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水杯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2:23: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水杯。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电水杯,其能够直接对杯体内的液体加热升温,使用简单方便,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然而,对于电水杯的使用,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如杯体无泄压设计,当杯盖盖合于杯体时,若用户无意识或误操作,以致杯内液体持续杯加热,杯内压力会持续不断增大,会有杯体或杯盖崩开炸裂、开水溢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杯,杯盖上的通过设设计排气件与杯盖的装配关系结构,安装方案,成本低,降低了泄压的危险性,同时还能保证杯体内液体的快速升温,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水杯,包括杯体和盖合于所述杯体的杯盖,所述杯盖与所杯体围合形成盛水腔,所述杯盖形成有泄压腔,所述泄压腔的腔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还包括覆盖所述排气孔的排气件,所述泄压腔的腔壁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排气件包括与所述固定孔插装配合的固定部和覆盖所述排气孔的挡片,在所述泄压腔内气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排气件移动以打开所述排气孔。
5.进一步地,所述杯盖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孔和排气孔设于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排气件嵌于所述凹槽内。
6.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件为硅胶排气件,所述挡片受到压力变形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间隙。
7.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件为塑料件,所述挡片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间隙。
8.进一步地,至少有两个所述排气孔环绕所述固定孔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挡片与所述排气孔之间形成间隙。
10.进一步地,所述泄压腔的底壁形成有与所述盛水腔连通的泄气孔,还包括封闭所述泄气孔的密封件,在所述盛水腔内气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密封件被推动而变形以打开所述泄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泄气孔与所述排气孔交错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配合形成所述泄压腔。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单元、控制单元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关闭所述加热单元。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水杯,杯盖设置的泄压腔、泄气孔和排气孔共同形成泄压通道,正常状态下,密封件密封泄气孔、排气件覆盖排气孔,能够起到密封杯体的作用,使杯体内液体快速升温以达到需要温度,密封件和排气件还能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9.实施例1:
30.如图1-7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电水杯,包括杯体1和盖合于所述杯体1的杯盖2,所述杯盖2与所杯体1围合形成盛水腔,所述杯盖2形成有泄压腔3,所述泄压腔3的底壁形成有与所述盛水腔连通的泄气孔4,所述泄压腔3的腔壁形成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5,所述泄气孔4与所述排气孔5交错设置,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封闭所述泄气孔4的密封件6,在所述盛水腔内气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密封件6被推动以打开所述泄气孔4,且所述泄压腔3的顶壁止动所述密封件6脱离所述泄压腔3,所述电热水杯还包括覆盖所述排气孔5的排气件7,在所述泄压腔3内气压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排气件7变形打开所述排气孔5。
31.杯盖2盖合密封杯体1时,泄气孔4能够将盛水腔与泄压腔3连通,排气孔5能够将泄压腔3与外界连通,而且泄气孔4、泄压腔3及排气孔5能够共同形成盛水腔与外界相连通的通道。
32.在杯盖2盖合密封杯体1的情况下,电水杯内的液体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蒸汽,使得杯体1内压力增大,当杯体1内压力小于设定阈值a(可根据压力需求自主设定,如80kpa)时,密封件6能够稳定封闭泄气孔4,以保证杯体1的密封性,从而使得杯体1内的液体快速升温。在杯体1内压力不断变大过程中,当杯体1压力大于设定阈值a时,密封件6被蒸汽推出以打开泄气孔4,如图5所示。
33.由于泄气孔4与排气孔5相交错设置,受惯性作用,被推入泄压腔3的密封件6撞击泄压孔顶部的泄压腔3壁,被泄压腔3的顶壁止动,以避免密封件6从泄压腔3中脱离,如图6、图7所示。
