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8:3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


背景技术:

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制作二次衬砌层,二次衬砌层与初支层配合共同对隧道进行支撑。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隧道礃子面的不断深入,从隧道口至礃子面向前依次分段浇筑二次衬砌层。为了防止相邻两段二次衬砌层之间的施工缝位置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漏,在相邻的两段二次衬砌层之间均需要埋设中埋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的一半位于施工缝的前侧,一半位于施工缝的后侧。
3.在浇筑二次衬砌层前,需要进行模板的支设,之前制作好的二次衬砌层段的前端面、衬砌台车侧模、初支层和设于衬砌台车前端的端头模板共同围成需要浇筑的二次衬砌层段的模腔。之前制作好的二次衬砌层段前侧的一半中埋式止水带位于二次衬砌层模腔内,且端头模板需固定安装中埋式止水带,一半中埋式止水带位于端头模板的前侧,一半中埋式止水带位于端头模板的后侧,位于中埋式止水带后侧的一半中埋式止水带位于二次衬砌层的模腔内。目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混凝土的挤压作用下,位于之前制作好的二次衬砌层段前侧的一半中埋式止水带和位于正在浇筑的二次衬砌层段的端头模板后侧的一半中埋式止水带均容易发生弯曲,使中埋式止水带的埋设不规范,防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固定板、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所述固定板、内圈模板、外圈模板均呈拱形,所述内圈模板由多块第一扇形模板拼合而成,所述外圈模板由多块第二扇形模板拼合而成,所述固定板的外弧边缘固设于衬砌台车侧模的前端,所述第一扇形模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向后依次穿过第一扇形模板和固定板后螺合有第一螺母,每块所述第二扇形模板均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内圈模板上,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用于共同将中埋式止水带夹紧在中间,所述第一扇形模板上沿其外弧面排布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固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封盖所述凹槽的后端,所述螺杆上螺合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抵触在第一扇形模板的前侧面,所述螺杆的两端均固设有固定夹,两个固定夹分别用于夹紧在中埋式止水带的两边缘。
6.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一圆筒、第二固定杆、第二圆筒、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在内圈模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一圆筒固定在第一固定杆的前端,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在第二扇形模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二圆筒固定在第二固定杆的前端,所述第二螺栓的旋入端依次穿过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后与第三螺母相螺合。
7.进一步,所述固定夹包括两块平行的夹板和连接于两块于两块夹板之间的连接
板,位于内侧的所述夹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螺杆上,位于外侧的所述夹板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合有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的旋入端位于两块夹板之间。
8.进一步,所述螺杆的两端均设有止水片,所述止水片位于两个固定夹之间。
