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婴儿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8:0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折叠床。


背景技术:

2.婴儿床一般在儿童较小时使用。为方便婴儿摇床的运输及存放,现有技术中的婴儿床一般都设计成可折叠的,并且现在市面上婴儿床的种类繁多,婴儿床的各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导致婴儿床的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但通常都包括四根立杆、设置在四根立杆底部通过多根杆件连接构成能够折叠的底撑架、设置在四根立杆上部之间通过多根杆件连接构成能够折叠的上围框,在展开位置下锁定后,底撑架、立杆、上围框构成刚性的一个整体,在折叠位置下,底撑架、立杆、上围框相互收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刚性杆件较少,折叠干涉性问题少,折叠后体积小的婴儿折叠床。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折叠床,包括多根立杆,还包括连接在多根所述立杆之间使得每根所述立杆立起后位置保持稳定的底盘架、连接于每相邻两根所述立杆上端部之间的柔性索,所述柔性索为纵向无延展性的柔性索,所述底盘架是能够折叠的,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所述底盘架上,与/或所述底盘架与所述立杆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
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盘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多组分别连接在所述中心座与相应的多根所述立杆之间的底连杆组,所述立杆的数量与所述底连杆组的数量相同。
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底连杆组与相应的所述立杆之间连接形成位于上方的底一轴、位于下方的底二轴,所述底一轴的位置处于所述立杆由下至上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范围内。
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二轴处于所述立杆的下端部。
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二轴至所述中心座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底一轴至所述中心座中心线的距离。
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索为静力绳、钢丝绳索或者尼龙绳。
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立杆的上端部都设置有绳索固定部,每个所述绳索固定部内分别设置有固定销,所述柔性索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套设在所述固定销上从而固定的套索环。
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座包括能够上下拆卸的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上中心组与所述下中心组之间,每组所述底连杆组包括绕底三轴枢轴连接的第一底杆与第二底杆、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底杆绕底四轴枢轴连接的第三底杆,所述
第一底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上中心组绕底五轴枢轴连接,所述第二底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下中心组绕底六轴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底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立杆的杆身下部绕底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三底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立杆的下端部绕底二轴枢轴连接。
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三轴上安装有使得所述底盘架在折叠位置下,作用于所述第一底杆与所述第二底杆之间使得两者具有远离趋势的卡簧弹性件。
13.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常规的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通过底盘架将多根立杆之间撑开并保持位置稳定,起刚性主要作用,每相邻两根立杆上端部之间通过柔性索连接牵制,起刚性辅助作用,结构简单,杆件较少,从而影响折叠的杆件之间相互干涉性问题更少,打开折叠操作更方便,折叠后打体积更小,更工整,更加便于外出携带,制作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折叠婴儿床立体图;
16.图2为折叠婴儿床展开位置立面图;
17.图3为折叠婴儿床展开位置立面图;
18.图4为折叠婴儿床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转换过程状态图;
19.图5为折叠婴儿床折叠位置立面图;
20.图6为绳索固定部局部放大图;
21.其中: 1、立杆;11、绳索固定部;2、底盘架;21、中心座;21a、上中心组;21b、下中心组;22、底连杆组;221、第一底杆;222、第二底杆;223、第三底杆;3、柔性索;31、套索环;4、锁定机构;5、卡簧弹性件;x1、底一轴;x2、底二轴;x3、底三轴;x4、底四轴;x5、底五轴;x6、底六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一种婴儿折叠床,包括四根立杆1,还包括连接在四根所述立杆1之间使得每根所述立杆1立起并且保持位置稳定的底盘架2、连接于每相邻两根所述立杆1上端部之间的柔性索3,所述柔性索3为纵向无延展性的柔性索,如所述柔性索3为静力绳、钢丝绳索或者尼龙绳等。
23.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索是直接固定在相邻的两根立杆之间的,详细结构如下,如各图所示,每个所述立杆1的上端部都设置有具有穿绳孔的绳索固定部11,每个所述绳索固定部11内分别设置有固定销,所述柔性索3的端部具有套索环31,套索环31穿过穿绳孔,套设在所述固定销上从而固定。柔性索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婴儿床布套的上边沿部,通过布套套设在立杆上从而间接的将柔性索固定于立杆之间。
24.当婴儿床处于展开位置下,每根柔性索处于左右呈一字伸展状态,各立杆相互远离,当婴儿床处于收起位置下,各立杆相互靠近,每根柔性索随意弯曲不影响立杆之间收
拢。
25.底盘架结构理论上只要是能够将多根立杆保持于立起并且位置稳定的状态下,都是可适用的,底盘架可以是可折叠的,也可以是一整块不可折叠的塑料底盘架。现有技术中,底盘架大部分是可折叠的,并且折叠方案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架2是能够折叠的,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所述底盘架2上具有锁定机构4。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架2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21、四组分别连接在所述中心座21与相应的四根所述立杆1之间的底连杆组22。所述中心座21包括能够上下拆卸的上中心组21a与下中心组21b。每组所述底连杆组22包括绕底三轴x3枢轴连接的第一底杆221与第二底杆222、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底杆222绕底四轴x4枢轴连接的第三底杆223,所述第一底杆221的一端部与所述上中心组21a绕底五轴x5枢轴连接,所述第二底杆222的一端部与所述下中心组21b绕底六轴x6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底杆22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立杆1的杆身下部绕底一轴x1枢轴连接,所述第三底杆223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立杆1的下端部绕底二轴x2枢轴连接。所述底三轴x3上安装有使得所述底盘架2在折叠位置下,作用于所述第一底杆221与所述第二底杆222之间使得两者具有远离趋势的卡簧弹性件。使得方便于展开操作。
27.所述底一轴x1位于所述底二轴x2上方。所述底一轴x1的位置处于所述立杆1由下至上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范围内。使得所述底二轴x2处于所述立杆1的下端部。使得婴儿折叠床处于展开位置下底盘架刚性较强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二轴x2至所述中心座21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底一轴x1至所述中心座21中心线的距离,从而本婴儿折叠床呈四棱台,结构稳定,且配合底连杆组结构可以使得折叠后更工整。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4设置于所述上中心组21a与所述下中心组21b之间。
29.婴儿折叠床处于展开位置下,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之间在引力作用下上下抵靠的,即使不锁定,底盘架也撑开。但基于安全稳定考虑,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方案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使得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轻易不能够脱开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4包括由所述上中心组向下伸出的上插座、仅沿着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插座上的下框锁舌、仅沿着上下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插座内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下框锁舌沿着倾斜线滑动配合,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由所述下中心组向上伸出的能够与所述上插座相插合的下插管,所述下插管上开有锁口,所述上插座上设置有使得所述下框锁舌弹出能够与所述锁口相插配合的锁定弹性件。锁定时,下框锁舌弹出,插在锁口内,当克服锁定弹性件的弹性力,向上拉动控制件,在斜线作用下,下框锁舌向内缩进解锁。锁定机构还可以是,在上中心组上转动设置一个弹性钩,而在下中心组上外设置一个锁环,弹性钩钩住锁环时即锁定,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形成一个整体。
30.每组底连杆组与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之间都构成一个能够变形的三角形机构,并与立杆之间构成能够变形的四连杆机构。当婴儿折叠床处于展开位置下,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相靠,底盘架结构处于唯一的展开稳定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四根立杆都微微向中心倾斜,当上中心组相对下中心组向上相对移动时,三角形机构与四连杆机构同时变形,能够促使四根立杆同步向中心靠拢,也促使各柔性索之间相对靠拢,从而使得整个婴儿折叠床折叠收拢。
3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