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8:19: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附件,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如今,电梯作为现代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垂直交通工具,不仅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电梯的安全更是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3.目前传统的电梯轿门锁装置中,大部分轿门锁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是分开动作,电梯轿门锁的安全性由机械和电气两部分来保证,机械部分实现门系统开门相应,电气部分主要实现门锁回路的控制,按这种常规方式设置的轿门锁,不仅需要增加额外的附加装置,使轿门锁结构复杂,增大维修难度和电梯的成本,而且机械和电气的安全性不能同时保证,降低了轿门锁可靠性,难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传统的电梯轿门锁开关插座是正置设置的,具体地,开关插座上的电源凹槽向上,这样设置开关槽内易有灰尘堆积,且传统的电梯轿门锁锁钩是向下设置的,在关门锁紧时,锁钩对开关的冲击大,容易损坏开关。
5.电梯在多种情况下开关门时,具体地,当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时的开关门和非开锁区域时的开关门,传统的电梯轿门锁需要通过不同模块实现,结构复杂,成本高,降低了电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7.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包括:
8.门刀底板、门刀臂组件、锁钩、连杆组件和验证开关,所述门刀臂组件和所述锁钩均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门刀底板上,所述验证开关包括开关触点和开关插座,所述开关触点设置在所述锁钩上,所述开关插座设置在位于所述锁钩上方的外部基座上;
9.所述连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锁钩上,并转动连接所述门刀臂组件,所述锁钩包括尾端和尖部朝上的钩端,所述尾端上设置有配重块;
10.所述连杆组件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门刀臂组件向内收拢,并带动所述锁钩的钩端向下转动,使所述开关触点脱离所述开关插座,实现解锁,还用于带动所述门刀臂组件向外张开,使所述锁钩的钩端通过所述配重块向上转动,使所述开关触点接触所述开关插座,实现锁紧。
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启动块和摆杆组件,所述摆杆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门刀底板上,用于卡接所述启动块;
12.所述启动块连接于所述连杆组件,用于推动所述连杆组件摆动。
1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摆杆组件包括摆杆和摆杆簧,所述摆杆可转动地设
置在所述门刀底板上,所述摆杆通过所述摆杆簧弹性连接于所述门刀底板,所述摆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轴承,另一端设置有滚动轴承;
14.所述限位轴承用于卡接所述启动块,所述滚动轴承用于接触外部门机底板上的曲线板,使所述摆杆回转并带动所述限位轴承在所述启动块上移动;所述滚动轴承还用于通过所述摆杆簧向下移动脱离所述曲线板,使所述摆杆回转并带动所述限位轴承卡接所述启动块。
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转动件;
16.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均同轴套设在所述转动件上;
17.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锁钩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门刀臂组件,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启动块,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构成联动组件。
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组件;
19.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门刀底板上,并弹性连接于所述启动块,用于向所述启动块提供弹性力。
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门刀臂组件包括左门刀臂、右门刀臂、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
21.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铰接所述门刀底板,所述启动块通过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以在外力驱动下带动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
22.所述左门刀臂、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右门刀臂和所述第二连接块顺次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使所述启动块最终能带动所述左门刀臂和所述右门刀臂向外张开或向内夹紧。
