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3-14 01:3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信息化教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教育的授课形式。
3.现有的在线教育其课程招生、课程安排大多仍处于起步的阶段:将学生按其学习内容进行分班,全班学生通过观看固定课程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但教学视频的各个章节会包含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无法与教师互动从而无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固定课程的学习后通常需要开设与固定课程配套的动态课程,实现对难题的答疑解惑。但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固定课程时的学习进度存在差异;且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也尽不相同,导致动态课程无法真正面对有需要的学生。例如,比如某节课的知识点,一部分学生已经很熟悉不需要再进行答疑可以继续学习下一节内容,那么若参加动态课程则可能会降低其学习效率。并且,一堂动态课程的参与人数是有限的,若使得所有学习到该进度的学生均来参加,则需要同时开设多堂动态课程,造成了教育资源高昂。而若同时开设的多堂动态课程后实际参加人数不足,又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有针对性的开设动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节约教学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进行管控导致教学质量不佳,以及教学成本高昂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包括:
8.循环判断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
9.若否,则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将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的第二小组学生加入到第一小组;
10.若是,则结合循环判断并创建与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
11.具体地,所述循环判断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根据学生对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将学生划分到各个小组;
13.统计各个小组学生的人数。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课程包括多个小节,每个小节均顺序包括预习部分、教学部分
和习题部分;所述根据学生对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将学生划分到各个小组为:
15.将同一小节的预习部分、教学部分和习题部分全部学习完毕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第一小组;将同一小节的预习部分、教学部分和习题部分未全部学习完毕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第二小组。
16.进一步地,所述预习部分、所述教学部分和所述习题部分均包括视频教学课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进度获取学生对所述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
17.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进度获取学生对所述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进一步包括:
18.获取视频教学课件的总时长和学生对所述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进度;
19.获取学生观看至所述观看进度所花费的时间,并计算所述时间与所述总时长的比值;
20.判断所述比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学习阈值;
21.若所述比值大于等于所述学习阈值,则确定所述视频教学课件学习完毕;
22.若所述比值小于所述学习阈值,则确定所述视频教学课件未学习完毕。
23.具体地,所述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进一步包括:
24.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所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直至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更新,或直至所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的发送次数达到第一数量阈值,或直至与第一次发送所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的间隔到达第一预设时间。
25.优选地,所述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向第二小组学生的教师发送所述习题部分的加快批改进度提醒。
27.进一步地,所述创建与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8.获取所述动态课程的开课时间;
29.发送所述开课时间给第一小组学生和第二小组学生,以督促第二小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和吸引未响应所述动态课程的第一小组学生。
30.另一方面,本文还提供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装置,包括:
31.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
32.提醒模块,用于当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将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第二小组学生加入到第一小组;
33.创建模块,用于当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结束循环判断并创建与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
34.另一方面,本文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
35.另一方面,本文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
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文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具有不受教学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公平共享等优点。但是,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在线教育普遍存在着难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监督的问题,例如,无法监督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而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实际的学习质量。因此,除进行固定课程的学习外,还需要开设创建动态课程对固定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无法兼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开课的成本问题。
6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实施例提供了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降低教学成本。图1是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装置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63.s110:循环判断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
64.s120:若否,则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将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的第二小组学生加入到第一小组;
65.s130:若是,则结束循环判断并创建与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
66.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小组学生是指学习完固定课程中当前小节的学生,所述第二小组学生为未学习完固定课程当前小节的学生,由此可知,对于固定课程的同一小节而言,其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邻且落后于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变更,各小节对应的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和第二小组学生的人数均是动态变化的。对于学习完当前小节而未学习完下一小节的学生,其既是当前小节的第一小组学生又是下一小节的第二小组学生;学习完当前小节而未学习完下一小节的学生,既可以参加与当前小节的动态课程,又会收到下一小节的加快学习进度提醒。
