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2:1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是为新能源汽车(例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充电的一种电气设备。环境中的灰尘、湿汽会影响充电桩的可靠性。充电桩内部使用功率器件(例如mos、igbt、二极管、整流桥等)来实现电气功能。功率器件的管脚间及功率器件与周边器件间均存在爬电距离的要求。
3.充电桩中通常在功率器件旁设有散热器,用于进行散热。组装时,两个散热器间隔设置。两个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一条灌胶通道。将功率器件设置于两个散热器之间并位于灌胶通道下方。将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进行灌胶。胶体淹没功率器件,进而避免灰尘在功率器件的导电部分间堆积,减小灰尘对爬电距离的影响。然而,胶体容易造成灌胶通道旁的散热翅片被堵,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效率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功率器件及胶体;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一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单元之间形成灌胶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灌胶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在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连通,所述胶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功率器件埋设于所述胶体内。
6.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散热翅片的朝向不同于第二散热翅片的朝向,并灌胶通道与收容空间在第二散热翅片延伸方向上连通,在散热器与功率器件进行组装时,灌胶头可沿着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伸入灌胶通道对收容空间进行灌胶,胶体不会进入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形成的间隙中,如此,降低了胶体堵塞第二散热翅片的可能性,提高功率器件模组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7.另外,灌胶通道与收容空间在第二散热翅片延伸方向上连通,降低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时触碰到第二散热翅片末端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第二散热翅片变形的可能性。
8.根据第一方面,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散热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四表面上并沿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并围成所述收容空
间;第一散热器的最靠近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器的最靠近第一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所述灌胶通道。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形成t字形结构。
9.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包括基体及管脚,所述基体埋设于所述胶体中,所述管脚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并朝向背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管脚至少部分从所述胶体露出,管脚用于方便功率器件与其他装置(例如电路板)或器件电性连接。
10.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为金属散热器,所述功率器件模组还包括埋设于所述胶体内的导热绝缘件,所述导热绝缘件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功率器件固定于所述导热绝缘件背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面。导热绝缘件用于对散热器与功率器件进行电性绝缘隔离,并将功率器件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进行散热。
11.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器件模组还包括辅助散热器,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导热部及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功率器件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埋设于所述胶体内,所述第二导热部露出所述胶体并伸入所述灌胶通道内。
12.功率器件的一个侧面通过第一散热器或第二散热器散热,功率器件的另一个侧面通过辅助散热器进行散热,即功率器件通过散热器与辅助散热器可实现双面散热,有利于提高功率器件模组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13.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散热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功率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支撑部的排列方向上,每个所述辅助散热器的第一导热部夹设于两个所述功率器件之间。一个辅助散热器可以对应为两个功率器件进行辅助散热,在提高功率器件模组散热的同时,亦提高了功率器件模组的结构紧凑性。
14.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围成第一凹槽,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第一散热翅片收容于第一凹槽内,有利于保护第一散热翅片。
15.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二散热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三散热翅片,所述第三散热翅片凸设于所述第三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三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第三表面上亦设置了第三散热翅片,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16.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围成第二凹槽,所述收容空间的口径大于所述灌胶通道的口径,以提升两个散热器所围成的收容空间,即增大功率器件的安装空间。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功能电路及充电枪,所述功能电路包括根据第一方面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功率器件模组,所述功能电路用于为所述充电枪供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模组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侧视图;
