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窗帘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4 00:5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窗帘的拉开和闭合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帘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得以迅速发展。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窗帘系统可以实现对窗帘的自动化控制,能够根据用户定制的时间打开、关闭窗帘,克服传统人工拉开、关闭窗帘的不便,改善用户使用窗帘的舒适度。
3.目前,智能窗帘系统多采用电动装置拖拉窗帘,以实现自动开闭。电动装置的结构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05874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窗帘控制装置,其用于移动安装在窗帘轨道上,以驱动窗帘打开与关闭,窗帘控制装置整体上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上设有主动轮、在主动轮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从动轮,对于内工型轨道来讲,两个从动轮压在轨道底壁的顶面,主动轮向上顶压在轨道底壁的底面,两相配合实现窗帘控制装置与窗帘轨道的移动装配,主动轮嵌装于壳体组件上且局部凸露于壳体组件上方,主动轮由动力组件驱动转动,从而驱动窗帘控制装置往复移动,实现窗帘关闭。
4.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窗帘控制装置中,由控制按钮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副驱动前后两侧的从动轮转动,以实现窗帘控制装置的装拆,控制按钮一侧通过延伸臂与壳体组件内部的铰轴铰接装配,另一侧固设有悬伸架,悬伸架上对应两从动轮的轮轴对应设置两个齿条,与从动轮轮轴上的齿轮啮合,形成齿轮齿条传动副,驱动相应侧轮轴带着从动轮转动。轮轴的端部设置t形的安装支架,在安装支架的横臂两侧分别设置有从动轮,在安装时,可向下摁压控制按钮,相应侧轮轴带着从动轮回转90
°
,从动轮处于装拆位,方便从内工型轨道的安装口处进入轨道的环槽内,然后松开控制按钮,在复位弹性件作用下,控制按钮回弹复位,在齿轮齿条传动副作用下驱使轮轴反向转动复位,两侧从动轮转动至工作位,两侧从动轮顶压在环槽底壁的上侧面上,以与顶压在环槽底壁下侧面上的主动轮配合实现窗帘控制装置与窗帘轨道的滚动装配。
5.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窗帘控制装置中,利用居中布置的控制按钮控制前后两侧从动轮同步转动,一方面单侧拇指摁压施力,使用时局部施力较大,用户舒适度差,另一方面,如果施力时摁压到按钮边缘,导致两侧齿条受力不一致,这就容易导致控制按钮出现侧倾,使得前后两侧的从动轮转动角度不一致,导致一次拆装失败,需要反复摁压,用户使用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侧拇指摁压以操控前后两侧从动轮同步转动导致局部施力较大、用户舒适度差的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帘控制装置,包括:壳体;
下顶推轮,安装在壳体上,用于向上顶推窗帘轨道,并与窗帘轨道滚动配合;前侧上压轮组件和后侧上压轮组件,沿着与窗帘轨道延伸方向一致的前后方向分布于下顶推轮的前后两侧;各侧上压轮组件均包括轮轴和上压轮,轮轴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可回转地安装在壳体上,上压轮固设在轮轴顶端以跟随轮轴转动,轮轴回转行程上具有工作位和装拆位,当轮轴位于工作位,上压轮用于与窗帘轨道滚动配合,并向下顶压窗帘轨道,以与下顶推轮配合,进而将窗帘控制装置装配在窗帘轨道上,当轮轴位于装拆位时,上压轮让开所述窗帘轨道,以装拆窗帘控制装置;前侧装拆按钮和后侧装拆按钮,沿前后方向分布于壳体的前后两侧,两侧装拆按钮分别沿前后方向防脱地滑动装配在所述壳体上;两侧装拆按钮受压相向运动时,驱使两侧上压轮组件的转轴由工作位同步转动至装拆位;两侧装拆按钮受复位弹性件作用而相背运动时,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的转轴由工作位同步转动至装拆位;两侧装拆按钮采用下述其中一种方式驱使两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转动:(1)前侧装拆按钮通过前传动机构驱动前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转动,后侧装拆按钮通过后传动机构驱动后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转动;(2)两侧装拆按钮合力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转动。
