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与流程

2022-03-14 01:41: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中国被称为“陶瓷之国”,陶瓷器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生活用具、艺术作品和贸易商品,是我国文化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元素之一,也是全世界各个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陶瓷是中国人创造的惊天杰作,自产生起就被人呵护有加。陶瓷本质脆弱,保存至今的古陶瓷器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破损情况。这些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将其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要使它们再获重生,文物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文物修复,是在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下,有效保护和复原这些残损的文物,便于学者和观众对器物进行研究和欣赏,使文物在博物馆的展览与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解开历史之谜。
4.可以说有了陶瓷,就有陶瓷修复,陶瓷器特殊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古陶瓷的修复并非易事。传统古陶瓷修复中的理念和技法,现在仍深刻影响着当下陶瓷文物修复的实施。这其中就有对修复效果“修旧如旧”的要求。如果从形态上理解,即修复部分应不改变器物原状,要符合其原始外观形态;修复后的器物要和原器物保持器型的协调一致性。
5.对高残缺陶瓷文物进行修复,首先需要对文物完好时的形态进行把握。即首先需要对器件进行塑形,获得器件的原始形态,再根据需要,对塑形后的文物外观进行进一步处理。在高残缺陶瓷文物塑形的过程中,翻模技术是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但现有的翻模技术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文物修复界常采用蜡片捏合的方式,将蜡片温度适当加热弯折后,使蜡片紧贴器件尚存部分的外壁,从而捏出该尚存部分的形状,然后将定了型的蜡片移动到与该尚存部分相对应的残缺外,进行补缺材料浇筑,从而一点一点的进行局部修复。蜡片翻模较适用于残缺部位较小且不复杂的器物,可一次修复完成。由于蜡片具有一定的硬度,在捏合过程中,与器件内外壁稍有操作贴合不到位,便容易产生偏差,从而在圆形器件的修复过程中,经常是经过几次的脱模捏合之后,误差很大,首尾无法对上连接,造成文物修复材料的变形,需要后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校正打磨,耗费时间且修复效率低。
6.在教育机构内,常常采用热树脂覆膜的方法对文物进行修复,如公开号为cn111662097a,专利名称为:一种陶瓷文物保护及修复的方法,该专利记载了采用软化热塑自由树脂,将树脂置入70~90℃的水中将其软化,然后将软化后的树脂贴覆在待修复区域的内外表层,然后晾干后形成模具,然后在模具的空腔内填补配料,实现修复。这种修复方法需要保证树脂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覆膜,温度高了无法下手进行覆膜,而温度低了树脂会变硬,从而无法很好的进行覆膜塑型,造成较大误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进行打磨,影响了修复效率。
7.上述两种修复方法,对于文物修复新人来说,很难快速上手实践,需经过长期的操
作实验来逐渐锻炼。而高缺损陶瓷文物,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该器件在完好时的整体形态,更别说让其单独的快速上手进行修复了,仅仅只靠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进行修复,工作量何其大。由于缺少专业文物修复师,及缺少高难度陶瓷文物修复成型方法,导致修复效率相对较低,工作任务越集越多,难以开展。
8.因此,需要一种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使其在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不仅能够一次成型并塑型准确,快速提高修复效率,且文物修复新人也能快速上手的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9.为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实现在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一次成型达到最佳的保护修复效果,并能够使文物修复新手快速上手,且提高修复效率。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1.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2.(1)预备一透明材质盘面的转盘;转盘尺寸大小根据需要选择;
13.(2)以转盘的中心点为圆心,在该转盘盘面背面绘制若干个同心圆,再绘制两条通过同心圆圆心的十字交叉直线,用于确定圆心点和修复器物的摆放位置;在每个同心圆上标注相应的数字刻度,并用白色不干胶纸封护;
14.(3)取一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的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将陶瓷文物残件倒置于转盘刻度表上,该陶瓷文物残件的口沿部分与刻度表上的圆弧进行弧度对比,找出转盘上相对应的圆弧,以确定该陶瓷文物残件的半径;
15.(4)预备适量的沙子,将沙子堆积于转盘上刻度表同心圆中心点,转盘上沙堆的沙量需大于该陶瓷文物残件的圆弧,其高度也高于陶瓷文物残件底部;
16.(5)将陶瓷文物残件口沿朝下,倒置固定在转盘相对应的圆弧上,再将该陶瓷文物残件内壁面紧贴沙堆,然后转动转盘,陶瓷文物残件沿着该圆弧对沙堆进行塑形,通过转盘转动,该陶瓷文物残件将沙堆多余的沙量切削去掉,直至呈现该陶瓷文物内部整体轮廓的陶瓷文物沙子模型,停止转盘转动并取下陶瓷文物残件,进一步修整陶瓷文物沙子模型,使其更规整;
17.(6)将陶瓷文物残件清洗干净,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弧度位置,重新摆放到该陶瓷文物沙子模型相应的位置上,将剩余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进而修整补缺材料轮廓,直至和该陶瓷修复文物外部轮廓相似,等待补缺材料完全定型后将其取下,清除内部残留沙子,进一步修整至器型准确,最终完成陶瓷文物器件的保护修复。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5.1)当陶瓷文物沙子模型最高位置的面上存在多余残留沙,用相应辅助工具将其直接去掉。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5.2)在陶瓷文物沙子模型最高面上中心位置,用辅助工具做至少两条交叉标引线,以便后期陶瓷文物残件摆放固定在陶瓷文物沙子模型相应位置上时,能够快速确定中心点。