67.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得对达到同一学习进度的、且满足一定人数条件的学生创建动态课程,不仅与这些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配,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能够对学习进度稍慢的学生加以督促,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监管;除此以外,由于本方法是在达到一定人数条件后才创建动态课程,因此能够避免在动态课程开课时参与动态课程教学的人数较少导致的教学资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师资成本。
68.具体地,在步骤s110:循环判断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
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69.根据学生对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将学生划分到各个小组;
70.统计各个小组学生的人数。
71.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课程是指事先制作好的、由各学生自主学习的包括图文课件、视频课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所述动态课程与所述固定课程相对,其采用教师与学生在线教学的形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互动;并且,其教授内容为对固定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解答、错误习题的讲解、实务讲解等等。
72.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课程包括多个章,每个章又包括多个小节(每个章所包括的小节的数量不尽相同),每个小节均顺序包括预习部分、教学部分和习题部分。学生在学习固定课程时学习顺序是确定的,只有学习完上一章(例如,第一章)才能进行下一章(第二张)的学习,只有学习完本章上一节(第一章第一节)才能进行本章下一节(第一章第二节)的学习;在学习本章本节固定课程时,预习部分、教学部分和习题部分的学习次序也是顺序进行的。
73.则所述根据学生对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将学生划分到各个小组为:
74.将同一小节的预习部分、教学部分和习题部分全部学习完毕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第一小组;将同一小节的预习部分、教学部分和习题部分未全部学习完毕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第二小组。
75.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采用以小节为划分单位的对学生的分组方法,划分粒度更细,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管,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人数开设动态课程,使得动态课程的内容对应于固定课程中各小节所对应的知识点,动态课程的时长能够相对较短,从而动态课程开设的时间可以更加灵活,方便学生参加也有利于降低动态课程的授课教师的教学负担。
76.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再对第二小组进行划分:将仅剩习题部分未完成的学生划分在第一分组;将习题部分和教学部分均未完成的学生划分在第二分组;将习题部分、教学部分均未完成的学生划分在第三分组。
77.从而,当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优选地,向第二小组学生中的第一分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由于第二小组学生中的第一分组学生与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差异最小,因此,这部分学生在接收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后,能够更快的追赶上学习进度成为第一小组学生以达到动态课程的开设条件。也就是说,现有的第一小组学生可以等待较短一段时间即可参与到动态课程,即学生在学习完固定课程后到参加动态课程期间经历的时间较短,能够避免知识点的生疏,从而使得动态课程能够真正起到对固定课程的答疑解惑和巩固温习的作用。
78.所述预习部分、所述教学部分和所述习题部分均可以包括视频教学课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图文教学课件);所述习题部分可以包括习题作业(文字作业)、实操作业(手工作业)等多种形式。
79.则对应于不同形式的上述各部分的学习进度的衡量方法不同:对于以视频类为主的部分(例如视频教学课件),其学习进度可以根据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进度来衡量;而习题部分中除视频形式的其他内容的完成与否则可以是通过提交习题作业、录制并上传自己的实操作业的视频或照片、上传学习报告等,即以文件的上传操作来衡量习题部分是否完
成。当然,还可以通过习题部分的批改结果来衡量,容易理解的是,当学生获得了教师对其习题部分的批改结果,可认为该学生完成了对习题部分的学习。
80.由于在视频教学课件的开头和结束部分,可能会存在一些内容引入,例如:教师的自我介绍,或者对本环节教学任务的介绍等;或者一些空白,例如: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课后教案教具整理工作等等。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具体地,当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进度达到90%及以上时,可认为该视频教学课件已学习完成。
81.然而,这种对视频教学课件是否学习完毕的判断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对于恶意将观看进度拖动至视频教学课件的最后阶段的行为无法识别。
82.因此,如图2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对于视频教学课件而言,学生的固定课程的学习进度还可以通过以下较优的方法获得:
83.s210:获取视频教学课件的总时长和学生对所述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进度;
84.s220:获取学生观看至所述观看进度所花费的时间,并计算所述时间与所述总时长的比值;
85.s230:判断所述比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学习阈值;
86.s240:若所述比值大于等于所述学习阈值,则确定所述视频教学课件学习完毕;
87.s250:若所述比值小于所述学习阈值,则确定所述视频教学课件未学习完毕。
88.示例性的,当有一视频教学课件的总时长为100分钟,学生观看进度为第92分钟,则观看进度达到总时长的90%以上。然而学生观看至第92分钟所花时间仅为40分钟,即计算得到所述比值为0.4,小于预设的学习阈值(可以设置70为%,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则说明学生在观看该视频教学课件时进行了快进/倍速,则学习质量可能会大打折扣。此时,确定该学生未完成该视频教学课件的学习,以敦促学生认真学习。
89.进一步地,还可以获取学生在观看所述视频教学课件时的行为,包括音量调节、清晰度切换等,以用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示例性的,当声音关闭时确认学生对该视频教学课件的学习无效。除此之外,还可以获取学生对视频教学课件的观看数据,包括观看视频教学课件或的次数或该视频课件中某一部段的次数。当学生在观看视频教学课件时,对其中某一段或某几段重复观看了多次,可认为学生在该段学习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且学生对该视频教学课件的学习态度较为认真。
90.通过上述方法,可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分组也更加合理,从而创建的动态课程也能更加匹配。
91.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学生学习固定课程信息进行总结,包括观看所述视频教学课件时的行为、习题部分的合格率等,以用于改进升级所述固定课程。例如,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观看某章节固定课程教学部分的视频教学课件时发生有快进/倍速行为,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视频教学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可能是其内容较为浅显,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又例如,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观看某视频教学课件时发生有重复多次观看的行为,则该视频教学课件可能难度较高。另外,习题部分的合格率也可用于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通过分析学生对固定课程的学习行为,不仅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也便于优化教学材料,综合性的提高教学质量。
92.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步骤s120中的,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是:
93.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所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直至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更新,或直至所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的发送次数达到第一数量阈值,或与第一次发送所述加快学习进度提醒间隔到达第一预设时间。