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紧急解锁装置,所述紧急解锁装置包括紧急解锁片和紧急解锁拉簧,所述紧急解锁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门刀底板上,所述紧急解锁拉簧的一端弹性连接于所述紧急解锁片,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门刀底板;
24.所述紧急解锁片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救援绳索的固定部,使所述救援绳索能带动所述紧急解锁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下压所述锁钩的钩端,所述紧急解锁拉簧积聚势能;
25.当释放所述救援绳索时,所述紧急解锁拉簧释放势能,使所述紧急解锁片沿逆时针转动并脱离所述锁钩的钩端。
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能使机械部分锁紧与电气回路安全验证同时保证,使轿门锁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降低维修难度和电梯的成本,提高了轿门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种情况的开关门通过这样联动的开关门方式变得更简单、更可靠和安全。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0.图1是实施例中电梯轿门锁装置的第一结构主视图;
31.图2是实施例中电梯轿门锁装置的第一结构后视图;
32.图3是实施例中正常开门情况下轿门锁装置的第二结构主视图;
33.图4是实施例中开锁区域轿厢外扒门时轿门锁装置的第三结构主视图;
34.图5是实施例中非开锁区域电机误开门时轿门锁装置的第四结构主视图。
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6.1-门刀底板;2-门刀臂组件;3-锁钩;4-连杆组件;5-启动块;6-验证开关;7-摆杆组件;8-弹性组件;9-开关触点;10-开关插座;11-圆弧滑槽;12-限位开槽;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第三连杆;16-转动件;17-摆杆;19-摆杆簧;20-限位轴承;21-滚动轴承;22-曲线板;23-限位凹槽;24-左门刀臂;25-右门刀臂;26-第一连接块;27-第二连接块;28-启动块拉簧;29-支撑柱;30-紧急解锁片;31-紧急解锁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
38.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包括:
39.门刀底板1、门刀臂组件2、锁钩3、连杆组件4、启动块5、验证开关6、摆杆组件7和弹性组件8,门刀臂组件2和锁钩3均可移动地设置在门刀底板1上。
40.连杆组件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锁钩3上,并转动连接于启动块5和门刀臂组件2,用于带动门刀臂组件2摆动。锁钩3包括尾端和尖部朝上的钩端,尾端上设置有配重块(图中未示出),配重块使锁钩3尾端的重量大于锁钩3钩端的重量,用于在关门时,带动锁钩3的钩端向上转动,保证下文开关触点9能接触开关插座10。
41.验证开关6包括开关触点9和开关插座10,开关触点9设置在锁钩3上,开关插座10设置在位于锁钩3上方的外部基座上。
42.具体地,锁钩3可绕门刀底板1旋转并在左下侧固定有限位橡胶(图中未示出),配重块使锁钩3尾端的重量大于锁钩3钩端的重量,在重力的作用下,配重块保持向下。锁钩3的钩端固定有开关触点9,与固定在门机底板上的开关形成电气联锁。锁钩3的钩端在尾端配重块的作用下保持向上的状态,使开关触点9能接触开关插座10,保持锁紧状态。
43.摆杆组件7和弹性组件8均设置在门刀底板1上,摆杆组件7卡接启动块5,启动块5用于对摆杆组件7进行限位,弹性组件8弹性连接于启动块5,用于向启动块5提供弹性力。
44.具体地,门刀底板1上设置有圆弧滑槽11,启动块5可移动地设置在圆弧滑槽11内,摆杆组件7卡接启动块5,用于限制启动块5的左右摆动。弹性组件8弹性连接于启动块5,用于向启动块5提供弹性力,使启动块5时刻保持向开门方向受力。
45.门刀底板1上端还包括限位开槽12,启动块5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限位开槽12内,限位开槽12用于限制启动块5的左右摆动。启动块5上设置有限位圈(图中未示出),该限
位圈保持着启动块5始终在门刀底板1上端设置的限位开槽12内动作。
46.启动块5可转动地设置在门刀底板1上,还用于在锁钩3进行解锁时通过连杆组件4推动门刀臂组件2向内收拢,并带动锁钩3向下转动,使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启动块5还用于在锁钩3进行锁定时,通过外力作用使摆杆组件7在启动块5上移动,使启动块5回转,并通过连杆组件4推动门刀臂组件2向外张开,同时通过锁钩3尾端的配重块的作用带动锁钩3的钩端向上转动,使开关触点9接触开关插座10,实现锁紧。
47.具体地,启动块5、锁钩3、摆杆组件7以及下文的紧急解锁装置均位于门刀底板1的第一面,门刀臂组件2位于门刀底板1的第二面。从轿门锁的后视图看,也就是从门刀底板1的第一面看,摆杆组件7设置在连杆组件4的左上方同时位于启动块5的左侧,连杆组件4位于锁钩3的右上方同时位于启动块5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有的上、下、左或右等方向,均是从轿门锁的后视图看,也就是从门刀底板1的第一面上看的。
48.具体地,本实施例能使机械部分锁紧与电气回路安全验证同时保证,使轿门锁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降低维修难度和电梯的成本,提高了轿门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种情况的开关门通过这样联动的开关门方式变得更简单、更可靠和安全。
49.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三连杆15和转动件16,第一连杆13的第一端、第二连杆14的第一端和第三连杆15的第一端均同轴套设在转动件16上。
