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04:01: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具体是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箱式变电站适用于矿山、工厂企业、油气田和风力发电站,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电房,配电站,成为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箱式变电站适用于住宅小区、城市公用变、繁华闹市、施工电源等,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负荷等级选择箱式变。箱式变电站自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在欧洲发达国家已占配电变压器的70%,美国已占90%。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配电网的不断更新改造,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3.目前的箱式变电站门密封不够严实,在雨天时雨水容易渗漏进去,从而容易导致箱式变电站内部的机器被损坏和机器出现漏电的情况,从而容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此作出改进;另外,现有的箱式变电站门密封时,多利用密封垫进行密封,有的依靠门缝间的挤压进行密封,这样会导致密封垫长时间被挤压后失去弹性,无法再将缝隙填满,而且而密封垫在门关闭开启的时候都是容易与门框发生摩擦,这样时间久了,密封垫就会摩擦发生损坏,影响密封性。
4.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门,所述密封门活动安装在门框内,所述门框密封固定安装在箱式变电站的箱体上;所述门框包括外框和内框,所述内框与外框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内框尺寸小于外框尺寸,所述内框镶嵌在外框内部且内框相对于外框后缩;所述内框上设置有能够将密封垫挤压在密封门四周的缓冲挤压装置;
8.所述缓冲挤压装置包括弹簧座和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为矩形框,其尺寸小于内框,所述弹簧座均匀设置在内框的四周,所述弹簧座与挤压板之间对应设置有将挤压板向外挤压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座上,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挤压板内侧,所述挤压板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
9.工作时:将密封门关闭时,首先密封门内侧四周边缘均匀抵接到挤压板外侧四周设置的密封垫上,然后用力将密封门向门框内推进,这时密封门抵接密封垫向门框内挤压
挤压板,挤压板进而向内框内挤压压缩弹簧,将挤压板整体挤压进内框内,将密封门关闭到位后,压缩弹簧具有向外的弹力,将挤压板向外推挤,由于密封门抵接在挤压板外侧四周设置的密封垫上,于是将通过挤压板将密封垫紧紧地挤压在密封门内侧四周边缘;有效防止因雨水渗漏进去而导致箱式变电站内部的机器被损坏和机器出现漏电的情况,有效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密封垫与密封门之间没有产生摩擦,有效保护了密封垫,而且每次关门后压缩弹簧均利用其弹性势能将挤压板及密封垫挤压在密封门内侧四周边缘,使得密封性更强。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垫为采用硅橡胶为原材料制成的橡胶垫,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密封和缓冲性能,便于将密封门内侧四周封闭,防止雨水渗漏进箱式变电站。
11.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门上设置有观察仓,所述观察仓上安装有透明玻璃,便于透过观察仓上的透明玻璃查看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器件有无损坏,透明玻璃能够使得检查人员在不进去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前提下检查箱式变电站内部,有效防止箱式变电站漏电而伤害检查人员,便于在保护检查人员。
12.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门通过铰链活动安装在外框的侧边上,所述密封门上设置有把手,方便打开密封门检查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器件。
13.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门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具有防腐性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腐蚀密封门,。
14.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门框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便于进一步加强密封性能。
15.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挤压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防腐性且不易变形,抗压效果强,挤压力均匀,便于将密封垫牢牢挤压在密封门内侧,有效防止挤压板变形断裂或腐蚀。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发明中有效防止因雨水渗漏进去而导致箱式变电站内部的机器被损坏和机器出现漏电的情况,有效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密封垫与密封门之间没有产生摩擦,有效保护了密封垫,而且每次关门后压缩弹簧均利用其弹性势能将挤压板及密封垫挤压在密封门内侧四周边缘,使得密封性更强。
18.2、本发明进一步设计的密封垫为采用硅橡胶为原材料制成的橡胶垫,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密封和缓冲性能,便于将密封门内侧四周封闭,防止雨水渗漏进箱式变电站。
19.3、本发明进一步设计的所述密封门上设置有观察仓,所述观察仓上安装有透明玻璃,便于透过观察仓上的透明玻璃查看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器件有无损坏,透明玻璃能够使得检查人员在不进去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前提下检查箱式变电站内部,有效防止箱式变电站漏电而伤害检查人员,便于在保护检查人员。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中门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23.图中:1、密封门;2、门框;3、铰链;4、观察仓;5、把手;6、外框;7、内框;8、弹簧座;9、压缩弹簧;10、挤压板;1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请参阅图1-3,一种箱式变电站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门1,所述密封门1活动安装在门框2内,所述门框2密封固定安装在箱式变电站的箱体上;所述门框2包括外框6和内框7,所述内框7与外框6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内框7尺寸小于外框6尺寸,所述内框7镶嵌在外框6内部且内框7相对于外框6后缩;所述内框7上设置有能够将密封垫11挤压在密封门1四周的缓冲挤压装置;所述缓冲挤压装置包括弹簧座8和挤压板10,所述挤压板10为矩形框,其尺寸小于内框7,所述弹簧座8均匀设置在内框7的四周,所述弹簧座8与挤压板10之间对应设置有将挤压板10向外挤压的压缩弹簧9,所述压缩弹簧9一端固定安装在弹簧座8上,所述压缩弹簧9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挤压板10内侧,所述挤压板10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为采用硅橡胶为原材料制成的橡胶垫,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密封和缓冲性能,便于将密封门1内侧四周封闭,防止雨水渗漏进箱式变电站;所述密封门1上设置有观察仓4,所述观察仓4上安装有透明玻璃,便于透过观察仓4上的透明玻璃查看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器件有无损坏,透明玻璃能够使得检查人员在不进去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前提下检查箱式变电站内部,有效防止箱式变电站漏电而伤害检查人员,便于在保护检查人员;所述密封门1通过铰链3活动安装在外框6的侧边上,所述密封门1上设置有把手5,方便打开密封门1检查箱式变电站内部的器件;所述密封门1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具有防腐性且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腐蚀密封门1;所述门框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便于进一步加强密封性能;所述挤压板1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防腐性且不易变形,抗压效果强,挤压力均匀,便于将密封垫11牢牢挤压在密封门1内侧,有效防止挤压板10变形断裂或腐蚀。
2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密封门1关闭时,首先密封门1内侧四周边缘均匀抵接到挤压板10外侧四周设置的密封垫11上,然后用力将密封门1向门框2内推进,这时密封门1抵接密封垫11向门框2内挤压挤压板10,挤压板10进而向内框7内挤压压缩弹簧9,将挤压板10整体挤压进内框7内,将密封门1关闭到位后,压缩弹簧9具有向外的弹力,将挤压板10向外推挤,由于密封门1抵接在挤压板10外侧四周设置的密封垫11上,于是将通过挤压板10将密封垫11紧紧地挤压在密封门1内侧四周边缘;有效防止因雨水渗漏进去而导致箱式变电站内部的机器被损坏和机器出现漏电的情况,有效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密封垫11与密封门1之间没有产生摩擦,有效保护了密封垫11,而且每次关门后压缩弹簧9均利用其弹性势能将挤压板10及密封垫11挤压在密封门1内侧四周边缘,使得密封性更强。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