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1:4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以下简称移动终端设备)便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方便安装于移动终端设备背部,便于人们随身携带和操控移动终端设备,且可作为日常穿戴的配饰品。


背景技术:

2.当今,移动终端设备已是人们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必备品。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功能不断增强,其屏幕及自重也进一步增大,人们越来越不方便单手拎携及操控移动终端设备。现有技术中,臂包、卡锁类移动终端设备固定携带类产品,存在不方便随时摘取使用已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问题。
3.因此,亟需一种移动终端设备用可穿戴便携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以随身携带移动终端设备的技术问题,且不连接移动终端设备时,也可作为配饰且能够调换其样式。
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包括:连接组件、配饰承托组件及带链组件;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可拆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配饰承托组件用于将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上;
8.进一步地,由于所述配饰承托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使用者可调换丰富所述配饰承托组件样式,增强配饰效果;
9.进一步地,所述带链组件形成有安置空间,用于手腕、手臂佩戴;
10.进一步地,所述安置空间的大小可调节,用于适应不同使用者手型;
11.进一步地,所述带链组件形成有条状带,用于形成及开放所述安置空间及方便收纳;
12.进一步地,所述条状带为一段式结构或两段式结构;
13.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条状带为两段式结构,可以节省成本,也更符合大多数使用者审美习惯;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上形成有第一粘制部和第二粘制部;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制部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设置有套壳时,所述第一粘制部通过所述套壳媒介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制部通过所述配饰承托组件与所述带链组件连接;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粘制部、第二粘制部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面积,非必须覆盖其全部;
19.进一步地,可依据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设置的元器件布局及美观设计需要,对所述第一粘制部进行外观变形;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制部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粘制部的面积;
21.进一步地,可依据美观设计等需要对所述第二粘制部进行外观变形。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或纳米贴;
23.进一步地,第一优选地,以魔术贴作为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更牢固稳定,使用更方便;
24.进一步地,当所述连接组件为所述魔术贴时,所述魔术贴钩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所述魔术贴毛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粘制部;
25.进一步地,将所述魔术贴毛面与所述魔术贴钩面接触,稍用力按压,即完成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安装连接;再将所述魔术贴毛面与所述魔术贴钩面稍用力撕扯,即可将本发明装置与移动终端设备分离拆卸;
26.进一步地,当所述连接组件为所述纳米贴时,所述纳米贴上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不再需要第一粘制部,直接连接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
27.进一步地,依据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外形或美观需求,可对所述魔术贴进行外观变形和图案色彩变化。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配饰承托组件包括卡栓构件、套栓构件及承托构件;
29.进一步地,所述卡栓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套栓构件,用于将所述承托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且可方便调换丰富所述承托构件样式,进一步增强配饰效果。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卡栓构件包括第一卡栓、第二卡栓;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栓、第二卡栓为细长条状;
32.进一步地,所述套栓构件包括第一卡孔、第二卡孔,第一栓套、第二栓套及第三栓套、第四栓套;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孔、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承托构件上;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栓套、第二栓套及第三栓套、第四栓套被配套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带链组件上;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栓、第二卡栓与第一卡孔、第二卡孔,第一栓套、第二栓套及第三栓套、第四栓套适配且能够可拆卸连接;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栓、第二卡栓或与所述承托构件一体成型;
3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承托构件包括配饰紧固件、安放部;
38.进一步地,所述配饰紧固件设置有配套固定件,所述配套固定件包括螺丝钉、子母扣、按扣或铆钉若干,以及细绳线,所述配套固定件用于将所述配饰紧固件、所述第二粘制部一并设置在所述安放部上,用于将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承托构件;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粘制部或与所述安放部一体成型,方便加工,牢固性强,使用寿命更长。
4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带链组件包括带链构件及调节构件;
41.进一步地,所述带链构件包括条状带;
42.进一步地,所述条状带选用的材质亲肤利手、质地柔韧、结实耐用,优选地用皮革、硅胶、帆布、金属丝编等,对其稍施力可卷曲形成圈套状,以形成所述安置空间,且可再次恢复条带状开放所述安置空间;
4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构件设置有锁紧部及卡接部;
44.进一步地,所述锁紧部可拆卸连接至所述卡接部上,用于设置及调节所述安置空间。
4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条状带设置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
46.进一步地,当所述条状带为两段式结构时,还设置有第三端部、第四端部。
4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锁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
48.进一步地,第一优选地,所述锁紧部包括限位孔,所述卡接部包括挂钩或奶嘴钉,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挂钩或奶嘴钉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带链构件设置所述安置空间并可调节所述安置空间大小;
49.进一步地,所述锁紧部还可选用插盒,所述卡接部选用插舌,通过所述插盒及插舌的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带链构件设置所述安置空间并可调节所述安置空间大小;
5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所述条状带为一段式结构时,所述第一栓套、第二栓套分别设置于所述条状带中部位置;
51.进一步地,当所述条状带为两段式结构时,所述第三栓套、第四栓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端部、第四端部;
52.进一步地,当所述条状带为一段式结构时,所述第一卡栓、第二卡栓分别与所述第一栓套、第二栓套及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卡孔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承托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条状带上;