50.具体地,第一连杆13的第一端套设在转动件16的第一端,第三连杆15的第一端套设在转动件16的第二端,第二连杆14的第一端套设在转动件16的中部,同时位于第一连杆13和第三连杆15之间。
51.第一连杆13的第二端设置在锁钩3上,第二连杆1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门刀臂组件2,第三连杆1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启动块5,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和第三连杆15之间构成联动组件。
52.本实施例中,摆杆组件7包括摆杆17和摆杆簧19,摆杆17可转动地设置在门刀底板1上,摆杆17通过摆杆簧19弹性连接于门刀底板1,摆杆17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轴承20,另一端设置有滚动轴承21。
53.限位轴承20用于卡接启动块5,滚动轴承21用于接触外部门机底板上的曲线板,使摆杆17回转并带动限位轴承20在启动块5上移动;滚动轴承21还用于通过摆杆簧19向下移动脱离曲线板,使摆杆17回转并带动限位轴承20卡接启动块5。需要说明的是,限位轴承20时刻与启动块5接触。
54.本实施例中,启动块5包括限位凹槽23,限位凹槽23用于容纳摆杆17上的限位轴承20,对摆杆17进行限位。启动块5可绕门刀底板1旋转,限位凹槽23位于启动块5左侧,限位凹槽23优选为圆弧凹槽。启动块5还包括限位曲面,限位曲面位于启动块5左侧并与限位凹槽23连通,限位轴承20时刻与限位曲面相接触,当摆杆17脱离限位凹槽23时,摆杆17在启动块5的限位曲面上移动。
55.本实施例中,门刀臂组件2包括左门刀臂24、右门刀臂25、第一连接块26和第二连接块27,第一连接块26的中部铰接门刀底板1,启动块5通过连杆组件4连接第一连接块26,以在外力驱动下带动第一连接块26转动。左门刀臂24、第一连接块26、右门刀臂25和第二连接块27顺次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启动块5最终能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向
外张开或向内夹紧。
56.具体地,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能随着第一连接块26和第二连接块27的转动,实现向外张开或向内夹紧。
57.具体地,启动块5连接于第三连杆15的第二端,第三连杆15的第一端套设在转动件16的第二端,第二连杆14的第一端套设在转动件16的中间,第二连杆14的第二端连接于左门刀臂24,启动块5能通过第三连杆15、转动件16和第二连杆14,最终带动左门刀臂24移动,并通过左门刀臂24、第一连接块26、右门刀臂25和第二连接块27之间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向外张开或向内夹紧。
5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紧急解锁装置,紧急解锁装置包括紧急解锁片30和紧急解锁拉簧31,紧急解锁片30可转动地设置在门刀底板1上,紧急解锁拉簧31的一端弹性连接于紧急解锁片30,另一端连接于门刀底板1。
59.紧急解锁片3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部救援绳索的固定部,使救援绳索能带动紧急解锁片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下压锁钩3的钩端,紧急解锁拉簧31积聚势能。当释放救援绳索时,紧急解锁拉簧31释放势能,使紧急解锁片30沿逆时针转动并脱离锁钩3的钩端。具体地,紧急解锁片30横向设置在门刀底板上,紧急解锁片30上用于固定外部救援绳索的固定部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支柱。
60.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8包括启动块拉簧28和支撑柱29,启动块拉簧28的一端通过支撑柱29与门刀底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启动块5,用于向启动块5提供弹性力,带动启动块5沿靠近支撑柱29的一端移动,使启动块5时刻保持向开门方向受力。
61.本实施例中,开关插座10包括插槽,插槽的开口方向朝下,开关触点9包括插针,插针朝向上方并与插槽插接配合。
62.本实施例中电梯轿门锁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
63.如图2-图3所示,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收到开门指令时,启动块5在外力作用下,通过连杆组件4带动门刀臂组件2摆动,使门刀臂组件2向内收拢至夹住层门球,解开层门锁,同时通过连杆组件4使锁钩3的钩端向下转动,使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轿厢正常开门。
64.具体地,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收到开门指令时,启动块5上设置有启动杆,通过电机输出使同步带带动启动杆移动,从而使启动块5摆动。启动杆在外部电机力的作用下,向开门方向动作,通过第三连杆15、转动件16和第二连杆14带动左门刀臂24摆动,并通过左门刀臂24、第一连接块26、右门刀臂25和第二连接块27之间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向内收拢至夹住层门球,解开层门锁。同时第一连杆13受到向右上方挤压力并作用,使锁钩3回转,锁钩3的钩端向下转动,解开轿门锁钩3,使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轿厢正常开门。
