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药白芍的炮制方法与流程

2022-03-19 22:40: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中药炮制及中药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白芍的炮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其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病症。
3.因白芍具酸寒之性,“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握灵本草》),多炮制后入药。历代主要有熬、炙、炒、煨等炮制法,炮制辅料有蜜、酒、盐、米、醋、肉桂汤、米泔及薄荷汁等,其中以酒炙法最为常用,为现行版药典收载工艺。而白芍姜制功效在历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脾胃不足呕秽者,有用姜炒”(明
·
《粹言》)、“除寒姜炒”(清
·
《得配》)、“姜汁浸炒”(《普济方》)等。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作用。白芍姜制,共奏温通气血、止痛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下痢不止、腹痛、转筋难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效果。白芍姜制前后功效的差异,根源是其内在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制品被用于不同病症,体现了中医用药辨证施治的准则。
4.白芍在加工炮制时易因氧化由白泛红,因此传统加工炮制时使用明矾或硫磺熏的方法防止氧化变色,但这也导致了重金属和二氧化硫的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白芍的炮制方法。本发明能够扩大白芍的药用范围及药效,保证其药用的安全有效性,此外,本发明炮制方法得到的姜白芍饮片美观不变色,无有害残留。
6.本发明具体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中药白芍的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姜汁制备;
9.2)白芍闷润得到姜白芍;
10.3)姜白芍炒制;
11.4)姜白芍过筛。
12.进一步地,在炮制前还包括:白芍筛选与干燥预处理。
13.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姜汁制备具体方法为:取生姜洗净捣碎重复压榨,合并汁液加水稀释至生姜同等质量,得到姜汁。
14.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白芍闷润具体操作为:将上述姜汁按比例均匀喷淋至白芍上,至药透汁尽。
15.进一步地,所述白芍与姜汁的比例为1:(0.2-1),ml/g。
16.进一步地,所述白芍与姜汁的比例为1:(0.3-0.5),ml/g。
17.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姜白芍炒制具体操作为:待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干,转至炒制
容器,经温度60-180℃、时间10-50min的炒制后取出。
18.进一步地,所述炒制温度为110-130℃。
19.进一步地,所述炒制时间为15-25min。
20.本发明采用hplc法测定了生白芍样品、姜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结果显示,姜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
21.色谱条件:以zorbax eclipse plusc-18(3.5μm,4.6
×
100mm)色谱柱,柱温30℃,乙腈-水(16:8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采集时间为10min,进样量5μl,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2.白芍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芍药苷对照品5.2mg于烧杯中,加入50%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并用50%甲醇定容至10ml,制成含有芍药苷0.520mg/ml的母液。
23.白芍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白芍炮制饮片粉末(过60目筛)约0.03g,精密称定置于15ml试样管中,精密加入50%甲醇5ml,称重,60℃超声提取15min,放冷,称重,用50%甲醇补充到原来的重量,摇匀,静置,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发明方法将功效相近的白芍与生姜两种中药一起炮制,从而增强其共同药效。白芍姜制前后功效的差异,根源是其内在物质基础发生变化。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制品被用于不同病症,体现了中医用药辨证施治的准则。
26.2、本发明以芍药苷为指标,优选了姜白芍的炮制工艺,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及炮制方法,白芍姜制的最佳工艺为:干燥白芍与姜汁质量体积比1:0.5,炒制温度130℃,炒制时间为15min。
附图说明
27.图1为芍药苷标准品色谱图(ts=3.825min)。
28.图2为姜白芍样品色谱图(ts=3.842min)。
29.图3为生白芍样品色谱图(ts=3.732min)。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31.实施例1 含量测定方法
32.1.色谱条件
33.以zorbax eclipse plusc-18(3.5μm,4.6
×
