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氨水法碳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4 01:49: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碳捕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水法碳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碳捕集技术大体分为燃烧前和燃烧后捕集为主,燃烧前碳捕集 主要应用与igcc电站,燃烧后碳捕集主要应用于燃煤电厂。二者在捕 集系统大都采用mdea作为吸收剂进行吸收、解析、再生循环使用。捕 集的co2气体需要压缩液化运输到应用场所,比如油田驱油封存、食品 级co2、冷链运输等。而压缩液化过程的能耗较大,约占捕集总能耗的 45%,这也是碳捕集成本过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co2在其他应用场 景还会再次回到大气圈中,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捕集。
3.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低能耗且能彻底固化co2的捕集技术有望解决 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氨水法碳 捕集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去除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氨水法碳捕集装置包括变换气输入 管道、脱碳吸收器、氨水喷射器、脱碳吸收塔及氨水配置槽;
6.氨水配置槽的出口与氨水喷射器的入口及脱碳吸收塔内喷淋层的入 口相连通,变换气输入管道的出口与氨水喷射器的入口相连通,氨水喷 射器的出口插入于脱碳吸收器内,脱碳吸收器的顶部气体出口与脱碳吸 收塔底部的气体入口相连通。
7.氨水配置槽的出口经氨水增压泵与氨水喷射器的入口及脱碳吸收塔 内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
8.还包括碳铵闪蒸罐、碳铵结晶槽、碳铵加热槽及碳酸钠结晶槽;
9.脱碳吸收塔的底部出口及脱碳吸收器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 碳铵闪蒸罐的入口相连通,碳铵闪蒸罐的顶部气体出口与氨水配置槽相 连通,碳铵闪蒸罐的底部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碳铵结晶槽的入口 相连通,另一路与碳铵加热槽的入口相连通,碳铵加热槽的顶部气体出 口与氨水配置槽的底部入口相连通,碳铵加热槽的底部出口与碳酸钠结 晶槽的入口相连通。
10.脱碳吸收塔的底部出口及脱碳吸收器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经 碳铵输送泵与碳铵闪蒸罐的入口相连通。
11.碳铵闪蒸罐的顶部气体出口与氨气输出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氨气输 出管道的出口插入于氨水配置槽内。
12.碳铵加热槽的底部出口经碱液泵与碳酸钠结晶槽的入口相连通。
13.氢氧化钠加药罐的出口与碳铵加热槽的加药口相连通。
14.脱碳吸收塔顶部的气体出口与富氢气输出管道相连通。
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所述的氨水法碳捕集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采用氨水作为吸收 剂分两级吸收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具体的,先在脱碳吸收器中进行变 换气中二氧化碳的一级吸收,然后通入脱碳吸收塔中,在脱碳吸收塔中 进行变换气中二氧化碳的二级吸收,从而有效去除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 操作方便、简单。
17.进一步,本发明采用闪蒸及酸碱发生的方式实现氨水的再生循环利 用,同时通过结晶的方式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为脱碳吸收器、2为氨水喷射器、3为脱碳吸收塔、4为碳 铵闪蒸罐、5为碳铵输送泵、6为氨水配置槽、7为碳铵加热槽、8为氨 水增压泵、9为碱液泵、10为碳酸钠结晶槽、11为碳铵结晶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 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发明公开的概念。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 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 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 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 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 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22.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氨水法碳捕集装置包括变换气输入管道、 脱碳吸收器1、氨水喷射器2、脱碳吸收塔3、碳铵闪蒸罐4、碳铵输送 泵5、氨水配置槽6、富氢气输出管道、氨气输出管道、碳铵加热槽7、 氨水增压泵8、碱液泵9、碳酸钠结晶槽10及碳铵结晶槽11;