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支设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时,将多块第一扇形模板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依次安装固定在固定板上,多块第一扇形模板组成内圈模板。在每个凹槽内安装螺杆,能通过螺母和挡板配合夹紧第一扇形模板,以实现螺杆在第一扇形模板上的固定,在安装螺杆时使挡板抵触在第一扇形模板的后侧面,并对凹槽的后端进行封堵,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凹槽位置发生漏浆。然后将裁剪好的中埋式止水带进行安装,使中埋式止水带位于沿内圈模板的外弧面铺设,使中埋式止水带贴在内圈模板的外弧面上,使螺杆两端的固定夹分别夹紧固定在中埋式止水带的两侧边缘。然后将多块第二扇形模板通过固定件依次安装固定在内圈模板的外弧面的外侧,多块第二扇形模板组成外圈模板,此时外圈模板和内圈模板将中埋式止水带夹在中间。在端头模板支设好后,第一螺杆两端的固定夹分别固定在止水带两侧,第一螺杆的两端分别对中埋式止水带的位于内圈模板后侧的部分和中埋式止水带的位于内圈模板前侧的部分进行支撑,在浇筑混凝土时,中埋式止水带的位于内圈模板后侧的部分不容易受到混凝土的挤压而弯曲,能够提高中埋式止水带埋设的规范性,能够提高施工缝位置的防渗效果。在该段二次衬砌层段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并拆除模板后,中埋式止水带和螺杆的一半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内,中埋式止水带和螺杆的另一半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的前侧,螺杆前端的固定夹保持夹固在中埋式止水带的前侧边缘,螺杆保持对中埋式止水带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段前侧的部分进行支撑,在浇筑与该段二次衬砌层相邻的下一段二次衬砌层段时,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前侧的一半中埋式止水带不容易被混凝土挤压弯曲,能够提高中埋式止水埋设的规范性,能够提高施工缝位置的防渗效果。本发明所述的端头模板能够一次性对中埋式止水带的前部和后部进行支撑,使每两段相邻的二次衬砌层段之间的施工缝两侧的中埋式止水带均能埋设得更加规范,能够提高施工缝位置的防渗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发明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a-a断面图;图4是本发明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固定板;2、第一扇形模板;3、第二扇形模板;4、衬砌台车侧模;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一螺栓;8、第一螺母;9、中埋式止水带;10、凹槽;11、螺杆;12、挡板;13、第二螺母;14、第一固定杆;15、第一圆筒;16、第二固定杆;17、第二圆筒;18、第二螺栓;19、第三螺母;20、夹板;21、连接板;22、连接杆;23、第三螺栓;24、止水片。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3.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在本发明中以隧道礃子面所在方向为“前”,以隧道施工入口的方向为“后”。
14.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固定板1、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所述固定板1、内圈模板、外圈模板均呈拱形,所述内圈模板由多块第一扇形模板2拼合而成,所述外圈模板由多块第二扇形模板3拼合而成,所述固定板1的外弧边缘焊接固定于衬砌台车侧模4的前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板也可以与衬砌台车侧模的前端一体成型。
15.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第一扇形模板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5,固定板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6,多个第一通孔5和多个第二通孔6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5内均设有第一螺栓7,也即第一扇形模板2上设有多个第一螺栓7,第一螺栓7的旋入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和对应的第二通孔6后螺合有第一螺母8,第一螺栓7的螺栓头和第一螺母8配合夹紧第一扇形模板2和固定板,以此便能将第一扇形模板2固定在固定板上。每块所述第二扇形模板3均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内圈模板上,所述内圈模板和外圈模板用于共同将中埋式止水带9夹紧在中间,内圈模板、外圈模板和中埋式止水带9共同封堵衬砌台车侧模4的前端与初支层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扇形模板2上沿其外弧面排布有多个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有螺杆11,所述螺杆11上固设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用于封盖所述凹槽10的后端,所述螺杆11上螺合有第二螺母13,所述第二螺母13抵触在第一扇形模板2的前侧面,挡板12在能够封堵凹槽10后端的同时还能够配合第二螺母13夹紧第一扇形模板2,以将螺杆11固定在第一扇形模板2上。所述螺杆11的两端均固设有固定夹,两个固定夹分别用于夹紧在中埋式止水带24的两边缘。
