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2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簿本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出现较多的有三种作业簿本,第一种是作业簿本的封面与里面的内页用书钉装订成册,第二种是作业簿本的封面与里面的内页用粘接剂粘接成册,第三种是作业簿本的封面与里面的内页用线平缝成册,对于书页的长和宽较大的图画作业簿本来说,一般都是采用连接较为牢靠的平缝成册的生产工艺进行制作。
3.现有技术中,作业簿本的半自动缝制生产线通常都是人工配合将叠放数页纸张放置在生产线的上游进行上料,作业簿本的数页纸张随生产流水线进行流动并依次进行平缝成册,由于现有半自动缝制生产线的上游的缝制单元缝制作业簿本的流速较慢,导致耽误生产线的下游工序的工时,每当作业簿本在缝制单元进行平缝制作时,生产线的下游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有作业簿本流下来,使得生产线的缝制单元之后的下游工位白白浪费了很多生产时间,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效率较低,而且,由于生产线的缝制单元在缝制作业簿本时的流速较慢而导致人工在上完料之后,还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作业簿本上料,白白浪费了人工工时,人工利用率较低,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包括:
6.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作业簿本从所述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所述生产线的下游;
7.折页单元,所述折页单元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上,以使所述折页单元对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对折叠合;
8.左缝制单元和右缝制单元,所述左缝制单元和所述右缝制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游的两侧,且,所述左缝制单元和所述右缝制单元均与所述输送装置流通,以使所述左缝制单元或所述右缝制单元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纸页流进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游并流进所述折页单元工位进行对折叠合。
9.进一步地,所述左缝制单元和所述右缝制单元均包括:
10.缝制机架;
11.缝制传输带,所述缝制传输带设置于所述缝制机架上,且,所述缝制传输带的下游端与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游端流通,以使所述缝制传输带的下游端的作业簿本纸页流进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游端;
12.缝纫机,所述缝纫机设置于所述缝制机架上,且,所述缝纫机用于对所述缝制传输带上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平缝成册;
13.切线单元,所述切线单元设置于所述缝制机架上,且,所述切线单元位于所述缝纫机与所述缝制传输带的下游端之间,以使所述切线单元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
14.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缝制机架上;
15.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
16.其中,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缝制传输带上游端的作业簿本纸页流动至所述缝纫机工位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缝纫机启动并对所述缝制传输带上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顺着所述缝制传输带流动至所述切线单元工位,以使所述切线单元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
17.进一步地,所述切线单元的切线刀片与所述缝纫机的机针沿所述缝制传输带的流向对应地设置,且,所述切线单元的切线刀片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进行转动并对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进行切割断开,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缝制传输带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所述切线刀片的旋转轨迹的最低点切线旋转方向与所述生产线的流向相同。
18.进一步地,所述切线单元包括:
19.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缝制机架上,且,所述支架包括架体、连接件和顶靠件,所述顶靠件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连接件的中部铰接在架体上,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顶靠件的下方;
20.轮毂,所述轮毂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
21.多个切线刀片,所述多个切线刀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
22.其中,所述缝制机架上开设有镂空区域,所述切线刀片与所述镂空区域上下对应地设置,以避让所述切线刀片旋转切割两套作业簿本之间的平缝线。
23.进一步地,所述折页单元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折合滚轴、顶伸机构和折页区域,其中,所述折页区域的下游界线设置有折页止挡部,以通过所述折页止挡部拦截作业簿本纸页在所述折页区域内,所述折页区域的上游界线设置有上坡部,以通过所述上坡部将所述输送装置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纸页存放到所述折页区域内,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位于所述折页区域的上方,且,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顶伸机构的顶伸板与所述预定间隙对应地设置,且,所述折合滚轴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以使所述顶伸机构的顶伸板顶靠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并从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之间的预定间隙中向上顶起作业簿本,并通过两个所述折合滚轴以作业簿本上的平缝线为对称轴线对作业簿本进行滚压折合。
