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6: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骨折内固定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医学的众多学科中创伤骨科属于发展比较快的学科。其中,骨折固定方面,从371钢发展到现在的钛合金,钢板类型由普通钢板发展到有限接触加压钢板,再到目前应用的锁定板,也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3.对于管状骨骨折,目前医疗手术中一般选择钢板内固定或者髓内交锁钉固定。钢板内固定需要较大的切口,从而造成创伤较大,钢板为单边固定,这种方式力学原理不佳,并且钢板下及钉孔周围的力量较大,会影响局部的血运,因而对骨折愈合有一定影响。髓内交锁钉固定可以减少创伤,但是需要整个髓腔扩髓,因而儿童骨折并不适用,同时这些内固定材料都需要在骨折愈合后取出,所以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这种方式会增加患者的创伤和费用。
4.当前,医学上有可吸收内螺钉,但是固定强度较差,因此可吸收内螺钉只能在不负重的骨折部位使用,应用范围严重受限。按照当前的固定方式,这需要较高的强度,二而可吸收材料强度不高,容易出现断裂导致内固定失效。管状骨很多需要起到负重作用,因此以当前的可吸收材料固定方式是不满足要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不再采用单边固定的方式,同时也不需要整个髓腔扩髓,改变了目前传统的固定方式,合理利用力学原理,使其内固定承受力量减到最小,通过外形结构设计增强了可吸收材料内固定的强度。
6.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包括可吸收材料髓内钉和若干个固定螺栓,所述髓内钉包括主钉本体和调节组件,主钉本体呈筒状,主钉本体筒壁两端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孔,筒壁中间开设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单元,调节螺栓通过主钉本体上的调节螺纹孔旋入主钉内,调节螺栓旋入主钉本体内的一端设置第一锥形尖头,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轴向推动杆、径向推动杆和弧形调节板,轴向推动杆位于主钉本体内部中间并且沿主钉轴向延伸,轴向推动杆远离调节螺栓的一端设置第二锥形尖头,多个径向推动杆沿轴向推动杆上的第二锥形尖头的周向均匀分布,径向推动杆远离轴向推动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伸出并且固定连接有弧形调节板。
7.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钉本体内嵌设有可吸收材料内芯,内芯内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轴向盲孔,轴向推动杆嵌设在轴向盲孔内,内芯中间开设有径向延伸的调节盲孔,调节盲孔和主钉本体上的调节螺纹孔相
对应,调节盲孔开口端孔壁上设置螺纹,调节螺栓旋入调节盲孔内,内芯两端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径向延伸的连接盲孔,连接盲孔和连接孔相对应,径向推动杆通过连接盲孔伸出主钉本体后并且与弧形调节板固定连接,调节盲孔和连接盲孔分别和轴向盲孔相交。
8.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轴向推动杆外套设有套筒,套筒径向方向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支撑柱,支撑柱远离套筒的一端与主钉内壁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螺栓上的第一锥形尖头上开设有与轴向推动杆配合滑动的滑槽。
10.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轴向推动杆上的第二锥形尖头上开设有与径向推动杆配合滑动的滑槽。
11.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钉本体中间设置有周向延伸的指示线。