34.当泄气孔4打开后,盛水腔中的蒸汽由泄气孔4进入至泄压腔3中,此时泄压腔3能够对蒸汽起到缓存、泄压、降温作用,当泄压腔3内的蒸汽积聚使得泄压腔3内的气压大于设定阈值b(一般情况下,此处泄压腔3的设定阈值与盛水腔的设定阈值不同)时,覆盖排气孔5的排气件7同样会受到蒸汽压力的推动作用,由于排气件7具有弹性形变,因此在蒸汽压力的拖动作用下,排气件7变形以打开排气孔5,将泄压腔3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实现盛水腔与外界的连通,达到杯体1自动泄压的目的,避免出现杯体1内压力过大造成的杯盖2或杯体1崩开炸裂、开水溢出等风险。
35.由此可以看出,本技术杯盖2设置的泄压腔3、泄气孔4和排气孔5共同形成泄压通道,密封件6和排气件7不仅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使杯体1内液体快速升温以达到需要温度,还能够在电水杯异常加热状态下起到泄压保护作用,防止电水杯异常加热状态发生危险。泄气孔4和排气孔5交错设置能够增加蒸汽的行程,降低蒸汽喷出的热量,缓冲蒸汽喷出的压力,从而减低泄压的危险性。
36.另外,泄压腔3不仅能够对蒸汽起到一定的缓存作用,还能对密封件6起到缓存作
用,而且泄气孔4和排气孔5交错设置,使得泄压腔3壁能够对密封件6起到限定作用,防止密封件6脱离。
37.对于泄压腔3的结构,如图2所示,杯盖2包括内盖和外盖,泄压腔3由内盖和外盖围合而成,外盖的上端面呈弧形面,泄压腔3的底壁即为内盖的顶面,泄压腔3的顶壁即弧形面的顶部区域,泄压腔3的侧壁即为弧形面的非顶部区域。在内盖的顶面中心位置开孔形成所述泄气孔4,在弧形面的非顶部区域开孔形成排气孔5,使得排气孔5与泄气孔4相交错设置。
38.对于密封件6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件6包括与所述泄气孔4的内壁密封抵接的密封部61、形成于所述密封部61的下止位部62,所下止位部62与所述泄压腔3的底壁的下表面相抵接,且在所述密封件6被推动时,所述下止位部62产生变形以通过所述泄气孔4。
39.密封件6包括密封部61,密封部61与泄气孔4密封抵接,在杯盖2盖合于杯体1时,密封部61对泄气孔4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杯体1倾斜或歪倒状态下,杯体1内的液体从泄气孔4流出。
40.密封件6还包括形成于密封部61一端的下止位部62,下止位部62具有弹性形变,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变形。在杯盖2盖合杯体1,电水杯继续加热的情况下,密封件6的下止位部62会受到蒸汽压力的推动作用,当蒸汽压力积聚到一定值时,下止位部62产生变形使得密封件6通过泄气孔4,从而达到杯体1自动泄压的目的,结构简单。此外,正常状态下,杯盖2盖合杯体1时,密封件6密封泄气孔4,下止位部62对密封件6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密封件6向泄压腔3滑脱,提高密封件6密封固定的稳定性。
41.另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将下止位部62设置成环绕在密封部61外侧的环状结构,其能够与泄压腔3底壁的下表面相密封抵接,对泄气孔4起到密封作用,并与密封部61一起形成双重密封作用,提高密封件6的密封性能。当然,对于下止位部62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环状,其还可设置为其他如凸筋或挡筋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42.对于密封件6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件6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密封部61远离所述下止位部62一端的上止位部63,所述上止位部63与所述泄压腔3的底壁的上表面相抵接,且所述上止位部63具有弹性以使所述密封件6通过所述泄气孔4。
43.密封件6还包括上止位部63,上止位部63形成于密封部61且远离下止位部62的一端,上止位部63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变形,以使得密封件6能够通过泄气孔4,方便密封件6从泄气孔4装入、取出,从而方便密封件6的清洗。
44.密封件6的上止位部63与泄压腔3底壁的上表面相抵接能够对密封件6起到定位作用,尤其在盛水腔呈负压时,防止密封件6向盛水腔滑脱,与下止位部62共同提高密封件6密封固定的稳定性。
45.另外,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将上止位部63设置成环绕在密封部61外侧的环状结构,密封件6密封泄气孔4时,其与泄压腔3底壁的上表面相抵接形成密封结构,还能够对泄气孔4起到密封作用,与密封部61、环状下止位部62一起形成三层密封作用,提高密封件6的密封性能。当然,对于上止位部63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环状,其还可设置为其他如凸筋或挡筋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46.对于密封件6的结构,如3图所示,所述密封件6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止位部62并向所述盛水腔延伸的握持部64,在所述密封件6脱离所述排气孔5并被所述泄压腔3的顶壁止动时,所述握持部64的下端低于所述泄气孔4的上沿。
47.密封件6还包括握持部64,握持部64形成与下止位部62并向盛水腔延伸。在密封件6被蒸汽压力推出至泄压腔3被其顶壁止动时,即密封件6在竖直方向上最多部分进入泄压腔时,握持部64的下端低于泄气孔4的上沿,以使得握持部64至少部分位于泄气孔4内,一方面避免密封件6完全掉入泄压腔3内,另一方面方便人们抓住握持部64将密封件6从泄压腔3中拉出复位,保证产品在异常情况泄压后,可以重复多次使用。
