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行位延迟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0:22: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行位延迟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模具行业里,在产品有扣位,不能直接脱模时,就要用到行位结构;当产品粘行位时,并且行位没有空间增加顶出机构,那么行位脱模就有困难,在本案中,巧妙的运用行位开模延迟,成功解决了粘行位问题。
3.现有的行位延迟结构不具备自润滑结构,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行位延迟结构磨损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行位延迟结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行位延迟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行位延迟结构不具备自润滑结构,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行位延迟结构磨损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行位延迟结构,包括产品和铲机,所述产品的一侧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接口、u形管路和分支管路,所述接口的下方设置有u形管路,且u形管路的外部固定有分支管路,所述卡块的外部固定有行位块,且行位块的内部固定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道、盖帽、海绵棒和滚珠,且油道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盖帽,所述油道的内壁下方设置有海绵棒,且海绵棒的外部贴合有滚珠,所述润滑组件的外部贴合有拨块,所述铲机设置于行位块的外部一侧。
6.优选的,所述接口与u形管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接口沿u形管路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7.优选的,所述u形管路与分支管路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分支管路沿u形管路的竖直方向等距分布。
8.优选的,所述分支管路的形状为u字形,且分支管路与卡块之间为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油道与盖帽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油道与行位块之间为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海绵棒的外表面与油道的内表面相贴合,且滚珠沿海绵棒的竖直方向等距分布。
11.优选的,所述滚珠与拨块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拨块的外表面与行位块的内表面相贴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分支管路与产品接近,能够快速为产品降温,加速脱模,提升脱模效率,该行位延迟结构具备了润滑结构,有效降低该行位延迟结构的磨损;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口、u形管路和分支管路的设置,往两个接口分别接入冷却液
输入和输出管路,冷却液进入u形管路后,再进入分支管路,分支管路与产品接近,能够快速为产品降温,加速脱模,提升脱模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油道、盖帽、海绵棒和滚珠的设置,打开盖帽往油道内添加润滑油,随后润滑油会被海绵棒吸收,拨块滑动时,滚珠随之滑动,滚珠附着海绵棒吸收的润滑油,对行位块、滚珠和拨块进行润滑,使得该行位延迟结构具备了润滑结构,有效降低该行位延迟结构的磨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产品;2、卡块;3、冷却组件;301、接口;302、u形管路;303、分支管路;4、行位块;5、润滑组件;501、油道;502、盖帽;503、海绵棒;504、滚珠;6、拨块;7、铲机。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2所示,行位延迟结构,包括产品1和铲机7,产品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2,且卡块2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组件3,卡块2的外部固定有行位块4,且行位块4的内部固定有润滑组件5,润滑组件5包括油道501、盖帽502、海绵棒503和滚珠504,且油道501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盖帽502,油道501的内壁下方设置有海绵棒503,且海绵棒503的外部贴合有滚珠504,油道501与盖帽50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油道501与行位块4之间为固定连接,海绵棒503的外表面与油道501的内表面相贴合,且滚珠504沿海绵棒503的竖直方向等距分布,滚珠504与拨块6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拨块6的外表面与行位块4的内表面相贴合,打开盖帽502往油道501内添加润滑油,随后润滑油会被海绵棒503吸收,拨块6滑动时,滚珠504随之滑动,滚珠504附着海绵棒503吸收的润滑油,对行位块4、滚珠504和拨块6进行润滑,使得该行位延迟结构具备了润滑结构,有效降低该行位延迟结构的磨损,润滑组件5的外部贴合有拨块6,铲机7设置于行位块4的外部一侧。
20.如图3所示,冷却组件3包括接口301、u形管路302和分支管路303,接口301的下方设置有u形管路302,且u形管路302的外部固定有分支管路303,接口301与u形管路3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接口301沿u形管路302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u形管路302与分支管路30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分支管路303沿u形管路302的竖直方向等距分布,分支管路303的形状为u字形,且分支管路303与卡块2之间为固定连接,往两个接口301分别接入冷却液输入和输出管路,冷却液进入u形管路302后,再进入分支管路303,分支管路303与产品1接近,能够快速为产品1降温,加速脱模,提升脱模效率。
2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行位延迟结构时,首先往两个接口301分别接入冷却液输入和输出管路,冷却液进入u形管路302后,再进入分支管路303,分支管路303与产品1接近,能够快速为产品1降温,拨块6插入行位块4内壁时,拨块6拐角处接近行位块4底部时为闭合状态,拨块6拐角处接近行位块4上方开口时为延迟状态,拨块6和铲机7完全脱离行位块4时为退出状态,打开盖帽502往油道501内添加润滑油,随后润滑油会被海绵棒503吸收,拨块6滑动时,滚珠504随之滑动,滚珠504附着海绵棒503吸收的润滑油,对行位块4、滚珠504和拨块
6进行润滑,这就是该行位延迟结构的工作原理。


技术特征:
1.行位延迟结构,包括产品(1)和铲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2),且卡块(2)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组件(3),所述冷却组件(3)包括接口(301)、u形管路(302)和分支管路(303),所述接口(301)的下方设置有u形管路(302),且u形管路(302)的外部固定有分支管路(303),所述卡块(2)的外部固定有行位块(4),且行位块(4)的内部固定有润滑组件(5),所述润滑组件(5)包括油道(501)、盖帽(502)、海绵棒(503)和滚珠(504),且油道(501)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盖帽(502),所述油道(501)的内壁下方设置有海绵棒(503),且海绵棒(503)的外部贴合有滚珠(504),所述润滑组件(5)的外部贴合有拨块(6),所述铲机(7)设置于行位块(4)的外部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延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301)与u形管路(3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接口(301)沿u形管路(302)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延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路(302)与分支管路(303)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分支管路(303)沿u形管路(302)的竖直方向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延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路(303)的形状为u字形,且分支管路(303)与卡块(2)之间为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延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501)与盖帽(50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油道(501)与行位块(4)之间为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延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棒(503)的外表面与油道(501)的内表面相贴合,且滚珠(504)沿海绵棒(503)的竖直方向等距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位延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504)与拨块(6)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拨块(6)的外表面与行位块(4)的内表面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行位延迟结构,包括产品和铲机,所述产品的一侧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接口、U形管路和分支管路,所述接口的下方设置有U形管路,且U形管路的外部固定有分支管路,所述卡块的外部固定有行位块,且行位块的内部固定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油道、盖帽、海绵棒和滚珠,且油道的内壁上方安装有盖帽,该行位延迟结构,与现有的普通行位延迟结构相比,打开盖帽往油道内添加润滑油,随后润滑油会被海绵棒吸收,拨块滑动时,滚珠随之滑动,滚珠附着海绵棒吸收的润滑油,对行位块、滚珠和拨块进行润滑,使得该行位延迟结构具备了润滑结构,有效降低该行位延迟结构的磨损。有效降低该行位延迟结构的磨损。有效降低该行位延迟结构的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龙 陈伟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海德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3/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