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10:2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线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结构过于简单,以至于功能性比较低,现有的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不方便对线缆进行逐个固定,这样易造成线缆缠绕在一起,而且现有的理线夹固定线缆后不方便拆卸,这样就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该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包括固板、载孔、载管、减震弹簧、载柱、理线机构,所述载孔分别开设于固板顶面的四角处,所述载管的底部与固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载管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柱的底端与载管顶端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理线机构的底部与载柱的顶部固定连接。
5.所述理线机构包括下支板、下卡架、导热架、散热片、上卡架、上支板、卡孔、卡杆、导向孔、导向杆和主电机,所述下支板的底部与载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卡架的底部分别与下支板两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架的顶端分别镶嵌于下卡架的内部,所述散热片的顶部分别与下支板两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卡架分别设于下卡架的正上方,所述上支板两端的底面分别与上卡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孔分别开设于上支板顶面中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卡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卡孔的内腔插接,且两个卡杆的底端与下支板顶面中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孔开设于上支板顶面的中部,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与导向孔的内腔插接,所述主电机的底部与载柱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且主电机顶端的输出轴末端与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载管内腔的形状与载柱底端外表面的形状均为矩形。
7.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材质为铜片,且散热片的顶部与导热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上卡架和下卡架相互靠近的一面均为弧形,且上卡架和下卡架的槽面均粘接有橡胶垫。
9.优选的,两个所述卡杆的表面与两个卡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表面与导向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11.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通过设置的载管、减震弹簧和载柱,减震弹簧可以促使载柱具备减震的效果,载柱减震就可以对理线机构和线缆同时进行减震,这样就提高了安装线缆的稳定性,且减少了线缆受到的损伤。
13.2、该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通过设置的理线机构,首先控制主电机正转,主电机正转就能够带动导向杆正转,导向杆正转就能够带动上支板向下移动,上支板向下移动就能够带动上卡架向下移动,当上卡架的底部与下卡架的顶部充分接触时,这时就快速完成了线缆的固定,并且可以对线缆进行逐个固定,这样就避免了线缆出现缠绕的情况,并且更加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相应的线路,以至于提高了理线夹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15.图1为本实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例提供的图1中b处的放大图。
18.图中:1、固板;2、载孔;3、载管;4、减震弹簧;5、载柱;6、理线机构;601、下支板;602、下卡架;603、导热架;604、散热片;605、上卡架;606、上支板;607、卡孔;608、卡杆;609、导向孔;610、导向杆;611、主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该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包括固板1、载孔2、载管3、减震弹簧4、载柱5、理线机构6,载孔1分别开设于固板1顶面的四角处,载管3的底部与固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载管3内腔的形状与载柱5底端外表面的形状均为矩形,减震弹簧4的底端与载管3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载柱5的底端与载管3顶端的内腔活动插接,理线机构6的底部与载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
21.理线机构6包括下支板601、下卡架602、导热架603、散热片604、上卡架605、上支板606、卡孔607、卡杆608、导向孔609、导向杆610和主电机611,下支板601的底部与载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下卡架602的底部分别与下支板601两端的顶面固定连接,导热架603的顶端分别镶嵌于下卡架602的内部,散热片604的顶部分别与下支板601两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散热片604的材质为铜片,且散热片604的顶部与导热架603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卡架605分别设于下卡架602的正上方,上卡架605和下卡架602相互靠近的一面均为弧形,且上卡架605和下卡架602的槽面均粘接有橡胶垫,上支板606两端的底面分别与上卡架605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卡孔607分别开设于上支板606顶面中部的两侧,两个卡杆608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卡孔607的内腔插接,且两个卡杆608的底端与下支板601顶面中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卡杆608的表面与两个卡孔607的内壁滑动连接,导向孔609开设于上支板606顶面的中部,导向杆610的底端与导向孔609的内腔插接,导向杆610的表面与导向孔609的内壁螺纹连接,主电机611的底部与载柱5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且主电机611顶端的输出轴末端与导向杆610的底端固定连接。
22.在使用时,首先把需要固定的线缆逐个放入到下卡架602的槽内,然后控制主电机611正转,主电机611正转就能够带动导向杆610正转,导向杆610正转就能够带动上支板606向下移动,上支板606向下移动就能够带动上卡架605向下移动,当上卡架605的底部与下卡架602的顶部充分接触时,这时就快速完成了线缆的固定,并且可以对线缆进行逐个固定,
这样就避免了线缆出现缠绕的情况,通过设置的导热架603,导热架603会把线缆表面产生的热量向下传输,导热架603会把热量传输到散热片604上,这时散热片604就快速完成了线缆的散热,从而增加了线缆的使用寿命,然后控制主电机611反转,主电机611反转就能够带动导向杆610反转,导向杆610反转就能够带动上支板606向上移动,上支板606向上移动就能够带动上卡架605向上移动,当上卡架605充分远离下卡架602时,这时就可以快速把固定的线缆拆卸下来,从而很大程度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力度。
23.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举例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包括固板(1)、载孔(2)、载管(3)、减震弹簧(4)、载柱(5)、理线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孔(2)分别开设于固板(1)顶面的四角处,所述载管(3)的底部与固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4)的底端与载管(3)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柱(5)的底端与载管(3)顶端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理线机构(6)的底部与载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理线机构(6)包括下支板(601)、下卡架(602)、导热架(603)、散热片(604)、上卡架(605)、上支板(606)、卡孔(607)、卡杆(608)、导向孔(609)、导向杆(610)和主电机(611),所述下支板(601)的底部与载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卡架(602)的底部分别与下支板(601)两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架(603)的顶端分别镶嵌于下卡架(602)的内部,所述散热片(604)的顶部分别与下支板(601)两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卡架(605)分别设于下卡架(602)的正上方,所述上支板(606)两端的底面分别与上卡架(605)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孔(607)分别开设于上支板(606)顶面中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卡杆(608)的底端分别与两个卡孔(607)的内腔插接,且两个卡杆(608)的底端与下支板(601)顶面中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孔(609)开设于上支板(606)顶面的中部,所述导向杆(610)的底端与导向孔(609)的内腔插接,所述主电机(611)的底部与载柱(5)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且主电机(611)顶端的输出轴末端与导向杆(610)的底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管(3)内腔的形状与载柱(5)底端外表面的形状均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604)的材质为铜片,且散热片(604)的顶部与导热架(603)的底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架(605)和下卡架(602)相互靠近的一面均为弧形,且上卡架(605)和下卡架(602)的槽面均粘接有橡胶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杆(608)的表面与两个卡孔(607)的内壁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610)的表面与导向孔(609)的内壁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线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包括固板、载孔、载管、减震弹簧、载柱、理线机构,所述载孔分别开设于固板顶面的四角处,所述载管的底部与固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载管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载柱的底端与载管顶端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理线机构的底部与载柱的顶部固定连接。该电子工程广电网络维护用理线夹,通过设置的理线机构,首先控制主电机正转,主电机正转就能够带动导向杆正转,导向杆正转就能够带动上支板向下移动,上支板向下移动就能够带动上卡架向下移动,当上卡架的底部与下卡架的顶部充分接触时,这时就快速完成了线缆的固定。快速完成了线缆的固定。快速完成了线缆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春枝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3/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