12.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调节板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配合的锁定孔。
13.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调节板外侧设置有防滑槽。
14.作为本发明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调节板外表面设置有倒齿。
15.有益效果
16.本发明的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
17.一是优化力学原理,髓内钉呈圆筒状,不再采用单边固定的方式,改变了目前传统的固定方式,紧贴骨内壁固定,使固定时力学达到最优;
18.二是创伤较小,手术过程中只需要将骨折端暴露开,两骨折端分别扩髓、植入主钉,调整主钉位置,固定好螺栓,即可结束手术,另外,对于儿童而言,不波及骨骺的情况下可进行髓内固定;
19.三是本发明还可以根据骨腔大小适当调节直径大小,增强其与骨腔适配度,只需要少量的型号即可满足不同人不同骨折部位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其应用范围。
20.四是与传统方式相比,采用可吸收材料,术后无需取出内固定,减少二次手术。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主钉初始状态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22.图2为主钉初始状态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23.图3为主钉最大直径下的径向截面示意图;
24.图4为主钉最大直径下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25.图5为含套筒的主钉初始状态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26.图中标记:1、主钉,2、轴向推动杆,3、调节螺栓,4、径向推动杆,5、弧形调节板,6、套筒,7、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所示:一种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包括可吸收材料髓内钉和若干个固定螺栓,髓内钉通过固定螺栓与管状骨固定。髓内钉包括主钉本体1和调节组件,主钉本体1呈筒状,主钉本体1筒壁两端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孔,筒壁中间开设有调节螺纹孔,调节螺纹孔可与调节螺栓3螺旋连接。调节组件具体包括调节螺栓3和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单元,调节螺栓3通过主钉本体1上的调节螺纹孔旋入主钉本体1内,调节螺栓3旋入主钉本体1内的一端设置第一锥形尖头。调节螺栓3逐渐旋入主钉本体1内,通过第一锥形尖头的直径变化来控制调节单元的变化。调节单元包括轴向推动杆2、径向推动杆4和弧形调节板5,轴向推动杆2位于主钉本体1内部中间并且沿主钉本体1轴向延伸,轴向推动杆2远离调节螺栓3的一端设置第二锥形尖头,多个径向推动杆4沿轴向推动杆2上的第二锥形尖头的周向均匀分布,径向推动杆4远离轴向推动杆2的一端通过连接孔伸出后并且固定连接有弧形调节板5。轴向推动杆2可以通过第二锥形尖头的直径变化推动径向推动杆4沿主钉本体1的径向移动,弧形调节板5逐渐远离主钉本体1,从而使髓内钉直径变大。
29.可吸收材料髓内钉须紧贴骨腔内壁固定,才能使固定时力学达到最优,从而达到管状骨骨折固定所需要的强度。髓内钉在初始状态下轴向推动杆2位于主钉本体1内部中间,调整螺栓3插入主钉本体1筒壁上的调整螺纹孔内,弧形调节板5紧贴在主钉本体1筒壁外侧,径向推动杆4完全位于主钉本体1内并且在轴向推动杆2上的锥形尖头端周向均分分布。当髓内钉两端都插入骨腔内,如果骨腔略大于髓内钉直径,调整螺栓3旋入主钉本体1内,调整螺栓3上的第一锥形尖头径向运动,随着第一锥形尖头径向截面直径越来越大,第一锥形尖头会推动轴向推动杆2轴向运动,同时轴向推动杆2上的第二锥形尖头推动径向推动杆4径向运动,带动弧形调节板5向主钉本体1外侧运动,当弧形调节板5碰到骨腔内壁时,停止旋入调整螺栓3,从而调整了髓内钉的直径大小,提高了髓内钉与骨腔内直径大小的适配度。根据调整螺栓3的直径大小和轴向推动杆2的直径大小的配合来实现髓内钉可调节直径的范围。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依据骨折部位不同,可分为:股骨、胫骨、腓骨、尺桡骨、指(趾)掌骨髓内钉,每个部位的髓内钉又可根据年龄阶段等再分型号,每种型号的髓内钉可根据人体管状骨骨腔大小范围制定合适的直径范围,以实现髓内钉的最佳适配效果。
