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穿戴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8:3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空调。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制冷降温或制热取暖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产品,例如手持风扇、暖手宝和可穿戴式空调。可穿戴式空调解决了手持风扇和暖手宝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可穿戴式空调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通过内部的生温件实现随时随地制冷降温或制热取暖的效果。
3.然而,现有可穿戴式空调为了能够适配大多数用户的佩戴需求,戴设于人体上的本体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冗余量,导致对于许多用户而言,佩戴后本体与人体皮肤不贴合,影响调温效果,也影响佩戴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佩戴时更加稳定、贴合,调温效果更好的可穿戴式空调。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可穿戴式空调,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的生温件及设于所述本体内侧壁上的导温片,所述导温片露出于所述本体外部且与所述生温件热传导连接,所述本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将两个所述壳体连接的弹性复位件,两个所述壳体分别包括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连接端及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自由端,所述本体于两个所述壳体的所述自由端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弹性复位件发生弹性形变以增加所述开口的大小。
7.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端之间的壳套件及位于所述壳套件内的内芯,所述内芯发生形变后可弹性复位,所述壳套件被施加外力后可发生形变。
8.其中,所述内芯包括多根金属件,每根所述金属件呈弯形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端连接。
9.其中,所述壳套件内还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套件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连接,从而将所述壳套件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连通两个所述壳体的多个通道。
10.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还包括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内芯的两端,两个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壳套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壳套件内,两个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端内,所述内芯和所述壳套件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壳体连接。
11.其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壳套件,所述壳套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壳体的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壳套件的内侧壁的长度尺寸,
和/或,所述壳套件呈弯形且其内侧壁的长度尺寸小于其外侧壁的长度尺寸。
12.其中,至少一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键、且与所述开关按键对应的部位设有通孔,所述开关按键包括位于所述通孔内的按压部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和所述通孔的边缘之间的弹性臂。
13.其中,所述开关按键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开关按键和第二开关按键,所述第一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生温件开启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生温件开启制热模式;所述本体内还设有用于播报语音的喇叭,所述第一开关按键和所述第二开关按键还用于共同控制所述喇叭切换播报语音的语言模式。
14.其中,至少一设有所述开关按键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显示窗,对应的所述壳体内与所述显示窗对应的位置设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窗由透明材料制成或所述显示窗为开孔,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薄膜片,所述薄膜片用于遮蔽所述开关按键、所述通孔和所述显示窗。
15.其中,所述生温件具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壳体内,所述导温片也具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壳体内还均设有扇轮和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对应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风道和收容空间,所述壳体的所述自由端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扇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风道连通,至少一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电路板或电池。