8.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中,利用两侧装拆按钮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轮轴转动,在装拆窗帘控制装置时,可单手握持,向两侧装拆按钮同时施力摁压,使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转轴同步由工作位转动至拆装位,方便直上直下地进行装拆,由于两侧装拆按钮前后布置,既方便单手前后施力,且施力相对较小,用户使用舒适性较好。
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前侧装拆按钮和后侧装拆按钮关于壳体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面对称布置。
10.有益效果是:两侧装拆按钮对称布置,便于保证均匀施力。
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两侧装拆按钮的上下长度尺寸大于左右宽度尺寸。
12.有益效果是:方便操作人员单手握持施力。
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在两侧装拆按钮对应通过前传动机构、后传动机构驱动相应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转动时,所述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均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啮合传动的齿条和齿轮,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相应侧装拆按钮固定装配,齿轮一体或分体地同轴设置在相应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上。
14.有益效果是: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实现相应侧装拆按钮与轮轴传动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在壳体内部实现。
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前传动机构中的齿轮和后传动机构中的齿轮关于所述壳体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面对称布置,两传动结构中的两齿条位于两齿轮的左右两侧。
16.有益效果是:两传动结构中的两齿条位于两齿轮的左右两侧,便于保证施力平稳。
1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前侧复位弹性件和后侧复位弹性件,前侧复位弹性件向前侧装拆按钮施加复位弹性作用力,后侧复位弹性件向后侧装拆按钮施加复位弹性作用力。
18.有益效果是:分别设置复位弹性件,便于单侧装配。
1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前侧复位弹性件和后侧复位弹性件分别包括上侧复位簧和下侧复位簧,上侧复位簧和下侧复位簧均为压簧,压簧的外端与相应侧装拆按钮顶压配合,压簧的内端与壳体内部的挡止结构顶压配合。
20.有益效果是:采用上侧复位簧和下侧复位簧相配合的方式,便于保证相应侧装拆按钮伸缩动作稳定。
2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以使得壳体呈扁平形状。
22.有益效果是:壳体呈扁平形状,便于单手握持。
2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具有握持区域,工人单手握持以进行装拆操作,所述两侧装拆按钮位于所述握持区域的前后两侧,壳体的握持区域的横截面的外周为椭圆。
24.有益效果是:握持区域的外周为椭圆,舒适性较好。
2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下顶推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由电机驱动转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上压轮为从动轮。
