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0:58: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胶带缠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以及各种产品和设备的电控需求,机器内部的电线数量处于爆发式增长之中,为实现对多路电线的集中管理和布线,减少分散的电线对设备结构和后续工作带来不便,经常需要将所有电线集中以后在外侧缠绕电工胶带,形成一一个由多路电线形成的线束整体。缠绕在线束外侧的电工胶带,不仅实现了电线的集中,还起到了减小电线在使用中的发生损伤、断裂和老化的风险。
3.传统的线束胶带缠绕方式为工人手工缠绕,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且缠绕质量较低,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底端设置有支撑底脚,所述装置底座顶端一侧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伸缩气缸一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一侧设置有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一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顶端设置有线束辊,所述传送带一侧设置有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收卷装置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固定杆另一侧设置有压轮,所述压轮一侧设置有弹簧压杆。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气缸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升降装置一侧对应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的尺寸相适配,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滑块与升降装置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移装置通过活动杆与伸缩气缸活动连接,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定位杆、伸缩杆,所述定位杆通过伸缩杆与活动杆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与伸缩杆数量对应设置有六个,所述定位杆与伸缩杆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外侧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侧设置有驱动块,所述定位块数量设置有六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复位弹簧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定位块通过驱动块与固定杆活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束辊内侧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数量设置有六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槽一侧与定位块一侧均设置有弧形边沿,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固定杆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杆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卡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等距排列,所述线束辊通过固定槽与传送带卡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轮通过弹簧压杆与线束辊活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通过伸缩气缸一侧设置有滑块,升降装置一侧对应设置有滑轨,伸缩气缸通过滑块与升降装置活动连接,通过滑轨与滑块带动伸缩气缸进行上下移动;转移装置通过活动杆与伸缩气缸活动连接,转移装置包括定位杆、伸缩杆,固定杆通过伸缩杆与活动杆活动连接,固定杆与伸缩杆数量对应设置有六个,固定杆与伸缩杆均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伸缩气缸带动活动杆上的转移装置移动,通过活动杆与伸缩杆配合快速自动固定不同尺寸的线束辊;
14.2、该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通过定位块呈环形阵列六组,定位块通过驱动块与固定杆活动连接,通过驱动块可调节定位块从而应对同尺寸的线束辊;线束辊内侧设置有通槽,通槽内部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六组,定位槽一侧与定位块一侧均设置有弧形边沿,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固定杆传动连接,固定杆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卡接,通过弧形边沿可快速将定位块与定位槽卡接,使得固定杆与线束辊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线束辊进行线束胶带缠绕;线束辊通过固定槽与传送带卡接,通过传送带与固定槽进行知道上料,自动化高,工作效率快;压轮通过与线束辊活动连接,通过弹簧压杆带动压轮压住线束辊上的线束,提高了胶带缠绕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束辊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装置底座;2、支撑底脚;3、伸缩气缸;301、滑块;4、升降装置;401、滑轨;5、活动杆;6、转移装置;601、定位杆;602、伸缩杆;7、传送带;8、线束辊;801、通槽;802、定位槽;9、收卷装置;10、驱动电机;11、固定杆;1101、定位块;1102、复位弹簧;1103、驱动块;12、导向轮;13、压轮;14、弹簧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线束胶带缠绕保护结构,包括装置底座1,装置底座1底端设置有支撑底脚2,装置底座1顶端一侧设置有伸缩气缸3,伸缩气缸3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4,伸缩气缸3一侧设置有活动杆5,活动杆5一侧设置有转移装置6,转移装置6一侧设置有传送带7,传送带7顶端设置有线束辊8,传送带7一侧设置有收卷装置9,收卷装置9一
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0,收卷装置9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一侧设置有导向轮12,固定杆11另一侧设置有压轮13,压轮13一侧设置有弹簧压杆14。
22.本实施例中,伸缩气缸3一侧设置有滑块301,升降装置4一侧对应设置有滑轨401,滑块301与滑轨401的尺寸相适配,伸缩气缸3通过滑块301与升降装置4活动连接,这样设置通过滑轨401与滑块301带动伸缩气缸3进行上下移动;转移装置6通过活动杆5与伸缩气缸3活动连接,转移装置6包括定位杆601、伸缩杆602,定位杆601通过伸缩杆602与活动杆5活动连接,定位杆601与伸缩杆602数量对应设置有六个,定位杆601与伸缩杆602均呈环形阵列分布,这样设置通过伸缩气缸3带动活动杆5上的转移装置6移动,通过活动杆5与伸缩杆602配合快速自动固定不同尺寸的线束辊8;固定杆11外侧设置定位块1101,定位块1101一侧设置有复位弹簧1102,复位弹簧1102一侧设置有驱动块1103,定位块1101数量设置有六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复位弹簧1102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定位块1101通过驱动块1103与固定杆11活动连接,这样设置通过驱动块1103可调节定位块1101从而应对同尺寸的线束辊8;线束辊8内侧设置有通槽801,通槽801内部设置有定位槽802,定位槽802数量设置有六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定位槽802与定位块1101的尺寸相适配,定位槽802一侧与定位块1101一侧均设置有弧形边沿,驱动电机10通过传动轴与固定杆11传动连接,固定杆11通过定位块1101与定位槽802卡接,这样设置通过弧形边沿可快速将定位块1101与定位槽802卡接,使得固定杆11与线束辊8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0带动线束辊8进行线束胶带缠绕;传送带7上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等距排列,线束辊8通过固定槽与传送带7卡接,这样设置通过传送带7与固定槽进行知道上料,自动化高,工作效率快;压轮13通过与线束辊8活动连接,这样设置通过弹簧压杆14带动压轮13压住线束辊8上的线束,提高了胶带缠绕的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伸缩气缸3一侧设置有滑块301,升降装置4一侧对应设置有滑轨401,伸缩气缸3通过滑块301与升降装置4活动连接,通过滑轨401与滑块301带动伸缩气缸3进行上下移动;转移装置6通过活动杆5与伸缩气缸3活动连接,定位杆601通过伸缩杆602与活动杆5活动连接,定位杆601与伸缩杆602数量对应设置有六个,定位杆601与伸缩杆602均呈环形阵列分布,通过伸缩气缸3带动活动杆5上的转移装置6移动,通过活动杆5与伸缩杆602配合快速自动固定不同尺寸的线束辊8;通过定位块1101数量设置有六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复位弹簧1102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定位块1101通过驱动块1103与固定杆11活动连接,通过驱动块1103可调节定位块1101从而应对同尺寸的线束辊8;通过定位槽802数量设置有六组,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定位槽802与定位块1101的尺寸相适配,定位槽802一侧与定位块1101一侧均设置有弧形边沿,驱动电机10通过传动轴与固定杆11传动连接,固定杆11通过定位块1101与定位槽802卡接,通过弧形边沿可快速将定位块1101与定位槽802卡接,使得固定杆11与线束辊8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0带动线束辊8进行线束胶带缠绕;传送带7上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设置有若干个,且呈等距排列,线束辊8通过固定槽与传送带7卡接,通过传送带7与固定槽进行知道上料,自动化高,工作效率快;压轮13通过与线束辊8活动连接,通过弹簧压杆14带动压轮13压住线束辊8上的线束,提高了胶带缠绕的稳定性。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