16.其中,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分隔件包括将对应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为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的第二隔板、以及将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收容空间隔开的第三隔板,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的第二子出风口及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散热孔,所述生温件设于所述第二风道内;和/或,
17.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凹设有容纳槽,所述导温片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还进一步凹设有粘胶槽。
18.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式空调,本体包括两个壳体及将两个所述壳体连接的弹性复位件,两个所述壳体分别包括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连接端及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自由端,所述本体于两个所述壳体的所述自由端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本体的两个所述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弹性复位件发生弹性形变以增加所述开口的大小,从而方便用户将本体戴设于指定部位,且当本体戴设于指定部位后,撤销施加在壳体上的外力时,可通过弹性复位件自动弹性复位而使得壳体内侧壁与人体保持相贴合,从而增加佩戴稳定性,使得佩戴更舒适提升佩戴体验,同时能够确保壳体内侧壁上露出的导温片与人体皮肤保持贴合接触,本体内生温件提供的热能或冷能可以更充分地传递到人体,调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式空调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分解图;
21.图3为图2的进一步分解图;
22.图4为图1的纵向截面图;
23.图5为图1中弹性复位件的分解图;
24.图6为可穿戴式空调的其中一壳体的分解图;
25.图7为可穿戴式空调的其中一壳体的另一分解图;
26.图8为图7的进一步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28.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空调,包括本体10、设于所述本体10内的生温件122以及设于所述本体10内侧壁上的导温片14,所述导温片14露出于所述本体10外部且与所述生温件122热传导连接,所述本体10包括两个壳体11及将两个所述壳体11连接的弹性复位件20,两个所述壳体11分别包括与所述弹性复位件20连接的连接端112以及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20的自由端111,所述本体10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所述自由端111之间形成有开口110,所述本体10的两个所述壳体1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弹性复位件20发生弹性形变以增加所述开口110的大小,从而方便用户将所述本体10戴设于指定部位。
30.本技术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两个壳体11及将两个所述壳体11连接的弹性复位件20,所述本体10的两个所述壳体1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朝相对远离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弹性复位件20发生形变以增加所述开口110的大小,方便用户将所述本体10戴设于指定部位,且当本体10戴设于指定部位后,撤销施加在所述壳体11上的外力时,可通过弹性复位件20自动弹性复位而使得壳体11内侧壁与人体保持相贴合,从而增加佩戴稳定性,使得佩戴更舒适提升佩戴体验,同时能够确保本体10内侧壁上露出的导温片14与人体皮肤保持贴合接触,本体10内生温件122提供的热能或冷能可以更充分地传递到人体,调温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弹性复位件20,本体10的开口110大小无需根据不同用户身形的不同而预先设计冗余,用户在佩戴时握住两个壳体11向外掰开后戴设于指定部位,佩戴后利用弹性复位件20恢复形变而自动恢复至本体10的内侧壁与该指定部位皮肤相贴合。
31.其中,所述可穿戴式空调可以是能够佩戴于用户身体上不同部位使用的调温设备,本体10相应是指将可穿戴式空调稳定地佩戴在用户身体上相应部位的结构,如:可穿戴式空调可以是佩戴于用户手腕上使用的调温设备,本体10可以对应是指环绕用户手腕的腕带、可穿戴式空调可以是佩戴于用户腰部上使用的调温设备,其中本体10对应可以是环绕用户腰部的固定带、可穿戴式空调可以是佩戴于用户颈部上使用的调温设备,其中本体10
对应可以是绕设于用户脖颈处的颈戴架;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以可穿戴式空调为颈戴式空调为例进行描述。
32.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在自然状态下,即未朝壳体11施加外力使得弹性复位件20变形时,所述开口110的尺寸大小小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之间的间隔尺寸,即小于所述弹性复位件20的内侧壁的长度尺寸,如此设计,可使得两个壳体11之间围成的区域小于人体颈部的尺寸,使得弹性复位件20有足够的弹性预夹紧力,从而使得本体10佩戴在人体颈部后,能够通过弹性复位件20的自动弹性复位提供足够的弹性夹持力,以确保两个壳体11的内侧壁能与人体颈部贴合,使得佩戴稳固且能保证壳体11内侧壁上的导温片14与人体颈部充分接触。
