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玻璃丝缠绕的立式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3:2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心电抗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丝缠绕的立式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2.如图7所示,在生产空心电抗器的过程中需要在空心电抗器的外壳上缠绕一层或多层玻璃丝,而现有最常规的缠绕方式为将空心电抗器竖直固定在一个可以使其转动的旋转平台上,并在旋转平台的一侧设置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上设置用于对玻璃丝导向的导向装置,在空心电抗器转动前,将缠绕在放卷装置上的玻璃丝自由端绕过导向装置后固定在空心电抗器的外壳上,随着空心电抗器的转动,导向装置也在升降装置上进行升降以始终对玻璃丝进行导向,从而将玻璃丝缠绕在空心电抗器上。
3.目前,现有升降装置通常采用丝杠传动装置,在缠绕玻璃丝的过程中,丝杠传动装置中用于带动丝杠转动的电机与旋转平台中的旋转电机通过plc控制器实现联动以完成对玻璃丝的缠绕,即升降装置与旋转平台配套使用,但目前所生产空心电抗器的规格不同即玻璃丝所需缠绕的高度不同,而丝杠传动装置中的丝杠升降行程一定,当生产超过所使用升降装置升降行程的空心电抗器时,需更换成套的升降装置与旋转平台,这样将提高生产成本,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玻璃丝缠绕的立式升降装置,解决目前在生产空心电抗器的过程中,当生产超过升降装置升降行程的空心电抗器时,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玻璃丝缠绕的立式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设置有能够沿第一升降装置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上设置有导向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包括两个水平相对分布的第一凹型框架与第二凹型框架,所述第一凹型框架位于第二凹型框架正上方且第一凹型框架与第二凹型框架的开口位置相对设置,第一凹型框架顶部设置所述导向装置,第一凹型框架其中一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电机,所述第二凹型框架底部与第一升降装置固定连接,第二凹型框架与第一凹型框架之间设置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丝杠,第二丝杠顶端均与第一凹型框架转动连接,第二丝杠底端均贯穿第二凹型框架且第二丝杠底端贯穿第二凹型框架后均螺纹连接有与第二凹型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座,两根第二丝杠顶部与第二升降电机之间通过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套设在第二升降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链轮,所述第二丝杠顶部均固定套设有与第一链轮相对设置的第二链轮,两个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之间设置有环形链条。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正面的两侧设置两条竖直相对分布的滑轨,两条滑轨之间设置有与滑轨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与立柱正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座,第一丝杠底端穿过第一支撑座后转动连接有安装在该第一支撑座上的第一升降电机,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滑板,所述滑板两侧通过在滑板上开设的滑槽分别与滑轨滑动连接,滑板与第二凹型框架固定连接,滑板位于两根第二丝杠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底座,所述底座与立柱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
10.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第一凹型框架固定连接,导向架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导向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两块竖直相对分布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导向架可拆卸固定连接,两块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顶宽底窄的漏斗状,支撑块底部与导向架固定连接,支撑块内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导向辊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顶部凸出支撑块顶部外,第一导向辊上沿第一导向辊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环形凹槽。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内侧的导向架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的四角均转动连接有竖直相对分布的限位辊,矩形框架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分别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矩形框架正面的底部与背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侧与导向架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升降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装置作用相同,并通过在第一升降装置上设置第二升降装置,且将导向装置设置在第二升降装置上,第二升降装置的升降行程相当于延长第一升降装置的升降行程,当生产超过第一升降装置升降行程的空心电抗器时,不用再更换新的第一升降装置与旋转平台,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装置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向辊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导向组件与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第一升降装置;11、立柱;12、滑轨;13、第一丝杠;14、第一支撑座;15、第一升降电机;16、滑板;161、滑槽;17、底座;18、加强肋板;2、第二升降装置;21、第一凹型框架;22、第二凹型框架;23、第二丝杠;24、第二支撑座;25、第二升降电机;26、传动装置;261、第一链轮;262、第二链轮;263、环形链条;3、导向装置;31、第一导向组件;311、支撑块;312、第一导向辊;313、环形凹槽;32、第二导向组件;321、支撑板;322、第二导向辊;33、导向架;34、限位组件;341、矩形框架;342、限位辊;343、连接板;344、固定螺栓;4、旋转平台;5、
