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支撑式橡胶管脱芯夹头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1:37: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橡胶管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内支撑式橡胶管脱芯夹头。


背景技术:

2.挤出机是生产橡胶软管的主要设备,软芯从挤出机的挤出头内穿过,挤出头将熔融态的橡胶挤出包覆在软芯上,橡胶在软芯上凝固成型后将软芯抽出,形成橡胶软管;橡胶管脱芯普遍采用高压水将软芯从橡胶软管内冲出的方式,用夹头夹住橡胶软管的一端,然后接通高压水进行脱芯;在未脱芯时,橡胶软管内有软芯作为内衬,外侧由夹头夹住,但是当夹持位置的软芯抽离后,橡胶软管内壁便失去了支撑,只有夹头从外侧抱持住橡胶软管,夹持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增大夹持力会将橡胶软管夹扁,因此夹持力上限低,因此橡胶软管容易从夹头内脱落,特别对于超长橡胶软管,由于摩擦力大且沿管长方向压降大,因此需要很高的水压进行脱芯,故此类夹头无法完成超长软管的脱芯夹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内支撑式橡胶管脱芯夹头,解决了橡胶软管脱芯夹头夹持力不够的问题。
4.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支撑式橡胶管脱芯夹头,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外壳体右端开口,左端设有高压水接头,壳体侧壁上设有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第一夹持位位于第二夹持位右侧,第一夹持位包括圆周均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夹头,第一夹头由气缸驱动,气缸的泄压口外安装有电磁阀,第二夹持位包括圆周均布的至少两个第二夹头,第二夹头由液压缸驱动,液压缸的进液口经液管与外壳体内腔连通,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能沿外壳体径向移动从而伸入外壳体夹住橡胶软管;外壳体内同轴穿有一个可轴向滑动的第一内管,在初始位置时,第一内管将液管位于外壳体上的一端封闭,随着第一内管向右移动,当第一内管的右端越过第二夹持位一段距离后,第一内管的左端会越过液管位于外壳体上的端口从而使该端口开启,液压缸与高压水源接通;液压缸的侧壁上装有一个径向的第一柱塞,第一柱塞的外端伸出液压缸外,第一柱塞的外端与液压缸外壁之间连接有拉簧,液压缸的一侧设有一个开关,第一柱塞向外顶出会按下开关,按下开关会使电磁阀开启。
5.所述的第一内管的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径向的柱塞孔,每个柱塞孔内安装有一个第二柱塞,每个第二柱塞的外端均固定有一个弧形块,弧形块隐没于第一内管侧壁中,柱塞孔内端与高压水接通时,弧形块可被第二柱塞向外顶出从而突出第一内管外壁;第一内管右端同轴套有一个第二内管,第二内管外壁与第一内管内壁贴合,第二内管可轴向移动。
6.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开关之间接有通电延时器。
7.所述的第一内管的左端与外壳体的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绳,所述的第二内管右端与第一内管右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绳。
8.所述的第二内管的右端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轴向的顶杆。