33.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所述生温件122具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壳体11内,所述生温件122可以是半导体制冷片,能够进行制冷和/或制热,所述导温片14也具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壳体11内还均设有扇轮123和分隔件16。所述分隔件16将对应所述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风道17和收容空间18,所述壳体11的自由端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扇轮123的容置腔124,所述容置腔124与所述风道17连通。壳体11上对应所述扇轮123的位置设有进风口113、及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口114,风道17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出风口114连通。其中,两个壳体11内分别设置有生温件122和扇轮123,从而可有效增加本技术可穿戴式空调的调温效率,满足用户的调温需求。分隔件16的设置,可以提升壳体11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且避免电路元件的热量对生温件122和扇轮123的调温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可使得壳体11内部各元件能够安装紧凑、稳固。优选地,壳体11的内侧壁上凹设有容纳槽115,所述导温片14位于所述容纳槽115内,从而使得导温片14连接到壳体11内侧壁上后不会凸出壳体11内侧壁,也能使得导温片14与壳体11内侧壁连接更稳固,所述容纳槽115的槽底还进一步凹设有粘胶槽1151和贯穿的孔洞,粘胶槽1151可方便用于容纳粘贴固定导温片14在容纳槽115内的黏胶(胶水),防止黏胶从容纳槽溢出到导温片14表面,导温片14通过容纳槽115槽底上的孔洞与生温件122实现热传导连接,例如导温片14上设有凸起的接触部穿过孔洞后与壳体11内的生温件122粘接实现热传导连接。
34.可选的,所述风道17包括并列排布的第一风道171和第二风道172,所述分隔件16包括将对应所述壳体11内部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风道171和所述第二风道172的第一隔板161、以及将所述第一风道171分隔为第一子风道1711和第二子风道1712的第二隔板162、以及将所述第二风道172和所述收容空间18隔开的第三隔板163,具体地,第二隔板162和第三隔板163分别位于第一隔板161的上下两侧,第二隔板162由两个板体组成,两个板体靠近扇轮123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一尖端导引部,以将扇轮123产生的气流分别快速导入第一子风道1711和第二子风道1712,两个板体之间形成空腔,能吸收气流撞击第二隔板162的出风噪音,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62也可以是由一片板体组成。所述壳体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子风道1711连通的第一子出风口1141、与所述第二子风道1712连通的第二子出风口1142及与所述第二风道172连通的散热孔173,所述生温件122设于所述第二风道172内,至少一所述壳体11的所述收容空间18内设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生温件122和扇轮123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壳体11的收容空间18内均设有所述电路板,两个电路板也相互电连接。分隔件16的结构设计,将对应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相对独立
的多个子风道和收容空间18,相应的,壳体11上的出风口114包括与各子风道一一对应的多个子出风口,第一子风道1711和第二子风道1712可用于作为扇轮123产生的气流流向对应子出风口吹向人体的出风通道,第二风道172可用于作为生温件122将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173排出的散热通道,有利于各风道内气流顺畅,避免紊乱和噪音,有利于提升吹风效率和散热效率。可选的,第二风道172内还设有对生温件122进行散热的散热件125,散热件125形成有多个散热槽1251,散热槽1251的末端刚好与散热孔173对应连通,使得扇轮123产生的气流进入散热槽1251带走散热件125的热量后可快速从散热孔173排出,提升散热效率。
35.可穿戴式空调在制冷使用时,可通过扇轮123产生气流对用户提供吹风降温,同时也可通过生温件122进行制冷调节与人体佩戴部位皮肤接触的导温片14温度,通过导温片14与人体佩戴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制冷降温;可穿戴式空调在制热使用时,扇轮123不运转出风,可通过生温件122进行制热调节与人体佩戴部位皮肤接触的导温片14温度,通过导温片14与人体佩戴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制热取暖;本技术可穿戴式空调可实现对人体更加精准的散热降温或提供取暖,调温性能更好、且散热或取暖效率更高,能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36.其中,本技术中“热传导连接”是指两个物体间可以直接接触以形成热量的传递,或者间接接触以形成热量的传递,例如可以通过导热硅脂/硅胶,或者石墨等中间导热介质进行间接接触以形成热量的传递。可选的,所述壳体11内还分别设有向对应扇轮123和生温件122提供电能的电池121,每一所述壳体11内,所述电池121、所述生温件122和所述扇轮123沿所述壳体11的长度方向依序排列,所述电池121位于所述壳体11靠近连接端112的位置,所述扇轮123位于所述壳体11靠近自由端111的位置,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增加可穿戴式空调的厚度或宽度方向尺寸,且能够有效均衡本体10的重量,提升佩戴时更加轻量化的佩戴体验感,且佩戴更加稳定不易从人体颈部滑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不追求本体10的重量均衡,电池121和电路板也可以互换位置,即电池位于收容空间18内,图4中设有电池121的位置设电路板。
37.其中,本体10的内侧壁、壳体11的内侧壁和弹性复位件20的内侧壁是指可穿戴式空调戴设于用户脖颈上时相对朝向用户脖颈的侧壁,外侧壁是指与内侧壁相对并背离用户脖颈的侧壁。导温片14设于壳体11的内侧壁可以是,导温片14直接形成为壳体11的内侧壁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采用与壳体11不同的材料制成后固定于壳体11内侧壁上。导温片14可以采用导热效率比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或软胶材料制成,例如铝材质或导热硅胶材质,本实施例中,导温片14采用金属铝材料制成,只在壳体11的内侧壁上设有,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温片14可以采用导热硅胶材料制成,导温片14同时设置在两个壳体11的内侧壁和弹性复位件20的内侧壁上,从而增加导温片14与人体接触的接触面积,使得调温范围更广,且导温片14采用导热硅胶材质也不会影响弹性复位件20发生弹性形变。
38.可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20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之间的内芯21,所述内芯21发生形变后可弹性复位,优选地,所述内芯21呈弯形,使得内芯21发生弹性形变后可自动复位至弯形,以对两个壳体11施加使其相互靠近的夹紧力,从而使得两个壳体11的内侧壁与人体颈部紧贴,进一步地,所述内芯21呈长条弯形,连接于壳体11的连接端112的侧边缘之间,即内芯21与壳体连接端112的侧边连接,从而迫使内芯21变形所需