24.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线还包括平压单元,所述平压单元位于所述折页单元的下游,且,所述平压单元包括限位板、平压板和平压驱动机构,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平压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的上下两侧,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平压板上下对应地设置,且,所述平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平压板之间通过弹性件驱动连接,以使所述平压驱动机构通过弹性件驱动所述平压板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平压板之间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压合。
25.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线还包括滚压单元,所述滚压单元位于所述平压单元的下游,
且,所述滚压单元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组和滚压驱动机构,所述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组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上,且,所述压合滚轴组的纵向轴线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滚压驱动机构与所述压合滚轴组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滚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合滚轴组进行滚动并对从两层所述压合滚轴组之间穿过的作业簿本进行滚动压合。
26.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线还包括横切单元,所述横切单元包括横切刀、横切驱动机构和横切止挡部,所述横切刀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上,且,所述横切刀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所述横切驱动机构与所述横切刀驱动连接,所述横切止挡部位于所述横切刀的下游侧,且,所述横切止挡部为可动的,以使所述横切止挡部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纸页从所述横切单元工位流出,并通过所述横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横切刀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所述输送装置上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横向裁切。
27.进一步地,所述生产线还包括纵切单元,所述纵切单元包括多个纵切刀、纵切驱动机构和纵切止挡部,所述多个纵切刀可升降地间隔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上,且,所述多个纵切刀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平行地设置,所述纵切驱动机构与所述多个纵切刀驱动连接,所述纵切止挡部位于所述纵切刀的下游侧,且,所述纵切止挡部为可动的,以使所述纵切止挡部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纸页从所述纵切单元工位流出,并通过所述纵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纵切刀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所述输送装置上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纵向裁切。
28.进一步地,所述纵切单元还包括侧方定位组件,所述侧方定位组件位于所述纵切刀的上游侧,且,所述侧方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挡板、可动挡板和推动件,所述固定挡板和所述推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上,且,所述固定挡板和所述可动挡板均与所述输送装置的流向平行地设置,所述可动挡板与所述推动件驱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推动件驱动所述可动挡板推动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可动挡板之间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侧方定位。
29.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折页单元、左缝制单元和右缝制单元,输送装置用于将作业簿本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折页单元设置在输送装置的输送机架上,以使折页单元对输送装置的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纸页进行对折叠合,左缝制单元和右缝制单元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上游的两侧,且,左缝制单元和右缝制单元均与输送装置流通,以使左缝制单元或右缝制单元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纸页流进输送装置的上游并流进折页单元工位进行对折叠合,这样,便可以通过人工将叠放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纸页放置在左缝制单元或右缝制单元进行上料缝线制作,而且,左缝制单元和右缝制单元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纸页均会流向折页单元工位进行对折叠合,采用两个缝制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生产线上的作业簿本纸页的数量,以避免因缝制单元在缝制过程中流速慢而造成生产线上的作业簿本纸页数量少,节约了缝制单元下游的折页单元不必要的生产等待时间,充分利用生产线的有限资源,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人工可分别通过左缝制单元或右缝制单元进行作业簿本纸页上料,避免了因缝制单元在缝制过程中流速慢而耽搁人工上料,提高了人工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30.