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阀吸盘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5:19: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阀吸盘。


背景技术:

2.一种如中国台湾专利号数第twi581844号专利所公开的爬墙玩具,包含一个吸盘、一个连通于该吸盘的进气模块,及一个控制该进气模块的气阀模块。当该吸盘受到挤压时,该吸盘内的气体被排出而呈负压状态,使得该吸盘吸附于壁面。要解除吸附时,则会通过该气阀模块控制该进气模块将外部的大气压力导入该吸盘内,使得该吸盘内的负压状态被破坏从而解除吸附。然而,为了完成前述动作,该气阀模块与该吸盘之间必须以该进气模块连通。该进气模块实质上为软管,容易缠到其他组件,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且便于操作的气阀吸盘。
4.本发明气阀吸盘,适用于吸附于壁面。所述气阀吸盘包含壳体单元、阀件,及吸附件。
5.所述壳体单元包括外管,及固定于所述外管内部的内管。所述外管具有第一管体,及由所述第一管体朝内延伸的第一延伸壁。所述内管具有第二管体,及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二管体朝外延伸的第二延伸壁。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彼此相间隔,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第二延伸壁彼此连接。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界定出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的其中一端被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第二延伸壁的至少其中一者封闭,且另一端形成有环形开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周面具有邻近于所述环形开口的大孔径段、连接于所述大孔径段的小孔径段,及设置于所述大孔径段与所述小孔径段之间的第一肩面。所述大孔径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小孔径段的内径。
6.所述阀件包括相邻于所述小孔径段的头部、由所述头部凸伸并穿设于所述小孔径段的大杆径部、连接于所述大杆径部的小杆径部、连接于所述小杆径部的抵靠部,及设置于所述大杆径部与所述小杆径部之间的第二肩面。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小孔径段的内径。所述大杆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小杆径部的外径。所述大杆径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小孔径段的内径。所述抵靠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小杆径部的外径。所述抵靠部具有相邻于所述小杆径部的第三肩面。所述大孔径段、所述第一肩面、所述第二肩面与所述小杆径部共同界定出环形槽。
7.所述吸附件由挠性材料制成,并包括管部、连接于所述管部其中一端的盘形部、由所述管部朝内延伸的延伸部、环绕于所述小杆径部并由所述延伸部朝远离于所述盘形部的一侧凸伸的第一环绕部,及环绕于所述小杆径部并由所述延伸部朝邻近于所述盘形部的一侧凸伸的第二环绕部。所述管部相反于所述盘形部的一端由所述环形开口嵌入所述环形空间。所述第一环绕部嵌入所述环形槽。所述第二环绕部抵靠于所述抵靠部。所述盘形部与所述壁面之间界定出腔室。
8.当所述阀件的头部受力而接近所述壁面时,所述第一环绕部与所述第二肩面紧密地贴合而呈气密,所述盘形部塌陷变形使得所述腔室内的气体由所述盘形部的周缘排出,进而使所述吸附件吸附于所述壁面。当所述阀件的头部受力而远离所述壁面时,所述第一环绕部与所述第二肩面之间形成间隙,外部的气体由所述间隙渗入所述腔室内,进而使所述盘形部回复原状并解除与所述壁面的吸附。
9.本发明气阀吸盘,所述外管的第一延伸壁具有径向段,及连接于所述径向段的轴向段,所述内管的第二管体以紧配合的方式卡合于所述轴向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延伸壁靠抵于所述径向段。
10.本发明气阀吸盘,所述外管还具有设置在邻近于所述盘形部的一端的盘形壁。
11.本发明气阀吸盘,所述阀件的抵靠部还具有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三肩面凸出的凸块,所述吸附件的第二环绕部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凸块。
12.本发明气阀吸盘,所述阀件的抵靠部包括止泄盖与螺丝,所述小杆径部具有螺孔,所述止泄盖盖设于所述小杆径部,所述螺丝穿过所述止泄盖并锁入所述螺孔使得所述止泄盖固定于所述小杆径部。
13.本发明气阀吸盘,所述阀件的头部至少有一个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单元外。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环绕部与所述第二肩面之间气密与否来控制所述吸附件与所述壁面之间的吸附关系,且只需要通过按压或拉拔所述阀件的头部便能达成,不须外接其他气体管线,产生结构简易与便于操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气阀吸盘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16.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17.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吸附于壁面时的状态;
18.图4是类似于图3的剖视图,但未显示吸附件以说明环形空间与环形槽的位置;及
19.图5是类似于图3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与壁面解除吸附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21.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发明气阀吸盘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吸附于一个壁面9。该气阀吸盘包含一个壳体单元1、一个阀件2,及一个吸附件3。