9.所述的第二内管的内腔中段有一直径缩小处,使第二内管具有节流降压作用。
10.所述的外壳体的右端口处直径扩大形成一个阶梯孔状,外壳体的右端口内旋装有一个螺纹套管,螺纹套管左端设有一个密封圈,向左旋拧螺纹套管时,密封圈会被螺纹套管和阶梯面挤压向内膨胀压紧橡胶管外壁。
11.本发明在软芯抽离后用第一内管作为橡胶软管的内支撑,从而保证夹头增大夹持力的同时橡胶软管不会被夹扁,能够提供足够的夹持力,适用于超长橡胶软管的高压脱芯夹持作业。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初始状态下主视剖视图。
13.图2是开始脱芯作业,由第一夹头夹持时的主视剖视图。
14.图3是第一内管伸入到第二夹头位置,由第二夹头夹持时的主视剖视图。
15.图4是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16.图5是图1中b位置的放大图。
17.图6是图3中c位置的放大图。
18.图7是第二内管的右视图。
19.图8是第一内管在弧形块位置的右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照附图,下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1.本发明包括管状的外壳体1,外壳体1右端开口,左端设有高压水接头2,壳体侧壁上设有第一夹持位和第二夹持位,第一夹持位位于第二夹持位右侧,第一夹持位包括圆周均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夹头3,第一夹头3由气缸4驱动,气缸4的泄压口外安装有电磁阀5,第二夹持位包括圆周均布的至少两个第二夹头6,第二夹头6由液压缸7驱动,液压缸7的进液口经液管8与外壳体1内腔连通,第一夹头3和第二夹头6均能沿外壳体1径向移动从而伸入外壳体1夹住橡胶软管;橡胶软管端部插入外壳体1右端后,第一夹头3向内移动夹住橡胶软管,然后从左端向外壳体1内注入高压水,高压水会推动软芯移动进行脱芯;外壳体1内同轴穿有一个可轴向滑动的第一内管9,脱芯时第一内管9在水压的作用下会紧随软芯向右移动并插入橡胶软管内,在初始位置时,第一内管9将液管8位于外壳体1上的一端封闭,随着第一内管9向右移动,当第一内管9的右端越过第二夹持位一段距离后,第一内管9的左端会越过液管8位于外壳体1上的端口从而使该端口开启,液压缸7与高压水源接通;液压缸7的侧壁上装有一个径向的第一柱塞10,第一柱塞10的外端伸出液压缸7外,第一柱塞10的外端与液压缸7外壁之间连接有拉簧11,液压缸7的一侧设有一个开关12,第一柱塞10向外顶出会按下开关12,按下开关12会使电磁阀5开启;在第二夹头6未夹紧时,第一柱塞10位于液压缸7活塞的下方,第一柱塞10内端为低压,第一柱塞10不与开关12接触,当液压缸7与高压水接通后,液压缸7的活塞下移推动第二夹头6夹紧橡胶管,第二夹头6夹紧橡胶管时,液压缸7的活塞会移动到第一柱塞10下方,液压缸7内的高压作用于第一柱塞10内端推动第一柱塞10外移,第一柱塞10将开关12压下,电磁阀5开启,第一夹头3的气缸4泄压,避免第一夹头3将失去软芯支撑的橡胶管夹扁。
22.所述的第一内管9的侧壁上圆周均布有多个径向的柱塞孔13,每个柱塞孔13内安
装有一个第二柱塞14,每个第二柱塞14的外端均固定有一个弧形块15,弧形块15隐没于第一内管9侧壁中,柱塞孔13内端与高压水接通时,弧形块15可被第二柱塞14向外顶出从而突出第一内管9外壁;第一内管9右端同轴套有一个第二内管22,第二内管22外壁与第一内管9内壁贴合,第二内管22可轴向移动;在第一内管9被第二夹头6夹紧前,第二内管22右端抵住软芯,第二内管22缩入第一内管9中将柱塞孔13的内端封闭,当第一内管9被夹住后,第二内管22在水压的作用下会伸出,将柱塞孔13的内端暴露与高压水接通,在水压的作用下,弧形块15向外移动突出第一内管9外壁,多个弧形块15在第一内管9外壁形成一圈位于第二夹头6右侧的凸起,对橡胶管进行轴向的限位,从而确保橡胶软管不会从第一内管9上脱落。