100mm)色谱柱,柱温30℃;乙腈-水(16:8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采集时间为10min。进样量5μl。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4.2.白芍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5.精密称定芍药苷对照品5.2mg于烧杯中,加入50%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并用50%甲醇定容至10ml。制成含有芍药苷0.520mg/ml的母液。
36.3.白芍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取白芍炮制饮片粉末(过60目筛)约0.03g,精密称定置于15ml试样管中,精密加入50%甲醇5ml,称重,60℃超声提取(功率480w、频率40khz)15min,放冷,称重,用50%甲醇补充到原来的重量,摇匀,静置,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为供试品溶液。
38.实施例2 姜白芍炮制及工艺优化
39.1.姜白芍炮制工艺单因素试验设计
40.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正交优化炮制条件,考察姜制白芍主要因素姜汁料液比ml/g(0.2、0.4、0.6、0.8、1.0)、炒制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炒制温度(60℃、90℃、120℃、150℃、180℃)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每一因素选择5个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量,考察姜白芍中芍药苷含量,所有数据均为平行三次所测平均值。
41.2.炒制时间
42.准确称量白芍样品20g,均匀喷淋12ml姜汁(即料液比为0.6),用麻布遮盖、闷润至药透汁尽时取出晾干;对闷润后的白芍进行炒制,控制炒制温度90℃,考察不同炒制时间(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对所得姜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43.结果显示:炒制时间在20min左右炮制效果最好,故选择15min,20min,25min的炒制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正交试验。
44.3.炒制温度
45.准确称量白芍样品20g,均匀喷淋12ml姜汁(即料液比为0.6),用麻布遮盖、闷润至药透汁尽时取出晾干;对闷润后的白芍进行炒制,炒制时间10min,分别按炒制温度(60℃、90℃、120℃、150℃、180℃)考察不同温度对所得姜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46.结果显示:炒制温度在120℃左右芍药苷含量较高,故选择110℃、120℃、130℃的炒制温度进行进一步的正交试验。
47.4.姜汁与白芍的料液比
48.准确称量白芍样品20g,分别均匀喷淋4ml、8ml、12ml、16ml、20ml的姜汁(料液比分别为0.2、0.4、0.6、0.8、1.0),用麻布遮盖、闷润至药透汁尽时取出晾干;对闷润后的白芍进行炒制,以90℃炒制10min。
49.结果显示:姜汁与白芍的料液比在0.4附近时炮制效果好,故选择0.3、0.4、0.5的料液比进行进一步的正交试验。
50.实施例3 姜白芍炮制工艺正交试验设计
51.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的最佳炮制因素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以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炒制时间(a)、炒制温度(b)、姜汁与白芍的料液比三个因素对白芍炮制的影响。依据下表设计9组实验,每组实验平行三次,进行提取、测定,选取平均值。
52.表1 姜白芍炮制工艺正交因素水平表
[0053][0054]
表2 姜白芍炮制工艺正交试验直观分析表
[0055][0056]
表3 姜白芍炮制工艺综合评价方差分析表
[0057][0058]
综合实验结果,确定白芍最佳炮制工艺为a1b3c3,即姜汁与白芍的料液比为0.5(ml
·
g-1
),炒制温度130℃,炒制时间15min。
[0059]
实施例4 姜白芍炮制最佳工艺验证
[0060]
以正交工艺得出的最佳炮制工艺,即白芍添加姜汁用量比例为0.5(即10ml),闷润30min以上,在温度130℃条件下,炒制15min,重复平行测定三份样品,进行工艺验证,结果如下表。
[0061]
表4 姜白芍炮制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0062][0063][0064]
由上表可知,选用最佳工艺平行测定三次得出芍药苷平均含量分别为3.51%、3.55%和3.53%,基本高于或者等于正交试验组中最高含量3.52%,因此,该方法得出的最佳工艺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0065]
实施例5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主要含量的影响
[0066]
取白芍生品药材各20g,分别按照药典炮制方法炮制酒白芍和炒白芍两个品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要物质芍药苷的含量。
[0067]
表5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主要含量的影响
[0068][0069]
从上表分析可知,姜白芍含量明显高于酒白芍,且炒白芍含量最低,即炮制后芍药苷含量姜白芍>酒白芍>炒白芍,说明辅料的应用对于药材炮制后功效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0070]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