53.进一步地,当所述条状带为两段式结构时,所述第一卡栓、第二卡栓分别与所述第三栓套、第四栓套及所述第一卡孔、第二卡孔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承托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条状带上。
5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带链构件配置有束环,用于收纳安置所述条状带的第一端部的多余部。
5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包括连接组件、配饰承托组件及带链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与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配饰承托组件用于将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上,所述带链组件形成有安置空间,用于手腕、手臂套戴。作为不同实施例,所述条状带可设置为一段式结构或两段式结构。
56.具体地,选择所述配饰承托组件并连接于带链组件上;调节所述带链组件以形成合适安置空间,将本发明装置套戴于手腕、手臂;利用所述连接组件(在该实施例中以及下面的各实施例中,以所述连接组件为魔术贴为例进行阐述)获取到、连接到、粘结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在该实施例中以及下面的各实施例中,以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进行阐述)的背部并进行连接。
57.更具体地:
58.第一方面,所述连接组件第一优选地使用魔术贴,又称子母贴、呲啦贴,其价格经济,连接拆卸步骤简单,稳固可靠,能够万次使用。
59.第二方面,所述连接组件将本发明装置与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后,完全隐藏于移动终端设备屏幕背后,不遮挡屏幕,不影响使用者观看和触屏操作。
60.第三方面,将本发明装置与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后,如使用者需要,可方便随时从手腕(臂)上取下已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而不需要调整所述连接组件。
61.第四方面,所述连接组件便于裁剪,可适应连接于任意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如移动终端设备配置有套壳亦可正常使用。
62.第五方面,所述配饰承托组件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上,即使在不连接移动终端设备时也可作为饰品配戴,且可替换不同款式的所述配饰承托构件,以进一步丰富配饰效果。
附图说明
6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条状带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6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所述条状带展开状态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6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条状带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6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条状带展开状态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6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连接组件第一粘制部、魔术贴毛面,第二粘制部、魔术贴钩面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6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带链组件形成有安置空间时的左侧视示意图;
7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带链组件形成有安置空间时的右侧视示意图;
7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连接于所述待连接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前侧视示意图;
7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连接于所述待连接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后侧视示意图;
7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锁紧部、卡接部为所述插盒、插舌的拆分及连接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74.图中:
75.100-连接组件;
76.101-第一粘制部;102-第二粘制部;103-魔术贴钩面;104-魔术贴毛面;
77.200-带链组件;
78.210-带链构件;211-条状带;212-第一端部;213-第二端部;214
‑ꢀ
第三端部;215-第四端部;216-束环;
79.220-调节构件;221-锁紧部;222-卡接部;2211-挂钩或奶嘴钉; 2212-限位孔;2221-插盒;2222-插舌;230-安置空间;
80.300-配饰承托组件;
81.310-卡栓构件;311-第一卡栓;312-第二卡栓;320-套栓构件; 321-第一卡孔;322-第二卡孔;323-第一栓套;324-第二栓套;325
‑ꢀ
第三栓套;326-第四栓套;
82.330-承托构件;331-配饰紧固件;3311-配套固定件;332-安放部;
83.400-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
84.500-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8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8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8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89.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9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91.实施例一
92.结合图1、图3、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包括:连接组件100、带链组件200以及配饰承托组件300;
93.结合图1、图3、图9所示,所述连接组件100设置于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上;所述连接组件100用于与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400可拆卸连接;
94.结合图2、图4所示,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将所述连接组件100 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200上,用于调换丰富所述配饰承托组件 300样式,增强配饰效果;
95.结合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带链组件200形成有安置空间230,所述安置空间230的大小可调节,用于手腕、手臂套戴;所述带链组件200形成有条状带211,用于开放所述安置空间230;
96.结合图2、图4所示,所述条状带211为一段式结构或两段式结构。
97.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图9所示,具体地,当人们在操控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时,首先,选择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并连接于带链组件200上;调节所述带链组件200以形成合适安置空间230,将本发明装置套戴于手腕、手臂(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安置空间230的大小可调,根据使用者实际情况而定);利用所述连接组件100获取到、连接到、粘结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以及下面的实施例中,以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进行阐述)的背部400并进行连接。由于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连接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带链组件200上,因此,可实现解放双手,对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500的拎携;持此之外,将本发明装置与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500连接后,连接组件100完全隐藏于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500的屏幕背后,不遮挡屏幕,不影响使用者观看和触屏操作;如使用者需要时,方便随时从手腕(臂)上取下已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而不需要调整所述连接组件100;配饰承托组件30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200上,即使不连接移动终端设备时,本发明装置也可作为饰品配戴,且可替换不同款式的所述配饰承托构件330,以进一步丰富配饰效果。
