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2:2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背景技术:

2.降雨时,城市路面上的雨水通过雨水箅子流入地下管道,地下管道将雨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过滤处理。然而,雨水可能会将路面上的树叶、塑料袋等大面积垃圾一起带入地下管道内造成堵塞,因此通常会在雨水口设置用于拦截大面积垃圾的拦截篮。
3.公告号为cn2146144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级过滤的环保雨水口,包括位于雨水篦子正下方的栅篮截污槽。
4.由于栅篮截污槽上的孔隙通常较小,因此大面积的垃圾可能会遮挡栅篮截污槽上的孔隙,栅篮截污槽容易发生堵塞,导致雨水难以排入地下管道,路面上的雨水反而会将垃圾带至城市各处,造成环境污染,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雨水口的环保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包括排水井道,所述排水井道内设有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溢流筒,所述溢流筒的外壁与所述排水井道的内壁之间具有排水腔,所述排水井道的顶部设有用于将道路上的雨水导入所述溢流筒内的导流件,所述排水井道内还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溢流筒内雨水转动而形成旋流的搅拌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上的雨水通过导流件被导入溢流筒内,搅拌组件搅动溢流筒内的雨水,从而形成旋流,溢流筒内顶部的雨水中间位置降低,而四周的位置升高,以此形成倒锥状。由于大面积垃圾密度密度通常小于雨水,因此悬浮于雨水的顶部,大面积垃圾在旋流的作用下,聚拢在旋流的中间位置,而位于旋流边缘处去除了大面积垃圾后的雨水从溢流筒顶部开口的边缘处溢出至排水腔内。本技术通过上述人造旋流的方式对大面积垃圾实现了聚拢,减小了大面积垃圾造成堵塞的可能性,道路上的雨水能够持续排入地下管道内,以此提高了雨水口的环保性能。
8.可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井道底部密闭空腔内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溢流筒内的搅拌杆,所述电机电连接于控制系统。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系统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带动溢流筒内的雨水转动,从而形成旋流,旋流的形成过程比较方便。
10.可选的,所述溢流筒的底壁转动穿设有竖向设置的存料筒,所述存料筒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于所述存料筒的底部,所述存料筒的底部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水腔相通的通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筒内的雨水进入存料筒内,然后通过通孔排出至排水腔内,溢流筒内的雨水能够主动被吸入存料筒内,溢流筒内的旋流转变为漩涡,漩涡使得
被聚拢的大面积垃圾能够被吸入存料筒内实现暂存,减小了大面积垃圾在雨水表面的中间位置大量堆积的可能性。
12.可选的,所述溢流筒内侧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电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溢流筒内的雨水量达到预设的阀值时,液位传感器通过控制系统启动搅拌组件,以此减小了溢流筒内雨水量过多时再启动搅拌组件,雨水在形成稳定的旋流对大面积垃圾实现聚拢之前,大面积垃圾已经溢出溢流筒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存料筒的顶部设置有呈锥型的限位罩,所述限位罩的顶部开口且沿着远离所述存料筒的方向口径逐渐变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面积在被吸入存料筒内的过程中,大面积垃圾受水流的挤压作用而收缩,以此能够通过限位罩顶部较小的开口进入存料筒内。当存料筒停止转动时,存料筒内的大面积垃圾不再受水流的挤压作用,因此会重新变的蓬松,而蓬松的大面积垃圾不容易从限位罩顶部较小的开口重新进入溢流筒内,以此对存料筒内的大面积垃圾实现约束。
16.可选的,所述限位罩与所述存料筒可拆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能够将限位罩从存料筒上拆下,以此方便了工人定期清除存料筒内的垃圾。
