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服务器机箱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1:5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机箱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要求服务器具有更高更好的性能,而散热能力成为影响服务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对风扇模组的组装拆卸的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风扇模组的安装与拆卸存在如下问题:
3.1、通过螺丝强风扇支架固定在机箱中,使得在组装和维护风扇模组时,不能实现整组的组装、拆卸,影响效率;
4.2、采用弹性螺丝安装风扇模组,虽然可以整体取出风扇模组,但是无省力结构,组装、拆卸不便利;而且风扇模组两侧走线材,需先绕线再组装风扇模组,因线材较多,导致组装风扇模组时容易被线材卡住,从而导致风扇模组的组装不顺利;
5.3、机箱与风扇模组两侧通道内的走线材,而为了散热需求,两侧的通道需要在任何状态下都不允许有间隙,否则会出现风流反流导致散热出现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两通道内绕好线后增加弹性泡棉塞住多余的间隙,而这种做法增加了组装的复杂性,且单独的弹性泡棉很容易在系统维护时取出后遗失或忘记组装,导致系统出现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及服务器。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包括底壳和风扇模组,所述底壳包括底板,所述风扇模组设在所述底壳内;
8.所述风扇模组包括风扇支架、多个风扇本体和驱动件,所述风扇支架具有多个容纳腔,多个所述风扇本体安装在多个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风扇支架,且所述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风扇模组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相对所述底壳移动,所述风扇模组通过所述驱动件进出所述底壳。
9.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臂和连接两个所述侧臂的中间把手,两个所述侧臂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风扇支架,所述侧臂包括传动部,所述底壳内设有与所述传动部适配的传动配合件。
10.可选地,所述风扇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立板,两个所述侧臂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所述侧立板,所述侧立板上设有两个止挡定位结构,两个所述止挡定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侧臂可转动的角度范围。
11.可选地,所述止挡定位结构包括止挡部和定位部,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定位部均凸设于所述侧立板;
12.所述侧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侧臂还包括与所述传动部相连的本体部以及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悬伸部,所述悬伸部可弹性抵接所述定位部。
13.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所述传动配合件的支撑架,所述风扇模组设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组件和弹性隔热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具有垂直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支撑部;
14.所述底壳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竖直支撑部与所述侧板平行且间隔;
15.所述弹性隔热件与所述竖直支撑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弹性隔热件与所述侧板相抵接。
16.可选地,所述弹性隔热件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一块隔热板,所述连接板平行贴合所述竖直支撑部,所述隔热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且所述隔热板、所述连接板均与所述底板垂直;
17.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所述隔热板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缝隙。
18.可选地,所述弹性隔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弹性隔热件为硅胶隔热件或橡胶隔热件。
19.可选地,所述竖直支撑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传动配合件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传动配合件、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三者铆接固定;
20.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相卡接。
21.可选地,在所述第二支撑板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相对的两个边沿分别设有装卸导引结构和定位导引结构;