22.参阅图2、图3与图4,该壳体单元1包括一个外管11,及一个固定于该外管11内部的内管12。该外管11具有一个第一管体111,及一个由该第一管体111朝内延伸的第一延伸壁112。该第一延伸壁112具有一个沿径向朝内延伸的径向段113,及一个连接于该径向段113并沿轴向延伸的轴向段114。该内管12具有一个第二管体121,及三个由该第二管体121朝外延伸的第二延伸壁122。该第一管体111与该第二管体121彼此相间隔。该第一延伸壁112与该第二延伸壁122彼此连接。该第一管体111与该第二管体121之间界定出一个环形空间13。该环形空间13的其中一端被该第一延伸壁112的径向段113封闭,且另一端形成有一个环形开口131。该第二管体121的内周面具有一个邻近于该环形开口131的大孔径段123、一个连接于该大孔径段123的小孔径段124,及一个设置于该大孔径段123与该小孔径段124之间的
第一肩面125。该大孔径段123的内径大于该小孔径段124的内径。
23.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管12的第二管体121以紧配合的方式卡合于该轴向段114,所述第二延伸壁122则靠抵于该径向段11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形空间13是被该第一延伸壁112的径向段113所封闭。此种设计的好处在于方便组装,然而在其他的变化例子中,该内管12也可以是有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的第二延伸壁122。又或者,该外管11与该内管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制造而成。再者,该环形空间13也可以是被该第二延伸壁122封闭或是被该第一延伸壁112与该第二延伸壁122共同封闭,不应以此为限。
24.该阀件2包括一个相邻于该小孔径段124且位于该壳体单元1外的头部21、一个由该头部21凸伸并穿设于该小孔径段124的大杆径部22、一个连接于该大杆径部22的小杆径部23、一个连接于该小杆径部23的抵靠部24,及一个设置于该大杆径部22与该小杆径部23之间的第二肩面25。该头部21的外径大于该小孔径段124的内径。该大杆径部22的外径大于该小杆径部23的外径。该大杆径部22的外径小于该小孔径段124的内径。该抵靠部24的外径大于该小杆径部23的外径。该抵靠部24具有一个相邻于该小杆径部23的第三肩面241,及多个由该第三肩面241凸出的凸块242。该大孔径段123、该第一肩面125、该第二肩面25与该小杆径部23共同界定出一个环形槽26。
25.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阀件2的抵靠部24实质上由一个止泄盖243与一个螺丝244所构成。该小杆径部23具有一个螺孔231。该止泄盖243具有该第三肩面241与所述凸块242,并盖设于该小杆径部23。该螺丝244穿过该止泄盖243并锁入该螺孔231使得该止泄盖243固定于该小杆径部23。如此一来,便能够以组装的方式完成该阀件2。然而,此种将单一组件拆分为三个各自独立的组件的结构设计只是举例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能采用其他方式完成组装,不应以此为限。
26.还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阀件2的头部21是完全露出于该壳体单元1外的,此种设计的好处在于方便使用者操作该头部21。但是在其他的变化例子中,该头部21也可以只有一个部分露出于该壳体单元1外,或是隐藏于该壳体单元1内但未被遮蔽,不应以此为限。
27.该吸附件3由挠性材料制成,并包括一个管部31、一个连接于该管部31其中一端的盘形部32、一个由该管部31朝内延伸的延伸部33、一个环绕于该小杆径部23并由该延伸部33朝远离于该盘形部32的一侧凸伸的第一环绕部34,及一个环绕于该小杆径部23并由该延伸部33朝邻近于该盘形部32的一侧凸伸的第二环绕部35。该管部31相反于该盘形部32的一端由该环形开口131嵌入该环形空间13。该第一环绕部34嵌入该环形槽26。该第二环绕部35抵靠于该抵靠部24的所述凸块242。该盘形部32与该壁面9之间界定出一个腔室s。
28.若要将本实施例吸附于该壁面9时,使用者应按压该头部21。当使用者按压该头部21,使得该头部21受力而接近该壁面9时,该头部21会带动该壳体单元1一起挤压该吸附件3,使得该吸附件3的盘形部32塌陷变形。此时,该第一环绕部34与该第二肩面25紧密地贴合而呈气密。该盘形部32塌陷变形使得该腔室s内的气体由该盘形部32的周缘排出,进而使该吸附件3吸附于该壁面9。如此一来,该腔室s内的气体排出后便会呈负压状态,使用者不须再持续按压该头部21,便能使得该吸附件3保持吸附于该壁面9。
29.还要说明的是,该外管11还具有一个设置在邻近于该盘形部32的一端的盘形壁115。该盘形壁115用于遮蔽该盘形部32,使得该盘形部32受到保护而较不易破损且较美观。
30.参阅图5,若要解除本实施例与该壁面9之间的吸附关系时,使用者应拉拔该头部21。当使用者拉拔该头部21,使得该头部21受力而远离该壁面9时,该头部21与该第二管体121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外部的气体可以渗入该大杆径部22与该小孔径段124之间。此时,该延伸部33抵靠于该第二管体121而不会被带动,导致该第一环绕部34与该第二肩面25之间也形成间隙,使得外部的气体渗入该第二环绕部35与该小杆径部23之间。更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凸块242是浮凸于该第三肩面241,外部的气体可以由所述凸块242之间的气体通道渗入该腔室s内,进而使该腔室s内的气体压力回复至与外部相同并破坏负压状态。此时,该盘形部32便会通过自身的挠性回复原状并解除吸附。
31.值得一提的是,当该阀件2的头部21受力而远离该壁面9时,该第二环绕部35是被所述凸块242抵靠而呈压缩状态的。因此,当该头部21不再受力后,该第二环绕部35便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力将该抵靠部24朝远离于该延伸部33的方向推动复位,并带动该头部21回复至邻近于该第二管体121的位置,以便于再次将本实施例吸附于该壁面9或是其他物体的表面。
32.综上所述,本发明气阀吸盘,通过该壳体单元1、该阀件2与该吸附件3之间的结构关系使得用户只需要按压或拉拔该头部21便能控制本实施例是否可以产生吸附功能,不须额外连接软管或是气阀等流体组件,有效简化结构且易于操作,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