近之后,使第一扩缩部130扩张。具体而言,手术者对导管1c的基端侧开口182安装收纳有扩张介质的注射器,从注射器向扩张介质管腔180l供给流体。供给到扩张介质管腔180l的流体从与扩张介质管腔180l的前端部连通的第四开口181填充到第一扩缩部130的内部。由此,第一扩缩部130成为扩张状态。然后,手术者只要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进行激光产生装置3的驱动、来自第一开口161的流体的放出即可。
115.这样,导管1c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第一开口161更靠基端侧的第一扩缩部130。在具备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1c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c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一扩缩部130。因此,通过使第一扩缩部130扩张,从而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fl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一扩缩部130扩张,从而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c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116.<第五实施方式>
117.图9是例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1d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d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导管1d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配置在光射出部139的前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二扩缩部130d。另外,导管1d具备主体部110d来代替主体部110,还具备第四内轴180d和第三封固部193d。
118.在主体部110d中,在第一转动轴111d的基端部接合有第二扩缩部130d的前端部。在第三转动轴113d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二扩缩部130d的基端部,第三转动轴113d的基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前端部接合。第二转动轴112d的前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基端部接合,第二转动轴112d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在第二转动轴112d的侧面形成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开口161。
119.第二扩缩部130d除了轴线o方向上的配置不同这点以外,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扩缩部130相同的结构。第四内轴180d除了前端部从第三转动轴113d的前端部突出且配置在第二扩缩部130d的内部这点以外,具有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第四内轴180相同的结构。第三封固部193d配置在第三转动轴113d的内周面与内轴150以及第四内轴180d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二扩缩部130d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
120.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导管1d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前端侧的第二扩缩部130d。在具备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1d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d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二扩缩部130d。因此,通过使第二扩缩部130d扩张,从而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fl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二扩缩部130d扩
张,从而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d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121.<第六实施方式>
122.图10是例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1e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六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e来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导管1e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配置在第一开口161的基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一扩缩部130、以及配置在光射出部139的前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二扩缩部130d。另外,导管1e具备主体部110e来代替主体部110,还具备第一封固部191e、第二封固部192e、以及第三封固部193e。
123.第一扩缩部130、以及向第一扩缩部130供给扩张介质的第四内轴180的结构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第二扩缩部130d、以及向第二扩缩部130d供给扩张介质的第四内轴180d的结构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124.在主体部110e,在第一转动轴111e的基端部接合有第二扩缩部130d的前端部。在第三转动轴113e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二扩缩部130d的基端部,第三转动轴113e的基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前端部接合。第四转动轴114e的前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基端部接合,在第四转动轴114e的基端部接合有第一扩缩部130的前端部。在第二转动轴112e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一扩缩部130的基端部,第二转动轴112e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
125.第一封固部191e设置在第四转动轴114e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第四内轴180以及第四内轴180d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一扩缩部130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同样,第三封固部193e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e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第四内轴180、以及第四内轴180d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一扩缩部130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第二封固部192e设置在第三转动轴113e的内周面与内轴150以及第四内轴180d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二扩缩部130d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