22.所述风扇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装卸导引结构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定位导引结构用于与所述风扇支架的外表面滑动接合。
23.可选地,所述装卸导引结构为第一导引板,所述侧立板的边沿设有导槽结构,所述第一导引板与所述导槽结构可滑动连接;
24.所述定位导引结构为第二导引板,所述第二导引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呈直角弯折连接以与所述风扇支架的一拐角滑动连接。
25.可选地,所述传动部为不完全齿轮,所述传动配合件为与所述不完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呈板状件;
26.所述齿条的分度线与所述不完全齿轮的分度圆相切,且所述齿条的分度线垂直于所述底板。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上述服务器机箱。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机箱,通过驱动件能够实现风扇模组的整体组装和拆卸,省力便捷;
30.在一些示例中,风扇模组的两侧与底壳之间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与底壳的侧板之间形成独立的绕线空间,使得风扇模组的装卸不受线材的影响,组装顺序也不受限制;
3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架内设有弹性隔热件,使得两侧绕线空间不受机箱配置的影响,以此避免风流反流的问题,且弹性材质的隔热件可免工具组装拆卸、组装到支撑架中;
32.在一些示例中,风扇模组两侧的支撑架通过巧妙设计,料件完全实现共用,减少料
件的种类,从而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3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机箱的分解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与齿条配合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与齿条配合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的风扇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39.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图7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分解示意图;
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组装到机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未组装至机箱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的侧臂与齿条啮合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组装至机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组装至机箱中的侧视图;
50.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模组的端接口与板端接口对应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5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53.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机箱,包括风扇模组1和底壳2,底壳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21以及与两个侧板21相连的底板22,风扇模组1设在底壳2内;
54.风扇模组1包括风扇支架11、多个风扇本体12和驱动件13,风扇支架11具有多个容纳腔113,多个风扇本体12安装在多个容纳腔113内,驱动件13可转动地连接风扇支架11,且驱动件13适于驱动风扇模组1在垂直于底板22的方向上相对底壳2移动,风扇模组1通过驱动件13进出底壳2。
55.优选的,多个风扇本体12与多个容纳腔113一一对应设置,结构简单,方便风扇本体的安装。
56.该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机箱,通过驱动件13驱动风扇模组1在垂直于底板22的方向上相对底壳2移动,使得风扇模组1在驱动件13的作用下进出底壳2,如此实现风扇模组1在底壳内的省力组装及拆卸。
57.服务器机箱内还设有服务器主板6,风扇模组的风扇本体具有端接口7,风扇模组的端接口7与服务器主板6的板端接口61相连接,对风扇模组实现电源及信号的导通。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驱动件1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臂131和连接两个侧臂131的中间把手132,两个侧臂131可转动地连接风扇支架11,侧臂131包括传动部1311,底壳2内设有与传动部1311适配的传动配合件3。
59.其中,侧臂通过铆钉及垫片铆合在风扇支架上,中间把手与两个侧臂之间通过铆钉固定。
60.该实施例中,风扇模组1的驱动件13为把手,侧臂131上的传动部1311与传动配合件3的配合,通过转动驱动件13使得风扇模组进出服务器机箱的底壳。使用中间把手132可使得两个侧臂131同时旋转,从而实现左右两侧传动部的同步运动,使得风扇模组的取出及拆卸更顺畅;且中间把手132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驱动件13。风扇模组安装到底壳内部时,侧臂131平行于底壳2的侧板21。
61.可选的,中间把手132的中间部位设有两个相向内凹的弧形缺口结构1321,弧形缺口结构1321方便操作人员手持。