23.氨水配置槽6的出口经氨水增压泵8与氨水喷射器2的入口及脱碳 吸收塔3内喷淋层的入口相连通,变换气输入管道的出口与氨水喷射器 2的入口相连通,氨水喷射器2的出口插入于脱碳吸收器1内,脱碳吸 收器1的顶部气体出口与脱碳吸收塔3底部的气体入口相连通,脱碳吸 收塔3顶部的气体出口与富氢气输出管道相连通,脱碳吸收塔3的底部 出口及脱碳吸收器1的底部出口通过管道并管后经碳铵输送泵5与碳铵 闪蒸罐4的入口相连通,碳铵闪蒸罐4的顶部气体出口与氨气输出管道 的入口相连通,氨气输出管道的出口插入于氨水配置槽6内,碳铵闪蒸 罐4的底部出口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碳铵结晶槽11的入口相连通,另 一路与碳铵加热槽7的入口相连通,碳铵加热槽7的顶部气体出口与氨 水配置槽6的底部入口相连通,碳铵加热槽7的底部出口经碱液泵9与 碳酸钠结晶槽10的入口相连通,氢氧化钠加药罐的出口与碳铵加热槽7 的加药口相连通。
24.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25.氨水配置槽6底部输出的氨水经氨水增压泵8输送至氨水喷射器2 中,在氨水喷射器2中,氨水与变换气进行混合,然后进入到脱碳吸收 器1中,变换气中的co2与氨水在脱碳吸收器1中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生成碳酸氢铵(碳铵),其中,未反应的co2经脱碳吸收器1的底部进 入到脱碳吸收器1中并自下到上运动,同时氨水增压泵8输出的氨水经 脱碳吸收塔3的顶部向下喷淋,通过向下喷淋的氨水与变换气中的co2逆流接触进行二次反应,其中,变换气中的co2被吸收完全,然后经脱 碳吸收塔3的底部排出,其中,从脱碳吸收塔3顶部排出的气体为富氢 气体,脱碳吸收塔3底部收集到的碳铵富液与脱碳吸收器1底部排出的 碳铵富液汇流后通过碳铵输送泵5输送至碳铵闪蒸罐4中,通过碳铵闪 蒸罐4将碳铵富液中溶解的氨气闪蒸出来,然后送入氨水配置槽6中, 同时碳铵闪蒸罐4底部排出的碳铵富液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进入碳铵 加热槽7中与氢氧化钠反应,以解析出氨气,同时生产碳酸钠,其中, 得到的氨气经碳铵加热槽7的顶部出口排入氨水配置槽6中,碳铵加热 槽7底部排出的碳酸钠溶液经碱液泵9送至碳酸钠结晶槽10中结晶,以 产生固体碳酸钠;另一路进入碳铵结晶槽11中结晶产生碳酸氢铵化肥。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氨水吸收变换气中的co2,氨水作为吸收 剂通过闪蒸及酸碱反应后再生循环利用,同时设置两条co2固化路线, 产生两种不同产品,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波动选择附加值 高的产品,工艺简单,灵活可调,既捕集固化了co2,又产生一定的经济 效益。
27.本发明省去了传统胺法碳捕集工艺中的解析再生过程,不用压缩液 化,能耗大幅度降低,同时能够有效捕集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 化成化肥或碳酸盐,实现碳的近零排放。
28.实施例一
29.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氨水法碳捕集装置包括变换气输入管道、 脱碳吸收器1、氨水喷射器2、脱碳吸收塔3、碳铵闪蒸罐4、碳铵输送 泵5、氨水配置槽6、富氢气输出管道、氨气输出管道、碳铵加热槽7、 氨水增压泵8、碱液泵9、碳酸钠结晶槽10及碳铵结晶槽11;
30.40℃,3mpa的变换气(mol分数,co:0.84%;co2:36.96%;h2: 52.18%;n2:9.74%;h2s:0.1%;ch4:0.18%)经变换气输入管道进入氨 水喷射器2,与氨水增压泵8送来的氨水混合进入脱碳吸收器1发生酸 碱中和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溶液存于脱碳吸收器1底部,此时气相中 co2mol含量小于5%,继续沿脱碳吸收器1顶部管线进入脱碳吸收塔3 上行与氨水增压泵8送来的喷淋而下的氨水逆向接触进行二次反应吸 收,吸收完co2的气相(mol分数,co:1.36%;co2:0.21%;h2:83.91%; n2:13.99%;h2s:0.28%;ch4:0.25%)沿脱碳吸收塔3顶部管线排出去 下游系统。
31.脱碳吸收塔3底部与脱碳吸收器1下部连通,二者底部的碳酸氢铵 溶液(碳铵富液)汇合后沿脱碳吸收器1底部经碳铵输送泵5送至碳铵 闪蒸罐4进行闪蒸去除溶液中溶解的氨气,氨气经碳铵闪蒸罐4顶部排 出进入氨水配置槽6回收利用。闪蒸后的碳铵富液经碳铵闪蒸罐4底部 部排出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碳铵加热槽7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氨气,氨气返回氨水配置槽6回收利用,碳酸钠溶液经过碱液泵9送入 碳酸钠结晶槽10生产碳酸钠产品。另一路碳铵富液进入碳铵结晶槽11 生产碳铵产品。
32.实施例二
33.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氨水法碳捕集装置包括变换气输入管道、 脱碳吸收器1、
氨水喷射器2、脱碳吸收塔3、碳铵闪蒸罐4、碳铵输送 泵5、氨水配置槽6、富氢气输出管道、氨气输出管道、碳铵加热槽7、 氨水增压泵8、碱液泵9、碳酸钠结晶槽10及碳铵结晶槽11;
34.40℃,4mpa的变换气(mol分数,co:0.40%;co2:40.43%;h2:51.18%; n2:7.74%;h2s:0.11%;ch4:0.14%)经变换气输入管道进入氨水喷射 器2,与氨水增压泵8送来的氨水混合进入脱碳吸收器1发生酸碱中和 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溶液存于脱碳吸收器1底部,此时气相中co2mol含 量小于5%,继续沿脱碳吸收器1顶部管线进入脱碳吸收塔3上行与氨 水增压泵8送来的喷淋而下的氨水逆向接触进行二次反应吸收,吸收完 co2的气相(mol分数,co:0.65%;co2:0.19%;h2:85.85%;n2:12.91%; h2s:0.17%;ch4:0.23%)沿脱碳吸收塔3顶部管线排出去下游系统。
35.脱碳吸收塔3底部与脱碳吸收器1下部连通,二者底部的碳酸氢铵 溶液(碳铵富液)汇合后沿脱碳吸收器1底部经碳铵输送泵5送至碳铵 闪蒸罐4进行闪蒸去除溶液中溶解的氨气,氨气经碳铵闪蒸罐4顶部排 出进入氨水配置槽6回收利用。闪蒸后的碳铵富液经碳铵闪蒸罐4底部 部排出分为两路:一路进入碳铵加热槽7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氨气,氨气返回氨水配置槽6回收利用,碳酸钠溶液经过碱液泵9送入 碳酸钠结晶槽10生产碳酸钠产品。另一路碳铵富液进入碳铵结晶槽11 生产碳铵产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