126.第六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与第四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导管1e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第一开口161更靠基端侧的第一扩缩部130、以及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前端侧的第二扩缩部130d这两方。在具备这样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1e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在第一扩缩部130与第二扩缩部130d之间设有第一开口161和光射出部139(图10)。因此,通过使第一扩缩部130和第二扩缩部130d扩张,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光射出部139的附近(第一扩缩部130与第二扩缩部130d之间)的体液的浓度下降,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lt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127.<第七实施方式>
128.图11是例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1f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七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f来代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a。导管1f具备配置在第二开口171的前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三扩缩部130f。导管1f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主体部110f来代替主体部110a,具备第一封固部191f来代替第一封固部191,具备第二封固部192f来代替第二封固部192,还具备第四内轴180f。
129.第三扩缩部130f、以及向第三扩缩部130f供给扩张介质的第四内轴180f的结构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主体部110f,在第一转动轴111f的基端部接合有第三扩缩部130f的前端部。在第三转动轴113f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三扩缩部130f的基端部,第三转动轴113f的基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前端部接合。第二转动轴112f的前端部与光射出部139
的基端部接合,第二转动轴112f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
130.第一封固部191f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f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第二内轴170、以及第四内轴180f的外周面之间,并对它们进行接合。第二封固部192f设置在第三转动轴113f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二内轴170以及第四内轴180f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三扩缩部130f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
131.第七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与第二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导管1f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第二开口171更靠前端侧的第三扩缩部130f。在具备这样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1f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f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三扩缩部130f。因此,通过使第三扩缩部130f扩张,从而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fl1以及流体fl2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三扩缩部130f扩张,从而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f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132.<第八实施方式>
133.图12是例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导管1g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八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g来代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a。导管1g具备配置在光射出部139的基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四扩缩部130g。导管1g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主体部110g来代替主体部110a,具备第一封固部191g来代替第一封固部191,具备第二封固部192g来代替第二封固部192,还具备第四内轴180g和第三封固部193g。
134.第四扩缩部130g、以及向第四扩缩部130g供给扩张介质的第四内轴180g的结构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主体部110g,第三转动轴113g的前端部与光射出部139的基端部接合,在第三转动轴113g的基端部接合有第四扩缩部130g的前端部。在第二转动轴112g的前端部接合有第四扩缩部130g的基端部,第二转动轴112g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
135.第一封固部191g设置在第三转动轴113g的内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以及第二内轴170的外周面之间,使第四扩缩部130g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同样,第三封固部193g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g的内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以及第二内轴170的外周面之间,使第四扩缩部130g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第二封固部192g设置在第一转动轴111的内表面与内轴150以及第二内轴170的外周面之间,并对它们进行接合。
136.第八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与第二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导管1g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更靠基端侧的第四扩缩部130g。在具备这样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导管1g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g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四扩缩部130g。因此,通过使第四扩缩部130g扩张,从而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fl1以及流体fl2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四扩缩部130g扩张,从而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g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137.另外,在导管1g中,除了具备第四扩缩部130g以外,也可以还具备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三扩缩部130f。在该情况下,在第三扩缩部130f与第四扩缩部130g之间设有第