6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传动部1311为不完全齿轮,传动配合件3为与不完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齿条呈板状件;
63.齿条的分度线与不完全齿轮的分度圆相切,且齿条的分度线垂直于底板22。
64.通过不完全齿轮的齿与齿条啮合来传递动力及运动,使得风扇模组可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进出底壳,省力方便。
65.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支架1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立板111,两个侧臂131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侧立板111,侧立板111上设有两个止挡定位结构4,两个止挡定位结构4用于限制侧臂131可转动的角度范围。
66.其中,侧立板111平行于底壳2的侧板21,两个止挡定位结构4限制了侧臂1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处,风扇模组1未安装到底壳2内;在第二位置处,风扇模组1装到底壳2内,风扇模组的端接口与服务器主板的板端接口连接。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止挡定位结构4包括止挡部41和定位部42,止挡部41和定位部42均凸设于侧立板111;
68.侧臂131为一体成型结构,侧臂131还包括与传动部1311相连的本体部1312以及与本体部1312相连的悬伸部1313,悬伸部1313可弹性抵接定位部42。
69.该实施例中,优选止挡部41为l型止挡片或者止挡凸点;
70.本体部1312与传动部1311相连,悬伸部1313凸出于本体部1312,优选悬伸部1313为相对于本体部1312的l型悬伸臂;优选定位部42凸出于侧立板111并具有向侧立板11内凹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小于定位部垂直于侧立板方向上的厚度,悬伸部1312弹性接触定位部42,使得侧臂131抵靠相应的止挡部41时,侧臂131能够相对固定(或锁紧),避免侧
臂1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随意转动,从而提升风扇模组1与底壳相连的可靠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风扇本体12包括风扇和容纳风扇的风扇盖体121,风扇盖体121包括风扇前盖1211和风扇后盖1212,风扇盖体121上设有弹性凸块1213和一对拐角缺口1214,一对拐角缺口1214用于方便手抓风扇本体;风扇支架11还包括平行于侧立板111的多个竖板112,多个竖板112和侧立板111上设有卡孔114,风扇本体12经弹性凸块112卡进卡孔114中,在风扇支架11上实现风扇本体12的固定;风扇本体12卡接风扇支架11的方式,在出现风扇本体失效时,方便风扇本体的拆卸。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2所示,底板22上设有两个用于安装传动配合件3的支撑架5,风扇模组1设在两个支撑架5之间;
73.支撑架5包括支撑组件和弹性隔热件51,支撑组件与底板22固定连接,支撑组件具有垂直于底板22的竖直支撑部,竖直支撑部与侧板21平行且间隔;
74.弹性隔热件51与竖直支撑部可拆卸连接,且弹性隔热件51与侧板21相抵接。
75.支撑架5的竖直支撑部与底壳2的侧板21相间隔,风扇模组、支撑架组装到底壳内,风扇两侧的支撑架提供两个独立的绕线空间,使得风扇模组的组装拆换与线材的组装拆换互不影响,无组装顺序限制,方便风扇模组的组装拆卸;可拆卸的弹性隔热件使得两侧的绕线空间不受机箱配置的影响,且绕线空间内设置弹性隔热件,可有效避免热量反流。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弹性隔热件51包括连接板511和至少一块隔热板512,连接板511平行贴合竖直支撑部,隔热板512与连接板511垂直连接,且隔热板512、连接板511均与底板22垂直;
77.在垂直于底板22的方向上,隔热板512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缝隙513。
78.该实施例中隔热板512在绕线空间内阻止风扇模组下游的热量反流,隔热板512上的缝隙513方便隔热板的部分弯折,从而方便走线。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隔热件51为一体成型结构,弹性隔热件51为硅胶隔热件或橡胶隔热件,可在竖直支撑部上可免工具组装和拆卸弹性隔热件。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至图9,竖直支撑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52和第二支撑板53,传动配合件3设在第二支撑板53上,传动配合件3、第二支撑板53与第一支撑板52三者铆接固定;
81.第一支撑板52上设有卡槽531,连接板511上设有卡扣5111,卡扣5111与卡槽531相卡接;
82.第二支撑板53上设有让位槽,让位槽用于给连接板的卡扣让出空间,方便连接板511的卡扣卡接第一支撑板52的卡槽。
83.该实施例中,弹性隔热件经卡扣与第一支撑板的卡槽卡接,方便弹性隔热件的装卸。卡扣呈l型结构突出于连接板,第一支撑板52上设有t字形卡槽以卡接卡扣,t字形卡槽方便卡扣的装拆;在连接板上设置两个卡扣,相应的第一支撑板上设置两个卡槽,如此提高弹性隔热件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84.可选的,第一支撑板52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上设有也设有铆合孔,以与底壳的底板铆接,从而实现支撑架在底板上的固定。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在第二支撑板53背向第一支撑板52的一侧,第二支撑板53的相对的两个边沿分别设有装卸导引结构531和定位导引结构532;
86.风扇支架11上设有与装卸导引结构531配合的导向结构115,定位导引结构532用于与风扇支架11的外表面滑动接合。