26.有益效果是:利用下顶推轮作为主动轮,上压轮作为从动轮,不需要再引入新的轮结构,可以简化窗帘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窗帘控制装置去除半个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右侧示意图;图5为图2中后侧上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图1中:1-壳体,2-前侧装拆按钮,3-前侧上压轮组件,4-下顶推轮,5-后侧上压轮组件,6-后侧装拆按钮。
29.图2中:1-壳体,11-弹簧挡板,2-前侧装拆按钮,21-前侧齿条,3-前侧上压轮组件,4-下顶推轮,5-后侧上压轮组件,51-上压轮,52-轮轴,53-支撑轴承,54-轴上齿轮,6-后侧装拆按钮,61-后侧齿条,7-上侧复位簧,8-下侧复位簧,9-电池。
30.图3中:2-前侧装拆按钮,21-前侧齿条,3-前侧上压轮组件,4-下顶推轮,5-后侧上压轮组件,51-上压轮,52-轮轴,53-支撑轴承,54-轴上齿轮,6-后侧装拆按钮,61-后侧齿条,7-上侧复位簧,8-下侧复位簧,9-电池。
31.图4中:4-下顶推轮,5-后侧上压轮组件,51-上压轮,52-轮轴,53-支撑轴承,6-后侧装拆按钮。
32.图5中:51-上压轮,52-轮轴,53-支撑轴承,54-轴上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具有下顶推轮4、前侧上压轮组件3和后侧上压轮组件5,下顶推轮4向上顶推窗帘轨道,并与窗帘轨道滚动配合,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上压轮51向下顶压窗帘轨道,并与窗帘轨道滚动配合,这样一来,通过下顶推轮4和上压轮51上下施力配合,可以将窗帘控制装置安装在窗帘轨道上。
40.实际上,对应不同的窗帘轨道,上压轮的具体形状也不一样,而且,下顶推轮4和上压轮51与窗帘轨道的滚动配合位置也不同。例如:当与内工型轨道配合时,内工型轨道一般采用方管型材制作,内工型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方管型材的底壁的中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此时,前侧上压轮组件和后侧上压轮组件包括轮轴和上压轮,上压轮通过底壁上的开口进入轨道内侧,并向下顶压在底壁的上侧面上,而下顶推轮则向上顶压在底壁的下侧面上,通过下顶推轮和上压轮的上下夹持配合,从而将窗帘控制装置安装在相应窗帘轨道上。而当与外工型轨道配合时,外工型轨道一般采用工字钢,外工型轨道具有上翼缘、下翼缘和中间腹板,使用时,使窗帘控制装置的下顶推轮与下翼缘的下侧面顶推配合,使前后两侧的上压轮组件中的上压轮顶压在下翼缘的上侧面上,通过上压轮和下顶推轮的夹持配合,将窗帘控制装置装配在窗帘轨道上,此时,需要注意与外工型轨道配合的相应侧上压轮组件的结构,其要能够通过转轴转动而实现快速装拆,比如说,每侧上压轮组件分别包括两个并行布置的转轴,每个转轴的顶端分别固定装配有一个上压轮,每侧上压轮组件的两个转轴并行布置,且可同步转动以在工作位和装拆位切换,既能实现上压轮与轨道的
下翼缘的上侧面滚动顶压配合,又能实现正常的拆装,需要注意两转轴的转动方向应当相反,以使得两转轴顶部的上压轮能够同步压在轨道上,或者是同步让开轨道。
41.一般的窗帘控制装置均包括壳体1,其作为安装基础用于安装其他零部件,壳体1的顶部设置下顶推轮4,下顶推轮4通常嵌入壳体1内,大部分位于壳体内,少部分位于壳体外,既能保证与窗帘轨道相应部位的滚动顶推配合,又能相对减少窗帘控制装置的体积。
42.在壳体1上于下顶推轮4的前后两侧对应设置有前侧上压轮组件3和后侧上压轮组件5,此处的前后方向与窗帘轨道长度延伸方向一致,以使得窗帘控制装置可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从而拉开、关闭窗帘。
43.本实施例方式中,前侧上压轮组件3和后侧上压轮组件5的结构基本相同,以后侧上压轮组件为例,包括轮轴52和上压轮51,轮轴5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可回转地装配在壳体1内,上压轮51固设在轮轴52顶端并跟随轮轴52转动,轮轴52的回转行程上具有工作位和装拆位,当轮轴52处于工作位时,上压轮51能够向下顶压窗帘轨道,以与下顶推轮4配合,进而将窗帘控制装置可移动的装配在窗帘轨道是行,而当轮轴52转动至装拆位时,上压轮51转动至避让位,能够避让开窗帘轨道,这样直上直下地安装或拆卸窗帘控制装置。
44.为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转动,在壳体1上对应设置两个装拆按钮,即前侧装拆按钮2和后侧装拆按钮6,两装拆按钮沿沿前后方向防脱地滑动装配在壳体1上,并且对应分布与壳体1的前后两侧。
45.前侧装拆按钮2通过前传动机构驱动前侧上压轮组件3的轮轴52转动,后侧装拆按钮6则通过后传动机构驱动后侧上压轮组件5的轮轴52转动,以使得两侧上压轮组件的转轴在工作位和装拆位之间切换。
