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及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1:5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测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及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2.高速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过程中与大气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尤其是飞行器最前端的球头部位温度可达到2000℃以上,球头部位温度和烧蚀量的准确测量对气动热环境和材料烧蚀耦合分析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3.传统外壁面温度和烧蚀测量方法是采用在壁面开孔安装传感器的方式,但球头部位热环境极其严酷,而壁面上的孔会导致球头部位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及成型工艺,旨在解决壁面上的孔会导致球头部位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5.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包括:
6.第一端部,容置有测量器,所述测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头部;
7.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支撑所述所述第一端部,并具有供所述测量器所连接的导向通过的过孔;
8.防热被,覆盖所述第一端部,并与所述第一端部一体连接,以覆盖所述测量器。
9.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呈锥形,并在上下方向对称布置。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围合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胶接并固定所述测量器,并连通所述过孔。
11.可选的,所述容纳槽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沿所述第一端部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并相对于第一端部的头部等距布置。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材质、所述第二壳体的材质以及所述防热被的材质均为酚醛树脂类材料。
13.可选的,所述测量器为k型热电偶。
14.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部的材质为不锈钢。
15.本发明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的成型工艺,包括:将测量器放置于第一端部内;于所述第一端部对测量器进行定位;将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进行连接;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体共同放置于成型模具,呈热熔流体状态的防热被压合所述第一端部,并覆盖所述第一端部的表面。
16.可选的,还包括:盖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并形成所述第一端部;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定位胶接所述测量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8.第一端部容置有测量器,所述测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头部;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支撑所述所述第一端部,并具有供所述测量器所连接的导向通过
的过孔;防热被覆盖所述第一端部,并与所述第一端部一体连接,以覆盖所述测量器,通过防热被覆盖所述第一端部,并覆盖所述测量器,避免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测量器进行开孔设计,从而提高第一端部的密封效果,避免所述测量器在测量过程中因为孔间隙的原因导致受损,提高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的可靠性,并且处于第一端部和防热被内的所述测量器能够实现在线检测。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的第一端部的连接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的成型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高速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过程中与大气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尤其是飞行器最前端的球头部位温度可达到2000℃以上,球头部位温度和烧蚀量的准确测量对气动热环境和材料烧蚀耦合分析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6.传统外壁面温度和烧蚀测量方法是采用在壁面开孔安装传感器的方式,但球头部位热环境极其严酷,而壁面上的孔会导致球头部位的可靠性较低。
27.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100,该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100包括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和防热被30,防热被30覆盖第一端部10,也可以覆盖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
28.第一端部10容置有测量器40,所述测量器4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0的头部,以便于对外进行测量,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呈锥形,并在上下方向对称布置,便于在防热被30的一体成型下分散应力,降低所述第一端部10在一体成型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受压变形,提高对测量器40的保护度。
29.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围合形成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胶接并固定所述测量器40,并连通所述过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实现分瓣式结构。
30.容纳槽13处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相对区域,并供所述测量器40安
装,所述容纳槽13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13沿所述第一端部10的厚度方向间隔布置,并相对于第一端部10的头部等距布置,轴向相邻的测量器40之间的轴向间距为2mm。容纳槽13的深度1mm、宽度2mm。所述测量器40为k型热电偶。
31.第二端部2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0的一侧,支撑所述所述第一端部10,并具有供所述测量器40所连接的导向通过的过孔,通过过孔实现测量器40的过线。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部20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二端部20的中心开直径8mm的过孔,用于热电偶丝出线。
32.防热被30覆盖所述第一端部10,并与所述第一端部10一体连接,以覆盖所述测量器40。所述第一壳体11的材质、所述第二壳体12的材质以及所述防热被30的材质均为酚醛树脂类材料。确保防热被30防热可靠的前提下,测量器40在线采集距离球头驻点2mm左右的温度和烧蚀数据。
33.本发明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100的成型工艺,包括:
34.步骤s10、将测量器40放置于第一端部10内;
35.步骤s20、于所述第一端部10对测量器40进行定位;将所述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进行连接;
36.步骤s30、将所述第一端部10和所述第二端部20之间的连接体共同放置于成型模具,呈热熔流体状态的防热被30压合所述第一端部10,并覆盖所述第一端部10的表面。
37.可选的,还包括:盖合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并形成所述第一端部10;由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围合形成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定位胶接所述测量器40。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39.第一端部10容置有测量器40,所述测量器4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0的头部;第二端部20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10的一侧,支撑所述所述第一端部10,并具有供所述测量器40所连接的导向通过的过孔;防热被30覆盖所述第一端部10,并与所述第一端部10一体连接,以覆盖所述测量器40,通过防热被30覆盖所述第一端部10,并覆盖所述测量器40,避免所述第一端部10相对于所述测量器40进行开孔设计,从而提高第一端部10的密封效果,避免所述测量器40在测量过程中因为孔间隙的原因导致受损,提高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100的可靠性,并且处于第一端部10和防热被30内的所述测量器40能够实现在线检测。
4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能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41.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信或者其它的形式。
42.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