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及其配套使用的胶囊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8:0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及其配套使用的胶囊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气溶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及其配套使用的胶囊。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新型烟草以及植物药草制品领域在不断迅速发展,主要以电子烟和加热不燃烧烟具为主。电子烟又称为雾化烟具(vaping device),其原理是将烟液进行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而被用户吸食。加热不燃烧烟具同鼻烟、口嚼烟一样是烟草业具有降低烟草燃烧释放物危害的一种电子产品,因为加热不燃烧烟具在使用时其抽吸口感更类似于传统卷烟,因此更受消费者欢迎。
3.作为一种现有示例,加热不燃烧烟具包括加热元件,其配合烟制品或者植物药草制品来使用,在使用烟具时,烟制品或者植物药草制品受到内置于烟具中的加热元件的加热会产生烟气,烟气通过烟具的内部气道传输至烟具的吸嘴,从而供用户吸食。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加热不燃烧烟具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5.主体,具有相对的近端及远端;
6.吸嘴,具有吸嘴出气孔,所述吸嘴定位于所述主体的近端;
7.加热组件,定位于所述主体的远端,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加热组件限定有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具有开口端,所述加热腔室用于从所述开口端收容或移除含有可蒸发前体材料;
8.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定位于所述加热腔室内,所述发热体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沿所述固定端朝所述开口端轴向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发热体构造成在所述可蒸发前体材料收容于所述加热腔室时,所述自由端能够插入所述可蒸发前体材料中。
9.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加热腔室的开口端与所述吸嘴具有相反的朝向。
10.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发热体构造成细长形状。
11.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加热腔室的中心位置。
12.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壁和延伸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侧壁共同界定形成具有所述开口端的所述加热腔室。
13.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发热体包括电阻发热体,所述电阻发热体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板电连接。
14.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发热体包括感应发热体,所述基体的侧壁外围环绕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感应发热体电磁耦合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控制
板电连接。
15.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基体侧壁设有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将所述基体轴向抵接于所述主体内。
16.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感应线圈附着于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
17.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构造成能够封闭或打开所述加热腔室的开口端。
18.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主体内形成有延伸于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的气溶胶通道,所述气溶胶通道包括毗邻所述加热腔室且气流连通该加热腔室的进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配置为当所述底盖移除时被暴露。
19.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底盖还包括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用于在所述底盖打开所述加热腔室的开口端时,所述底盖与所述主体保持连接。
20.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主体近端限定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吸嘴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加热腔室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端具有相反的朝向。
21.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主体内部限定有第二容置腔,所述基体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置腔。
22.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基体还包括自底壁朝吸嘴方向轴向延伸的延长壁,所述延长壁与所述底壁界定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凸出与所述第二容置腔。