的拉力可以较小,使得用户佩戴时可以使用较小的力量顺利地将两个壳体11掰开以增加开口110大小,且内芯21恢复至自然状态后可确保壳体11贴靠于用户身体时不会产生过紧的抵靠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21包括相互间隔排列的多根金属件,如多根平行且间隔排列的钢丝,可以是2根、3根或更多,内芯21由多根长条形的金属件组成,从而方便通过改变所述金属件的直径和数量来调节内芯21变形所需的拉力大小、以及调节内芯21带动壳体11抵靠于用户身体的抵靠力大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21包括三根间隔排列的金属钢丝,且内芯21连接在壳体连接端112的外侧边缘,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内芯21可以是包括2根间隔排列的钢丝,且分别连接在连接端112的相对的两侧边缘,例如连接在位于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之间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芯21也可以是采用可弹性复位的比较硬的塑胶材料制成。
39.其中,内芯21连接于所述壳体11的连接端112之间,可以是指内芯21与壳体11的连接端112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内芯21与壳体11的连接端112之间间接连接,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20还包括与所述内芯2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连接件23,两个所述连接件23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内,所述内芯21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23与两个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连接件23分别为与连接端112的形状匹配的硬质塑胶块,内芯21的两端与连接件23注塑一体成型,通过所述连接件23与壳体11的连接端112连接。
40.所述连接件23上分别设有定位孔230,所述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230对应的穿孔117,壳体11的连接端112内还设有定位柱107,穿孔117位于定位柱107内,所述连接件23插入对应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内,定位柱107穿设在定位孔230内,再通过定位件(例如螺钉)穿设所述定位孔230和所述穿孔117内而将所述连接件23与对应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端112与所述连接件23连接的部位的侧壁上设有凹陷部116,所述穿孔117设于所述凹陷部116内,所述壳体11还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凹陷部116处的扣盖15,所述扣盖15遮蔽所述穿孔117及所述定位件暴露于所述凹陷部116内的部分。如此设置,不仅可以简化内芯21与壳体11之间的安装连接,而且可保持本体10的外观简洁美观。所述扣盖15和凹陷部116可通过卡扣151和卡孔1160配合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16的边缘部分设有多个卡孔1160,扣盖15面向所述凹陷部116一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卡孔1160分别对应的多个卡扣151,扣盖15通过卡扣151卡入对应所述卡孔1160内而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凹陷部116处。
41.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20还包括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之间的壳套件22,所述壳套件22被施加外力后可发生形变,本实施例中,所述壳套件22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使得所述壳套件22被施加外力后可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内芯21位于所述壳套件22内,两个所述连接件23靠近所述壳套件22的一端分别一体成型固定在壳套件22内并与内芯21固定连接,两个连接件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11的所述连接端112内,从而使得所述内芯21和所述壳套件22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23与两个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壳套件22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端112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壳套件22呈弯形且其内侧壁的长度尺寸小于其外侧壁的长度尺寸(具体可参阅图1、图3和4),也即壳套件22的纵向截面呈扇形,内侧壁长度尺寸更短,从而使得弹性复位件20两端的壳体11被掰开致使弹性复位件20发生变形时,松开壳体11后,壳套件22也能提供弹性复位夹紧力,使得在一
些实施例中,可以省去内芯21,单靠壳套件22使得壳体11内侧壁与人体保持贴合接触。优选地,壳套件22的内侧壁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1的连接端112之间具有微小间隙,即壳套件22的内侧壁未完全跟壳体11的连接端112连上,从而使得更容易朝相互远离的方向掰开两个壳体11使得弹性复位件20变形。壳套件22连接于壳体11的连接端112之间,弹性复位件20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壳套件22的外表面与壳体11的外表面平滑连接,可确保本体10整体外观的平滑美观,壳套件22被拉伸后可以弹性复位,从而使得两侧的壳体11的内侧壁与人体佩戴部位的皮肤保持贴合,提升佩戴稳定性。可选的,壳套件22内还设有分隔片221,分隔片221可以设有多个且间隔地位于壳套件22的内部,每个分隔片221的两侧分别与壳套件22的内侧壁和外侧壁连接,从而将壳套件2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连通两个所述壳体11的多个通道,分隔片221的设置,可加强壳套件22的结构强度且可将壳套件22的内部空间分隔出多个(即至少两个)通道,以供连接两个壳体11内的电子部件的导线通过,防止导线之间缠绕打结,分隔片221与壳套件22可以采用相同材料模内成型一体制成,分隔片22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壳套件22也可以采用其他柔性可发生形变的材料制成,可通过内芯21实现弹性形变和弹性复位。