98.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魔术贴或纳米贴,以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进行阐述。
99.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9所示,第一优选地,以魔术贴作为所述连接组件100,魔术贴连接更牢固稳定;以第一粘制部101、第二粘制部102,分别为魔术贴毛面104、魔术贴钩面103;连接组件100上形成有第一粘制部101和第二粘制部102;所述第一粘制部 101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400连接,所述第二粘制部 102设置于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上;利用第一粘制部101和第二粘制部102之间的相互粘作用,进而实现将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固定在配饰承托组件300及带链组件200上;所述第二粘制部102 与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或通过配饰紧固件331连接;
100.第二种优选的方式:所述连接组件100包括纳米贴;所述纳米贴形成有所述第二粘制部102,用以直接将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400固定于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上。
101.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制部102与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 或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牢固性强,使用寿命较长。
102.结合图1、图3、图5、图7、图9所示,所述第一粘制部101、第二粘制部102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400面积;可依据所述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设置的元器件布局及美观设计需要,对所述第一粘制部101进行外观变形;所述第二粘制部102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粘制部101的面积;还可依据美观设计等需要对所述第二粘制部102进行外观变形。
103.结合图2、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配饰承托组件300包括卡栓构件310、套栓构件320及承托构件330;所述卡栓构件310 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套栓构件320,用于将所述承托构件3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带链组件200;所述卡栓构件310包括第一卡栓311、第二卡栓
312,与套栓构件320相适配连接;第一卡栓311、第二卡栓312 或与所述承托构件320一体成型;所述套栓构件320包括第一卡孔 321、第二卡孔322,所述第一卡孔321、第二卡孔322设置于所述承托构件330上。
104.结合图2、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构件330包括配饰紧固件331及安放部332;所述配饰紧固件331配套设置有配套固定件3311,将所述配饰紧固件331设置于所述安放部332上;所述配套固定件3311包括螺丝钉、子母扣、按扣或铆钉若干,或细绳线 (在该实施例中以及下面的实施例中,以所述配套固定件3311包括螺丝钉、子母扣、按扣或铆钉为例进行阐述);所述配套固定件3311 将所述配饰紧固件331及所述第二粘制部102一并设置于所述安放部 332,用于将待连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背部40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承托构件330。
105.结合图1、图3、图6、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带链组件200包括带链构件210及调节构件220;所述带链构件210包括条状带211;所述调节构件220设置有锁紧部221及卡接部222;所述锁紧部221可拆卸连接至所述卡接部222上,用于设置及调节所述安置空间230所述条状带设置有第一端部212、第二端部213;
106.结合图1、图2、图6、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 221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212,所述卡接部222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 213;所述锁紧部221包括限位孔2212若干及插舌2222;所述卡接部222包括挂钩或奶嘴钉2211及插盒2221;所述限位孔2212及插舌2222分别与所述挂钩或奶嘴钉2211及插盒2221可拆卸连接,用于设置及调节所述安置空间230,及调节所述安置空间230的大小,用于手腕或手臂舒适配戴。
107.结合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所述挂钩或奶嘴钉2211与所述条状带211、限位孔2221相适应;所述限位孔2212 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限位孔2212间隔排布,根据不同使用者手腕、手臂的粗细,可以选择将所述挂钩或奶嘴钉2211在不同的所述限位孔2212上。
108.结合图1、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卡接部222包括挂钩或奶嘴钉2211,所述锁紧部221包括限位孔时,所述带链构件210 配置有束环216,用于收纳安置所述条状带211的第一端部212的多余部;所述限位孔221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优选为圆形、椭圆形。
109.实施例二
110.结合图1、图2所示,实施例二中提供了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带链组件200,具体如下:
111.结合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带链组件200为两段式结构,从而节省制造成本,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112.结合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当所述条状带211为两段式结构时,其上还设置有第三端部214、第四端部215;
113.结合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套栓构件320包括第一栓套323、第二栓套324,所述第一栓套323、第二栓套324分别设置于所述条状带211的第三端部214、第四端部215;
114.结合图1、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栓311、第二卡栓312与所述第一卡孔321、第二卡孔322,及第一栓套323、第二栓套324适配且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承托构件3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条状带211上。
115.实施例三
116.结合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三中提供了一种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可穿戴配饰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带链组件200,具体如下:
117.结合图3、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带链组件200为一段式结构,从而制造较简易,更亲肤利手;
118.结合图3、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套栓构件320包括第三栓套325、第四栓套326,所述第三栓套325、第四栓套326被配套紧固件3311设置于所述条状带211的中部,且位于所述配饰承托构件330两端;
119.结合图3、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栓套325、第四栓套326被配套紧固件3311设置于所述条状带211上;所述第一卡栓311、第二卡栓312与所述第一卡孔321、第二卡孔322,及第三栓套325、第四栓套326适配且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承托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条状带上;
120.结合图3、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优选地,所述配套紧固件3311为按扣,使所述第三栓套325、第四栓套326与所述条状带211为可拆卸连接,更方便将所述承托构件33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条状带211上。
1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更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更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