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6.1)若陶瓷文物残件为多片,应先将各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拼粘组合后,再摆放到陶瓷文物沙子模型相应的位置
上,按照陶瓷文物沙子模型轮廓,对该陶瓷文物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
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转盘,其为透明玻璃盘面的转盘,同心圆刻度表绘制在转盘透明玻璃盘面的背面。
2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若干个同心圆,各同心圆之间间距1.0-2.0厘米。
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沙子,其为具有一定湿度的沙子,便于塑形。
24.本发明高残缺文物修复方法,除了应用于修复陶器、瓷器造型恢复性展示,进一步延伸应用到青铜器、漆器、金银器及其他残缺及破损严重的器物。
25.本发明方法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6.1、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仅需一片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的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通过对比弧度,找出转盘上相对应刻度的圆弧,将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倒扣置于合适刻度表上的弧形,陶瓷文物残件沿着该圆弧对沙堆进行塑形,直至呈现该陶瓷文物内部整体轮廓的沙子模型,最后将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位置,重新摆放固定到文物沙子模型相应的位置上,按照沙子模型轮廓,将剩余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最终完成高残缺陶瓷文物残件的修复保护,实现在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一次成型并且成型准确的效果。
27.2、本发明适用于敞口类高残缺陶器、瓷器的器物造型恢复。可以有效解决其它修复成型方法的弊端。
28.3、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基本原则,完整的保留了文物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展出的同时更直观的传达给公众。促进文化普及、文化交流,让人们对历史、科学、艺术、人文、化学、制造等诸多学科加深认识与了解。
29.4、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对于文物修复新人来说只要掌握要领便能快速上手,从而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进而大大提高文物修复效率,早日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最大价值,永久流传。
3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1.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转盘1、刻度表2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转盘1、刻度表2、沙子模型3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一俯视图;
34.图4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一仰视图;
35.图5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二俯视图;
36.图6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二仰视图;
37.图7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三俯视图;
38.图8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三仰视图;
39.图9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四俯视图;
40.图10所示为本发明方法修复后的陶瓷文物作品四仰视图。
41.附图标记:1、转盘2、刻度表3、陶瓷文物沙子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实施例:参阅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该文物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4.(1)预备一透明材质盘面的转盘1,其尺寸大小根据需要选择;
45.(2)以转盘1的中心点为圆心,在该转盘1盘面背面绘制若干个同心圆,再绘制两条通过同心圆圆心的十字交叉直线,用于确定圆心点和修复器物的摆放位置;在每个同心圆上标注相应的数字刻度,并用白色不干胶纸封护;
46.(3)取一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的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将陶瓷文物残件倒置于转盘刻度表2上,该陶瓷文物残件的口沿部分与刻度表2上的圆弧进行弧度对比,找出转盘上相对应的圆弧,以确定该陶瓷文物残件的半径;
47.(4)预备适量的沙子,将沙子堆积于转盘1上刻度表2同心圆中心点,转盘1上沙堆的沙量需大于该陶瓷文物残件的圆弧,其高度也高于陶瓷文物残件底部;
48.(5)将陶瓷文物残件口沿朝下,倒置固定在转盘相对应的圆弧上,再将该陶瓷文物残件内壁面紧贴沙堆,然后转动转盘,陶瓷文物残件沿着该圆弧对沙堆进行塑形,通过转盘1转动,该陶瓷文物残件将沙堆多余的沙量切削去掉,直至呈现该陶瓷文物内部整体轮廓的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停止转盘1转动并取下陶瓷文物残件,进一步修整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使其更规整;
49.(5.1)当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最高位置的面上存在多余残留沙,用相应辅助工具将其直接去掉。
50.(5.2)在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最高面上中心位置,用辅助工具做至少两条交叉标引线,以便后期陶瓷文物残件摆放固定在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相应位置上时,能够快速确定中心点。同时也便于后期进行精修时,准确而快速的找到陶瓷文物器件内部底部的中心点,便于精修。
