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水反应器清水提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9:4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反应器清水提取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地球上部分地方被水所覆流,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需水量的激增,加上水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污水处理设施的滞后和非点源污染控制不够得力,使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两大问题:水坏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这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愈益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
3.相对于水资源短缺,更是迫切的是水资源污染问题。洁净的水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自然水资源遭受各类有机物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化学、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其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生物难降解的成分,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水体污染。于是人们对污水的处理净化和回用就变得很重要,如果能很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那么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
4.在污水处理中,电化学絮凝法又称作电恕凝法,即利用可溶性电极(一般为铁电极或者铝电极)作为正极,在电流的作用下溶解于污水中,产生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用其凝聚性聚集水中的胶体物质与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电恕凝技术涉及了水污染物与强电场的反应以及电化学产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这一过程可去除水中重金属阳离子,还可杀死水中的微生物,该过程可沉淀带电胶体状物质并可显著去除其它离子、胶体、乳状物。电絮凝技术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已被实践所证实,电恕凝技术不仅可应用在各种工业废水处理中,在农业和注重生活质量的农村,可应用在去除饮用水中的病原体、重金属和食物生产中清洗水的污染物。
5.污水在通电后会形成絮体与气体,比重较大的絮体会向下沉淀,比重较小与携带气泡的絮体会上浮在液面上,中间部分的液体杂质较少,将中间部分的液体取出后可得到处理完成的清水。但是通电过程中不断的会有气体的生成,会带动絮体在处理的污水中不断翻腾,为提取出清水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亟需一种污水反应器清水提取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反应器清水提取结构,具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点。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反应器清水提取结构,包括外筒和内胆,所述外筒上连通设置有污水进管,外筒的上端口设置有用于封闭端口的端盖,
8.所述内胆设置在外筒内,且内胆上连通设置有出浮渣管、出沉淀管和出水管,所述
出浮渣管与内胆的连接处靠近内胆的顶部设置,所述出水管与内胆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出沉淀管与内胆的连接处靠近内胆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浮渣管、出沉淀管和出水管贯穿外筒的侧壁与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内胆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外筒内的水运送进内胆的进水件,所述内胆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外筒的内侧设置有分别与每个第一电极配对的第二电极。
9.优选的,所述内胆内设置有取水器与出水管连通设置,所述取水器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环状管道,所述环状管道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10.优选的,所述进水孔开设在环状管道的内圈侧与外圈侧,且进水孔的中心线均水平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环状管道为圆管.
12.优选的,所述内胆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13.优选的,多个所述环状管道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14.优选的,所述污水进管设置在外筒的底壁,所述进水件的进水口靠近内胆的顶部设置,所述进水件的出水口靠近内胆的底部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一、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17.二、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使得两电极之间的电压逐渐增强,使得在处理时,对于多种污染物易于处理的污染物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下半部分就进行凝絮,较为难处理的污染物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上半部分进行凝絮,达到了提高无数处理效果的目的;
18.三、取水器设置为环状管道能够在辅助清水平稳排出的同时不干扰絮体的上浮或下沉,减少对污水沉降造成的干扰;
19.四、环状管道为圆管制成,不会使得絮体在沉淀或上浮过程中堆积在环状管道附近,减少对污水沉降造成的干扰;
20.五、进水孔设置在环状管道的内圈侧与外圈侧,且进水孔朝向不向上或下倾斜,能够有效的避免絮体在沉降或上浮过程中自主落入环状管道内的现象,有效提高提取出的清水的洁净程度。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外筒、内胆、第一电极、第二电机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施例取水器的剖视图。
25.图中:1、外筒;11、污水进管;2、内胆;21、出浮渣管;22、出沉淀管;23、出水管;3、端盖;4、进水件;5、第一电极;6、第二电极;7、环状管道;71、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
28.如图1、2所示,一种污水反应器清水提取结构,包括外筒1和内胆2,所述外筒1上连通设置有污水进管11,外筒1的上端口设置有用于封闭端口的端盖3。
29.如图2、3所示,所述内胆2设置在外筒1内,且内胆2上连通设置有出浮渣管21、出沉淀管22和出水管23,所述出浮渣管21与内胆2的连接处靠近内胆2的顶部设置,所述出水管23与内胆2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出沉淀管22与内胆2的连接处靠近内胆2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浮渣管21、出沉淀管22和出水管23贯穿外筒1的侧壁与外筒1固定连接,所述内胆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外筒1内的水运送进内胆2的进水件4。
30.在出浮渣管21、出沉淀管22和出水管23支撑的作用下,内胆2悬空设置在外筒1内,在本实施例中内胆2与外筒1同轴设置,内胆2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为电凝絮后的水提供静置区域,使得清水与杂质及浮渣分层清晰,方便清水的取出。
31.本实施中整个电凝絮过程在外筒1内完成,所述内胆2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5,所述外筒1内还设置有多个与第一电极5配对的第二电极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6均设置为六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6的数量,为了便于对第一电极5位置的定位,内胆2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电极5位于内胆2的棱边处。
32.在本实施例中进水件4选取为z字型的管道,总长度与内胆2的总高度基本相同,进水件4的进水端靠近内胆2的顶部设置,出水端靠近内胆2的底部设置,且位于出沉淀管22管口的上方,以避免对冲沉淀出的杂质,干扰杂质的排出。源源不断进入外筒1内的污水从外筒1的底部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被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6进行处理,到达进水件4进水端的污水完成处理,为了使得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强,所述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6间的距离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使得在处理使得污水所承受的电压逐渐增强,频率逐渐变高,处理污水中不易处理的物质。为了便于第一电极5的安装,内胆2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6均设置为六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6的数量,为了便于对第一电极5位置的定位,内胆2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电极5位于内胆2的棱边处。
33.如图2、4所示,出水管23位于内胆2内的一端连通有取水器以帮助清水的取出,取水器包括至少一个水平设置的环状管道7,所述环状管道7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水孔71,环状管道7的设置能够使得位于中间部分的清水均匀的提取。在本实施例中环状管道7设置为三个,三个环状管道7间相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内胆2的总高以及污水水质情况来选取环状管道7的数量,多个环状管道7的设置能够提高取水效率的同时避免取水点及进水孔71处产生较大的吸力,有效的减少了絮体随取清水时被取出的现象发生。
3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由上至下直径逐渐减小的内胆2,三个环状管道7的直径也逐渐减小。多个进水孔71均匀分布在环状管道7的内圈侧与外圈侧,且中心轴线水平设置,使得上浮与下沉的絮体均不会主动落入进水孔71内被送入出水管23内被排出。在本实施例中环状管道7为圆形管道,因环状管道7的顶面为圆弧面,落在环状管道7上的沉淀会沿圆弧面滑落,不会存积在环状管道7上,影响沉淀的排出;浮渣在上浮过程中会与环状管道7的底面接触,因环状管道7的底面为圆弧面,与底面接触的浮渣会在弧面的导向下离开底面进行上浮,不会堆积在环状管道7底部,影响浮渣的排出。
35.使用时,操作人员将污水从污水进管11通入外筒1内进行处理,完成处理的污水由进水件4运送进内胆2进行沉降,待沉淀下沉,浮渣上浮后位于中间部分的清水从进水孔71进入环状管道7内,最终从出水管23排出。上浮的杂质从出浮渣管21排出,下沉的杂质从出沉淀管22排出。
3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实用新型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