30.其中,径向推动杆4及其固定连接的弧形调节板5不是越多越好,三个或四个比较合适。只设置两个径向推动杆4和弧形调节板5,会导致髓内钉与骨腔内壁贴合度不够,从而降低固定强度,可能会导致出现断裂从而内固定失效。超过四个的话,一是会导致材料浪费,二是影响径向推动杆4相互之间的径向运动,导致髓内钉与骨腔内壁贴合度不够,从而降低髓内钉固定强度,可能会导致出现髓内钉断裂从而内固定失效。
31.另外,径向推动杆4的直径不可过小,因为径向推动杆4除了起到推动弧形调节板5贴合骨腔内壁的作用外,也有一个支撑骨腔的作用,增加髓内钉固定强度。
32.为了保持轴向推动杆2始终处于主钉本体1内部中间,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33.方式一:所述主钉本体1内嵌设有可吸收材料内芯,内芯内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轴向盲孔,轴向推动杆2嵌设在轴向盲孔内,内芯中间开设有径向延伸的调节盲孔,调节盲孔和调节螺纹孔相对应,调节盲孔开口端孔壁上设置螺纹,调节螺栓3旋入调节盲孔内,内芯两端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径向延伸的连接盲孔,连接盲孔和连接孔相对应,径向推动杆4通
过连接盲孔伸出主钉本体1后并且与弧形调节板5固定连接,调节盲孔和连接盲孔分别和轴向盲孔相交。其中,主钉本体1内嵌套内芯,也起到了支撑骨腔的作用,大大增加了髓内钉的固定强度。
34.方式二:所述轴向推动杆2外套设有套筒6,套筒6径向方向固定连接有对称的两个支撑柱7,支撑柱7远离套筒6的一端与主钉7内壁固定连接。其中,套筒的设置不影响轴向推动杆在轴向上运动,而对称的支撑柱,除了可以保持轴向推动杆2始终位于主钉本体1内部中间外,也对骨腔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了髓内钉的固定强度。
35.为了便于实现调整螺栓3推动轴向推动杆2运动,所述调节螺栓3锥形尖头上开设有与轴向推动杆2配合滑动的滑槽。调节螺栓3锥形尖头设置滑槽限制了轴向推动杆2滑动的路径,从而可以实现轴向推动杆最大限度地轴向运动。
36.为了便于实现轴向推动杆2推动径向推动杆4运动,所述轴向推动杆2锥形尖头上开设有与径向推动杆4配合滑动的滑槽。轴向推动杆2锥形尖头设置滑槽限制了径向推动杆2滑动的路径,从而可以实现径向推动杆最大限度地径向运动,髓内钉可以实现扩大到该型号的最大直径。
37.为了便于实际操作过程中调整髓内钉的位置,所述主钉本体1中间设置有周向延伸的指示线,进行手术的医生可以根据指示线将髓内钉调整到中央位置。
38.为了便于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弧形调节板5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栓配合的锁定孔,平头丝攻无需攻丝髓内钉,就可以实现固定螺栓固定。
39.固定螺栓将髓内钉与骨质固定时,可以沿髓内钉周向均匀分布,髓内钉一端至少各固定两个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越多,髓内钉的固定强度越大,但是不宜过多,固定螺栓周围压力较大,会影响血运。髓内钉一端的固定螺栓的数量可与弧形调节板5数量一致比较合适,既保证了髓内钉的固定强度,也避免了影响血运。
40.为了增强髓内钉与骨腔的摩擦力,减少髓内钉在骨腔内移动的几率,所述弧形调节板5外侧设置有防滑槽。除此之外,所述弧形调节板5外表面设置有倒齿,亦可实现目的。当髓内钉插入骨腔内时,由于是顺齿所以比较容易移动,当骨折固定好后,髓内钉表面由于倒齿,两端都不容易移动位置,从而增强了固定效果。
41.本发明的管状骨骨折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系统使用方法为:当管状骨骨折时,首先以骨折端为中心取纵行切口,显露骨折端后,清理骨折端,用相应的扩髓钻进行扩髓,选择合适型号的髓内钉,将髓内钉完全植入髓腔内,再清理另一骨折端,同样方式、同样大小扩髓钻进行扩髓,通过调整螺栓调整直径大小,然后将骨折复位,将髓内钉利用指示线调整到中央位置,再次微调调整螺栓,利用加压钳进行骨折端加压后,再用限位钻头分别在骨折线的两侧钻透单侧皮质,平头丝攻攻丝后拧入固定螺栓,将髓内钉与骨质固定。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