18.可选的,所述溢流筒的外侧壁上连通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靠近所述溢流筒的筒底,所述排水阀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所述溢流筒内壁与所述排水阀相通的位置设置有拦截网。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溢流筒停止进水时,控制系统打开控制阀,以此排出溢流筒内残留的雨水,减小了雨水在溢流筒内长时间堆积,导致垃圾发酵产生恶臭并散热至道路上的可能性。
20.可选的,所述存料筒的壁厚内设置有多个孔组,所述孔组包括开设在所述存料筒底壁上且朝向所述限位罩设置的反喷孔,所述存料筒的竖直侧壁内开有一端与所述反喷孔相通,另一端与所述存料筒竖直内侧壁相通的过渡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料筒转动时,雨水受离心力的作用能够进入过渡孔内,然后由对应的反喷孔喷出,以此对堆积在存料筒底部的大面积垃圾实现反喷,确保存料筒内的雨水能够通过通孔实现排出。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上述人造旋流的方式对大面积垃圾实现了聚拢,减小了大面积垃圾造成堵塞的可能性,道路上的雨水能够持续排入地下管道内,以此提高了雨水口的环保性能;2.溢流筒内的雨水能够主动被吸入存料筒内,溢流筒内的旋流转变为漩涡,漩涡使得被聚拢的大面积垃圾能够被吸入存料筒内实现暂存,减小了大面积垃圾在雨水表面的中间位置大量堆积的可能性;3.当存料筒转动时,存料筒内的雨水受离心力的作用能够进入过渡孔内,然后由对应的反喷孔喷出,以此对堆积在存料筒底部的大面积垃圾实现反喷,确保存料筒内的雨水能够通过通孔实现排出。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存料筒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井道;2、雨水篦子;3、溢流筒;4、排水腔;5、导流件;61、电机;62、搅拌杆;7、存料筒;71、通孔;72、反喷孔;73、过渡孔;8、液位传感器;9、限位罩;10、排水阀;11、拦截网;12、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参照图1,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包括排水井道1,排水井道1的顶部放置有雨水篦子2。
28.排水井道1内设有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的溢流筒3、用于将道路上的雨水导入溢流筒3内的导流件5,导流件5位于溢流筒3的上方且位于雨水篦子2的下方。
29.导流件5呈漏斗型设置且底部开口,导流件5顶部的边缘架设在排水井道1顶部的边缘内。
30.溢流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12,支撑腿12支撑于排水井道1的底部,溢流筒3与排水井道1的底壁之间存在间距。
31.参照图1,溢流筒3的外侧壁与排水井道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排水腔4,排水井道1内还设有用于驱动溢流筒3内雨水转动而形成旋流的搅拌组件。
32.雨水将大面积垃圾带入溢流筒3内,由于大面积垃圾的密度通常较小,因此大面积的垃圾通常悬浮于雨水表面。
33.当溢流筒3内的雨水受搅拌组件的搅拌作用时,溢流筒3内的雨水能够形成旋流,导致溢流筒3内顶部雨水的中间位置降低,而四周位置升高,从而使其顶部呈倒锥状。
34.大面积垃圾在旋流的作用下,能够被聚拢在旋流的中心,而靠近旋流边缘处的雨水能够从溢流筒3顶部开口的边缘处溢出并流入排水腔4内,以此实现排雨水。
35.通过上述的方式,采用人造旋流对大面积垃圾实现聚拢,以此去除大面积垃圾后的雨水能够持续流入排水井道1内,有利于减小大面积垃圾造成的堵塞导致道路上的雨水无法流入排水井道1内的可能性,进而起到了环保效果。
36.参照图1,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排水井道1底部密闭空腔内的电机61、设置于电机61输出轴上的搅拌杆62,搅拌杆62竖向设置且位于溢流筒3内,搅拌杆62与电机61输出轴的轴线之间具有间距。
37.参照图1,电机61电连接于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电机61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杆62转动,搅拌杆62带动溢流筒3内的雨水转动,从而形成旋流。
38.搅拌杆62绕电机61的输出轴周向设置有多个,以此提高了搅拌组件对溢流筒3内雨水的搅拌效果,有利于在溢流筒3内快速形成流速稳定的旋流。