23.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体固定件,所述发热体固定件将所述发热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
2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胶囊,所述胶囊封装有可蒸发前体材料,所述胶囊包括:
25.外壳,所述外壳限定有插入孔;
26.所述插入孔构造成在所述胶囊收容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时,所述发热体自由端能够通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胶囊中。
27.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插入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
28.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第一端部限定有胶囊进气孔,所述胶囊进气孔用于气流进入所述胶囊;所述第二端部限定有胶囊出气孔,所述胶囊出气孔用于气流流出所述胶囊。
29.在优选的实施中,所述胶囊进气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胶囊进气孔环绕所述插入孔布置。
3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31.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32.胶囊,封装或者收容有可蒸发前体材料;
33.所述气溶生成装置用于收容所述胶囊并对所述胶囊加热,使得所述胶囊封装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至少一种成分受热挥发从而产生可供吸食的气溶胶。
34.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5.本技术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近端及远端的主体,主体近端设有吸嘴出气孔,主体远端设有能收容或移除可蒸发前体材料的加热腔室,加热腔室中固定有发热体,发热体具有自由端,可蒸发前体材料收容于所述加热腔室时,发热体自由端能够插入
可蒸发前体材料并对可蒸发前体材料进行加热。通过上述方式,在可蒸发前体材料收容于加热腔室时,发热体可直接插入到可蒸发前体材料进行加热,并以发热体为中心向周围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辐射热量对其进行加热,使得可蒸发前体材料因受热产生的气溶胶从吸嘴出气孔中排出供用户吸食,此种中心加热方式可使得发热体对可蒸发前体材料加热时更加均匀,加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3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38.图2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39.图3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体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0.图4为图3中主体在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41.图5为图4中主体的固定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2.图6为图5中固定架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3.图7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隐藏主体壳体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4.图8为图7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支撑架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5.图9为图8中支撑架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6.图10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底盖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47.图11为图10中底盖在另一个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48.图12为图3中主体的加热组件在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49.图13为图12中加热组件的基体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50.图14为图13中基体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51.图15为与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合使用的胶囊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52.图16为图15中胶囊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53.图17为图1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与图15中胶囊配合使用的剖面示意图;
54.图18为图17中进气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55.图19为图12中加热组件的发热体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56.图20为图12中加热组件的发热体固定块在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57.图21为图20中发热体固定块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59.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0.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6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62.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请参阅图1