空心电抗器;51、玻璃丝。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丝缠绕的立式升降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升降装置1,第一升降装置1为丝杠传动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装置作用相同,第一升降装置1上设置有能够沿第一升降装置1升降的第二升降装置2,第二升降装置2上设置有导向装置3,导向装置3用于对玻璃丝51进行导向;第二升降装置2具体的结构如下:第二升降装置2包括两个水平相对分布的第一凹型框架21与第二凹型框架22,第一凹型框架21位于第二凹型框架22上方且第一凹型框架21与第二凹型框架22的开口位置相对设置,第一凹型框架21顶部设置所述导向装置3,第一凹型框架21其中一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升降电机25,第二凹型框架22底部与第一升降装置1固定连接,第二凹型框架22与第一凹型框架21之间设置有两根竖直相对分布的第二丝杠23,第二丝杠23顶端均与第一凹型框架21转动连接,第二丝杠23底端均贯穿第二凹型框架22且第二丝杠23底端贯穿第二凹型框架22后均螺纹连接有与第二凹型框架22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座24,两根第二丝杠23顶部与第二升降电机25之间通过传动装置26传动连接,具体的,第二升降电机25自带电源与启停开关,第二升降电机25是正反转电机为第二丝杠23转动的动力源,在第一升降装置1升降行程的基础上,当第二升降电机25通过传动装置26带动第二丝杠23转动时,能够增大或减小第一凹型框架21与第二凹型框架22之间的高度距离,从而带动导向装置3进行升降,相当于延长第一升降装置1的升降行程。
24.通过在第一升降装置1上设置第二升降装置2,且将导向装置3设置在第二升降装置2上,第二升降装置2的升降行程相当于延长第一升降装置1的升降行程,当生产超过第一升降装置1升降行程的空心电抗器5时,不用再更换新的第一升降装置1与旋转平台4,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25.进一步的,传动装置26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与图7所示,传动装置26包括固定套设在第二升降电机25输出轴上的第一链轮261,第二丝杠23顶部均固定套设有与第一链轮261相对设置的第二链轮262,两个第二链轮262与第一链轮261之间设置有环形链条263,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当第二升降电机25转动时,可以通过传动装置26带动第二丝杠23同步转动,从而可以增大或减小第一凹型框架21与第二凹型框架22之间的高度距离。
26.第一升降装置1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图2与图7所示,第一升降装置1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11,立柱11正面的两侧设置两条竖直相对分布的滑轨12,两条滑轨12之间设置有与滑轨12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杠13,第一丝杠13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与立柱11正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座14,第一丝杠13底端穿过第一支撑座14后转动连接有安装在该第一支撑座14上的第一升降电机15,第一升降电机15自带电源与启停开关,第一升降电机15是正反转电机为第一丝杠13转动的动力源,第一丝杠13上螺纹连接有水平分布的滑板16,滑板16两侧通过在滑板16上开设的滑槽161分别与滑轨12滑动连接,滑板16与第二凹型框架22固定连接,滑板16位于两根第二丝杠23之间,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当第一升降电机15带动第一丝杠13转动时,第二升降装置2与导向装置3可以一起沿第一升降装置1进行升降,不影响生
产未超过第一升降装置1升降行程的空心电抗器5;当第一升降装置1不运行时,由于滑板16与第二凹型框架22固定连接,这样在第二升降装置2运行时,第一升降装置1能够对第二凹型框架22的位置进行固定,即第二升降装置2运行时为第一凹型框架21进行升降。
27.进一步的,如图1与图7所示,立柱11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底座17,底座17与立柱11底部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18,通过设置底座17与加强肋板18可以提高第一升降装置1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28.导向装置3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图3至图7所示,导向装置3包括水平设置的导向架33,导向架33与第一凹型框架21固定连接,导向架33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31,导向架3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32,第二导向组件32与第一导向组件31共同对玻璃丝51进行导向,第二导向组件32包括两块竖直相对分布的支撑板321,支撑板321与导向架33可拆卸固定连接,两块支撑板321之间转动连接有水平分布的第二导向辊322,第一导向组件31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块311,支撑块311为顶宽底窄的漏斗状,支撑块311底部与导向架33固定连接,支撑块311内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第二导向辊322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辊312,第一导向辊312顶部凸出支撑块311顶部外,通过将支撑块311设置为漏斗状,当玻璃丝51经第一导向辊312导向时,第一导向辊312两侧的支撑块311顶部能够对玻璃丝51具有支撑作用,当长距离输送玻璃丝51时,以减少玻璃丝51的下垂程度便于输送,此外,第一导向辊312上沿第一导向辊312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环形凹槽313,通过在第一导向辊312上开设环形凹槽313,当玻璃丝51途经第一导向辊312时,将会卡在环形凹槽313内进行限位,这样在输送过程中能够减少玻璃丝51左右摆动幅度便于输送。
29.进一步的,如图1、图3至图7所示,第二导向组件32内侧的导向架33上设置有限位组件34,限位组件34包括竖直设置的矩形框架341,矩形框架341内的四角均转动连接有竖直相对分布的限位辊342,矩形框架341靠近支撑板321的一侧分别与支撑板321固定连接,矩形框架341正面的底部与背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水平分布的连接板343,连接板343两侧与导向架33之间通过固定螺栓344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限位组件34的限位辊342能够进一步减少玻璃丝51左右摆动幅度,矩形框架341还能减少玻璃丝51在输送过程中上下摆动幅度,从而进一步对玻璃丝51进行限位而便于输送。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