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干湿两用地刷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6:1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干湿两用地刷。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真空吸尘器通常用于吸取待清洁地面上的灰尘等颗粒物,尤其适用于清洁粗糙地面,例如清洁室内的地毯、木质地板等。而对于光滑地面的清洁,例如,地砖、瓷砖等,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清洁拖把,通过湿拖布擦洗光滑地面,从而去除其表面的污渍。而这样的清洁方式,无可避免地需要用户多次更换清洁工具来实现待清洁面的清洁作业,操作起来较为繁琐。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707246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在吸尘的同时通过液体润湿待清洁面实现湿式清洁功能的地板清洁装置。该装置上设置有液体包含系统,该液体包含系统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出口,以允许当拖把底板、例如布被抵着多个开口安装时借助于毛细管力汲取液体,在填充之后液体包含系统除了对于多个开口之外被基本上封闭。由于该液体包含系统中液体完全依靠布的毛细管力将液体施加到地面上,当清洁工作结束后,必须要将布拆除,否则液体还会持续地施加到地面,造成地面潮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干湿两用地刷,包括:
[0006]-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吸尘口的地刷本体;以及
[0007]-湿式拖地装置,包括用于安装拖布的底板,以及位于所述底板上侧并且用于向所述拖布供给清洁液体的供液箱,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出液孔,所述供液箱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口,所述供液箱的底部开设有与多个出液孔相流体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出液口的阀,所述供液箱的外部设置有能够供用户操作的动作件,所述动作件与所述阀传动设置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所述动作件的动作来开启或关闭所述出液口。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容积小于所述供液箱的容积的空腔,所述出液口、所述空腔、多个出液孔依次相连通。
[0009]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供液箱的排气管。排气管从底板的顶面突出并延伸到供液箱中最大液位之上,以在液体从出液口流入所述空腔时将空腔里的空气排出。
[001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空腔中设有至少一个内壁,其用于减小所述空腔的容积,并由此减少当排水阀被致动到其打开位置时用水填充空腔的等待时间。所述内壁例如是至少一个在所述空腔内部凸出的纵向凸起。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板具有一可拆卸部,所述空腔形成在所述可拆
卸部上。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出液孔也设置在所述可拆卸部上。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动作件为旋转件或移动件。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动作件设置在所述供液箱的顶部。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湿式拖地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地刷本体上。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供液箱一体地形成。
[001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地刷本体的底部,所述供液箱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地刷本体的顶部。
[001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地刷本体的底部。
[0019]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锁固件,其与设置在地刷本体上的相应锁紧件相配合以将底板锁固在地刷本体上。锁固件例如呈钩子状。优选地,底板上设有两个锁固件,更优选地设有四个锁固件。锁固件可以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或安装于其上。
[00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吸尘口具有一个并且位于所述地刷本体的前部,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吸尘口的后方。
[002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地刷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对吸尘口,一对吸尘口分别位于所述地刷本体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底板位于一对吸尘口之间。