‑ꢀ
图2,其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及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63.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吸嘴10、主体20及底盖30,主体20大致呈柱体结构,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近端110及远端120,吸嘴10设于主体20的近端110,用于将主体20产生的气溶胶从吸嘴10排出,供用户在吸嘴10处吸食;主体20用于收容胶囊40,胶囊40中封装有可蒸发前体材料,主体20 用于对胶囊40中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可蒸发前体材料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底盖30设于主体的远端120,与主体20可分离或可结合。当用户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可先将底盖30从主体20中分离,将胶囊40从主体20的远端120中装入主体20,然后将底盖30装回主体20中启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主体20即开始对胶囊 40进行加热从而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底盖30也可以省略,例如可以将胶囊40设计为与主体2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时,可将胶囊40直接安装固定于主体20中,在不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或在胶囊40的可蒸发前体材料使用完毕后,直接将胶囊40从主体20中移除即可。
64.值得说明的是,作为可实施的示例,可蒸发前体材料可以是固体或半固体草本植物材料,例如烟草或药草。作为合适的药草材料来源,可以是天然草本植物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并且被干燥后得到,优选的药草材料中不含添加剂;上述药草可以是单一药草或不同药草的混合物以获得例如独特的味道、香味和/或活性物质的组合。上述可蒸发前体材料也可以是膏状物,膏状物主要由此类烟草或者药草材料的提取物或衍生物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可蒸发前体材料的材质不限于此,其能满足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条件下该可蒸发前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成分能挥发产生可抽吸的气溶胶即可。
65.需要说明的是,可蒸发前体材料也可以不用胶囊封装的形式置入于主体 20中,例如可以直接将可蒸发前体材料置入于主体20中,主体20直接对可蒸发前体材料进行加热。
66.对于上述吸嘴10,吸嘴10包括具有与主体20连接的固定端及相对的出气端,出气端开设有至少一个吸嘴出气孔11,吸嘴出气孔1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吸嘴出气孔11的数量优选设置为三个。吸嘴10整体优选采用可耐高温的塑料或硅胶材质制成,例如吸嘴10采用隔热材料是比较合适的,吸嘴10与主体20采用过盈方式配合连接,例如吸嘴10是硅胶材质制成的,则吸嘴10通过挤塞的方式将吸嘴10 塞入主体20的近端,由于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力,塞入主体20之后硅胶恢复弹性
力紧密与主体20抵接,实现吸嘴10与主体20的固定,在需要移除吸嘴盖吸嘴10时,只需要用力将吸嘴10从主体中20拉出即可,通过此方式可实现吸嘴10与主体20的分离,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吸嘴10与主体20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螺纹或磁吸连接方式的,只需要吸嘴10与主体的20可拆卸连接即可,当然,吸嘴10 也可与主体20设置成不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方式。
67.对于上述主体20,请参阅图3-图4,其分别示出了主体20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及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主体20包括壳体21、固定架22、供电电源23、控制板24、导烟管25、加热组件26及支撑架27,固定架22与壳体21内壁固定连接;壳体21的近端110限定有第一容置腔211,吸嘴10至少一部分收容于第一容置腔211中,并与壳体21固定;供电电源23、控制板 24、导烟管25沿固定架22长度方向安装于固定架22上,以充分利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使用空间;支撑架27固定于底盖30与固定架22之间,并与壳体21内壁固定连接;加热组件26固定于固定架22及支撑架27之间,用于收容胶囊40并对胶囊40加热。控制板24与供电电源23电连接,控制板 24与加热组件26电连接,以实现控制板24控制加热组件26进行加热;导烟管25用于气溶胶从主体20的远端120流向近端110的通道,从而使得可蒸发前体材料受热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该气溶胶通道流通至吸嘴出气孔11。
68.请继续参阅图5-图6,其分别示出了固定架两个不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固定架22包括支撑柱221,支撑柱221沿其长度方向在靠近主体近端110的一端延伸有第一气流间隙形成部222,第一气流间隙形成部222大致为柱体结构,第一气流间隙形成部222具有靠近主体20近端110的上表面2221及相对的下表面2222,上表面2221与吸嘴10形成有气溶胶通道的第一气流间隙 222a,第一气流间隙222a与吸嘴10的出气孔11连通。第一气流间隙形成部 222开设有连通上表面2221及下表面2222的第一通孔2223,导烟管25的一端连通第一通孔2223,第二通孔2233a即为气溶胶通道的出气端口,气溶胶从出气端口逸出至第一气流间隙222a中。
