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6:3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2.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是一种用于机械配电和室外生活用电的电动控制中心的统称。
3.现有的配电柜在搬运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晃动或撞击,晃动或撞击会导致配电柜内部受到碰撞带来冲击力,而会使得配电柜内部的元件松动或脱落,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搬运晃动、撞击产生的冲击力的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外侧的缓冲机构;
6.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底座、顶板、两个侧板以及两个缓冲组件组,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底部,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的顶部,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缓冲组件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配电柜本体之间。
7.进一步的,两个缓冲组件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以上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连接块、弹性条以及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连接在所述配电柜本体上、另一侧与所述弹性条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弹性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条的中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壁相连接。
8.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围,且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条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9.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第二弹簧以及多个支撑轴,多个所述第二弹簧呈对称状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侧,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弹簧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壁一一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轴一一连接,且多个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条相接触、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以及多个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配电柜本体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弹性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安装槽的侧槽壁间通过多个所述第三弹簧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配电柜本体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顶板间分别设置有多个第四弹
簧。
12.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挡块,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挡块的内侧。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呈上窄下宽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顶板、底座、两个侧板以及两个缓冲组件组,两个缓冲组件组分别设置在配电柜本体与两个侧板间,当配电柜本体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配装时,两个缓冲组件组可以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配电柜本体受到的冲击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配电柜本体内元件出现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部分结构剖视图;
18.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19.图4是图2的b部放大部分剖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配电柜本体;2、缓冲机构;201、底座;202、顶板;203、侧板;2031、第一凹槽;2032、第二凹槽;204、第四弹簧;205、挡块;3、缓冲组件组;301、缓冲组件;3011、连接块;3012、弹性条;3013、第一弹簧;3014、套管;3015、第二弹簧;3016、支撑轴;3017、第一固定块;3018、第二固定块;3019、第三弹簧;30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参见图1。
26.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外侧的缓冲机构2;
27.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底座201、顶板202、两个侧板203以及两个缓冲组件组3,所述底座201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底部,所述顶板202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顶部,两个所述侧板203分别设置在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底座201与所述顶板202相连接,两个所述缓冲组件组3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203与所述配电柜本体1之间。
28.本实用新型具有缓冲作用的配电柜设置有缓冲机构2,缓冲机构2包括顶板202、底座201、两个侧板203以及两个缓冲组件组3,两个缓冲组件组3分别设置在配电柜本体1与两个侧板203间,当配电柜本体1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配装时,两个缓冲组件组3可以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配电柜本体1受到的冲击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配电柜本体1内元件出现松动的情况。
29.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两个缓冲组件组3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以上的缓冲组件301,所述缓冲组件301包括连接块3011、弹性条3012以及第一弹簧3013,所述连接块3011的一侧连接在所述配电柜本体1上、另一侧与所述弹性条3012的中部相连接,所述弹性条30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板203滑动连接,所述侧板203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031,所述第一弹簧3013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条3012的中部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031的槽底壁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弹性条3012呈弧形连接在连接块3011与侧板203之间,当配电柜本体1受到撞击时,弹性条3012的两端在侧板203进行滑动,设置的第一弹簧3013对弹性条3012起到支撑缓冲作用。
30.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还包括套管3014,所述套管3014套设在所述第一弹簧3013的外围,且所述套管30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弹性条3012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2031内。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第一弹簧3013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的问题,也可限制第一弹簧3013的纵向形变幅度大小。
31.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还包括多个第二弹簧3015以及多个支撑轴3016,多个所述第二弹簧3015呈对称状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3013的两侧,所述侧板203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弹簧3015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凹槽2032,多个所述第二弹簧3015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2032的槽底壁一一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轴3016一一连接,且多个所述支撑轴3016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条3012相接触、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相应的所述第二凹槽2032内。这样设计,可进一步加强缓冲组件301在左右方向的缓冲作用。
32.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4和图5,所述连接块3011包括第一固定块3017、第二固定块3018以及多个第三弹簧3019,所述第一固定块3017与所述配电柜本体1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块3017上开设有安装槽3010,所述第二固定块3018与所述弹性条3012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块3018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010内,所述第二固定块3018与所述安装槽3010的侧槽壁间通过多个所述第三弹簧3019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三弹簧3019的弹力方向与第一弹簧3013的弹力方向不同,为前后方向,可为配电柜本体1提供前后的缓冲作用。
33.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配电柜本体1与所述底座201以及所述顶板202间分别设置有多个第四弹簧204。这样设计,可为配电柜本体1提供上下方向的缓冲。
34.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顶板202的底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挡块205,两个所述侧板20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挡块205的内侧。这样设计,两个挡块205可将顶板202与侧板
203的连接部位遮挡,防止进入雨水和灰尘。
35.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底座201呈上窄下宽结构。这样设计,可增强配电柜本体1的稳定性,碰撞时不易倾倒。
36.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两个所述侧板203分别与所述顶板202和所述底座201滑动连接。这样设计,使得配电柜在受到撞击时,侧板203可通过滑动作用减少对侧板203本身的损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