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壳体11的外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键31、且与所述开关按键31对应的部位设有通孔301,所述开关按键31包括位于所述通孔301内的按压部311及连接于所述按压部311和所述通孔301边缘之间的弹性臂312。壳体11通过在开关按键31所在位置设置通孔301,且通过弹性臂312将按压部311连接于通孔301内,使得开关按键31可以有弹性,方便用户操作按压。可选的,所述开关按键31设有两个,包括第一开关按键和第二开关按键,所述第一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生温件122开启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生温件122开启制热模式;所述本体10内还设有用于播报语音的喇叭(图未示出),喇叭例如设于其中一壳体11内,壳体11侧壁上对应设有出音孔,喇叭发出的声音可从出音孔传出,所述第一开关按键和所述第二开关按键还用于共同控制所述喇叭切换播报语音的语言模式。在一个可选的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按键位于其中一个壳体11的外侧壁上,用于控制可穿戴式空调开启制冷模式和/或于多个制冷档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二开关按键位于其中另一个壳体11的外侧壁上,用于控制可穿戴式空调开启制热模式和/或于多个制热档位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可穿戴式空调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第一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式空调于开启、多个制冷模式档位和关闭之间依序切换、所述第二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可穿戴式空调于开启、多个制热模式档位和关闭之间依序切换。所述可穿戴式空调包括多个播报语音的语言模式,如语言模式可以包括中文模式、英文模式、日语模式、韩语模式,通过同时触控或按压所述第一开关按键和所述第二开关按键,可控制喇叭于多个语言模式之间切换。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开关按键31也可以是都设置在同一个壳体11上,本技术将两个开关按键31分别设置在两个壳体11上并分别跟壳体11内的电路板电连接以实现不同功能的按压操作,可避免误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43.本实施例中,生温件122为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模式档位包括三挡,第一开关按键的功能操作逻辑如下:可穿戴式空调待机状态下,单次轻触第一开关按键,扇轮123开启一档,制冷片开始工作,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有效,可穿戴式空调进入制冷一档模式;再次轻触第一开关按键一次,扇轮123开启二档,制冷片持续工作,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有效,可穿戴式空调进入制冷二档模式;再次轻触第一开关按键一次,扇轮123开
启三档,制冷片持续工作,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有效,可穿戴式空调进入制冷三档模式;再次轻触第一开关按键一次,整机功能关闭,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关机。制热模式档位包括三挡,第二开关按键功能操作逻辑如下:可穿戴式空调待机状态下,单次轻触第二开关按键,制冷片开始工作,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有效,此时制冷片两端的电压极性对调,制冷片开启制热一档模式;再次轻触第二开关按键一次,制冷片增大功率工作,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有效,可穿戴式空调开启制热二档模式;再次轻触第二开关按键一次,制冷片增大功率工作,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操作有效,可穿戴式空调开启制热三档模式;再次轻触第二开关按键一次,整机功能关闭,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关机,即在制热模式下,扇轮123不运转。可选的,第一开关按键用于将制热模式档位快速关闭,所述第二开关按键用于将制冷模式快速关闭。如在开启制冷模式任意档位时,轻触第二开关按键一次,可关闭整机功能,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产品关机;在开启制热模式于任意档位时,轻触第一开关按键一次,可关闭整机功能,同时喇叭发出声音以提示产品关机。同时触控第一开关按键和第二开关按键,可以依序切换喇叭播音的语言模式。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设有所述开关按键31的所述壳体1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显示窗119,对应的所述壳体11内与所述显示窗119对应的位置设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窗119由透明材料制成(即为透明区域)或所述显示窗119为开孔。所述显示装置可用于显示如下至少之一信息:电量、档位、温度,用户可透过显示窗119观测到显示装置的显示信息。对应的所述壳体1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薄膜片13,所述薄膜片13用于遮蔽所述开关按键31、所述通孔301和所述显示窗119。所述薄膜片13可以对开关按键3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按键被损坏、灰尘等杂物从开关按键31的位置进入壳体11内。薄膜片13可以是pet膜,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1的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两个壳体11的外侧壁上都设有薄膜片13,且薄膜片13覆盖壳体11外侧壁的大部分面积,薄膜片13对应散热孔173的位置设有缺口131,以供散热孔173露出。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