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泥鳅苗种培育桶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2:1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鳅苗种培育桶。


背景技术:

2.泥鳅是鲜嫩味美的水产养殖类动物,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养生功效,被称为“淡水人参”,人们现在对泥鳅价值的了解不断增加,只要有输出基本就有需求,商品泥鳅已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我国野生泥鳅数量少,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限制,且由于水资源污染与大量捕捞导致产量也在逐年降低,因此人工养殖可以极大程度的填补市场空缺,非常具有养殖前景,泥鳅易繁殖难培育,且生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3.目前,最常用的泥鳅培育方法为,将泥鳅苗放置在培育桶内进行培育;
4.经研究发现,该种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5.由于培育桶为一个整体,泥鳅苗均处于一个桶内,无法控制养殖密度,随着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导致幼苗相互争夺栖息场所,容易闷死或相互残食,幼苗堆积进而损伤外腮,影响苗种的成活率。同时泥鳅苗种在下池前,需要试水后再入池,以适应池中环境,但是现有的培育桶无法在放苗时直接放入池水内,需要密的网箱装着泥鳅苗种放入塘内,这样导致放置苗种的容器很难与池水内的水温保持较小的差距,容易使得苗种产生应激反应,增加泥鳅培育风险,降低培育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泥鳅苗种培育桶。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泥鳅苗种培育桶,包括外桶、承托架、内桶、把手和分隔板,所述外桶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放置腔,所述外桶的表面设置有溢水孔,所述外桶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承托架,所述外桶位于放置腔内安装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培育腔,所述内桶的上端左右两侧安装有把手,所述内桶的内部安装有分隔板。
9.优选的,所述外桶呈圆台状设置,外桶内部的放置腔呈圆筒形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内桶呈圆筒形设置,且内桶与外桶呈分体式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放置腔的直径大于内桶的直径,且内桶与放置腔之间具有间隔。
12.优选的,所述内桶从放置腔的内部向上竖直延伸至外桶的上端处。
13.优选的,所述承托架呈矩形状,承托架设置有两组,呈镜像对称分别位于外桶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
14.优选的,所述溢水孔设置有两组,呈镜像对称分别位于外桶的底端左右两侧,且溢水孔贯穿外桶的内壁延伸至放置腔内。
15.优选的,所述分隔板呈“x”字形设置,且分隔板将内桶的培育腔均匀分成四部分。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通过外桶和内桶进行配合使用,通过在内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呈“x”字形设置,且分隔板将内桶的培育腔均匀分成四部分,能够放置不同大小的泥鳅苗,不但可以保障投苗的密度,使得泥鳅苗不易闷死,而且还能够避免残食,有效降低培育的损伤;
18.将外桶放置在池塘内,池塘内的水通过外桶底部的溢水孔进入到放置腔内,池塘内的水能够包裹住内桶的外端,使得内桶内的水温逐渐趋于池塘内的水温,从而使得培育的水温和池塘的水温保持相近,先使用外桶和内桶暂养半天后,再将培育的泥鳅苗再入池,以适应池中环境,有效减轻苗的应激反应,降低培育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桶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剖面示意图。
24.图例说明:1-外桶;2-承托架;3-内桶;4-把手;5-分隔板;101-放置腔;102-溢水孔;301-培育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4,一种泥鳅苗种培育桶,包括外桶1、承托架2、内桶3、把手4和分隔板5,外桶1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放置腔101,外桶1的表面设置有溢水孔102,外桶1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承托架2,外桶1位于放置腔101内安装有内桶3,内桶3的内部设置有培育腔301,内桶3的上端左右两侧安装有把手4,内桶3的内部安装有分隔板5。
27.本实施例中,外桶1呈圆台状设置,外桶1内部的放置腔101呈圆筒形设置,圆台状的外桶1上小下大,重心位于底部,使得放置在池塘内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28.本实施例中,内桶3呈圆筒形设置,且内桶3与外桶1呈分体式设置。
29.本实施例中,放置腔101的直径大于内桶3的直径,且内桶3与放置腔101之间具有间隔。
30.本实施例中,内桶3从放置腔101的内部向上竖直延伸至外桶1的上端处。
31.本实施例中,承托架2呈矩形状,承托架2设置有两组,呈镜像对称分别位于外桶1的内部底端左右两侧。
32.其中,内桶3通过承托架2与外桶1内部的底端具有间隔,池塘内的水能够从底部和侧面包裹住内桶3的外端,从而使得内桶3内的水温逐渐趋于池塘内的水温。
33.本实施例中,溢水孔102设置有两组,呈镜像对称分别位于外桶1的底端左右两侧,且溢水孔102贯穿外桶1的内壁延伸至放置腔101内,通过溢水孔102能够将水导流至放置腔101内。
34.本实施例中,分隔板5呈“x”字形设置,且分隔板5将内桶3的培育腔301均匀分成四部分,能够放置不同大小的泥鳅苗,不但可以保障投苗的密度,使得泥鳅苗不易闷死,而且还能够避免残食。
35.其中,分隔板5的外沿贴合在内桶3的内壁上,避免泥鳅苗从分隔板5中钻出。
36.其中,分隔板5的高度与内桶3的内部高度相同。
37.工作原理:
38.使用时,将需要苗种大约一致大小的泥鳅苗的放在一个内桶3的分隔腔中,通过在内桶3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5,分隔板5呈“x”字形设置,且分隔板5将内桶3的培育腔301均匀分成四部分,能够放置不同大小的泥鳅苗,不但可以保障投苗的密度,使得泥鳅苗不易闷死,而且还能够避免残食,有效降低培育的损伤;
39.在培育时,将外桶1放置在池塘内,将带有泥鳅苗的内桶3竖直放入外桶1的放置腔101内,内桶3放置在承托架2上,通过设置外桶1呈圆台状,圆台状的外桶1上小下大,重心位于底部,使得放置在池塘内更加稳固,不易倾倒;
40.当外桶1放置在池塘内后,池塘内的水通过外桶1底部的溢水孔102进入到放置腔101内,池塘内的水充满放置腔101,由于放置腔101的直径大于内桶3的直径,且内桶3与放置腔101之间具有间隔,池塘内的水能够包裹住内桶3的外端,使得内桶3内的水温逐渐趋于池塘内的水温,从而使得培育的水温和池塘的水温保持相近,先使用外桶1和内桶3暂养半天后,再将培育的泥鳅苗再入池,以适应池中环境,有效减轻苗的应激反应,降低培育风险。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技术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