46.为方便施力,在人手单手握持窗帘控制装置时,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摁压在两侧装拆按钮上施力,当两侧装拆按钮受压相向运动时,驱使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轮轴52由工作位同步转动至装拆位,上压轮51避让开窗帘轨道,可向上安装或可向下拆卸。当防松两侧装拆按钮时,两侧装拆按钮受复位弹性件作用而相背运动,可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转轴由装拆位同步转动至工作位,上压轮51可转动到位以能够向下顶压窗帘轨道,进而可与下顶推轮4配合夹持窗帘轨道,将窗帘控制装置有效安装在窗帘轨道上。
4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顶推轮4作为主动轮,由电机驱动,电机由电池9供电,两个上压轮51作为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窗帘轨道滚动配合,当主动轮转动时,可使得窗帘控制装置沿窗帘轨道往复移动,进而控制窗帘拉开和闭合。
48.本实施方式中,在装拆窗帘控制装置时,可单手握持,向两侧装拆按钮同时施力摁压,使两侧上压轮组件中的转轴同步由工作位转动至拆装位,方便直上直下地进行装拆,由于两侧装拆按钮前后布置,既方便单手前后施力,且施力相对较小,用户使用舒适性较好。
49.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窗帘控制装置的结构如图1至5所示,其用于与内工型轨道配合,窗帘控制装置整体上包括壳体1,壳体1顶端设有下顶推轮4、前侧上压轮组件3和后侧上压轮组件5,下顶推轮4大部分位于壳体内部,少部分突出于壳体1顶端布置,以用于与内工型轨道的底壁的下侧面滚动顶压配合,前侧上压轮组件3和后侧上压轮组件5顶部的上压轮51向上突出布置,用于伸入内工型轨道的内腔中,并与内工型轨道底壁的上侧面滚动顶压配合。
50.前侧上压轮组件3和后侧上压轮组件5的结构基本一致,以后侧上压轮组件5为例:
如图5所示,后侧上压轮组件5包括轮轴52,轮轴52上设置两个支撑轴承53,以实现与壳体1的转动装配,轮轴52的顶端固设有上压轮51,上压轮51与轮轴52形成t形结构,上压轮51具有两侧橡胶轮圈,用于与内工型轨道的底壁的上侧面滚动顶压配合,另外,在轮轴52上还一体设有轴上齿轮54,用于与相应齿条啮合,以由相应侧装拆按钮驱动轮轴52转动。
51.对应两侧上压轮组件,在壳体1上分别设置前侧装拆按钮2和后侧装拆按钮6,前侧装拆按钮2和后侧装拆按钮6关于壳体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面对称布置,并且,为方便握持施力操作,两侧装拆按钮的上下长度尺寸大于左右宽度尺寸,以形成长条形的装拆按钮。另外,为防止打滑,在两侧装拆按钮的外侧面设置间隔凸起,以形成防滑结构。
52.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下顶推轮4作为主动轮,由电机驱动,电机由电池9供电。而对于两侧上压轮组件来讲,由前侧装拆按钮2通过前传动机构驱动前侧上压轮组件3的轮轴52转动,由后侧装拆按钮6通过后传动机构驱动后侧上压轮组件5的轮轴52转动,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均具体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传动齿条传动机构均包括啮合传动的齿条和齿条。前传动机构具有前侧齿条21,后传动机构具有后侧齿条61,前侧齿条21与前侧上压轮组件3的轮轴52上的轴上齿轮54啮合传动,后侧齿条61与后侧上压轮组件5的轮轴52上的轴上齿轮54啮合传动,在前侧装拆按钮2和后侧装拆按钮6的内侧分别固设有安装块,前侧装拆按钮2内侧的安装块与前侧齿条21固定连接,后侧装拆按钮6内侧的安装块与后侧齿条61固定连接。
53.在本实施例中,前传动机构中的齿轮和后传动机构中的齿轮关于壳体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面对称布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前侧齿条和后侧齿条也关于壳体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面对称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平衡操作,两传动结构中的两齿条位于两齿轮的左右两侧。