87.该实施例中,通过装卸导引结构531使得风扇支架11与支撑架5对接,通过定位导引结构限制风扇支架11辅助风扇支架11与支撑架5对准。
88.在一些实施例中,装卸导引结构531为第一导引板,导向结构115包括与侧立板111的边沿相连的导槽结构,第一导引板与导槽结构可滑动连接;
89.定位导引结构532为第二导引板,第二导引板和第二支撑板53之间呈直角弯折连接以与风扇支架11的一拐角滑动连接。
90.支撑架5的第一导引板与风扇支架11的导槽结构滑动连接,第二导引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呈直角以对风扇支架11进行限位,如此确保风扇模组能够对准底壳内的区域,实现风扇模组的端接口与服务器主板的板端接口连接。
9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侧立板的方向上,风扇模组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中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设有铆合孔,第一支撑板具有垂直于底板的第一轴线,第一支撑板上的铆合孔关于该第一轴线对称,第二支撑板具有垂直于底板的第二轴线,第二支撑板上的铆合孔关于该第二轴线对称,且在垂直于第一支撑板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板上的铆合孔和第二支撑板上的铆合孔一一对应,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传动配合件(例如齿条)铆接,如此具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支撑组件可在风扇模组的两侧通用;在配合风扇模组的结构的基础上,风扇模组两侧的支撑架的组成部件通用,减少模具套数,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其中,第一轴线、第二轴线是为了方便介绍铆合孔的设置形式而引入的虚拟结构。
92.接下来,参照附图,介绍风扇模组装入底壳的底壳内的过程。
93.参照图5,将侧臂、中间把手相连形成驱动件,将驱动件与风扇支架相连;
94.参照图2、图7和图8,将风扇本体卡装到风扇中,形成风扇模组;
95.参照图9至图12,将齿条安装到支撑架上,将支撑架安装到底壳内;
96.参照图13至图17,将风扇模组安装到底壳中。
9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间把手132、侧臂131分别呈板状结构,侧臂平行于风扇支架的侧立板111,中间把手13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侧臂131所在的平面;优选中间把手、侧臂组成的驱动件在受力提起的状况下,在两个止挡定位结构之间,驱动件限制在90
°
的范围内转动。
98.参照图3、图13和图14,侧臂131在第一位置,中间把手132垂直于底壳2的底板22,不完全齿轮与齿条之间呈第一啮合状态。在第一啮合状态下不完全齿轮与齿条刚好接触啮合,不完全齿轮的齿与齿条的齿没有交叉啮合,风扇模组还未安装至底壳内。在该状态下,中间把手132位于风扇支架11的上方,风扇支架与支撑架上的装卸导引结构、定位导引结构位置对准。
99.参照图4、图15和图16,侧臂132在第二位置,中间把手132平行于底壳2的地板22,中间把手132位于风扇支架11的侧部,不完全齿轮与齿条之间呈第二啮合状态。在第二啮合状态下不完全齿轮的齿与齿条的齿交叉啮合。
10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通过将中间把手转动90
°
,优选中间把手从竖直状态转至水平状态,不完全齿轮与齿条从第一啮合状态切换至第二啮合状
态,该过程中不完全齿轮的转动带动风扇模组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向底板移动,直至风扇模组的端接口与服务器主板的板端接口对接,从而实现风扇模组的电源及信号的导通。风扇本体的端接口的位置、服务器主板的板端接口的位置可参照图17,图17中风扇本体的底部朝上以示意出端接口的位置。
10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完全齿轮、齿条的参数设置可优选如下,通过不完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可实现风扇模组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移动。
102.例如,不完全齿轮的参数:
103.模数m=2,齿数z=16,压力角a=20
°

104.齿顶高ha=2mm,齿根高hf=2.5mm,齿全高h=4.5mm;
105.分度圆直径d=32mm,基圆直径db=30.07mm,齿顶圆直径da=27mm,齿根圆直径df=36mm;
106.齿厚s=3.14mm,齿槽宽e=3.14mm;
107.例如,齿条参数:
108.模数m=2,压力角a=20
°

109.齿顶高ha=2mm,齿根高hf=2.5mm,
110.齿厚s=3.14mm,齿槽宽e=3.14mm。
111.参照图13至图16,驱动件绕逆时针方向旋转90
°
,即不完全齿轮转动90
°
,通过不完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风扇模组沿着平行于齿条的方向(即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向下运动。
112.不完全齿轮与齿条之间从第一啮合状态切换至第二啮合状态的过程中,风扇模组的运动行程=πd/4=25.12mm;
113.同理的,当拆卸风扇模组时,驱动件绕顺时针转动90
°
,风扇模组沿着估计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向上运动25.12mm。
114.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上述服务器机箱,还包括cpu散热器、内存条等器件。
115.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1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17.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