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8:48: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2.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行车记录仪为人们的驾乘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行车记录仪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摄像头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胶接方式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不便于安装或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摄像头与固定座不便于安装或拆卸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包括摄像头和用于固定所述摄像头的固定座,所述摄像头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电路板及镜头,所述外壳至少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外周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座具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安装孔,所述连接部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凹槽卡接,所述连接部受外力作用在所述安装孔内相对所述卡扣件旋转。
5.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安装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座体,所述座体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座体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卡扣件装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凹槽卡接。
6.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固定座包括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座体,所述卡扣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底面垂直向外延伸的卡扣板,所述卡扣板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卡扣板装于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凹槽卡接。
7.所述外壳的两端均设有连接部,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分别固定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两个所述座体,所述卡扣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自所述固定部底面垂直向外延伸的两个卡扣板,两个所述卡扣板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卡扣板对应装于两个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外壳的两个凹槽卡接。
8.自所述连接部前端外周径向向内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抵持台,所述第一抵持台上等间隔开设有若干凹口,自所述安装孔内壁径向向所述安装孔延伸形成凸环,所述凸环内侧设有若干凸部,所述连接部的卡槽与所述安装孔内的凸环相抵持,所述凸部与所述凹口对应组装。
9.所述座体与所述外壳相对的一端还凹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安装有硅胶圈,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与所述外壳的直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连接处形成第二抵持台,所述硅胶圈外端面与所述第二抵持台压紧。
10.所述硅胶圈内侧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块,所述环形槽内侧开设有若干开口,若干所述凸块自对应的所述开口向外伸出与所述连接部外周压紧。
11.所述摄像头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一面的图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控制电路板另一面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及支架,所述支架与设有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控制电路板的一面固定,所述外壳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镜筒,所述镜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且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相对,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镜筒中。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外壳与固定座卡扣连接,组装及拆卸操作极为简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连接部的卡槽与安装孔内的凸环相抵持,凸部与凹口对应组装,如此,防止连接部径向转动,连接性能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摄像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控制电路板另一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1中摄像头、固定在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4中座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图4中固定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图1中摄像头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图1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图8中a-a方向剖视图;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结构示意图
23.图11为图10中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12为图11中固定座的座体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第一实施例
27.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车载行车记录仪,用于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包括摄像头1和用于固定摄像头1的固定座2,固定座2与车体固定安装。
28.参见图1和图2,摄像头1包括外壳11、设于外壳11内的控制电路板12、固定在控制电路板12一面的图像传感器13、固定在控制电路板12另一面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14、支架15及安装在支架15的镜头16,支架16与设有图像传感器13的控制电路板12的一面固定,外壳11侧面设有向外凸出的镜筒111,镜头16的一端与支架15固定且与图像传感器13相对,另一端设置在镜筒111中。图像传感器13、数字信号处理芯片14设置在控制电路板12两面,有利于散热。
29.在本实施例下,外壳11优选为圆柱体结构,也可以为方形柱体结构。
30.参见图4和图9,外壳1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112,连接部112与固定座2转动连接,外壳11受外力作用相对固定座2旋转,以调整镜头16转动角度,达到最佳可视范围。
31.具体的,连接部112外周设有凹槽1121,固定座2具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安装孔211,安装孔211内设有卡扣件22,卡扣件22与凹槽1121卡接以将连接部112限定在安装孔211内,连接部112受外力作用在固定座2内相对卡扣件22旋转到合适角度。
32.自连接部112外周径向内凹设有凹槽1121,固定座2包括座体21和卡扣件22,座体21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安装孔211,座体21的侧面设有与安装孔211相连通的通孔212,连接部112装于安装孔211内,卡扣件22装于通孔212内并与凹槽1121卡接以将连接部112限定在安装孔211内。凹槽1121内设有限位块(未指示),以对连接部112相对卡扣件2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
33.继续参见图4,自连接部112前端外周径向向内凹设有卡槽1122,卡槽1122与连接部112的连接处形成第一抵持台1120,第一抵持台1101上径向等间隔开设有若干凹口1102,参见图5,自安装孔211内壁径向向安装孔211延伸形成凸环213,凸环213内侧设有若干凸部2131,连接部112的卡槽1122与安装孔211内的凸环213相抵持,凸部2131与凹口1102对应组装,如此,防止连接部112径向转动。此外,参见图6,座体21与外壳11相对的一端还凹设有环形槽214,环形槽214内安装有硅胶圈23,参见图4,连接部112的直径小于与外壳11的直径,连接部112与外壳11连接处形成第二抵持台113,硅胶圈23外端面与第二抵持台113压紧,硅胶圈23内侧等间距设有若干凸块231,环形槽214内侧开设有若干开口2141,若干凸块231自对应的开口2141向外伸出与连接部112外周压紧。通过设置硅胶圈23,起到阻尼作用。
34.继续参见图6,座体21一侧为弧形侧部201,另一侧为侧部202,通孔212设置在侧部202,通孔212的轴线与安装孔211的轴线垂直。卡扣件22包括固定部221以及自固定部221底面垂直向外延伸的卡扣板222,卡扣板222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面,连接部112的凹槽1121相对卡扣板222旋转,卡扣板222装于通孔212内并与凹槽1121卡接,固定部221与侧部202通过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下,固定座2还包括固定在卡扣件22外的底座24,通过底座24与车体固定。底座24采用3m胶,便于固定在玻璃上,外壳11可以靠手动扭力旋转角度。
35.参见图2,外壳11由第一壳体114、第二壳体115组装而成,如此设置,便于安装控制电路板12和支架15。参见图7,镜筒1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4上,第一壳体114包括弧形第一连接端1141,第二壳体115包括弧形第二连接端1151,第一连接端1141和第二连接端1151组装形成连接部112,第一连接端1141与第二连接端1151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端1141设有第一螺孔101,第二连接端1151内部设有凸柱102,凸柱102设有第二螺孔103,第二螺孔103为盲孔,螺栓穿过第一螺孔101与第二螺孔103固定。
3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壳11与固定座2卡扣连接,提高组装效率;连接部112的卡槽1122与安装孔211内的凸环213相抵持,凸部2131与凹口1102对应组装,如此,防止连接部112径向转动,连接性能好。
37.第二实施例
38.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10至图12,外壳3的两端均设有连接部31,自连接部31外周径向内凹设有凹槽311,固定座4包括对应连接在外壳3两端的两个座体41和卡扣件42,两个座体41结构相同。两个座体41均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安装孔411,两个座体41的侧面均设有与安装孔411相连通的通孔412,外壳3的两个连接部31依次对应装于两个安装孔411内,卡扣件42设有两个卡扣板422,卡扣板422的外端面为内凹的弧形面,两个卡扣板422对应安装于两个通孔412内并与凹槽311卡接以将连接部31限定在安装孔411内。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