51.(6)将陶瓷文物残件清洗干净,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弧度位置,重新摆放到该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相应的位置上,将剩余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进而修整补缺材料轮廓,直至和该陶瓷修复文物外部轮廓相似,等待补缺材料完全定型后将其取下,清除内部残留沙子,进一步修整至器型准确,最终完成陶瓷文物器件的保护修复。
52.进一步的,步骤(6)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53.(6.1)若陶瓷文物残件为多片,应先将各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位置,拼粘组合后再摆放到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相应的位置上,若陶瓷文物残件仅为单片,将该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位置,摆放到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相应的位置上,最后按照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轮廓,对该陶瓷文物残缺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
54.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转盘,其为透明玻璃盘面的转盘,同心圆刻度表绘制在转盘透明玻璃盘面的背面。
55.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若干个同心圆,各同心圆之间间距1.0-2.0厘米;其间距大
小根据需要选择。
56.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陶瓷文物残件,其为必须是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的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以便确定陶瓷文物残件合理处于刻度表上的圆弧,以及确定沙堆堆积的高度。若陶瓷文物残件仅有弧面而缺损底面,或者陶瓷文物残件仅有底面而缺损弧面,均不能通过陶瓷文物残件对沙堆进行塑形。
57.进一步的,步骤(4)中的沙子,其为具有一定湿度的沙子,便于塑形。
58.本发明高残缺文物修复方法,除了应用于修复陶器、瓷器造型恢复性展示,进一步延伸应用到青铜器、漆器、金银器及其他残缺及破损严重的器物。
59.参阅附图3-8,附图3-8为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后的作品图一、二、三,上述文物修复作品仅剩余单片陶瓷文物残件,并且该片陶瓷文物残件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通过对比弧度,找出转盘1上相对应刻度的圆弧,将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倒扣置于合适刻度表2上的弧形,陶瓷文物残件沿着该圆弧对沙堆进行塑形,直至呈现该陶瓷文物内部整体轮廓的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最后将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的弧度位置,重新摆放固定到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相应的位置上,按照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轮廓,将剩余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最终完成该陶瓷文物器件的修复保护。图中的白色部分为后修复的补缺材料结构。
60.参阅附图9-10,附图9-10为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后的作品图四,该文物修复作品包括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的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以及多片残缺的陶瓷文物残件,应先将各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位置,拼粘组合后,通过对比弧度找出转盘1上相对应刻度的圆弧,将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倒扣置于合适刻度表2上的弧形,陶瓷文物残件沿着该圆弧对沙堆进行塑形,直至呈现该陶瓷文物内部整体轮廓的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最后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位置,重新摆放固定到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相应的位置上,按照陶瓷文物沙子模型3轮廓,将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最终完成该陶瓷文物器件的修复保护。图中的白色部分为后修复的补缺材料结构。
61.本发明方法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62.1、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仅需一片具有口沿及完整弧度及底部形状的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通过对比弧度,找出转盘上相对应刻度的圆弧,将可复原的陶瓷文物残件倒扣置于合适刻度表上的弧形,陶瓷文物残件沿着该圆弧对沙堆进行塑形,直至呈现该陶瓷文物内部整体轮廓的沙子模型,最后将陶瓷文物残件按照其自身构造,找到合适位置,重新摆放固定到文物沙子模型相应的位置上,按照沙子模型轮廓,将剩余残缺的部分进行补缺材料浇筑,最终完成高残缺陶瓷文物残件的修复保护,实现在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过程中一次成型并且成型准确的效果。
63.2、本发明适用于敞口类高残缺陶器、瓷器的器物造型恢复。可以有效解决其它修复成型方法的弊端。
64.3、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以不改变文物原貌为基本原则,完整的保留了文物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展出的同时更直观的传达给公众。促进文化普及、文化交流,让人们对历史、科学、艺术、人文、化学、制造等诸多学科加深认识与了解。
65.4、本发明高残缺陶瓷文物修复方法,对于文物修复新人来说只要掌握要领便能快速上手,从而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进而大大提高文物修复效率,早
日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最大价值,永久流传。
6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