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9:3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


背景技术:

2.痛风是临床常见病症,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痛风发病急,临床上没有特效药,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周期以及病因、疼痛程度选择口服或外用药物,发病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及时服用秋水仙碱外加辅助调理能够明显抑制病情加剧,痛风发作超过36小时后秋水仙碱疗效明显降低,正常治疗中可使用纯中药消炎药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来治疗。
3.对于外用药物,消炎类的和物理止疼类的都比较多,前面说的纯中药消炎药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也都有成熟的药贴、喷剂或膏剂产品在临床上使用,但整体而言,药贴使用较多,因为药贴侧重消炎和去病灶,且使用方便,贴于患处后可以维持几十个小时,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喷剂、膏剂虽然更强调快速止痛和快速消炎,但喷涂或者涂抹频次高,一般还要辅助对患处的按摩,不适合持久作用,治疗中也不太适合进行其它活动,因为药物容易流失或者被患者衣物沾抹。医生临床上开药除了保证药物对症,还要满足患者各种要求,对于痛风而言,大部分患者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药物对患处持久治疗,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在痛感较强时能够辅之更直接的物理止痛或更快速的止痛消炎,而目前医生最多也就建议内服药物与外用药物相结合,这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满足患者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在使用传统外用药贴的基础上,组合和兼顾不同药性的外用药,通过对药贴的改型和用法的突破,解决不同的外用药物无法同时施治的问题,特别是能为持久治疗中的患者提供更方便的临时止痛或理疗。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包含至少两种类型外用药,第一外用药为药贴,第二外用药为喷剂和/或膏剂,并且,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和第二外用药的喷剂和/或膏剂具有不同的药物成分,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和第二外用药的喷剂和 /或膏剂配合使用,在所述药贴上制作有供所述喷剂和/或膏剂施药的施药间隙,在所述药贴贴于人体患处后,所述施药间隙处的人体皮肤不被覆盖。
7.优选地,所述第二外用药的喷剂和/或膏剂的药物成分比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的药物成分具有更多的止痛药物成分,和/或,所述第二外用药的喷剂和/ 或膏剂的药物成分比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的药物成分具有更快的止痛效果。
8.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为纯中药药贴或以中药为主的药贴。
9.优选地,所述第二外用药的喷剂和/或膏剂中含有物理止痛成分和/或非甾体抗炎药成分。
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药贴包括附膜和贴附于附膜上的药贴本体,所述施药间隙制作在所述附膜和药贴本体上,或者仅制作在所述药贴本体上。
11.可选地,包括位于所述药贴本体内部的、封闭式的施药间隙。
12.可选地,包括位于所述药贴本体边缘的、非封闭的施药间隙。
13.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药贴包括附膜和贴附于附膜上的第一药贴本体和第二药贴本体,在所述附膜上,所述第一药贴本体的施药间隙被所述第二药贴本体填充,所述第二药贴本体的施药间隙被所述第一药贴本体填充。
14.优选地,在所述附膜上,所述第一药贴本体和第二药贴本体是由同一药贴本体片材通过加工出易撕线分界而成。
15.优选地,在所述附膜的与所述第一药贴本体和第二药贴本体之间的易撕线对应位置也一起加工有易撕线。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发明提供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通过将更注重持久治疗作用的药贴和在更快速止痛消炎方面更突出的喷剂或膏剂两种类型外用药组合起来,将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纳入一个整体的治疗体系,同时,通过在药贴上制作供喷剂或膏剂施药的施药间隙,突破传统治疗方式不能将不同效能或机理的外用药物同时施治的局限,特别是针对痛风这种特殊的长周期并伴有不可控的阵痛特点的病症,能为持久治疗中的患者提供更方便的临时止痛或理疗机会。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组成原理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另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组成原理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又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组成原理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中的药贴组成原理图。
23.图5为图4所示的药贴中的易撕线示意图。
24.图中各附图标记代表的组件是:药贴10,附膜11,药贴本体12,第一药贴本体12-1,第二药贴本体12-2,施药间隙13,易撕线14,喷剂20,膏剂30。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1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组成原理图。首先,本发明所说的治疗包指的是一个独立的、一体的药品包装,如果是在临床上,视为处方中的一种药。如图1所示,本实施的急性痛风治疗包,内部包含至少两种类型外用药,第一外用药为药贴10,第二外用药为喷剂20,并且,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10和第二外用药的喷剂20具有不同的药物成分,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10和第二外用药的喷剂20配合使用,在所述药贴10上制作有供所述喷剂 20施药的施药间隙13,在所述药贴10贴于人体患处后,所述施药间隙13处的人