为使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其他目的、优点、特征及作用能更清楚易懂,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出详细展开说明。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作业簿本半自动缝制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缝纫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切线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作业簿本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折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0.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折页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平压单元和滚压单元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平压单元和滚压单元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横切单元和纵切单元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横切单元和纵切单元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13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6.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输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48.100、输送装置;110、输送机架;120、输送带;130、输送辊轴;
49.200、折页单元;210、折页区域;220、折页止挡部;230、上坡部;240、折合滚轴;250、顶伸板;260、折页导向结构;261、折页导轨;262、折页滑块;270、顶伸机构;
50.300、平压单元;310、限位板;320、平压板;330、弹性件;340、平压驱动机构;341、转动轴;342、凸轮;343、支撑板;344、滚子;345、导向杆;350、平压导向结构;351、平压导轨;352、平压滑块;
51.400、滚压单元;410、压合滚轴;420、导向槽;430、升降块;440、导杆;450、弹簧;460、传动齿轮;
52.500、横切单元;510、排废运输带;520、横切刀;530、横切驱动机构;540、导向座;550、横切止挡部;
53.600、纵切单元;610、排废通道;620、纵切刀;630、纵切驱动机构;640、侧方定位组件;641、固定挡板;642、可动挡板;643、推动件;650、纵切止挡部;660、伸缩升降气缸;
54.700、左缝制单元;710、缝纫机;711、机针;712、压页条;713、从动带轮;714、主动带轮;720、切线单元;721、架体;722、连接件;723、轮毂;724、切线刀片;730、下压组件;731、支撑件;732、容纳孔;733、挡位板;740、检测单元;750、缝制机架;
55.800、右缝制单元;
56.900、作业簿本;
57.1000、平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作业簿本900半自动缝制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100,输送装置100用于将作业簿本900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折页单元200,折页单元200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以使折页单元200对输送装置100的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对折叠合;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上游的两侧,且,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均与输送装置100流通,以使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流进输送装置100的上游并流进折页单元200工位进行对折叠合。
60.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作业簿本900半自动缝制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100、折页单元200、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输送装置100用于将作业簿本900从生产线的上游输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折页单元200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以使折页单元200对输送装置100的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对折叠合,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上游的两侧,且,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均与输送装置100流通,以使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流进输送装置100的上游并流进折页单元200工位进行对折叠合,这样,便可以通过人工将叠放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放置在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进行上料缝线制作,而且,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900纸页均会流向折页单元200工位进行对折叠合,采用两个缝制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生产线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的数量,以避免因缝制单元在缝制过程中流速慢而造成生产线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数量少,节约了缝制单元下游的折页单元200不必要的生产等待时间,充分利用生产线的有限资源,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人工可分别通过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进行作业簿本900纸页上料,避免了因缝制单元在缝制过程中流速慢而耽搁人工上料,提高了人工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6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5所示,输送装置100包括:输送机架110;多个间隔设置的输送带120,多个间隔设置的输送带120从生产线的上游朝向下游的流向延伸设置;以及输送驱动组件,输送驱动组件与输送带120驱动连接,以驱动输送带120将作业簿本900纸页从上游至下游依次输送至各个工位进行加工制作。