23.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充电桩中通常在功率器件旁设有散热器,用于进行散热。散热器包括支撑部、第一散热翅片及第二散热翅片。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散热翅片凸设于第一表面上。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凸设于第二表面上。第一散热翅片与第二散热翅片均沿横向延伸。两个散热器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功率器件安装在其中一个散热器的第二表面上。同个散热器上的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之间形成间隙。两个散热器的第二散热翅片相对设置并形成灌胶通道。将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进行灌胶。胶体淹没功率器件,进而避免灰尘在功率器件的导电部分间堆积,减小灰尘对爬电距离的影响。然而,一方面,灌胶过程中,胶体容易进入间隙中造成第二散热翅片被堵,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散热翅片厚度较薄,散热翅片容易变形,例如,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时容易造成散热翅片变形,进一步影响散热效率。
25.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功率器件模组及充电桩。功率器件模组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功率器件及胶体;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及第二散热单元,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一散热单元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的第二散热单元之间形成灌胶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所述灌胶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在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延伸方向连通,所述胶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功率器件埋设于所述胶体内。
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功率器件模组以及充电桩作进一步介绍。
27.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桩2000为新能源汽车1000进行充电时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在新能源汽车1000充电时,一般可以通过充电桩2000为新能源汽车1000充电。类似于加油站与常规的燃油汽车之间的关系,充电桩2000可以为新能源汽车1000“加油”,也就是可以为新能源汽车1000充电。
28.较为具体的,新能源汽车1000多以电能驱动,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1000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1000包括配电单元100、低压负载200、动力电池300、电力驱动系统400和车轮500。
29.其中,动力电池300为大容量、高功率的蓄电池。低压负载200为车辆(新能源汽车1000)内部的功能电路或车载设备,且低压负载200的额定电压远低于动力电池300的额定电压。示例性的,低压负载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1000内部的铅酸蓄电池、车载收音机、车载导航器等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30.在新能源汽车1000行驶时,动力电池300可以驱动电力驱动系统400工作,电力驱动系统400进而驱动车轮500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移动。此外,动力电池300还可以通过配电单元100为低压负载200供电,或者,也可以通过配电单元100为新能源汽车1000的外部负载(如另一辆新能源汽车1000)供电。
31.如图1所示,充电桩2000主要包括功能电路600和充电枪700。功能电路600的一端与电网(图未示)耦合,另一端通过线缆与充电枪700耦合。一般来说,功能电路600可以将电网作为交流电源,接收电网提供的交流电,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为与新能源汽车1000相适配的充电电能。操作人员可以将充电枪700插入新能源汽车1000的充电插口,使充电枪700与新能源汽车1000内部的配电单元100耦合,充电桩2000的功能电路600进而可以通过充电枪700将充电电能提供给配电单元100。
32.功能电路600包括功率器件模组601及功能电子器件603。功率器件模组601用于实现充电桩2000的电气功能。功能电子器件603包括电容、电感等电子器件。功率器件模组601与该等功能电子器件601连接组成能够为充电枪700提供电能的电路。
33.请参阅图2,功率器件模组601包括第一散热器11、第二散热器12、功率器件13、导热绝缘件14及胶体1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为金属散热器。功率器件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功率器件13通过导热绝缘件14固定贴合于第一散热器11上,至少一个功率器件13通过导热绝缘件14固定贴合于第一散热器11上。功率器件13用于进行功率变换处理,包括变频、变压、变流、功率管理等等。功率器件13与导热绝缘件14均埋设于胶体15内,用于防止灰尘、杂质等堆积在功率器件13的周围,减小灰尘对爬电距离的影响。导热绝缘件14用于对第一散热器11与功率器件13进行电性绝缘隔离,并将功率器件13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器11进行散热。导热绝缘件14用于对第二散热器12与功率器件13进行电性绝缘隔离,并将功率器件13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器12进行散热。可以理解,功率器件13与导热绝缘件14均被埋设于胶体15内,是指功率器件13的至少部分与导热绝缘件14的至少部分被胶体15包裹及/或覆盖。
34.可以理解,第一散热器11、第二散热器12若为绝缘材料制成,导热绝缘件14可以省略,第一散热器11可以直接与功率器件13贴合设置,第二散热器12可以直接与功率器件13贴合设置。
35.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101与第二散热单元103。第一散热单元10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及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第二散热单元103包括第二支撑部113及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7。第一支撑部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3与第二表面1115。第二支撑部1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1131与第四表面1133。第三表面1131与第一支撑部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凸设于第一表面1113上并沿背离第二表面1115的方向延伸(例如图2中的横向)。相邻的第一散热翅片11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120。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7凸设于第四表面1133上并沿背离第三表面1131的方向延伸(例如图2中的纵向或竖向)。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117之间形成第二间隙1170。第一散热
翅片112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延伸方向。换而言之,第一散热翅片112与第二散热翅片117的朝向不同。