23.所述的第一电磁阀5与开关12之间接有通电延时器16,延迟电磁阀5的开启时间,确保第二夹头6完全夹紧后第一夹头3再松开。
24.所述的第一内管9的左端与外壳体1的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绳17,避免第一内管9被冲入橡胶软管深处,所述的第二内管22右端与第一内管9右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绳18,避免第二内管22从第一内管9中脱落。
25.所述的第二内管22的右端面上圆周均布有多个轴向的顶杆19,第二内管22随软芯向右移动时,顶杆19右端抵住软芯端面,避免软芯将第二内管22的右端堵死而使高压水不能从第二内管22中流出全面作用于软芯端部。
26.所述的第二内管22的内腔中段有一直径缩小处,使第二内管22具有节流降压作用,从而使第一内管9外的水压小于第一内管9内的水压,该压差可确保推动第一内管9、第二内管22随软芯右移以及推动柱塞和弧形块15顶出。
27.所述的外壳体1的右端口处直径扩大形成一个阶梯孔状,外壳体1的右端口内旋装有一个螺纹套管20,螺纹套管20左端设有一个密封圈21,向左旋拧螺纹套管20时,密封圈21会被螺纹套管20和阶梯面挤压向内膨胀压紧橡胶管外壁,从而实现外壳体1右端的密封。
28.本发明的完整使用过程如下:脱芯时先将橡胶软管的端部从右端插入外壳体1中,然后启动气缸4使第一夹头3夹紧橡胶管,此时电磁阀5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内管9均处于最左位置,第一内管9将液管8的端口封闭,第二内管22将柱塞孔13的内端封闭,向左拧螺纹套管20将密封圈21压紧将外壳体1的右端密封,然后便可在外壳体1的左端接通高压水源;高压水源接通后,高压水经过第一内管9和第二内管22作用于软芯的左端推动向软性向右移动进行脱芯,同时,在水压和水流的作用下,第二内管22右端的顶杆19顶住软芯左端,第一内管9和第二内管22随软芯同步右移伸入橡胶的软管内,当第一内管9的右端越过第二夹持位一段距离后,第一内管9的左端会越过液管8位于外壳体1上的端口从而使该端口开启,液压缸7与高压水源接通,从而使液压缸7推动第二夹头6向内移动夹紧橡胶软管,此时橡胶软管的内壁由第一内管9支撑,因此可提供足够的夹持力,第二夹头6夹紧橡胶管时,液压缸7的活塞会移动到第一柱塞10下方,液压缸7内的高压作用于第一柱塞10内端推动第一柱塞10外移,第一柱塞10将开关12压下,一段时间的延迟后,电磁阀5开启,第一夹头3的气缸4泄压,避免第一夹头3将失去软芯支撑的橡胶管夹扁,从而完成夹持位置和内支撑的转换。
29.在第一内管9被夹住后,第二内管22在水压的作用下会向右伸出,将柱塞孔13的内端暴露与高压水接通,在水压的作用下,弧形块15向外移动突出第一内管9外壁,多个弧形块15在第一内管9外壁形成一圈位于第二夹头6右侧的凸起,对橡胶管进行轴向的限位,从而确保橡胶软管不会从第一内管9上脱落。
30.脱芯完成后,切断高压水源,第二夹头6的液压缸7泄压松开橡胶管,第一柱塞10在拉簧11的作用下缩回,然后向右拧螺纹套管20松开密封圈21,将橡胶软管从外壳体1中拔出即可,下次脱芯插入橡胶软管时,第一内管9和第二内管22会被推动至左端。
31.本发明在橡胶软管夹持位置的软芯抽出前,第一内管9会自动伸入橡胶软管内对橡胶软管内侧进行支撑,与软芯的内支撑作用实现无间隙衔接,而且第二内管22与软芯脱离后,多个弧形块15在高压水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形成一个环形的凸沿,对橡胶软管进行轴向限位,进一步确保橡胶软管不会脱落。
32.第二夹头6的液压缸7驱动力来源于外壳体1左端的高压水源,因此第二夹头6的夹紧力会随脱芯水压的增大而相应增大,无论多大的脱芯水压,第二夹头6都够提供足够的夹持力,理论上可满足橡胶软管强度范围内任意水压脱芯作业的夹持力要求,适用于超长橡胶软管的脱芯夹持作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