62.为了实现作业簿本900在输送机架110的工作台面上自动进行输送,本实施例通过在工作台面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安装多个可转动的输送辊轴130和多个可转动的输送带120轮,输送带120的一端绕经输送辊轴130,输送带120的另一端绕经输送带120轮或输送辊轴130,输送带120的至少部分位于输送机架110的工作台面的上方,这样便可以通过输送驱动组件驱动输送辊轴130和输送带120轮转动而带动输送带120转动,工作台面上的作业簿本900与至少部分输送带120接触,进而带动作业簿本900从工作台面的上游朝向下游依次进行流动,输送辊轴130和输送带120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将输送带120绷紧
能正常运转为准,避免输送带120松弛而导致作业簿本900与输送带120接触不够紧密,进而造成作业簿本900与输送带1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而无法带动作业簿本900朝向下游进行移动。
63.具体地,如图1所示,输送机架110由多个矩阵分布的支撑板343型材、侧板型材以及工作台面板等搭建而成,工作台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镂空区域,以避让开输送带120,从而避免了工作台面板干扰输送带120正常运转,输送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主动链轮,输送机架110上设置有转动轴341,转动轴341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座和轴承横向安装在输送机架110上,转动轴341上设置有多个传动链轮,工作台面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可转动的传动链轮,输送辊轴130上设置有从动链轮,通过多条链条分别绕经主动链轮、传动链轮和从动链轮,这样,便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带动链条转动而带动传动链轮转动,再带动从动链轮和输送辊轴130转动,进而带动输送辊轴130和输送带120轮上绕经的输送带120转动,从而实现输送作业簿本900纸页从上游朝向下游进行流动。
6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均包括:缝制机架750;缝制传输带,缝制传输带设置于缝制机架750上,且,缝制传输带的下游端与输送装置100的上游端流通,以使缝制传输带的下游端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流进输送装置100的上游端;缝纫机710,缝纫机710设置于缝制机架750上,且,缝纫机710用于对缝制传输带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平缝成册;切线单元720,切线单元720设置于缝制机架750上,且,切线单元720位于缝纫机710与缝制传输带的下游端之间,以使所切线单元720对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进行切割断开;检测单元740,检测单元740设置于缝制机架750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生产线运行进行制作作业簿本900;其中,当检测单元740检测到缝制传输带上游端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流动至缝纫机710工位时,控制单元控制缝纫机710启动并对缝制传输带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平缝成册,缝制成册的作业簿本900顺着缝制传输带流动至切线单元720工位,以使切线单元720对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进行切割断开,其中,检测单元740可采用光电开关。
65.其中,缝制传输带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带120垂直地设置,缝制传输带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缝制传输带沿横向间隔设置,多条缝制传输带分别与打开的作业簿本900的两扇纸页接触,以预留出多条缝制传输带之间的间隔空间给缝制单元的缝纫机710对作业簿本900纸页中间进行穿线缝制,避免了缝纫机710将输送带120和作业簿本900穿线缝制在一起,缝制传输带可通过驱动电机、传动链、输送辊轴130和输送带120轮进行驱动运转,其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关于输送带120的描述,与输送带120不同之处在于缝制传输带的转速较慢,以输送作业簿本900纸页逐步进行穿线缝制,如图4所示,缝纫机710为现有的常规缝纫设备,本实施例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带轮714转动而带动传动带转动,进而带动从动带轮713转动,从而启动缝纫机710对作业簿本900进行穿线缝制,缝制机架750的上方还设置有压页条712,压页条712邻近缝纫机710的机针711设置,以通过压页条712压合作业簿本900纸页,提升缝纫机710缝制的稳定性,而对于缝纫机710的具体结构不再过多赘述,作业簿本900可为书本、图画本、美术本、写字本、书刊以及杂志等。
66.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切线单元720的切线刀片724与缝纫机710的机针711沿缝制传输带的流向对应地设置,且,切线单元720的切线刀片724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进
行转动并对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进行切割断开,旋转轴线与缝制传输带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且,切线刀片724的旋转轨迹的最低点切线旋转方向与生产线的流向相同。