体皮肤不被覆盖。
27.根据痛风的特点,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周期以及病因、疼痛程度提供口服或外用药物的建议,在使用外用药物治疗时,各类纯中药消炎药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都有成熟的药贴、喷剂或膏剂产品在临床上使用,但药贴一般是首选的,因为药贴侧重消炎和去病灶,且使用方便,贴于患处后可以维持几十个小时,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但也正是因为药贴更注重持久治疗作用,常采用的是一些起效更缓的纯中药药贴或以中药为主的药贴,因此,在患者使用药贴治疗的几十个小时中,不方便撕下药贴改用别的治疗方式,即使备有更强调快速止痛和快速消炎作用的喷剂、膏剂,也无法直接使用,喷剂、膏剂虽然用起来需要高频次喷涂或涂抹,但通常具有快速止痛消炎、缓解患者痛苦的效果,而且可以辅助对患处按摩来更快速发挥作用,如果能够一方面通过药物对患处持久治疗,一方面又能够在患者痛感较强时能够辅之更直接的物理止痛或更快速的止痛消炎,则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本实施例正是提供这种可能,根据本发明的思想,通过将更注重持久治疗作用的药贴和在更快速止痛消炎方面更突出的喷剂或膏剂两种类型外用药组合起来,将不同类型的外用药纳入一个整体的治疗体系,因此,在实施例1中,优选所述第二外用药的喷剂2的药物成分比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10的药物成分具有更多的止痛药物成分,和/或,所述第二外用药的喷剂20的药物成分比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10的药物成分具有更快的止痛效果。因此,更优选地,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外用药的药贴10为纯中药药贴或以中药为主的药贴,所述第二外用药的喷剂 20中含有物理止痛成分和/或非甾体抗炎药成分,或者说,以这些成分为主,纯中药药贴或以中药为主的药贴就是临床上推荐最多的缓效治疗药贴,例如含有黄柏、黄芩等清热消肿中药物的痛风药贴,而喷剂含有的物理止痛成分不限于物理冷冻/降温类成分,含有的非甾体抗炎药成分不限于扶他林等。
28.如图1所示,与普通药贴的构造基本类似,所述药贴10包括附膜11和贴附于附膜11上的药贴本体12,根据医药厂家的线上工艺不同,所述施药间隙 13可以制作在所述附膜11和药贴本体12上,也可以仅制作在所述药贴本体12 上,可选地,如图1所示,药贴10上包括位于所述药贴本体12内部的、封闭式的施药间隙13。
29.可选地,也可以如图2所示,药贴10上包括位于所述药贴本体12边缘的、非封闭的施药间隙13。
30.又可选的,如图3所示,药贴10上既包括位于所述药贴本体12内部的、封闭式的施药间隙13,又包括位于所述药贴本体12边缘的、非封闭的施药间隙13。
31.在本发明中,第二外用药可以为图1所示的喷剂20,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膏剂30,膏剂30除了喷涂方式与喷剂20不同外,对病痛更快缓解的侧重性药理可以相同并且也可以以物理止痛成分和/或非甾体抗炎药成分为主要成分。
32.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急性痛风治疗包,患者可以利用更注重持久治疗作用的药贴长时间贴敷治疗,当需要缓解短时痛感或者不需要进行走动或者劳动时,可以用喷剂20或膏剂30辅助施治,达到缓解短时疼痛或者更快速消炎去痛等效果。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包构成,本实施例中,第二外用药选用图1所示的喷剂20和图3所示的膏剂30的组合,这种情况下,整个治疗包相当于是由药贴10、喷剂20、膏剂30组成的套装。
35.这样一种套装的更突出的效果是,喷剂20和膏剂30也可以有所侧重地施药,例如喷剂20以物理降温成分为主要成分(不排除有消炎治疗成分),以降温或冷冻法缓解患者痛感,膏剂30不再以物理治疗机理为主(不排除有降温去热成分),但采用仍然比药贴10更注重快速止痛消炎、短时缓解患者痛苦的药物成分,如以扶他林等消炎药物成分为主,而膏剂一般也更适合对患处的按摩辅助药物吸收,这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急性痛风治疗包,患者就可以利用更注重持久治疗作用的药贴长时间贴敷治疗,当需要缓解短时痛感时,可以用喷剂20进行物理止痛,当不需要进行走动或者劳动时,可以用膏剂30进行多频次的涂抹、按摩以进一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
36.实施例3
3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急性痛风治疗包中的药贴组成原理图,本实施例从患者的多方面需要以及药贴的制造端需求出发提出一种更容易用于药贴产品制造的解决方案。
38.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药贴10包括附膜11和贴附于附膜11上的第一药贴本体12-1和第二药贴本体12-2,在所述附膜11上,所述第一药贴本体12-1 的施药间隙被所述第二药贴本体12-2填充,所述第二药贴本体12-2的施药间隙被所述第一药贴本体12-1填充。这样设计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节省包装空间,更主要是为了在生产的时候能够由同一药贴本体片材通过加工出易撕线14而快速制作出两个药贴本体,而在使用的时候,使用者可以根据临时的治疗需要选择两种使用方法,如果觉得药贴的一个敷贴周期(例如24小时或48小时) 内不需要辅助其它的治疗,则可以在将药贴本体从附膜11上撕下来的时候,保持第一药贴本体12-1和第二药贴本体12-2作为一个整体的完整性,将整个药贴本体贴于患处,较大的覆盖面积也提高的药贴的消炎止痛治疗效果。反之,如果觉得药贴的一个敷贴周期内必然需要缓解短时疼痛或者辅之前面提到的辅助治疗,就可以在将药贴本体从附膜11上撕下来的时候,通过沿易撕线14施力,通过使第一药贴本体12-1和第二药贴本体12-2逐渐分离的方式仅撕下二者之中的一个用来敷贴患处,这样,在将分离的第一药贴本体12-1或第二药贴本体12-2贴于患处后,患处皮肤就能通过施药间隙而露出,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喷剂20和/或膏剂30辅助治疗。
39.另外,在所述附膜11的与第一药贴本体12-1和第二药贴本体12-2之间的易撕线14对应位置也可以带有一体的易撕线,这样相当于允许在制造中选择在将药贴本体粘于附膜11上之后再裁打出易撕线14,便于制造。
40.本实施例中仅着重介绍了药贴10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关于第二外用药的选择,以及药贴和第二外用药成分的选择,仍然可以按照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介绍的那样,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