69.支撑柱221沿其长度方向在靠近主体远端120的一端延伸有固定架固定连接部223,固定连接部223包括底壁2231及侧壁2232,底壁2231与侧壁 2232围合形成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开口端朝向底盖30。侧壁2232设有固定连接件2232a,壳体21内壁对应的地方设有匹配的固定架连接部(图未示),通过固定连接件2232a可将固定架22安装于壳体21的内壁,底壁2231开设有第二通孔2231a和第三通孔2231b,导烟管25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通孔2231a 并延伸至底盖30,从而使得加热组件26产生的气溶胶可从第二通孔2231a经过导烟管25、第一气流间隙222a及吸嘴出气孔11逸出供用户吸食。
70.底壁2231围绕第三通孔2231b朝向底盖30方向轴向设有加热组件收容部2233,加热组件收容部2233为两端开口的通槽,通槽限定有第二容置腔 2233a,第二容置腔2233a连通第三通孔2231b,加热组件26收容于第二容置腔2233a中并与加热组件收容部2233内壁抵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加热组件26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主体20内部的塑胶材料,使得主体内部的塑胶材料因高温而产生形变,加热组件收容部2233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以减小加热组件26的热量传递。
71.对于上述支撑架27,请参阅图7-图9,其分别示出了气溶胶生成装置隐藏主体壳体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及支撑架两个不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支撑架27包括底壁271及侧壁272,侧壁272与固定连接部223的侧壁2232抵接,底壁271与侧壁272围合形成一端开口的
中空柱体结构,开口端朝向固定架固定连接部223,侧壁271设有支撑架固定连接件273,支撑架27通过固定连接件273安装于壳体21内壁。底壁271上开设有第四通孔2711,第四通孔2711连通第二容置腔2233a与第三通孔2231b,胶囊40可通过第四通孔 2711收容于加热组件26中。
72.底壁271设有磁吸件2712和球头柱塞2713,磁吸件2712与球头柱塞2713 用于底盖30与支撑架27实现可拆卸连接,当胶囊40装入主体20后,底盖 30装回主体20中,支撑架27通过磁吸件2712和球头柱塞2713固定底盖30。由于磁吸件2712在高温下可能存在磁吸力下降或失效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增加球头柱赛2713的固定方式来确保底盖30与支撑架27的有效固定。可以理解的,底盖30与支撑架27的固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需实现底盖30与支撑架27的可拆卸连接功能即可。底壁271还开设有第五通孔2714,导烟管25的另一端自第二通孔2231a经过第五通孔2714延伸至底盖30,第五通孔2714即为气溶胶通道的进气端口,且通过第五通孔2714的设置,底盖30从主体20移除之后,第五通孔2714 即暴露出来,可方便的在底盖30移除之后通过进气端口对导烟管25中残留的烟油或烟草残留物进行清理。
73.进一步的,由于用户在装入或取出胶囊40时需要移除底盖30,为了防止在此过程中丢失底盖30,底壁271还开设有一轴孔2715,轴孔2715用于和底盖30配合在底盖30移除后依然使得底盖30和支撑架27保持连接。
74.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按照预设的气流通道流动,需要对固定架22与支撑架27装配在壳体21上时的缝隙进行密封使得主体20的内腔密闭,防止气流从缝隙中流出,在本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设有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2225、第二密封圈2234、第三密封圈274及第四密封圈 275,第一密封圈2225设置在第一气流间隙形成部222上,以密封第一气流间隙形成部222与壳体21内壁的装配缝隙;第二密封圈2234设置在固定架固定连接部223上,以密封固定架固定连接223与壳体21内壁的装配缝隙;第三密封圈274及第四密封圈275设置在支撑架27上,以密封支撑架27与壳体21内壁的装配缝隙。
75.针对上述底盖30,请继续参阅图10-图11,其分别示出了底盖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及一个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底盖30包括底壁31及侧壁32,侧壁32开设有固定孔321,固定孔321用于和支撑架27的球头柱塞2713固定连接;底壁31设有磁性件311、底盖导流件312及连杆313,磁性件311用于和支撑架27的磁吸件2712磁吸固定,通过磁性件311与固定孔321,底盖 30可拆卸的与支撑架27固定连接;连杆313用于和支撑架27的轴孔2715配合使得底盖30从主体20移除之后依然和主体20保持连接;底盖导流件312 用于将从加热组件26逸出至底盖30的气溶胶导流至导烟管25。
76.具体的,连杆313一端固定于底盖30,另一端活动插入支撑架27的轴孔 2715中并穿过支撑架27的底壁271,连杆313可在轴孔2715中自由伸缩。连杆313另一端设有挡圈3131,挡圈3131套设于连杆313的另一端,挡圈 3131的直径大于轴孔2715的孔径,使得在底盖30从主体20移除后,挡圈 3131与支撑架27的底壁271抵接,从而使得底盖30通过连杆313与主体20 依然是保持连接的状态,此方式可以使得在移除底盖30的时候不会轻易丢失底盖30。
77.可以理解的,在底盖30从主体20移除之后,底盖30与主体20保持连接的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其他方式,例如,连杆313可以取消挡圈3131,连
杆313的另一端轴向固定于轴孔2715中但可在轴孔2715中周向转动,从而可使得底盖30以连杆313为中心沿水平方向转动,需要往主体20中装入胶囊40时,只需要将底盖30沿水平方向转开,然后反方向转回即可。或者在支撑架27上设有转动轴(图未示),转动轴的两端活动连接底盖30,使得底盖30可绕转动轴在垂直方向上转动,需要往主体20中装入胶囊40时,只需将底盖30沿垂直方向转开,而底盖30与主体 20依然可以通过转动轴保持连接。