67.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切线单元720包括:支架,支架设置于缝制机架750上,且,支架包括架体721、连接件722和顶靠件(图中未示出),顶靠件设置于支架上,连接件722的中部铰接在架体721上,连接件722的一端抵靠在顶靠件的下方;轮毂723,轮毂723可旋转地安装在连接件722的另一端;多个切线刀片724,多个切线刀片724沿轮毂723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缝制机架750上开设有镂空区域,切线刀片724与镂空区域上下对应地设置,以避让切线刀片724旋转切割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其中,顶靠件可采用螺栓,以通过螺栓穿设在架体721上,并螺栓的末端顶靠在连接件722的一端。
68.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切线单元720为升降式切刀,这种升降式的切线方式在切割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时,升降切刀伸入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很容易阻挡上游的作业簿本900顺着缝制传输带继续进行移动,导致上游的作业簿本900在缝制传输带上堆积错乱,或是待切线的上游的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间距很小,切刀无法伸入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而对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进行切断,进而影响后续的作业簿本900进行切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旋转式的切线方式能很好的避免在切线过程中而阻挡上游的作业簿本900顺着缝制传输带继续进行移动,旋转式的切线刀片724在伸入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切割平缝线1000时,旋转式的切线刀片724沿着切线单元720工位的缝制传输带的流向进行旋转,以防止上游的作业簿本900顺着缝制传输带而被切线刀片724阻挡继续向下游流动,降低了切线工序的故障率,避免出现错切或漏切作业簿本900的平缝线1000的情况。
69.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轮毂723为方体形结构,切线刀片724的一端设置于轮毂723的侧面,切线刀片724的另一端开设有刀刃,且,切线刀片724沿轮毂723的侧面所在平面进行延伸,多个切线刀片724呈中心对称分布,整体呈刀片叶轮结构,连接件722的自由端较为靠近连接件722与架体721的铰接点,连接件722的轮毂723刀片所在端较为远离连接件722与架体721的铰接点,当多套连续的作业簿本900逐渐朝向下游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套作业簿本900的侧边顶靠在轮毂723的第一个切线刀片724的侧面而推动切线刀片724和轮毂723进行转动,当转动至第二个切线刀片724末端接触到第一套作业簿本900的中部时,连接件722逆时针摆动,连接件722的轮毂723切线刀片724所在端上升,轮毂723的两个切线刀片724支撑在第一套作业簿本900的中部而使得轮毂723停止转动,当第一套作业簿本900和第二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连接平缝线1000移动至与第二个切线刀片724的刀刃接触时,平缝线1000无法支撑轮毂723和切线刀片724的重量,连接件722顺时针摆动,第二个切线刀片724将继续转动对平缝线1000进行切断,从而依次将连续的多套作业簿本900的每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切断,以实现连续缝制的每两套作业簿本900之间的平缝线1000能自动切断,并通过流动的作业簿本900推动切线刀片724进行旋转,无需增设旋转驱动部件。
7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邻近切线单元720的工位还设置有下压组件730,下压组件730包括:支撑件731,支撑件731设置于缝制机架750的上方上,且,支撑件731沿缝制传输带的流向延伸,支撑件73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孔732;以及球体,
球体放置于容纳孔732中,且,球体的直径大于容纳孔732的直径,以使球体对缝制机架750的工作台面上的作业簿本900进行下压压合,球体的上方设置有挡位板733,以防止较厚的作业簿本900将球体从容纳孔732中顶出,支撑件731分为两组,两组支撑件731上的球体分别对打开的作业簿本900的正面纸页和背面纸页进行下压压合,其中,支撑件731的横截面为l形,且,支撑件731较为靠近缝纫机710的一端部分地沿偏离输送装置100的工作台面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进而增大了支撑件731与工作台面之间的间距,以便于作业簿本900在移动过程中更顺利的进入到支撑件731与工作台面之间。
71.举例而言,当作业簿本900被缝制传输带在工作台面上进行输送移动时,球体凭借自身的重力对作业簿本900的多页纸张进行下压压合,避免了作业簿本900的纸张打开而移动受损被切线刀片724破坏,以提升平缝制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作业簿本900的纸张较多较厚时,球体被作业簿本900从容纳孔732中顶升起来,在挡位板733的限位作用下,防止了球体从容纳孔732中脱落离开,这样,便可以通过下压组件730的下压作用使得作业簿本900紧密贴在缝制传输带上朝向下游进行流动,以避免在作业簿本900推动切线刀片724进行旋转时因作业簿本900与缝制传输带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较小而被切线刀片724阻挡发生偏移,从而提升缝制传输带输送作业簿本900的稳定性。
7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折页单元200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折合滚轴240、顶伸机构270和折页区域210,其中,折页区域210的下游界线设置有折页止挡部220,以通过折页止挡部220拦截作业簿本900纸页在折页区域210内,折页区域210的上游界线设置有上坡部230,以通过上坡部230将输送装置100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900纸页存放到折页区域210内,两个折合滚轴240位于折页区域210的上方,且,两个折合滚轴240之间具有预定间隙,顶伸机构270的顶伸板250与预定间隙对应地设置,且,折合滚轴240的纵向轴线与输送装置10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以使顶伸机构270的顶伸板250顶靠作业簿本900上的平缝线1000并从两个折合滚轴240之间的预定间隙中向上顶起作业簿本900,并通过两个折合滚轴240以作业簿本900上的平缝线1000为对称轴线对作业簿本900进行滚压折合,折合的作业簿本900顺着输送装置100倾斜的输送带120被牵引至水平并继续向下游进行流动。