36.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131与第一表面1113围成第一凹槽1130,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收容于第一凹槽1130内。由于第一散热翅片112收容于第一凹槽1130内,有利于保护第一散热翅片112,从而有利于降低第一散热翅片112变形的可能性。第一散热翅片1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部11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部11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有第一散热翅片112的远离第一表面1113的末端平齐并位于同个与第一支撑部1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的平面上。所有第二散热翅片117的远离第四表面1133的末端平齐并位于同个与第一支撑部111相垂直的平面上。
3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113的末端不平齐。
38.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7的远离所述第四表面1133的末端不平齐。
39.第一散热器11和第二散热器12的第二表面1115相对设置并围成收容空间105,用于收容功率器件13、导热绝缘件14及胶体15。第一散热器11和第二散热器12之间还形成灌胶通道107,用于灌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器11的最靠近第二散热器12的第二散热翅片117,与第二散热器12的最靠近第一散热器11的第二散热翅片117之间形成灌胶通道107。灌胶通道107与收容空间105在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延伸方向上连通。换而言之,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最为靠近彼此的两个第二散热翅片117之间形成灌胶通道107。
40.由于第一散热翅片112与第二散热翅片117的朝向不同,灌胶通道107与收容空间105在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延伸方向上连通,一方面,降低了灌胶头伸入灌胶通道107进行灌胶时胶体进入第二间隙1170造成第二散热翅片117堵塞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功率器件模组601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功率器件模组601在拿取等过程中第二散热翅片117受力变形的可能性,例如,降低了灌胶头碰到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可能性。
41.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131与第二表面1115围成第二凹槽1140,以增大收容空间105的空间。收容空间105的口径大于灌胶通道107的口径。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131与第一表面1113可以不围成第一凹槽1130。
42.本实施方式中,功率器件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图2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两个功率器件)。功率器件13收容于功率器件13包括基体131及管脚133。基体131与第二表面1115之间通过导热绝缘件14相贴合,以将热量通过导热绝缘件14传递至第一散热器11或第二散热器12进行散热。基体131埋设于胶体15内。管脚133至少部分从胶体15露出,以方便与其他功能电子器件603或装置电连接。
43.更为具体的,基体131包括第一端面1311、第二端面1313、第一侧面1315及第二侧面1317。第一端面1311与第二端面1313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315与第二侧面1317相对设置。第一端面1311设于基体131靠近第二支撑部113一侧。第一侧面1315连接于第一端面1311与第二端面1313之间。
44.导热绝缘件14的一侧固定于第二表面1115上,导热绝缘件14背离第二表面1115的一侧固定于第一侧面1315上。即导热绝缘件14夹设于第一侧面1315与第二表面1115之间,使得基体131固定贴合于第二表面1115上。第二侧面1317连接于第一端面1311与第二端面
1313之间。管脚133固定于基体131的第二端面1313上并朝向背离第三表面1131的方向延伸。管脚133用于与其他功能电子器件603电连接。基体131包括外露的金属部分。基体131的金属部分埋设于胶体15内。
45.可以理解,导热绝缘件14可以不与第一散热器11固定,导热绝缘件14可以不与功率器件13固定,导热绝缘件14能够将第一散热器11与功率器件13进行电性绝缘隔离,以及导热绝缘件14能够将第二散热器12与功率器件13进行电性绝缘隔离即可。可以理解,本技术不限定功率器件模组601仅应用于充电桩2000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功率器件模组601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设备或装置中,例如,家用电器等。
46.可以理解,本技术不限定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散热单元101及第二散热单元103。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第一散热单元101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05。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第二散热单元103之间形成灌胶通道107。第一散热单元101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2。第二散热单元103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7。第一散热翅片112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延伸方向。灌胶通道107与收容空间105在第二散热翅片117的延伸方向连通,胶体15收容于收容空间105内,功率器件13埋设于胶体15内。
47.请参阅图3与图4,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在于,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601还包括辅助散热器17,用于对功率器件13进行辅助散热。
48.辅助散热器17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导热部171及第二导热部173。第一导热部171与基体131的第二侧面1317连接并埋设于胶体15内。第二导热部173露出胶体15并伸入灌胶通道107。第一导热部171将功率器件13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部173,第二导热部173将热量传递至胶体15外进行散热,进而提高功率器件模组601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49.功率器件13的第一侧面1315通过导热绝缘件14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器11或第二散热器12散热,功率器件13的第二侧面1317通过辅助散热器17将热量传递至胶体15的外部进行散热,即功率器件13通过第一散热器11或第二散热器12与辅助散热器17可实现双面散热,有利于提高功率器件模组601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50.本实施方式中,功率器件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辅助散热器17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在第一散热器11的第一支撑部1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第一支撑部111的排列方向上,每个辅助散热器17的第一导热部171夹设于两个功率器件13的基体131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部171固定于一个功率器件13的基体131的第二侧面1317上。第一导热部171埋设于胶体15内。第二导热部173露出胶体15并伸入灌胶通道107。