[002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供液箱的顶部设置有一注液口,所述注液口处配置有一箱盖,所述箱盖上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供液箱内部的进气口。
[0023]
可替代地且优选地,所述供液箱的顶部设置有一注液口,所述注液口处配置有一箱盖,所述箱盖包括面向所述供液箱内部开放的进气口和面向所述供液箱外部开放的空气开口,所述箱盖还包括由至少一个挡板形成的导流形状,所述导流形状形成在箱盖内部从所述进气口延伸到所述空气开口的进气通道。所述导流形状构成液体从供液箱中流到外部空间的阻碍,由此保证供液箱倾斜时液体也不会泄露。
[002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箱盖包括盖板部件和安装在所述盖板部件上的内衬部件。
[002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盖板部件包括所述导流形状。
[002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挡板被挖空以限定所述进气通道中的中间空气开口。
[0027]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的塞子的上部设有凸轮形状以将阀锁定在关闭位置或开启位置。为了关闭阀,动作件的杠杆臂的端部需要加力通过凸轮表面,以抵抗弹簧弹力而将阀的塞子沿轴向向下推动,弹簧在阀的塞子上施加向上的力。反之,为了打开阀,动作件的杠杆臂的端部需要加力通过凸轮表面。
[0028]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内设有两个密封件,下部密封件采用用于径向密封的环形密封圈,上部密封件则由用于轴向密封的带有轴向延伸部的垫圈形成,以减小操作阀的塞子所需的力。
[002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的干湿两用地刷,通过在供液箱的出液口处设置阀,并且在供液箱的外部设置控制阀动作的动作件,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操作动作件来实现出液口的开启与关闭,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使用完地刷后,及时关闭供液
箱的出液口,以防止液体持续向地面流动。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0031]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示意图;
[0032]
图3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33]
图4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用户朝一侧方向操作动作件后,阀将供液箱底板上的出液口关闭);
[0034]
图5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用户朝另一侧方向操作动作件后,阀将供液箱底板上的出液口打开);
[0035]
图6是本发明的湿式拖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36]
图7是图6所示的湿式拖地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是图6所示的湿式拖地装置中注液部的爆炸示意图;
[0038]
图9是图6所示的湿式拖地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0039]
其中:11、地刷本体;111、吸尘口;112、抽吸通道;113、转动连接头;12、湿式拖地装置;121、底板;122、供液箱;123、出液孔;124、空腔;125、出液口;126、箱盖;127、注液口;128、进气口;129、动作件;130、阀;131、塞子;132、弹簧;133、转动轴;134、密封圈;135、单向阀;136、安装孔;142、盖板部件;146、内衬部件。
[0040]
22、锁固件;24、排气管;26、内壁;32、固定孔;33、螺孔;36、导流形状;361、内裙部;362、肋部;363、中间空气开口;364、第一凹口;37、外裙部;373、挡块;374、第二凹口;38、进气口;41、凸轮表面;42、第一边;43、凸起;44、第二边;34、顶部密封圈;50、杠杆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图1中所示的各个位置关系分别相对应。
[0042]
如图1、图2所示,干湿两用地刷包括能够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地刷本体11、连接在地刷本体11上的转动连接头113、抽吸通道112以及固定安装在地刷本体11上的湿式拖地装置12。抽吸通道112有一部分收纳在地刷本体11内,另有一部分设置在转动连接头113上。地刷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前后相对的两个吸尘口111。当干湿两用地刷应用到真空吸尘器上使用时,湿式拖地装置12位于两个吸尘口111之间,干湿两用地刷通过转动连接头113和真空吸尘器的主体部分相连接,例如借助一硬管或一软管和真空吸尘器上的抽吸机组相连接。抽吸通道112能够借助抽吸机组的抽吸力作用,将待清洁地面上的灰尘等颗粒物通过吸尘口111吸入其中。当然,也可仅在地刷本体11的前部设置一个吸尘口111,该吸尘口111位于湿式拖地装置12的前侧,即能够实现先吸尘、后拖地的功能。
[0043]
如图3、图4所示,湿式拖地装置12包括用于安装拖布的底板121和供液箱122。供液箱122的下部为开口结构,底板121固定安装在供液箱122的下部,且将供液箱122的下部开口闭合,从而供液箱122和底板121围成储液室。当然,为了便于注塑制造,底板121和供液箱122也可一体形成。