二开口171和光射出部139。因此,通过使第三扩缩部130f和第四扩缩部130g扩张,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光射出部139的附近(第三扩缩部130f与第四扩缩部130g之间)的体液的浓度下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lt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138.<第九实施方式>
139.图13是例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导管1h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九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h来代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b。导管1h具备配置在第三开口171b的基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五扩缩部130h。导管1h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主体部110h来代替主体部110b,具备第一封固部191h来代替第一封固部191,还具备第四内轴180h和第二封固部192h。
140.第五扩缩部130h、以及向第五扩缩部130h供给扩张介质的第四内轴180h的结构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主体部110h中,在形成有光射出部139b的第二转动轴112h的基端部接合有第五扩缩部130h。另外,在第二转动轴112h的基端侧配置有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以及内径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第三转动轴113h。在第三转动轴113h的前端部接合有第五扩缩部130h,第三转动轴113h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
141.第一封固部191h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h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以及第二内轴170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五扩缩部130h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同样,第二封固部192h设置在第三转动轴113h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第二内轴170以及第四内轴180h的外周面之间,使第五扩缩部130h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
142.第九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与第三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导管1h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第三开口171b更靠基端侧的第五扩缩部130h。在具备这样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导管1h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h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五扩缩部130h。因此,通过使第五扩缩部130h扩张,从而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fl1以及流体fl3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五扩缩部130h扩张,从而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h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143.<第十实施方式>
144.图14是例示第十实施方式的导管1i的前端侧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十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具备导管1i来代替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b。导管1i具备配置在光射出部139b的前端侧的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六扩缩部130i。导管1i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具备主体部110i来代替主体部110b,具备第一封固部191i来代替第一封固部191,还具备第四内轴180i和第二封固部192i。
145.第六扩缩部130i、以及向第六扩缩部130i供给扩张介质的第四内轴180i的结构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主体部110i中,第一转动轴111i的前端部由前端片120固定,在第一转动轴111i的基端部接合有第六扩缩部130i的前端部。另外,在形成有光射出部139b的第二转动轴112i的前端部接合有第六扩缩部130i的基端部。第二转动轴112i的基端部由连接器140固定。
146.第一封固部191i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i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第三内轴170b以及第四内轴180i的外周面之间,并对它们进行接合。第二封固部192i设置在第
二转动轴112i的内周面与内轴150、第一内轴160、第三内轴170b以及第四内轴180i的外周面之间,使第六扩缩部130i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
147.第十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使用方法与第三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导管1i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具备配置在比光射出部139b更靠前端侧的第六扩缩部130i。在具备这样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导管1i的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i具备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第六扩缩部130i。因此,通过使第六扩缩部130i扩张,从而能够阻碍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的流通,能够有效地实施伴随流体fl1以及流体fl3的放出的局部的体液的浓度下降。另外,通过使第六扩缩部130i扩张,从而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i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
148.另外,在导管1i中,除了具备第六扩缩部130i以外,也可还具备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五扩缩部130h。在该情况下,在第五扩缩部130h与第六扩缩部130i之间设有第三开口171b和光射出部139b。因此,通过使第五扩缩部130h和第六扩缩部130i扩张,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实施光射出部139b的附近(第五扩缩部130h与第六扩缩部130i之间)的体液的浓度下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lt向目的组织的照射效率。
149.<第十一实施方式>