51.另外,由于每个辅助散热器17夹设于两个功率器件13之间,即一个辅助散热器17可以对应为两个功率器件13进行辅助散热,在提高功率器件模组601散热的同时,亦提高了功率器件模组601的结构紧凑性。
5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部171与第二导热部173弯折连接。第一导热部171与第二侧面1317相贴合,第二导热部173靠近第一导热部171的端面位于基体131的第一端面1311所在一侧。
53.可以理解,一个辅助散热器17可以仅与一个功率器件13连接,一个辅助散热器17也可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率器件13连接。
54.可以理解,辅助散热器17可以直接接触或通过导热材料间接接触功率器件13第二侧面1317。
55.可以理解,本技术不限定辅助散热器17的数量,本技术不限定功率器件13的数量。功率器件13可以为一个,辅助散热器1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辅助散热器17能够辅助功率器件13散热即可。
56.请参阅图5,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功率器件模组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结构大致相似,功率器件13设置于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之间,功率器件13埋没于胶体15中。不同在于,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601中,第一支撑部111的第一端朝向第一支撑部111的第二端的方向与第一散热翅片11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换而言之,第一散热翅片112相对第一支撑部111倾斜设置,提高了散热翅片排布的灵活性。第一支撑部111的第一端为第一支撑部111靠近第二支撑部113的一端。
57.第三表面1131与第一表面1113围成第一凹槽1130。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中每一个还包括第三散热翅片118,第三散热翅片118凸设于第三表面1131上并位于第一凹槽1130内。第三散热翅片11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散热翅片11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散热翅片112与第三散热翅片118的长度不同。所有第一散热翅片112的远离第一表面1113的末端与第三散热翅片118的远离第三表面1131的末端平齐。所有第一散热翅片112的远离第一表面1113的末端与第三散热翅片118的远离第三表面1131的末端均位于与第一支撑部11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的平面上。
58.由于第三表面1131上亦设置了第三散热翅片118,提高了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59.可以理解,第一散热翅片112远离第一表面1113的末端与第三散热翅片118远离第三表面1131的末端可以不平齐。
60.可以理解,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第三散热翅片118。
61.请参阅图6,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功率器件模组与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的结构大致相似,功率器件13埋没于胶体15中,第三散热翅片118凸设于第三表面1131上并位于第一凹槽1130内。不同在于,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功率器件模组601中,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7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余第二散热翅片117的长度不相同,第三散热翅片11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第三散热翅片118中的至少一个与其余第三散热翅片118的长度不相同。换而言之,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7与非等长翅片,至少两个第三散热翅片118为非等长翅片,以提高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结构灵活性。第三表面1131可设置第三散热翅片118的数量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散热效率及散热效果。
6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部113呈弯折结构,第二支撑部113至少部分相对与第一支撑部111相垂直的方向倾斜设置。
63.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本技术中使用的诸如“包括”以及“可以包括”之类的表述表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构成要素的存在性,并且并不限制一个或多个附加功能、操作和构成要素。在本技术中,诸如“包括”和/或“具有”之类的术语可解释为表示特定特性、数目、操作、构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但是不可解释为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特性、数目、操作、构
成要素、组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性或添加可能性排除在外。
64.此外,在本技术中,表述“和/或”包括关联列出的词语中的任意和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和/或b”可以包括a,可以包括b,或者可以包括a和b这二者。
65.在本技术中,包含诸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序数在内的表述可以修饰各要素。然而,这种要素不被上述表述限制。例如,上述表述并不限制要素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上述表述仅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其它要素进行区分。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指示不同的用户设备,尽管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都是用户设备。类似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可以被称为第二要素,类似地,第二要素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要素。
66.当组件被称作“连接”或“接入”其他组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组件不仅直接连接到或接入到其他组件,而且在该组件和其它组件之间还可以存在另一组件。另一方面,当组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其他组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它们之间不存在组件。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