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折叠式桌子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8:2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桌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桌子。


背景技术:

2.桌子常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有桌子,由主板体和主体框架组成,主板体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用于支撑主板体,主板体可以用于放置东西或者进行其他的活动,如吃饭、写字、工作、玩牌等。
3.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主板体面积太小而使用不方便,或主板体面积太大而过于占用空间。导致使用时体验感不佳,需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桌子,其优点在于该桌子的桌板周围设置有翻折部,使用时翻上翻折部后,增大了桌面的面积,使用完毕后翻下翻折部,减少了桌子的占用空间,翻折方便,使用体验感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式桌子,包括主板体和主体框架,所述主板体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用于支撑主板体,还包括翻折部和支撑组件,所述翻折部安装于主板体的周侧,所述翻折部可翻折至与主板体的上表面齐平或与主板体垂直,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主体框架和翻折部之间,所述支撑组件驱使翻折部和主板体保持水平。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该桌子时,翻上翻折部,使翻折部与主板体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支撑组件支撑翻折部保持固定位置,增大了桌面面积;当桌子使用完毕后,取下支撑组件对翻折部的固定,将翻折部翻转至与主板体垂直的位置,折叠方便,且能减少桌子的占用空间。
7.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杆和抵接块,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在主体框架上,所述抵接块固定在翻折部底面,所述固定杆可转动至与抵接块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该折叠式桌子时,将翻折部翻折至与主板体上表面齐平后,将固定杆向翻折部转动,使固定杆与翻折部底面的抵接块相抵接,翻折部通过固定杆支撑,能够保持与主板体齐平;当桌子使用完毕后,将固定杆朝主体框架方向转动,翻下翻折部即可。固定杆靠近桌面的一面与桌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方便固定杆转动,而通过在翻折部底面的抵接块,避免翻折部与主板体之间有夹角,支撑组件对翻折部的支撑效果好,使翻折部与主板体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抵接块远离翻折部的一侧设置为斜切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向翻折部转动,抵接在抵接块上,带有斜面的抵接块具有防止固定杆在抵接的过程中转动幅度过大而从抵接块中滑出,使固定杆与抵接块之间的抵接更加牢固。
10.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翻折部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沉头螺钉,所述翻折部和抵接块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抵接块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翻折部上的第二安装孔保持在同一竖直面上,沉头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通过沉头螺钉固定抵接块和翻折部,具有固定牢固、不易掉落、拆卸方便的优点;而且采用沉头螺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螺钉擦伤,使用安全性高。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杆和抵接块,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在主体框架上,所述抵接块固定在固定杆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杆可转动至抵接块远离固定杆的一面与翻折部底面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翻折部翻转至与主板体表面齐平后,转动固定杆至翻折板底部,固定杆上表面的抵接块抵接在翻折部上。抵接块安装在固定杆上,不会对翻折部表面产生损坏。
14.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u形安装片,所述u形安装片固定在主体框架上,所述固定杆的其中一端位于u形安装片内且与u形安装片转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杆转动的过程中,固定杆绕着安装片转动90度,固定杆的一端面与u形安装片的中间连接部分贴合,u形安装片对于固定杆与主体框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折叠方便、不易损坏。
16.优选的,所述主板体下表面设置有合页,所述翻折部与主板体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板体上,合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翻折部上,连接牢固,折叠方便。
18.优选的,所述主体框架包括若干根横梁和若干根竖杆,各所述横梁固定在主板体下端面,各所述竖杆均固定在横梁远离主板体的一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与竖杆的固定连接构成稳固的主体框架,多条横杆和竖杆也增加了主体框架的稳定性。