150.图15是例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仅由导管1j构成,也可以不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照射设备2。导管1j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中,具备主体部110j来代替主体部110,具备内轴150j来代替内轴150,还具备光传递部30、光照射部39、第五封固部195、以及第七封固部197。
151.主体部110j中,第二转动轴112j除了在侧面形成有将圆筒的内外连通的开口112o这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转动轴112相同的结构。开口112o与内轴150j的设备内腔150lj相通,作为用于使导丝等医疗设备相对于设备内腔150lj出入的口发挥功能。第二转动轴112j的开口112o的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能够任意决定。
152.内轴150j是沿轴线o配置的长条管形状的部件。内轴150j是在前端部和基端部分别形成有开口(开口151、152j)、且在内侧具有将两开口连通的内腔(设备内腔150lj)的中空的大致圆筒形状。内轴150j的直径比第一以及第二转动轴111、112j的直径细,且插入到第一转动轴111、光射出部139、以及第二转动轴112j的内腔110l。内轴150j的前端部通过第七封固部197而与前端片120接合。内轴150j的基端部在使设备内腔150lj与开口112o连通的状态下,与第二转动轴112j的内表面接合。由此,能够构成从前端片120侧的开口151将导丝等插入到设备内腔150lj,并从第二转动轴112j的开口112o向外部引出的所谓快速交换型的导管1j。此外,接合能够以任意的方法实现。
153.光传递部30是从光射出部139的大致中央部分沿轴线o方向延伸至第二转动轴112j的基端部的光纤。光传递部30的基端部经由连接器而直接或者经由其它光纤间接地与产生任意的波长的激光的激光产生装置3连接。激光产生装置3作为设置在导管1j的外部的“光源”发挥功能。光照射部39设置在光传递部30的前端部,将由光传递部30传递的激光lt(光lt、射出光lt)沿外部的预定方向照射(图15:由虚线表示的光lt)。光照射部39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部239相同,能够通过在光传递部30的前端部实施各种加工而形成。第五封固部195是在第二转动轴112j的前端部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j的内周面与内轴150j、第一
内轴160、以及光传递部30的外周面之间的接合部件。
154.对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j)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手术者向生物体管腔内插入导丝。接着,手术者将导丝的基端侧从图15所示的导管1j的前端片120的开口120o向设备内腔150lj插通,并从开口112o向外部引出。接着,手术者使导管1j沿导丝向生物体管腔内推进,将导管1j的光射出部139输送至光照射的目的组织。接着,手术者通过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来从光照射部39照射激光lt。从光照射部39照射出的光lt透过导管1j的光射出部139向外部的目的组织射出。即,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导管1j的光射出部139使光lt从设有光射出部139的光lt的透过范围与来自光照射部39的光lt的照射范围重复的重复范围射出。手术者在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同时、或者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前后,使流体从第一开口161放出。详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155.这样,导管1j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具备光传递部30以及光照射部39,能够不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照射设备2,而是单独地照射光lt。另外,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j中,可以具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开口171,也可以具备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三开口171b,也可以具备在第四~第十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第六扩缩部130~130i。在这样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j(光照射系统)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156.<第十二实施方式>
157.图16是例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光照射系统的结构的说明图。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仅由导管1k构成,不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照射设备2。导管1k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1j中具备扩缩部130k来代替光射出部139,具备第五封固部195k来代替第五封固部195,还具备第四内轴180k、以及第六封固部196k。
158.扩缩部130k除了由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这点以外,具有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扩缩部130相同的结构。第四内轴180k除了前端部从第二转动轴112j突出且位于扩缩部130k的内部这点以外,具有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四内轴180相同的结构。第五封固部195k是设置在第二转动轴112j的内周面与内轴150j、第一内轴160、光传递部30、以及第四内轴180k的外周面之间的接合部件。第六封固部196k配置在第二转动轴112j的内周面与内轴150j、第一内轴160、光传递部30以及第四内轴180k的外周面之间,使扩缩部130k的内部处于封固状态。
159.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k)的使用方法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系统(导管1j)的使用方法大致相同。在导管1k的情况下,手术者在将扩缩部130k输送至目的组织附近之后,使扩缩部130k扩张。由此,能够在生物体管腔内进行导管1k的前端部的定位(固定)。然后,手术者通过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来从光照射部39照射激光lt。从光照射部39照射出的光lt透过导管1k的扩缩部130k并向外部的目的组织射出。即,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扩缩部130k作为光射出部139发挥功能。另外,手术者在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同时、或者驱动激光产生装置3的前后,使流体从第一开口161放出。详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160.<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61.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也能够如下变形。
162.[变形例1]
[0163]
在上述第一~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导管1、1a~1k、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导管以及光照射设备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在导管的主体部(第一~第四转动轴)、光照射设备的主体部埋设有由编织体、线圈体构成的加强层。这样,能够提高转矩传递性、形状保持性。例如,也可以在导管的外表面、光照射设备的外表面实施由亲水性或者疏水性的树脂构成的涂层。这样,能够提高生物体管腔内的滑动性、设备内腔内的滑动性。另外,也可以在导管的外表面、气囊部件的外表面涂敷肝素等抗血栓性材料。这样,能够抑制光(激光)的照射引起的血栓向导管的内外面的附着导致的激光输出的下降。