48.另外,在密封件6密封泄气孔4时,握持部64的设置能够方便人们将密封件6从泄气孔4中取出,对密封件6进行清洗工作,操作简单方便。
49.对于密封件6的密封部61的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泄气孔4的孔壁向所述盛水腔延伸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部61形成有多个环筋65,所述多个环筋65与所述密封环内表面弹性抵接。
50.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泄压腔3的底壁的厚度有限,因此将泄气孔4的孔壁向盛水腔延伸,形成具有较大内表面的密封环,从而增大密封部61与泄气孔4的轴向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部61与泄气孔4的密封性。
51.在密封部61沿其周向设置多个环筋65,多个环筋65与密封环密封抵接,提高密封件6对泄气孔4的密封性。另外,多个环筋65能够增大密封件6与泄气孔4之间的摩擦力,使密封件6不会轻易滑入至盛水腔或泄压腔3中。
52.如图4所示,所述泄压腔3的底壁形成有向所述泄压腔3延伸并环绕所述泄气孔4的限位环筋8,所述密封件6被推动至所述泄压腔3内时,所述限位环筋8形成所密封件6的限位通道。
53.在泄压腔3的底壁环绕泄气孔4设置有限位环筋8,限位环筋8向泄压腔3方向延伸并在泄压腔3内形成密封件6移动的限位通道。在密封件6脱离泄气孔4进入泄压腔3后,限位通道能够限制密封件6在泄压腔3内的自由移动,使得密封件6仅可沿限位通道上下滑动,方便对密封件6进行复位。
54.在杯盖2盖合杯体1时,限位环筋8还能对由泄气孔4进入至泄压腔3的蒸汽起到导向作用,防止蒸汽直接由泄气孔4流向排气孔5,增加蒸汽的流动行程,降低蒸汽的喷出速度和热量,缓冲蒸汽喷出的压力,从而降低蒸汽从杯盖2排出时的危险性。
55.对于密封件6的结构形式,所述密封件6为硅胶密封件6。密封件6采用一体式的硅胶密封件6,硅胶密封件6使密封件6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不仅能够满足杯盖2自泄压的要求,而且取材方便,可一体成型,加工制作简单,提高密封件6的生产效率,使密封件6更具经济性。
56.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知道的是,密封件6还可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形式,如在硬质芯体外侧包裹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胶并加工形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
57.实施例2:
58.在本的实施例中,对于排气孔5的设置方式以及覆盖排气孔5的排气件7的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所述泄压腔3的腔壁开设有固定孔9,至少有两个所述排气孔5环绕所述固定孔9设置,所述排气件7为硅胶排气件7,所述排气件7包括与所述固定孔9插装配合的固定部71和封闭所述排气孔5的挡片72。
59.如图4所示,杯盖2设置有多个排气区域,在泄压腔3的腔壁相对排气区域位置开设有固定孔9,并环绕固定孔9设置多个排气孔5。多个排气区域能够对蒸汽起到分散作用,避
免蒸汽过于集中排出,降低蒸汽喷出的速度和压力,同时每个排气区域的多个排气孔5对蒸汽具有分散作用,降低蒸汽喷出的速度和压力,降低泄压的危险性。
60.排气件7包括固定部71和与固定部71连接的挡片72,固定部71呈柱形,挡片72呈圆弧面结构,排气件7的固定部71伸入至固定孔9并与固定孔9插装配合,在排气件7装入至固定孔9的状态下,与固定部71连接的圆形挡片72能够盖封排气孔5。采用上述方式,既方便排气件7与杯盖安装,同时,也便于挡片72与排气孔之间覆盖,降低尺寸要求。
61.具体地,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配合形成所述泄压腔,此时所述上盖上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孔和排气孔设于所述凹槽的底壁,所述排气件嵌于所述凹槽内。为了便于气体的排出,所述挡片与所述排气孔之间形成间隙。
62.排气件7可采用具有弹性形变的硅胶排气件7,在杯盖2盖合密封杯体1的情况下,当泄压腔3内的压力大于设定阈值时,蒸汽推动排气件7产生变形,气体从排气孔5处沿挡片72的边缘散去,避免直线充出,更好的保护用户安全。
63.当然,所述排气件也可为塑料件,此时,所述挡片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间隙。
64.其他未描述的结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
65.实施例3:
66.在本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供电水杯的使用安全性能,电水杯还包括加热单元、控制单元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关闭所述加热单元。
67.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杯体1内液体的温度值,并将获得的温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当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杯体1内的温度值大于设定阈值(如100℃)时,控制单元控制加热单元停止加热,避免杯体1内气压过大或电能的浪费。若温度传感器或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杯盖设置的泄气孔及密封件、排气孔及排气件共同作用,能够对异常状态下的杯体起到自动泄压排气的目的,提高电水杯使用的安全性。
68.其他未描述的结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
6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