54.对于两侧装拆按钮来讲,分别设置有前侧复位弹性件和后侧复位弹性件,前侧复位弹性件向前侧装拆按钮2施加复位弹性作用力,后侧复位弹性件向后侧装拆按钮6施加复位弹性作用力,以通过相应轮轴52由装拆位向工作位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前侧复位弹性件和后侧复位弹性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上侧复位簧7和下侧复位簧8,上侧复位簧7和下侧复位簧8均为压簧,压簧的外端与相应侧装拆按钮顶压配合,压簧的内端与壳体1内部的弹簧挡板顶压配合,此处的弹簧挡板作为挡止结构供压簧的内端顶压。
55.实际上,为防止复位簧侧向弯曲变形,在两侧装拆按钮的内侧针对各复位簧分别设有导向套,各复位簧的外端导向插装在导向套内,利用相应侧装拆按钮与壳体的导向配合,以及壳体上导向套与复位簧的导向配合,实现对复位簧的导向。
56.另外,对于两侧装拆按钮来讲,由于各复位弹性件向各装拆按钮提供迫使其向外移动的弹性作用力,为防止装拆按钮向外脱出壳体,各侧装拆按钮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防脱凸起,防脱凸起与壳体内侧挡止配合,以防止相应侧装拆按钮向外脱出壳体。
5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装拆按钮需要带着齿条移动设定距离,保证轮轴正常转动,需要使两侧装拆按钮与壳体具有足够的导向长度,避免装拆按钮在上下方向上出现侧倾而带来卡滞问题,当然,这样可以根据壳体和相应侧装拆按钮的实际尺寸进行调整。
58.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握持,壳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于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以使得壳体1呈扁平形状。并且,壳体1具有握持区域,工人单手握持以进行装拆操作,两侧装拆按钮位于握持区域的前后两侧,壳体1的握持区域的横截面的外周为椭圆,提
高操作人员握持舒适度。
5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中,下顶推轮4作为主动轮,两侧的上压轮51作为从动轮,上压轮51和下顶推轮4不仅与内工型轨道的底壁顶压夹持配合,还与底壁滚动配合,以实现窗帘控制装置沿内工型轨道移动。
60.上述窗帘控制装置中,两侧装拆按钮位于壳体1前后两侧,使用者可从前后两侧摁压两侧装拆按钮,通过齿轮齿条机构驱动轮轴52同步转动,进而可驱动两侧的轮轴52由工作位同步转动至装拆位,上压轮51避让开内工型轨道,顺着内工型轨道底壁上的开口,可将上压轮51送入内工型轨道中,防松两侧装拆按钮,在相应侧复位弹性件作用下复位,通过传动机构驱动轮轴52由装拆位转动至工作位,上压轮51顶压在内工型轨道底壁的上侧面上,与下顶推轮4相配合夹持内工型轨道的底壁,实现窗帘控制装置的安装。
61.当需要拆卸窗帘控制装置时,使用者可从前后两侧摁压两侧装拆按钮,通过齿轮齿条机构驱动轮轴52同步转动,进而可驱动两侧的轮轴52由工作位同步转动至装拆位,上压轮51避让开内工型轨道,顺着内工型轨道底壁上的开口,向下移动窗帘控制装置,可将上压轮51从内工型轨道中取出,实现窗帘控制装置的拆卸。
62.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从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对每侧装拆按钮按压施力,按压力度平衡感好、按压舒适度高。设置两套传动机构,可简化内部结构,避免出现因为摁压不当导致两侧上压轮转动同步性好。而且,针对每个轮轴设置两个支撑轴承,可有效降低轮轴转动时的卡滞阻力,使转动更加顺畅,减少卡顿。
6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中,电机可由遥控装置控制正转、反转,从而可以顶推窗帘上的悬挂器件,进而驱动窗帘拉开、闭合。当仅能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时,则需要设置两个窗帘控制装置相配合,实现窗帘拉开、闭合。
64.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2: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均为齿轮齿条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也可为连杆传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包括连杆,在轮轴上设置传动盘,连杆的一端与传动盘铰接,另一端与装拆按钮铰接,当装拆按钮沿前后方向移动运动时,可通过连杆驱动传动盘回转,进而带动轮轴往复转动。
65.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连杆机构时,要注意避免出现死点问题,例如:如果转轴由工作位转动90
°
时到达装拆位的话,可将连杆布置于传动盘的一侧,并且,在转动至工作位或装拆位时尽量避免连杆完全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出现死点位置。
