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方法及节能型锂电池充放电系统与流程

2022-03-22 23:33: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方法及节能型锂电池充放电系统。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在锂电池出厂之前,往往需要对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工作。目前锂离子电池一般是采用测试柜对一批锂电池进行集中充放电测试,测试柜包括充电模块和放电模块,充电模块采用直流电直接供电,放电模块连接负载,消耗电能,而且为了节约成本,大多在夜晚进行充放电测试,白天用电成本高,所以为了保证生产的进度,就需要配备更多的测试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方法及节能型锂电池充放电系统。
4.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放电电路,包括电源模块、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和负载;
5.所述第一锂电池和电源模块之间设有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锂电池和电源模块之间设有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之间设有第一电能回收模块和第二电能回收模块,所述第一锂电池与负载之间设有第一放电电路,所述第二锂电池与负载之间设有第二放电电路;
6.所述第一电能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开关、第一逆变回收模块、第三充电模块;
7.所述第二电能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开关、第二逆变回收模块、第四充电模块。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逆变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dc/dc变换器、第一dc/ac逆变器、第一滤波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逆变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dc/dc变换器、第二dc/ac逆变器、第二滤波器。
10.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三电压测量模块、第四电压测量模块,所述第一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一电能回收模块上,所述第二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二电能回收模块上,所述第三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一放电电路上,所述第四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二放电电路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采用直流电、蓄电池中的一种或两种,蓄电池连接太阳能
板。
12.一种节能型锂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测试柜以及若干组上述充放电电路,测试柜内设有2n排锂电池架,设置在上方的n排锂电池架用于放置第一锂电池,设置在下方的n排锂电池架用于放置第二锂电池,若干组充放电电路共用电源模块。
13.上述充放电电路的充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4.第一步,在初始使用时,先通过第一充电电路给第一锂电池进行充电测试;
15.第二步,第一锂电池完成充电测试后,通过第一电能回收模块将第一锂电池中的电量给第二锂电池充电,此时第一锂电池进行放电阶段,由第一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第一锂电池电量消耗完之后,再通过第二充电电路继续给锂电池充电,直至第二锂电池完成充电测试,可以在第一锂电池放电完成后立即更换新的第一锂电池,也可以在第二锂电池充电完成后更换新的第一锂电池;
16.第三步,更换完成后,通过第二电能回收模块将第二锂电池中的电量给新的第一锂电池充电,第二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第二锂电池电量消耗完之后,再通过第一充电电路继续给第一锂电池充电,直至第一锂电池完成充电测试,可以在第二锂电池放电完成后立即更换新的第二锂电池,也可以在新的第一锂电池充电完成后更换新的第二锂电池;
17.第四步,重复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直至系统停用;
18.第五步,系统停用后,此时第一锂电池或者第二锂电池处于充满电的状态,当第一锂电池处于充满电的状态,通过第一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测试,由第三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当第二锂电池处于充满电的状态,通过第二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测试,由第四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
19.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电路、充放电方法及节能型锂电池充放电系统,充放电电路给第一锂电池或第二锂电池充电,优先通过第一电能回收模块、第二电能回收模块回收利用其电量,回收电量不足后再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补充完成充电测试,回收电量的过程也是放电测试的过程,高效节能;通过设置多个指示灯,了解充放电电路正在进行的步骤。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测试柜的俯视图;
23.图中:1-电源模块,2-第一锂电池,3-第二锂电池,4-第一开关,5-第一充电模块,6-第一充电保护模块,7-第一指示灯,8-第二开关,9-第二充电模块,10-第二充电保护模块,11-第二指示灯,12-第三开关,13-第一逆变回收模块,14-第三充电模块,15-第一电压测量模块,16-电压取样电路,17-第四开关,18-第二逆变回收模块,19-第四充电模块,20-第二电压测量模块,21-第三指示灯,22-第四指示灯,23-第五开关,24-第一放电保护模块,25-第三电压测量模块,26-第六开关,27-第二放电保护模块,28-四电压测量模块,29-负载,30-测试柜,31-锂电池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一种节能型锂电池充放电系统,包括测试柜、电源模块以及若干组充放电电路,所述测试柜内设有六排锂电池架,每排锂电池架均设有多个锂电池,第一排第n个锂电池和第四排第n个锂电池之间设有一组充放电电路,第二排第n个锂电池和第五排第n个锂电池之间设有一组充放电电路,第五排锂电池和第六排第n个锂电池之间设有一组充放电电路;
26.每组充放电电路里有两个锂电池,分别为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所述第一锂电池和电源模块之间设有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锂电池和电源模块之间设有第二充电电路,所述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之间设有第一电能回收模块和第二电能回收模块,所述第一锂电池与负载之间设有第一放电电路,所述第二锂电池与负载之间设有第二放电电路。
27.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开关、第一充电模块、第一充电保护模块;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外接第一指示灯;
28.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开关、第二充电模块、第二充电保护模块;所述第二充电模块连接第二指示灯;
29.所述第一电能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开关、第一逆变回收模块、第三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压测量模块,所述第一逆变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dc/dc变换器、第一dc/ac逆变器、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三充电模块连接第三指示灯,第一逆变回收模块,第一dc/dc变换器将第一锂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处理,经过升压处理后的直流电压由第一dc/ac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压,转换后的交流电压由滤波器滤出谐波再经第三充电模块对第二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第一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三开关与第一逆变回收模块之间;
30.所述第二电能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开关、第二逆变回收模块、第四充电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压测量模块,所述第二逆变回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dc/dc变换器、第二dc/ac逆变器、第二滤波器,所述第四充电模块连接第四指示灯,所述第二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四开关与第二逆变回收模块之间;
31.所述第一放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开关、第一放电保护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压测量模块,所述第三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五开关与第一放电保护模块之间;
32.所述第二放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六开关、第二放电保护模块,还包括第四电压测量模块,所述第四电压测量模块通过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第六开关与第二放电保护模块之间;
33.所述电源模块采用直流电、蓄电池中的一种或两种,蓄电池连接太阳能板。
34.第一步,本系统在初始使用时,先通过第一充电电路给第一锂电池进行充电测试,第一指示灯亮起;
35.第二步,第一锂电池完成充电测试后,通过第一电能回收模块将第一锂电池中的电量给第二锂电池充电,此时第三指示灯亮起,此时第一锂电池进行放电阶段,由第一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第一锂电池电量消耗完之后,再通过第二充电电路继续给锂电池充电,第二指示灯亮起,直至第二锂电池完成充电测试,可以在第一锂电池放电完成后立即更换新的第一锂电池,也可以在第二锂电池充电完成后更换新的第一锂电池;
36.第三步,更换完成后,通过第二电能回收模块将第二锂电池中的电量给新的第一锂电池充电,第四指示灯亮起,第二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第二锂电池电量消耗完之后,再通过第一充电电路继续给第一锂电池充电,直至第一锂电池完成充电测试,可以在第二锂电池放电完成后立即更换新的第二锂电池,也可以在新的第一锂电池充电完成后更换新的第二锂电池;
37.第四步,重复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直至系统停用;
38.第五步,系统停用后,此时第一锂电池或者第二锂电池处于充满电的状态,当第一锂电池处于充满电的状态,通过第一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测试,由第三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当第二锂电池处于充满电的状态,通过第二放电电路进行放电测试,由第四电压测量模块测量放电电压。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