78.底盖导流件312固定于底盖30,底盖30设有与底盖导流件312形状适配的收容区33,底盖导流件312固定收容于收容区33中。底盖导流件312开设有第一进气孔3121、第一出气孔3122及通槽3123,通槽3123连通第一进气孔3121及第一出气孔3122,第一进气孔3121连通支撑架27的第四通孔2711,第一出气孔3122连通支撑架27的第五通孔2714,从而使得加热组件30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第一进气孔3121进入底盖30,在通过通槽3123进入第一出气孔3122,接着从第一出气孔3122逸出底盖30至导烟管25的进气端口。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从加热组件26逸出的气溶胶能按照预设的气流路径流至导烟管25,底盖导流件312优选的采用硅胶材质设置,硅胶材料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使得从加热组件26逸出的气溶胶能按照预设的气流路径流至导烟管25。
79.进一步的,底盖30还设有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第二进气孔34,用户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抽吸时,外部空气首先从第二进气孔34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第二进气孔34至少为一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孔34的数量优选的设为2个,两个第二进气孔34相对的开设在底盖30的两侧壁32的连接处。
80.通过底盖30的设置,由于底盖30的第一进气孔3121连通支撑架23的第四通孔2711,而胶囊40是通过第四通孔2711收容于加热组件26中,因此当需要对加热组件26中的固体残留物进行清理时,可以直接将底盖30从主体20移除,然后对加热组件26进行清理。另外,由于底盖30的底盖导流件 312可以将加热组件26中产生的气溶胶导流至气溶胶通道,底盖导流件312 会残留气溶胶流过的烟油或油污,且结合上述的描述,在底盖30移除之后,气溶胶通道的进气端口即暴露出来,因此,当需要对底盖导流件312或气溶胶通道中的烟油或油污进行清理时,直接将底盖30从主体20移除进行清理即可,使得用户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清理更加的方便。
81.对于上述加热组件26,请继续参阅图12,加热组件26包括基体261、发热体262及发热体固定件263,发热体262通过发热体固定件263固定于基体 261中。
82.请继续参阅图13-图18,基体261包括相对的底壁2611和开口端2612 以及轴向延伸于底壁2611和开口端2612之间的侧壁2613,开口端2612朝向底盖30,底壁2611及侧壁2613共同界定一加热腔室2614,胶囊40可通过支撑架27的第四通孔2711收容于加热腔室2614并在加热腔室2614中受热。基体261还包括自底壁2611朝吸嘴10方向轴向延伸的延长壁2615,延长壁 2615与底壁2611共同界定一安装空间2616,发热体固件263将发热体262 固定安装于该安装空间2616中,加热腔室2614与安装空间2616分布于固定架固定连接部223的第三通孔2231b两侧,基体261侧壁2613与加热组件收容部2233的内壁抵接,从而使得基体261在径向方向相对固定。基体261的底壁2611开设有通孔2611a,发热体262通过通孔2611a固定于安装空间2616 中。
83.进一步的,基体261还包括第一抵接部2617及第二抵接部2618,第一抵接部2617及第二抵接部2618分别于固定架固定连接部223的底壁2231和支撑架27抵接,从而使得基体
261在轴向方向相对固定。作为具体的实施,第一抵接部2617与第二抵接部2618分别为自基体侧壁2613沿径向方向朝远离基体延伸而成的凸起结构,可以理解的,基体261的轴向固定方式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84.进一步的,为了将外部空气引入胶囊40中,使得气流能带走胶囊40受热产生的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本实施例提供的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配合使用的胶囊40包括外壳,外壳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及轴向延伸于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之间的侧壁43,胶囊40收容于加热腔室 2614中时,侧壁43与基体261的侧壁2613内壁抵接,第一端部41邻近基体 261的底壁2611,第二端部42邻近基体261的开口端2612,第一端部41开设有胶囊进气孔411及供发热体262插入胶囊40的插入孔412,第二端部42 开设有胶囊出气孔421,胶囊出气孔421连通至底盖导流件312的进气孔3121,侧壁43开设有延伸于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之间的凹槽431,凹槽431 与基体261的侧壁2613内壁形成有第一进气路径4311,由于胶囊40的侧壁 43是与基体261的侧壁2613内壁处于抵接状态,此方式使得从底盖30进气孔34进入的空气只能继续从第一进气路径4311由第二端部42流通至第一端部41,再从第一端部41的胶囊进气孔411进入胶囊40,空气穿过胶囊40中的可蒸发前体材料并携带可蒸发前体材料产生的气溶胶由胶囊出气孔421中逸出至底盖30,空气从胶囊进气孔411进入胶囊40并经过可蒸发前体材料流通至胶囊出气孔421可称为第二进气路径,结合前述的气流路径,整个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气流通道描述如下:
85.使用装有胶囊40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进行抽吸时,外部空气经过底盖 30的第二进气孔34进入底盖30,再由底盖30沿第一进气路径4311流向胶囊进气孔411,再通过第二进气路径逸出至底盖30,接着从底盖30的底盖导流件312进入气溶胶通道即导烟管25的进气端口,再从导烟管25的出气端口流入第一气流间隙222a,接着从第一气流间隙222a经过吸嘴出气孔11供用户吸食,气流通道整体大致呈“n”字形状。