65.如图1所示,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收到关门指令时,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收到关门指令时,摆杆17上的滚动轴承21接触外部门机底板上的曲线板,使摆杆17转动并带动限位轴承20脱离启动块5上的限位凹槽23,启动块5开始回转,同时通过连杆组件4带动门刀臂组件2摆动,使门刀臂组件2向外张开,同时通过配重块的作用带动锁钩3的钩端向上转动,使开关触点9接触开关插座10,实现锁紧,轿厢正常关门。
66.具体地,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收到关门指令时,启动杆在外部电机力的作用下,向关
门方向动作,启动块5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摆杆17转动,摆杆17上的滚动轴承21接触外部门机底板上的曲线板22,使摆杆17回转,摆杆17上的限位轴承20脱离启动块5上的限位凹槽23,启动块5开始回转,通过第三连杆15、转动件16和第二连杆14带动左门刀臂24摆动,并通过左门刀臂24、第一连接块26、右门刀臂25和第二连接块27之间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向外张开,此时,第一连杆13处于自由状态,在锁钩3尾端设置的配重块的作用下,锁钩3的钩端向上转动,处于锁紧状态,使开关触点9接触开关插座10,实现锁紧,轿厢正常关门。
67.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轿厢处于开锁区域从轿厢内扒门时,通过外力将轿门向开门方向移动至右门刀臂25触碰到层门球,右门刀臂25在层门球的阻力下向外运动,使第一连接块26和第二连接块27沿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转动,再通过连杆组件4带动锁钩3向下转动,解开轿门锁钩3,并带动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
68.具体地,轿厢处于开锁区域从轿厢内扒门时,通过外力将轿门向开门方向移动至右门刀臂25触碰到层门球,右门刀臂25在层门球的阻力下向外运动,使第一连接块26和第二连接块27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转动,通过第三连杆15、转动件16和第二连杆14的作用,使第一连杆13受到向右上方挤压力并作用,带动锁钩3向下转动,解开轿门锁钩3,并带动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
69.如图4所示,轿厢处于开锁区域从轿厢外扒门时,先用三角钥匙将层门解锁,使层门向开门方向运动,运动至左门刀臂24触碰到层门球,左门刀臂24在层门球的阻力下向外运动,使第一连接块26和第二连接块27沿顺时针转动,并带动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转动,再通过连杆组件4带动锁钩3向下转动,解开轿门锁钩3,并带动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
70.具体地,通过第三连杆15、转动件16和第二连杆14的作用,使第一连杆13受到向右上方挤压力并作用,带动锁钩3向下转动,解开轿门锁钩3,并带动开关触点9脱离开关插座10,实现解锁。
71.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轿厢处于非开锁区域,电机误开门时,电机动作使同步带向开门方向运动,同步带带动启动块5转动,使第一连接块26逆时针转动,由于此时中间没有层门球,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继续向内夹紧,连杆组件4没有受到向右上方挤压力的作用,此时连杆组件4保持自由状态,锁钩3依然处于锁紧状态,与集成在门机底板上的开关支架依然保持正常关门锁紧状态,正常关门状态锁钩3与钩板间的距离小于50mm,所以当轿门被误开时,开门间距满足国标要求。
72.具体地,左门刀臂24和右门刀臂25继续向内夹紧,第一连杆13没有受到向右上方挤压力的作用,此时第一连杆13保持自由状态,锁钩3依然处于锁紧状态。
73.轿厢处于非开锁区域,轿厢内扒门时,电机同步带不动作,启动块5和联动板也保持不动,扒门时门挂板带动门刀底板1向开门方向运动,整个轿门锁装置整体向开门方向运动至锁钩3勾住固定在门机上的开关固定板。由于在非开锁区域,门刀臂组件2无法接触到层门球,所以门刀臂组件2不动作,门挂板继续向开门方向运动至钩勾住固定在门机上的钩板,开门间距小于50mm,满足国标要求。
74.轿厢处于非开锁区域,轿厢外开门时,先用三角钥匙将层门解锁,使层门向开门方
向运动至完全打开。此时,手动向下拉救援绳索(图中未示出),救援绳索固定部向下运动带动紧急解锁片30顺时针回转,紧急解锁拨片克服紧急解锁拉簧31的拉力后,使锁钩3回转,锁钩3的钩端向下转动,实现轿门解锁,再手动扒开轿门。释放救援绳索后,紧急解锁拉簧31释放压力使紧急解锁片30逆时针回转,锁钩3通过锁钩自身重力及配重自动复位,锁钩3的钩端向上转动,保持锁紧状态。
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能使机械部分锁紧与电气回路安全验证同时保证,使轿门锁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降低维修难度和电梯的成本,提高了轿门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多种情况的开关门通过这样联动的开关门方式变得更简单、更可靠和安全。
76.能通过插槽的开口方向朝下设置的方式,避免开关插槽内灰尘的堆积,减少锁钩对开关插座的冲击,避免开关插座被锁钩损坏,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7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7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79.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80.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