73.其中,如图7至图9所示,折页区域210的上游界线的上坡部230是具有斜面的凸块,且,凸块为多个,多个凸块沿折页区域210的上游界线成排地间隔设置,作业簿本900纸页在随输送装置100的输送带120流动至折页区域210的上游界线时,作业簿本900纸页沿凸块的斜面进入到折页区域210内,并在折页区域210的下游界线的折页止挡部220的止挡限位作用下,作业簿本900纸页被折页止挡部220拦截在折页区域210内,折页止挡部220可通过伸缩气缸驱动进行上升或下降,折页止挡部220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止挡板。
74.具体地,如图7至图9所示,顶伸机构270可采用伸缩气缸驱动顶伸板250进行上升或下降,输送机架110的两侧均设置有折页导向结构260,以引导顶伸板250沿竖直方向进行上升或下降,折页导向结构260包括折页导轨261和位于折页导轨261上的折页滑块262,折页导轨261竖直设置于输送机架110上,折页滑块262与顶伸板250连接,以使顶伸机构270的伸缩气缸驱动顶伸板250沿着折页导轨261进行上升或下降,折页止挡部220可通过伸缩气缸或其他机械驱动部件驱动进行上升或下降。
7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生产线还包括平压单元300,平压单元300位于折页单元200的下游,且,平压单元300包括限位板310、平压板320和平压驱动机构340,限位
板310和平压板320分别设置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的上下两侧,且,限位板310与平压板320上下对应地设置,且,平压驱动机构340与平压板320之间通过弹性件330驱动连接,以使平压驱动机构340通过弹性件330驱动平压板320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限位板310与平压板320之间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压合。
76.具体地,如图10所示,平压驱动机构340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341、凸轮342、滚子344、支撑板343和平压导向结构350,转动轴341横向可转动地设置于输送机架110的下方,驱动电机与转动轴341驱动连接,以驱动转动轴341进行转动,凸轮342设置于转动轴341上,滚子344设置于支撑板343的下端,且,滚子344沿第一凸轮342的外周表面接触连接,平压导向结构350包括平压导轨351和平压滑块352,平压导轨351竖直设置于输送机架110上,平压滑块352可滑动地设置于平压导轨351上,且,平压滑块352与支撑板343的侧面连接,以引导支撑板343沿竖直方向进行上升或下降,弹性件3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330间隔设置于支撑板343的上端并与平压板320连接,进而对作业簿本900起到缓冲压合的作用,且,支撑板343与平压板320之间可滑动地穿设有竖直的导向杆345,以对平压板320起到一定的支撑稳定作用,输送装置100的工作台面上设置有条形镂空区域,平压板320位于条形镂空区域内,以通过平压驱动机构340驱动平压板320上升并对输送装置100的工作台面上的作业簿本900进行直推压合,以使制作的作业簿本900能沿平缝线1000处的折痕进行折合。
7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生产线还包括滚压单元400,滚压单元400位于平压单元300的下游,且,滚压单元400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410组和滚压驱动机构,两层间隔设置的压合滚轴410组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且,压合滚轴410组的纵向轴线与输送装置10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滚压驱动机构与压合滚轴410组驱动连接,以通过滚压驱动机构驱动压合滚轴410组进行滚动并对从两层压合滚轴410组之间穿过的作业簿本900进行滚动压合。
78.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滚压单元400的两层压合滚轴410组均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压合滚轴410,位于下层的压合滚轴4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输送机架110的两侧上,位于上层的压合滚轴410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升降座可转动地安装在输送机架110的两侧上,输送机架110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槽420,导向槽420内设置有升降块430,升降块430与位于上层的压合滚轴410的端部转动连接,可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导向槽420的上侧壁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悬挂有导杆440,导杆440的下端与升降块430连接,且,导杆440上套装有弹簧450,以使作业簿本900从两层压合滚轴410组之间穿过进行滚动压合时两层压合滚轴410组之间的间距弹性可变,适用于滚动压合不同厚度的作业簿本900,适用范围较广,滚压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460,传动齿轮460设置于压合滚轴410的端部,且,位于同一层的压合滚轴410的传动齿轮460两两之间相互啮合连接,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齿轮460转动而带动压合滚轴410进行转动自动弹性压合作业簿本900。
7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生产线还包括横切单元500,横切单元500包括横切刀520、横切驱动机构530和横切止挡部550,横切刀520可升降地设置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且,横切刀520与输送装置100的流向垂直地设置,横切驱动机构530与横切刀520驱动连接,横切止挡部550位于横切刀520的下游侧,且,横切止挡部550为可动的,以使横切止挡部550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900纸页从横切单元500工位流出,并通过横切驱动机构530驱动横切刀520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输送装置100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横向
裁切。