6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齿轮传动机构,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3: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两侧装拆按钮分别通过不同的传动机构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的两轮轴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可由两侧装拆按钮合力通过同步传动机构驱动两侧上压轮组件的轮轴转动,此处的同步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该齿轮齿条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轮轴上的两个齿轮,以及与前侧装拆按钮固定连接的前侧齿轮,与后侧装拆按钮固定连接的后侧齿轮,前侧齿轮与两个轮轴上的两个齿轮分别啮合,后侧齿轮也与两个轮轴上的两个齿轮分别啮合,这样,在同步向内摁压两装拆按钮时,可驱动两轮轴同步转动。
67.要注意,由于前侧齿条和后侧齿条长度较长,注意壳体内部的其他结构,避免出现
干涉而影响同步传动机构的具体运行方式。
68.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4: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轮轴上一体设有轴上齿轮,轴上齿轮用于与齿条啮合传动。在本实施例中,在轮轴上分体固设有齿轮,以用于与相应齿轮啮合传动。
69.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5: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窗帘控制装置用于与内工型轨道配合,相应的上压轮用于与内工型轨道的底壁滚动顶压配合,并且,上压轮与轮轴形成t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窗帘控制装置用于与外工型轨道配合,此时,为保持平衡,前侧上压轮组件和后侧上压轮组件分别包括两个轮轴,即总用四个轮轴,每个轮轴的顶部分别偏置有一个上压轮,同一侧上压轮组件的两个轮轴并行布置,其同样可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相应侧装拆按钮传动连接,此时,齿条可为双面齿条,以与两轮轴上的齿轮啮合传动,进而驱动两轮轴同步转动,要注意,同一侧上压轮组件中的两轮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70.当轮轴转动至工作位时,上压轮压在外工型轨道的下翼缘的上侧面上,而当轮轴至工作位时,上压轮转动让开外工型轨道的下翼缘,可直上直下地实现窗帘控制控制的装拆工作。
71.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6: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前侧装拆按钮和后侧装拆按钮的上下长度尺寸大于左右宽度尺寸,为长条状,方便摁压。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前侧装拆按钮和后侧装拆按钮的上下长度尺寸等于左右宽度尺寸。
72.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7: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下顶推轮为主动轮,两侧上压轮为从动轮,不需要再另外设置主动轮。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使上压轮为从动轮,从动轮内部内置驱动电机,下顶推轮为从动轮,同样可实现窗帘控制装置的移动。
73.本发明所提供的窗帘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例8: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例1中,下顶推轮为主动轮,两侧上压轮为从动轮,不需要再另外设置主动轮。在本实施例中,可另外单独设置主动轮,该主动轮由电机驱动,主动轮用于与窗帘轨道滚动顶压配合,下顶推轮和上压轮均为从动轮。
74.主动轮可由下向上地顶压在窗帘轨道的底壁下侧面上,或者可相对窗帘轨道两侧分别布置主动轮,主动轮的轴向可沿上下方向延伸,利用左右两侧布置的主动轮在左右方向上夹持窗帘轨道,在主动轮滚动时,可实现窗帘控制装置的移动。
7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