94.进一步地,在步骤s120中的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95.向第二小组学生的教师发送所述习题部分的加快批改进度提醒。
96.具体地,可以是提醒教师加快批改第二小组中第一分组学生的习题部分。由于第二小组中第一分组学生是仅剩习题部分未完成的学生,从而当第二小组中第一分组学生完成习题部分以达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时,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到这些学生上传的作业并进行批改,从而这些学生能够获知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在参加动态课程时能够根据自己作业的正确与否情况,与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97.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步骤s130中的创建与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进一步包括:
98.根据所述动态课程的响应人数,计算所述动态课程的开设数量。
99.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
100.循环判断所述响应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101.若否,则继续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将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习进度的第二小组学生加入到第一小组;且向未响应所述动态课程的第一小组学生继续发送所述动态课程的招生提醒;
102.若是,则结束循环判断,并根据响应人数和响应时间计算所述动态课程的开设数量。
103.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大小关系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
104.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为50,则当响应人数达到50人时,可根据学生对所述动态课程的响应时间,生成动态课程的学生名单,姓名在该学生名单上的学生可参与本堂动态课程的上课。当响应人数继续增加超过50人时,可继续等待一段时间直至达到可再开设一堂动态课程所需的人数条件。
105.当响应人数数倍于第二门限值时,对应开设的多堂动态课程的开设时间可以是同时进行也可以是顺序依次进行,对于顺序进行的情况,可以允许参加过动态课程的学生在间隔预设的时间条件后继续响应所述动态课程招生提醒并再次参加动态课程的学习。
106.所述创建与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7.获取所述动态课程的开课时间;
108.发送所述开课时间给第一小组学生和第二小组学生,以督促第二小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和吸引未响应所述动态课程的第一小组学生。
109.优选地,可将所述开课时间重点发送给第一小组学生中习题部分完成情况较差(例如,习题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对于习题部分完成情况较佳的学生,可以认为其在学
习的过程中未遇到疑难或遇到的疑难问题较少,学习的质量较佳,无需参加动态课程以对当前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可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提高其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可减少发送给其的动态课程的开课时间的次数。
110.综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动态课程的创建方法,能够通过对知识点的聚拢,集中开设动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节约师资成本;并且,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是否响应动态课程的参与,更大程度的提升了用户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111.如图3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态课程的创建装置,包括:
112.判断模块31,用于判断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
113.提醒模块32,用于当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向第二小组学生发送加快学习进度提醒,以使至少部分第二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将达到所述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第二小组学生加入到第一小组;
114.创建模块33,用于当第一小组学生的人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门限值时,结束循环判断并创建与第一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相适应的动态课程。
115.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和上述方法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116.如图4所示,为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4,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每个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硬件线程。计算机设备402还可以包括任何存储器406,其用于存储诸如代码、设置、数据等之类的任何种类的信息。非限制性的,比如,存储器406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种组合:任何类型的ram,任何类型的rom,闪存设备,硬盘,光盘等。更一般地,任何存储器都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来存储信息。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提供信息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保留。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表示计算机设备402的固定或可移除部件。在一种情况下,当处理器404执行被存储在任何存储器或存储器的组合中的相关联的指令时,计算机设备402可以执行相关联指令的任一操作。计算机设备402还包括用于与任何存储器交互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408,诸如硬盘驱动机构、光盘驱动机构等。
117.计算机设备402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模块410(i/o),其用于接收各种输入(经由输入设备412)和用于提供各种输出(经由输出设备414)。一个具体输出机构可以包括呈现设备416和相关联的图形用户接口418(gui)。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模块410(i/o)、输入设备412以及输出设备414,仅作为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4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420,其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422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424将上文所描述的部件耦合在一起。
118.通信链路422可以以任何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例如,因特网)、点对点连接等、或其任何组合。通信链路422可以包括由任何协议或协议组合支配的硬连线链路、无线链路、路由器、网关功能、名称服务器等的任何组合。
119.对应于图1至图2中的方法,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120.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其中的
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
121.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22.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2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文的范围。
12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25.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126.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文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127.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128.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文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29.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
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