80.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横切驱动机构530可采用伸缩气缸或其他机械驱动机构,以通过横切驱动机构530驱动横切刀520进行上升或下降,其中,横切刀520的两侧可滑动地分别设置于位于输送机架110的两侧的导向座540内,以通过导向座540引导横切刀520更稳定地进行上升或下降,输送机架110的下方设置有排废运输带510,排废运输带510位于横切刀520的下方,以通过排废运输带510将横切刀520切除的作业簿本900废纸片排出收集起来,横切止挡部550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止挡板,可通过伸缩气缸驱动止挡板进行上升或下降,以用于定位作业簿本900的预定尺寸,进而便于横切刀520按预定尺寸裁切作业簿本900纸页。
8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生产线还包括纵切单元600,纵切单元600包括多个纵切刀620、纵切驱动机构630和纵切止挡部650,多个纵切刀620可升降地间隔设置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且,多个纵切刀620与输送装置100的流向平行地设置,纵切驱动机构630与多个纵切刀620驱动连接,纵切止挡部650位于纵切刀620的下游侧,且,纵切止挡部650为可动的,以使纵切止挡部650运动至限制作业簿本900纸页从纵切单元600工位流出,并通过纵切驱动机构630驱动纵切刀620进行上升或下降并对输送装置100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纵向裁切。
82.其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纵切驱动机构630可采用伸缩气缸或其他机械驱动机构,以通过纵切驱动机构630驱动纵切刀620进行上升或下降,纵切止挡部650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止挡板,可通过伸缩升降气缸660驱动止挡板进行上升或下降,以用于定位作业簿本900纸页便于纵切刀620沿纵向裁切作业簿本900纸页。
83.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纵切单元600还包括侧方定位组件640,侧方定位组件640位于纵切刀620的上游侧,且,侧方定位组件640包括固定挡板641、可动挡板642和推动件643,固定挡板641和推动件643分别设置于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且,固定挡板641和可动挡板642均与输送装置100的流向平行地设置,可动挡板642与推动件643驱动连接,以通过推动件643驱动可动挡板642推动固定挡板641与可动挡板642之间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侧方定位。
84.其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侧方定位组件6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方定位组件640分别用于定位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流下来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纵向裁切,推动件643可采用伸缩气缸,以通过伸缩气缸推动可动挡板642向固定挡板641移动,进而推动固定挡板641与可动挡板642之间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侧方定位,以便于纵切刀620沿作业簿本900纸页的纵向预定尺寸处进行裁切,输送机架110的下方设置有排废通道610,排废通道610位于纵切刀620的下方,以通过排废通道610将纵切刀620切除的作业簿本900废纸片排出收集起来。
85.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15所示,纵切单元600沿纵向裁切之后的作业簿本900顺着输送装置100的输送带120继续向下游流动直到被收集起来,从而完成对作业簿本900进行制作的过程。
86.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87.本实用新型中的作业簿本900半自动缝制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100、折页单元200、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输送装置100用于将作业簿本900从生产线的上游输
送至生产线的下游,折页单元200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输送机架110上,以使折页单元200对输送装置100的上游流来的作业簿本900纸页进行对折叠合,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上游的两侧,且,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均与输送装置100流通,以使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流进输送装置100的上游并流进折页单元200工位进行对折叠合,这样,便可以通过人工将叠放预定页数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放置在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进行上料缝线制作,而且,左缝制单元700和右缝制单元800缝制之后的作业簿本900纸页均会流向折页单元200工位进行对折叠合,采用两个缝制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生产线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的数量,以避免因缝制单元在缝制过程中流速慢而造成生产线上的作业簿本900纸页数量少,节约了缝制单元下游的折页单元200不必要的生产等待时间,充分利用生产线的有限资源,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人工可分别通过左缝制单元700或右缝制单元800进行作业簿本900纸页上料,避免了因缝制单元在缝制过程中流速慢而耽搁人工上料,提高了人工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8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8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9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9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92.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94.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