16.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杆14、第一圆筒15、第二固定杆16、第二圆筒17、第二螺栓18和第三螺母19,所述第一固定杆14固定在内圈模板的前侧面,所述第一圆筒15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4的前端,所述第二固定杆16固定在第二扇形模板3的前侧面,所述第二圆筒17固定在第二固定杆16的前端,所述第二螺栓18的旋入端依次穿过第一圆筒15和第二圆筒17后与第三螺母19相螺合。第一固定杆14和第二固定杆16的长度设置应该保证在第二螺栓18依次穿过第一圆筒15和第二圆筒17时,螺栓不会与中埋式止水带9的位于内圈模板前侧的部分发生干涉。在将第二扇形模板3安装在内圈模板外侧时,将螺杆11的旋入端依次穿过第一圆筒15和第二圆筒17后,在螺杆11的旋入端上旋上第三螺母19,使第二螺栓18的螺栓头抵紧在第一圆筒15上,使第三螺母19抵紧在第二圆筒17上,以此即能将第二扇形模板3安装固定在内圈模板的外侧。在需要拆除第二扇形模板3时,只需要将第三螺母19从第二螺栓18上旋下,从第二圆筒17和第一圆筒15内拔出第二螺栓18,此时即能将第二扇形模板3拆下。在内圈模板上安装和拆下第二扇形模板3时十分方便。
17.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夹包括两块平行的夹板20和连接于两块于两块夹板20之间的连接板21,位于内侧的夹板20通过连接杆22固定在螺杆11上,即两块夹板20中的更靠近内圈模板的夹板20通过连接杆22固定在螺杆11上。位于外侧的夹板20上设有螺孔,即两块夹板20中更靠近隧道初支层的夹板20上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合有第三螺栓23,所述第三螺栓23的旋入端位于两块夹板20之间。在夹固中埋式止水带9时,中埋式止水带9的边缘位于两块夹板20内,转动第三螺栓23,使第三螺栓23的旋入端抵紧在中埋式止水带9上,将中埋式止水带夹紧在第三螺栓23的旋入端和内侧的夹板20之间,以此便能对中埋式止水带9进行夹固,在夹固中埋式止水带9时十分方便。
18.如图2所示,所述螺杆11的两端均设有止水片24,所述止水片24位于两个固定夹之间。在螺杆11上设置止水片24,能够防止水从中埋式止水带的外侧(即朝向初支层的一侧)的施工缝依次经中埋式止水带的上侧面、固定夹和螺杆渗至位于中埋式止水带内侧(即背离初支层的一侧)的施工缝。能够进一步降低两相邻的二次衬砌层段之间的施工缝处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19.使用原理是:在支设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层端头模板时,将多块第一扇形模板2通过第一螺栓7和第一螺母8依次安装固定在固定板1上,多块第一扇形模板2组成内圈模板。在每个凹槽10内安装螺杆11,能通过螺母和挡板12配合夹紧第一扇形模板2,以实现螺杆11在第一扇形模板2上的固定,在安装螺杆11时使挡板12抵触在第一扇形模板2的后侧面,并对凹槽10的后端进行封堵,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凹槽10位置发生漏浆。然后将裁剪好的中埋式止水带9进行安装,使中埋式止水带9位于沿内圈模板的外弧面铺设,使中埋式止水带贴在内圈模板的外弧面上,使螺杆11两端的固定夹分别夹紧固定在中埋式止水带9的两侧边缘。然后将多块第二扇形模板3通过固定件依次安装固定在内圈模板的外弧面的外侧,多块第二扇形模板3组成外圈模板,此时外圈模板和内圈模板将中埋式止水带9夹在中间。在端头模板支设好后,第一螺杆11两端的固定夹分别固定在止水带两侧,第一螺杆11的两端分别对中埋式止水带9的位于内圈模板后侧的部分和中埋式止水带9的位于内圈模板前侧的部分进行支撑,在浇筑混凝土时,中埋式止水带9的位于内圈模板后侧的部分不容易受到混凝土的挤压而弯曲,能够提高中埋式止水带9埋设的规范性,能够提高施工缝位置的防渗效果。在该段二次衬砌层段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并拆模,在拆模时,从第二螺栓18上旋下第三螺母19,然后从第二圆筒17和第一圆筒15内拔出第二螺栓18,此时即能拆下第二扇形模板3。在将第二扇形模板3全部拆下后,从第一螺栓7上旋下第一螺母8,在螺杆11上转动第二螺母13,使第二螺母13向前移动一端距离,此时即能拆下第一扇形模板2,然后使衬砌台车侧模4脱离二次衬砌层段,此时即完成了模板的拆除。在拆模后,中埋式止水带9和螺杆11的一半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内,中埋式止水带9和螺杆11的另一半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的前侧,螺杆11前端的固定夹保持夹固在中埋式止水带9的前侧边缘,螺杆11保持对中埋式止水带9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段前侧的部分进行支撑,在浇筑与该段二次衬砌层段相邻的下一段二次衬砌层段时,位于该段二次衬砌层前侧的一半中埋式止水带也不容易被混凝土挤压弯曲,能够提高中埋式止水埋设的规范性,能够提高施工缝位置的防渗效果。本发明所述的端头模板能够一次性对中埋式止水带9的前部和后部进行支撑,使每两段相邻的二次衬砌层段之间的施工缝两侧的中埋式止水带均能埋设得更加规范,能够提高施工缝位置的防渗效果。
2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