[0164]
例如,导管和光照射设备的至少一方可以还具备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例如能够由埋设在导管的主体部的一对热电偶构成,对光射出部的附近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进行测定。这样,由于能够实时地观察光照射引起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变化,因此能够有助于抑制光照射引起的血液的凝固、生物体组织损伤。
[0165]
例如,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由磁性体构成导管的前端片的内表面和光照射设备的前端片的前端面,来使其相互吸引。这样,能够容易地维持将光照射设备插入导管、并使导管的前端片的内表面与光照射设备的前端片的前端面抵接的状态(图2的状态)。
[0166]
例如,导管和光照射设备的至少一方也可以还具备具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标识部。在导管中,优选标识部设置在光射出部的附近。另外,在光照射设备中,优选标识部设置在光照射部的附近。这样,手术者通过利用x线摄影来确认体内的标识部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生物体管腔内的光照射部位(光射出部以及光照射部)的定位。另外,在第四~第十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标识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第六扩缩部的附近。
[0167]
[变形例2]
[0168]
在上述第一~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形成于主体部的第一开口161、第二开口171、以及第三开口171b的结构的一例。但是,第一~第三开口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第一~第三开口也可以由将转动轴的内外连通的多个开口构成。例如,第一~第三开口也可以由埋设于转动轴的侧面的多孔质体的细孔构成。例如,第一~第三开口也可以不使来自开口的流体的放出方向朝向光射出部侧倾斜。
[0169]
[变形例3]
[0170]
在上述第一~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第六扩缩部130~130i的结构的一例。但是,第一~第六扩缩部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第一~第六扩缩部也可以以将线材编织成网格的网眼形状由能够沿径向扩缩的网眼部件构成。利用这样的网眼部件,也能够将光射出部固定在生物体管腔内的所希望的位置。另外,如果由光纤形成构成网眼部件的线材,并且对网眼部件的表面进行加工来构成光射出部,则能够实现来自比生物体管腔的内壁更近的位置的光照射。因此,能够抑制所照射的光被流动于生物体管腔内的体液(例如血液)吸收,能够实现对目的组织的高效的光照射,并且有助于抑制对不需要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光照射引起的生物体组织损伤。
[0171]
[变形例4]
[0172]
在上述第一~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光射出部139、139b、以及光照射部239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光射出部以及光照射部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光射出部并不
限于使主体部的内部的光向外部透过的结构,也可以是从主体部的外表面朝向外部照射(射出)光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光射出部能够通过对接合于主体部的外表面的光纤的前端部实施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照射部中说明的相同的、众所周知的加工而形成。
[0173]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设于整周的光射出部组合向周向的一部分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的情况。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设于周向的一部分的光射出部组合向周向的一部分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的情况。但是,光射出部的光的透过范围和光照射部的光的照射范围能够任意组合。例如,也可以使向整周透过光的光射出部和向整周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组合,也可以使向整周透过光的光射出部和向周向的一部分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组合,也可以使向周向的一部分透过光的光射出部和向整周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组合,也可以向周向的一部分透过光的光射出部和向周向的一部分照射光的光照射部组合。
[0174]
[变形例5]
[0175]
上述第一~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导管1、1a~1k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1~4的导管1、1a~1k以及光照射设备2的结构也可以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在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开口的导管中,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三开口。例如,也可以构成具备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的第一~第三开口的导管。例如,也可以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中,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开口、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三开口。例如,也可以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管中,设置在第四~第十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第六扩缩部。
[0176]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方案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方案的说明,并不限定本方案。本方案能够不脱离其主旨以及技术方案地变更、改良,并且本方案包含其等效物。另外,其技术特征如果不是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结构而说明的,则能够适当删除。
[0177]
符号说明
[0178]
1、1a~1k—导管,2—光照射设备,3—激光产生装置,30—光传递部,39—光照射部,110、110a~110j—主体部,111、111a、111d~111f、111i—第一转动轴,112、112b~112j—第二转动轴,113、113d~113h—第三转动轴,114e—第四转动轴,120—前端片,130—第一扩缩部,130d—第二扩缩部,130f—第三扩缩部,130g—第四扩缩部,130h—第五扩缩部,130i—第六扩缩部,130k—扩缩部,139、139b—光射出部,140—连接器,142—叶片部,150、150j—内轴,150l、150lj—设备内腔,160—第一内轴,160l—第一流体腔,161—第一开口,170—第二内轴,170b—第三内轴,170l—第二流体腔,170lb—第三流体腔,171—第二开口,171b—第三开口,180、180d、180f~180k—第四内轴,180l—扩张介质管腔,191、191b、191e~191i—第一封固部,192、192e~192i—第二封固部,193、193d、193e、193g—第三封固部,195、195k—第五封固部,196k—第六封固部,197—第七封固部,210—第二主体部,220—前端片,239—光照射部,250—光传递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