[0044]
为了方便用户添加清洁用水,将湿式拖地装置12可拆卸地安装在地刷本体11上。具体地,供液箱122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箱体部分和连接两个箱体部分的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为中空结构,且与两个箱体部分一体形成。两个箱体部分之间的空间形成了卡槽,地刷本体11具有与此卡槽相适配的卡接部,当湿式拖地装置12安装在地刷本体11上时,地刷本体11的卡接部位于湿式拖地装置12的卡槽内,供液箱122则位于地刷本体11的顶部。
[0045]
当然,为了便于安装拖布,也可不必将湿式拖地装置12全部从地刷本体11上拆卸下来,相反,只需将供液箱122和地刷本体11相固定,将底板121可拆卸地设置在供液箱122的底部即可。具体地,底板121和供液箱122为卡扣连接,其中供液箱122的侧壁板的下缘构成连接部,底板121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与供液箱122的侧壁板的下缘相适配的连接槽,并在连接槽内设置有防水的密封胶条。
[0046]
底板121为内部中空结构,其中空的内部形成一空腔124。底板121的下侧壁板上开设有多个出液孔123,供液箱122的上侧壁板上开设有一出液口125,储液室、出液口125、空腔124、出液孔123依次流体连通。这样一来,供液箱122内的清洁用水能够通过出液口125先流至空腔124内,再由空腔124流至各个出液孔123处。当然,为了便于拆装便捷和清理方便考虑,也可在底板121上设置一可拆卸部,将空腔124形成在该可拆卸部上。
[0047]
为了便于储液室内的清洁用水较为容易地流至多个出液孔123处,以被引导至拖布上,供液箱122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环境和内部储液室的进气口128,并在进气口128处安装一单向阀135。具体地,供液箱122的顶部设置有一可加注清洁液的注液口127,在注液口127处配置有一箱盖126,进气口128开设在箱盖126上。单向阀135也安装在箱盖126上。该单向阀135仅允许外界空气从外部进入供液箱122内,而不允许供液箱122内的空气和/或清洁用水从供液箱122内部逸出至外界环境中。这使得供液箱122即便处在倒置状态下,供液箱122内的清洁用水也无法通过进气口128渗漏至待清洁地面上,有效避免用户在更换清洁用水时,对待清洁地面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
[0048]
为了避免在结束拖地作业后,供液箱122内的水仍然持续地经出液孔123引导至拖布上,导致拖布上的水分含量过多,从而在待清洁地面上留下大片水渍。如图4、图5所示,在出液口125处安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液口125的阀130,而在供液箱122上部设置有供用户操作、与此阀130相传动连接的动作件129。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动作件129,来驱动阀130执行动作,从而打开或关闭供液箱122上的出液口125。
[0049]
具体地,供液箱122上设置有安装孔136,阀130包括安装在安装孔136内的塞子131和弹簧132。弹簧132一端部连接塞子131,另一端部连接在安装孔136内,塞子131的下端部安装有密封圈134。动作件129为按钮件,该按钮件的一端部通过一转动轴133安装在供液箱122上,另一端部构成供用户按压或踩踏的触发部,塞子131的上端部和按钮件抵紧接触。当然,动作件129不限于上述按钮式的转动件,也可是移动件;阀130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塞子131,也可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盖板。例如,将移动件和盖板固定连接,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操作移动件来驱动盖板沿水平方向移动,使得盖板和出液口125相互错开或相正对,从而打开或关闭出液口125。
[0050]
如图4所示,当阀130关闭时,供水箱122内的水停止流入空腔124内,而空腔124内的水则继续流至多个出液孔123处,直至流干。
[0051]
如图5所示,当阀130打开时,供液箱122内的水能够经由出液口125连续不断先流
入空腔124内,再流至多个出液孔123处,最后施加到拖布上,持续润湿拖布。这样一来,用户在即将结束拖地作业时,拖布的供水不是立刻中断,而是继续利用空腔124内的少部分的水量继续润湿待清洁地面,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另外,当供水箱122内的水用光后,空腔124内的水流能够继续润湿拖布,拖布不易干燥的太快,方便用户及时添加清洁用水,为用户节省过渡时间。
[0052]
图6至图9示出了湿式拖地装置12的另一实施例,其包括本发明的其他几个方面。应当理解,这些方面也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或与上述特征组合以构成新的实施例。在图6至图9中,与图1至图5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53]
如图6所示,湿式拖地装置12包括底板121和供液箱122,它们与图2所示的相似。在底板121的前后边缘上各设置两个锁固件2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锁固件22为钩的形式,该钩具有面向底板121的中心的凹部221。地刷本体11的前吸气部的后部面上和后吸气部的前部面上(附图中未示出)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锁扣。当将湿式拖地装置12安装到地刷本体11上时,设置在地刷本体11上的锁扣卡接在设置于底板121上的锁固件22的凹部中。除了由水箱的卡槽和地刷本体11的卡接部所形成的卡扣配合之外,或者作为其替代,这种配合有助于确保将湿式拖地装置12固定到地刷本体11。此外,锁固件22还能够避免拖布完全覆盖底板121。