86.可以理解的,也可以不在胶囊40上设置凹槽431来构造第一进气路径 4311,例如可以在与胶囊40抵接的基体261的侧壁2613内壁上设置凹槽来构造第一进气路径4311,或者胶囊40和基体261的侧壁2613内壁都不需要设置凹槽,胶囊40收容于加热腔室2614时,胶囊40与基体261的侧壁2613 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该缝隙即可作为第一进气路径43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只需要使得空气从胶囊40的第二端部42流动至第一端部41,并从第一端部41的胶囊进气孔411进入胶囊40即可。
87.需要说明的是,胶囊40也可不设置胶囊进气孔411及胶囊出气孔421,例如胶囊外壳可以使用通气材料来制作,通过透气材料的透气性能来实现空气进入和流出胶囊40;或者胶囊40也可不用另外设置胶囊进气孔411,使用插入孔412同时作为胶囊进气孔也是可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胶囊的进气和出气方式不做限制,只需使得外部空气能够进入胶囊40并穿过可蒸发前体材料,将可蒸发前体材料受热产生的气溶胶带出胶囊40并进入底盖30的底盖导流件312即可。
88.请参阅图19-图21同时结合图12及图13,发热体262设置于加热腔室 2614中,包括固定端2621及相对的自由端2622,固定端2621固定于基体261 的安装空间2616中,自由端2622自固定端2621沿加热腔室轴向方向朝基体 261的开口端2612方向延伸,发热体262构造成在胶囊40收容于加热腔室2614时,自由端2622通过胶囊40的插入孔412插入胶囊40中,使得发热体 26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胶囊40内部并对胶囊40内部封装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进
行加热,使得可蒸发前体材料的至少一部分挥发从而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此种加热方式由于发热体262插入胶囊40中的可蒸发前体材料中,因此发热体262可以其为中心向周围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辐射热量并对可蒸发前体材料进行加热,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外围加热方式,即发热体设置于加热腔室的外壁,通过加热腔室的外壁将热量传递给胶囊,此种方式可使得胶囊40 中的可蒸发前体材料受热更加均匀。
89.为了使得插入胶囊40中的发热体262产生较佳的加热效果,使得胶囊40 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能充分、均匀的受热,优选的,发热体262可构造为细长的形状,细长形状可增大发热体内部导体的电阻值,从而提高发热效率。或者将发热体262设置在加热腔室2614的中心位置,此方式可方便发热体262 插入胶囊40的中心位置进行中心加热,在中心位置加热可更加均匀的对胶囊 40的可蒸发前体材料进行加热。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262可以为电阻发热体,例如可以是陶瓷发热体,此时发热体262需要设置加热电极(图未示),通过加热电极与控制板24 电连接,从而控制发热体24进行发热;发热体262也可以为感应发热体,发热体262中的导体感应到电流进行发热。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262为电磁感应发热体,基体261的侧壁2613外壁附着有电磁感应线圈2613a,具体的,电磁感应线圈可以附着在基体261的第一抵接部2617及第二抵接部 2618之间,电磁感应线圈通电之后产生交变磁场,发热体262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相应的涡流从而使得发热体262中的导体发热。
91.发热体固定件263包括发热体固定块2632、发热体硅胶2633及插接件 2634,发热体262的固定端2621设有发热体底座2623,发热体底座2623抵接于发热体固定块26321及发热体硅胶2633之间,插接件2634卡接于基体 261的延长壁2615,并与发热体硅胶2633抵接。
92.具体的,固定块2632包括基部2632a及沿基部2632a轴向延伸的凸出部 2632b,凸出部2632b贯穿基体261的通孔2611a并延伸于加热腔室2614中,基部2632a抵挡于基体261的通孔2611a处。凸出部2632b开设有凸出部贯通孔2632c,基部2632a开设有基部贯通孔2632d,基部贯通孔2632d连通凸出部贯通孔2632c,基部贯通孔2632d直径大于凸出部贯通孔2632c,从而使得基部2632a与凸出部2632b之间形成有固定面2632f,发热体底座2623贯通凸出部贯通孔2632c并倒扣于固定面2632f,发热体硅胶2633通过基部贯通孔2632d紧密套设于发热体底座2623,发热体硅胶2633和发热体底座2623 软性接触,有效防止发热体262存在松动。同时,基体261的延长壁2615设有多个插接孔2615a,插接件2634设有适配的插接部2634a,插接部2634a 插入延长壁2615的插接孔2615a中从而固定插接件2634,通过上市方式即可固定发热体262。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262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只需要将发热体262固定即可。
93.值得说明的是,当胶囊40收容于加热腔室2614中时,由于固定块2632 的凸出部2632b通过基体261的通孔2611a并延伸于加热腔室2614中,因此固定块2632的凸出部2632b和胶囊40的第一端部41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间隙2614a,外部空气从上述的第一进气路径4311进入第二气流间隙2614a,在从第二气流间隙2614a通过胶囊进气孔411进入胶囊40。
94.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发热体262不会在径向方向上发生转动,固定块2632 还设有凸台2632e,凸台2632e呈弧形状,发热体底座2623与凸台2632e抵接,使得发热体262无法在径向发生转动。另外,为了避免发热体262的高温热量传递给固定架22上的塑胶材料,使得塑胶材料因高温而产生形变,发热体固定块2632可以采用隔热设置,例如可以是隔热陶瓷
体。
95.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和胶囊40。
9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