20.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将桌子的桌面设置成主板体和翻折部,主板体和翻折部通过合页连接,翻折部可根据需要而折叠;当不使用该桌子时,让翻折部与主板体保持垂直状态;当需要使用该桌子时,将翻折部翻折至与桌面齐平,使用时能增大桌面面积,使用完毕后翻下翻折部又能减少桌子的占用空间。
22.2.在桌子主体框架上设置有固定杆,在翻折部底面设置有抵接块。当使用该折叠式桌子时,翻折部翻折至与桌子上表面齐平后,固定杆对翻折部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转动折叠方便,抵接块填补了固定杆与桌面之间的间隙,避免翻折部与主板体之间有夹角,使翻折部与主板体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固定杆翻折前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u形安装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抵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主板体;2、主体框架;21、横梁;22、竖杆;3、翻折部;4、支撑组件;41、固定杆;42、抵接块;43、u形安装片;431、第一安装片;432、第二安装片;433、连接片;5、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一:
31.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折叠式桌子,包括主板体1、用于支撑主板体1的主体框架2、可折叠的翻折部3和支撑翻折部3的支撑组件4。
32.参照图2,其中,主体框架2由若干根横梁21和若干根竖杆22组成,当采用四根横梁21时,相邻两根横梁21中,其中一根横梁21的一端与另一横梁21的一端固定连接,四根横梁21收尾依次相接,和主板体1之间的连接紧密,连接稳定性好。
3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由对称设置的两根横梁21,或者采用围合形成三角形的三根横梁21组成,或者更多数量的横梁21组成;或者直接将竖杆22连接在主板体1的下表面。
34.竖杆22也采用四根,每根竖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两横梁21的连接处,竖杆22也均垂直于横梁21设置,四根竖杆22也使主体框架2的结构更加稳定。此外,竖杆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三根,或者五根,或者更多,凡是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即可。
35.翻折部3通过合页5连接在主板体1的周侧,合页5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板体1底面和翻折部3底面,翻折部3可以绕着合页5的轴做90度旋转。
36.当使用该折叠式桌子时,将翻折部3向上翻折,使翻折部3与主板体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翻折部3与主板体1构成一块更大的桌面,满足了使用者需要更大桌面的需求;当不使用该折叠桌子,将翻折部3翻下,翻折部3与主板体1保持垂直状态,桌面的占用面积得到减小,减小了占用空间;通过将桌面设置成可折叠式的,满足了不同时候对桌子的需求,并且翻折方便,使用体验感良好。
37.参照图2和图3,支撑组件4包括固定杆41、抵接块42和u形安装片43。u形安装片43固定连接在主体框架2的横梁21上,u形安装片43包括第一安装片431、第二安装片432和连接片433,第一安装片431、第二安装片432和连接片433的一端均焊接在横梁21上,第一连接片433和第二连接片433均与主板体1平行,且第一连接片433位于第二连接片433和主板体1之间,连接片433位于第一安装片431和第二安装片432中间且连接第一安装片431和第二安装片432。
38.固定杆41的其中一端设置在u形安装片43内,并且与u形安装片43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固定杆41与u形安装片43有90度的旋转范围,当不需要使用支撑组件4时,固定杆41远离u形安装片43的一端端面与横梁21贴合,此时固定杆41完全位于主板体1的下方。
39.当需要使用该支撑组件4时,转动固定杆41,使固定杆41端面与u形安装片43的连接片433贴合,此时固定杆41远离u形安装片43的一端位于翻折部3的下方,起到对翻折部3的支撑作用。
40.参照图4,抵接块42设置在翻折部3的底面,其中抵接块4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翻
折部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抵接块42与翻折部3通过沉头螺钉连接,连接时沉头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通过沉头螺钉固定抵接块42和翻折部3,具有固定牢固、安全性高的优点。
41.当抵接块42设置的过于厚时,固定杆41转动后无法卡接在抵接块42上,当抵接块42设置的过于薄时,固定杆41转动后易从一端滑出,并且不能紧固支撑翻折部3。所以将抵接块42远离翻折部3的一侧设置为斜切面,当需要固定杆41支撑翻折部3时,转动固定杆41抵接块42较薄的一侧切入,逐渐卡紧在抵接块42上;抵接块42的设置,填补了固定杆41与翻折部3之间的缝隙,使固定杆41与抵接块42之间的抵接更加牢固,并且避免了固定杆41对翻折部3表面造成损坏。
42.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使用该折叠式桌子时,将翻折部3翻折至与桌子上表面齐平后,将固定杆41向翻折部3转动,使固定杆41与翻折部3底面的抵接部相抵接,翻折部3通过固定杆41连接在主体框架2上;当桌子使用完毕后,将固定杆41朝主体框架2方向转动后,翻下翻折部3至与主板体垂直即可。
43.实施例二:参照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抵接块42设置在固定杆41的上表面,当需要使用固定杆41对翻折部3进行支撑时,转动固定杆41,使固定杆41上表面的抵接块42与翻折部3底面相抵接。抵接块42设置在固定杆41上,具有不易损坏翻折部3底面的优点。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