[0054]
如图7所示,在底板121上设置有从底板121的上表面突出并延伸到供液箱122的最大填充液位上方的排气管24。排气管24将底板121内部形成的空腔124与供液箱122连通。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底板121仅具有液体出口125,液体通过该液体出口125离开供液箱122并进入底板121的空腔124。原本困在空腔124中的空气可能难以从液体出口125排出,因此对空腔124的填充会受到阻碍。当填充空腔124时,排气管允许排出存在于空腔124中的空气,从而有助于填充。
[0055]
同样如图7所示,底板121设置有至少一个内壁26,该内壁的形式为从空腔124的上表面向内部突出的纵向凸起。内壁26占据空腔124的部分体积并由此减小空腔124的容积。因此,当阀130被致动到其打开位置时,水可以更快地填充空腔124并更快地打湿拖布。换句话说,从手动地致动阀130到拖布被从出液孔123流出的水打湿之间的时间被缩短。内壁26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另外,内壁26还用作底板121的加强元件。
[0056]
从图7可以看出,排水阀130设置有下部密封件134和上部密封件34,用于径向密封的环形密封圈形成上部密封件,具有用于轴向密封的轴向延伸部341的垫圈形成上部密封件,以减小操作阀130的塞子131所需的力。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阀130完全容纳在安装孔136中。下部密封件134和上部密封件34均位于阀130的塞子131与安装孔136之间。
[0057]
与图1至图5所示的先前实施例不同,在图6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箱盖126不包括从外部可见的进气孔或单向阀,但限定了在面向供液箱122内部开放的进气口38和面向供液箱122外部开放的空气开口364之间延伸的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由设置在箱盖126上的导流形状36形成。箱盖126包括盖板部件142和安装在盖板部件142上的内衬部件146。导流形状形成在盖板部件142的顶面上并向下突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流形状36包括大致构成矩形轮廓的内裙部361和连接螺孔33和内裙部361的肋部362。内衬部件146安装在盖板部件142的底部,并包括设有进气口38的底板和自底板向下突出并环绕进气口38的外裙部37。
内衬部件146例如通过螺栓(未示出)与盖板部件142固定,螺栓先穿过内衬部件146底板上设置的安装孔32再拧紧于盖板部件142的螺孔33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安装孔32位于底板的中心处。
[0058]
当盖板部件142与内衬部件146通过螺栓安装好,外裙部37套设于内裙部361之外,并且图8中所示的外裙部的边s与内裙部的边s’相对。此外,内裙部361和肋部362的高度设置为使它们能够在安装之后与内衬部件146的底板相接触,由此水很难从它们与内衬部件146的底板之间通过。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四个肋部362呈十字形分布,以螺孔33为中心。肋部362形成对水和/或空气的挡板。应当理解,肋部的数量和分布可以变化。当盖板部件142与内衬部件146安装好,进气口38位于两个肋部362之间,其中一个肋部被部分地挖空以形成空气通道中的中间空气开口363。挖空的肋部的另一相邻肋部也被挖空以形成中间空气开口。内裙部361设有第一凹口364,外裙部37在相同位置设有第二凹口374,以形成空气开口。第一凹口364在内裙部361的整个高度上延伸,而第二凹口374在外裙部的部分高度上延伸。优选地,如图8所示,外裙部37还包括向内突出的挡块373,当安装好时,挡块373插入到内裙部361的第一凹口364中。第一凹口364位于另外两个肋部362之间。换言之,进气口38和空气开口位于由四个肋部限定的对角象限中。由此,进入盖子126的空气首先通过由凹口364和374形成的空气开口,然后顺序通过在两个相邻的肋部362中挖空的中间空气开口363,最后通过进气口38进入储液箱。相反地,当储液箱倾斜,其中的液体趋于从盖子126处泄露时,液体会被由肋部362和挡块373构成的挡板困在盖板部件142和内衬部件146之间。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中间空气开口363位于紧邻盖板部件142的顶面处,以更有效地困住液体。
[0059]
为了将排放阀130锁定在其关闭或打开位置,在排放阀130的塞子131的顶部形成凸轮形状。该顶部包括阶梯状表面,包括高表面45和低表面46,并且高低表面之间通过凸轮表面41相连。如图9所示,其中排放阀130处于打开位置,动作件129的杠杆臂50搁置在塞子131顶部的低表面46上。为了将阀130切换到其关闭位置,动作构件129应当绕其轴线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为此,动作件129的杠杆臂50的第一边42压靠在凸轮表面41上。在凸轮表面41和第一边42被加力通过的过程中,杠杆臂50抵抗弹簧力向下移动,该弹簧力趋向于向上推动排水阀塞子,杠杆臂50搁置于塞子131顶部的高表面45,从而向下推动塞子131堵塞出液口125。优选地,塞子131顶部的高表面45上靠近凸轮表面41的位置设有凸起43。相反地,为了打开排水阀130,动作件129应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杠杆臂50通过其第二边44压靠在凸起43上。当凸起43和第二边44被加力通过后,塞子131被弹簧力驱动向上移动,从而打开阀130。
[006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