39.参照图1,溢流筒3内侧靠近其顶部的位置设置有液位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8通过控制系统电连接于电机61,液位传感器8用于检测溢流筒3内的雨水量。
40.当雨水量达到设定的阀值时,控制系统开始启动搅拌组件,以此减小了溢流筒3内雨水量过多,导致形成旋流的过程中,大面积垃圾没有被聚拢在旋流的中心,反而从溢流筒
3顶部开口的边缘处溢出的可能性。
41.参照图1,溢流筒3的底壁转动穿设有竖向设置的存料筒7,存料筒7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设置,电机61的输出轴同轴且固定连接于存料筒7的底部,存料筒7的底部还开设有多个与排水腔4相通的通孔71。
42.溢流筒3内的雨水进入存料筒7内,存料筒7内的雨水通过通孔71排入排水腔4内,以此存料筒7能够持续将溢流筒3的雨水吸入存料筒7内。
43.溢流筒3通过存料筒7上通孔71的排水作用,使得溢流筒3内的旋流转变为漩涡,以此漩涡中心位置的大面积垃圾受向下的拉力,以此大面积垃圾被吸入存料筒7内,进而对大面积垃圾实现限位约束。
44.通过上述的方式,进入溢流筒3内的大面积垃圾在漩涡的作用下,能够被限制在存料筒7内。同时大面积垃圾还受存料筒7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以此大面积垃圾贴合并堆积于存料筒7的内壁,而存料筒7的中间位置能够供雨水从通孔71排出。
45.参照图1,存料筒7的顶部设置有呈圆锥型设置,限位罩9的顶部开口且沿着远离存料筒7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当大面积垃圾受拉力而被吸入存料筒7的过程中,大面积垃圾受水流的挤压作用而收缩,以此能够从限位罩9顶部较小的开口通过并进入存料筒7内。
46.存料筒7停止转动后,大面积垃圾不再受离心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此时同样不受水流的挤压作用,因此相对比较蓬松,导致大面积垃圾不容易从限位罩9顶部较小的开口重新进入溢流筒3内。
47.限位罩9与存料筒7栓接,因此工人能够拆下限位罩9,进而比较方便的定期清除存料筒7内的大面积垃圾。
48.参照图1和图2,由于存料筒7停止转动后,紧贴存料筒7竖直内壁的大面积垃圾倒塌,进而可能会覆盖存料筒7的底壁。
49.而存料筒7下一次进入雨水时,雨水对大面积垃圾的压紧作用,可能会导致大面积垃圾将存料筒7底部的通孔71全部堵塞。
50.为此,存料筒7的壁厚内设置有多个孔组,多个孔组绕存料筒7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
51.孔组包括反喷孔72和过渡孔73,过渡孔73位于存料筒7竖直侧壁的壁厚内,其一端与存料筒7的竖直内壁相通,另一端向下延伸至存料筒7的底壁内。反喷孔72开设在存料筒7的底壁内,其一端与过渡孔73相通,另一端朝向限位罩9设置。
52.当雨水进入存料筒7内后,受存料筒7转动的离心力作用,雨水进入过渡孔73内,然后通过反喷孔72喷出,进而对堵塞存料筒7底部通孔71的大面积垃圾实现反喷,确保雨水能够顺利通过通孔71排出。
53.参照图1和图2,溢流筒3的外侧壁上连通有排水阀10,排水阀10靠近溢流筒3的筒底,排水阀10电连接于控制系统,溢流筒3内壁与排水阀10相通的位置设置有拦截网11。
54.当溢流筒3停止进水后,控制系统打开排水阀10,以此排出溢流筒3与存料筒7之间残留的雨水,同时拦截网11能够将垃圾拦截在溢流筒3内。
55.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减小部分雨水在溢流筒3内长时间残留,导致垃圾发酵而散发出恶臭并散热至道路上的可能性,起到了环保的效果。
5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环保型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实施原理为:降雨时,道路上的雨水
穿过溢水箅子流动至导流件5上,然后通过导流件5流动至溢流筒3内,当溢流筒3内的雨水量达到预设的阀值时,液位传感器8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电机61。
57.电机61的输出轴带动存料筒7转动,存料筒7带动搅拌杆62转动,以此带动溢流筒3内的雨水转动从而形成旋流,溢流筒3内顶部雨水的中间位置降低,四周位置升高。溢流筒3内的大面积垃圾在旋流的作用下,向旋流的中心位置聚拢,而旋流四周边缘处的雨水从溢流筒3顶部开口的边缘处溢出至排水腔4内。
58.同时,溢流筒3内的雨水流入存料筒7内,然后从存料筒7底部的通孔71排出至排水腔4内,以此存料筒7能够主动吸入溢流筒3中心位置处聚拢的大面积垃圾。
59.当溢流筒3停止进水时,控制系统打开排水阀10,以此溢流筒3内残留的雨水能够通过排水阀10排出。工人能够打开限位罩9,并清除存料筒7内堆积的大面积垃圾。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