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管洞口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5:58: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管洞口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安装空调时,需对墙体打孔安装空调管,打孔会不可避免对墙体造成破坏,雨天时雨水将顺着孔反渗入室内,导致室内内墙被雨水浸泡破坏。
3.目前对空调孔的采取的防水措施为使用如发泡填缝剂的密封材料填充空调管和空调孔之间缝隙进行密封堵漏,待泡沫填缝剂完全凝固后,将膨胀出墙面的泡沫填缝剂铲去,并恢复墙体外侧的防水层、饰面层等结构。但是由于发泡填缝剂固化形成的泡沫中具有较多空洞,不能使空调孔内壁和空调管之间形成紧密的填充,防水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而且空调管具有一定重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空调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挤压一侧填充的泡沫,而泡沫的弹性和承托力较差,挤压后无法回弹,使空调管与另一侧的泡沫之间形成缝隙,依然会导致渗水,此外,一般的发泡填缝剂的耐候性较差,使用时间一长,材料就会发生催化断裂,使防水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空调管洞口防水结构,直接阻隔外界雨水流经空调孔开口,提高空调孔处的防水效果,避免雨水沿空调孔反渗进入室内。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管洞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空调管、遮雨盖、防水层和饰面层,所述墙体上设有贯穿墙体的通孔,所述空调管设于所述通孔内,并通过所述通孔贯穿墙体,所述遮雨盖通过固定件设于所述墙体外侧的通孔开口上方,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墙体外侧并覆盖所述固定件,所述饰面层设于所述防水层外侧并覆盖所述防水层。
6.在本技术方案中,在通孔开口上方设置遮雨盖直接遮盖通孔,雨水沿墙体表面流至遮雨盖处,即被遮雨盖引导流走,实现阻隔雨水流入通孔内,避免雨水通过通孔反渗入室内,遮雨盖通过固定件机械固定在墙体表面,且固定件被防水层、饰面层覆盖,与直接将遮雨盖固定在饰面层相比,其不会破坏防水层和饰面层,雨水不会渗入固定件与饰面层、防水层的空隙,保证了防水效果和外墙的美观度。
7.进一步地,所述遮雨盖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和侧板通过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墙体外侧。所述顶板和侧板可更全面遮挡通孔的开口,提高遮雨盖对通孔开口的防护能力,即使在恶劣天气下,雨水也无法流至通孔开口处,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防水效果。
8.优选地,所述遮雨盖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减少了遮雨盖的接缝,避免雨水通过接缝渗入遮雨盖内流至通孔开口,进而反渗入室内,破坏防水效果。
9.更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与地面垂直,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成角度为90~
120
°

10.优选地,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之间所成角度为90
°

11.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空调管从通孔开口处伸出后,整体走向为沿墙体外表面向下,因此设置侧板与地面垂直,可控制遮雨盖下部扩口面积不会过大,保证遮雨盖对通孔开口的防护能力,且可控制遮雨盖所占体积,减少遮雨罩整体所受阻力,避免遮雨罩在遭遇恶劣天气时被强风破坏,进而形成安全隐患。
12.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由所述墙体内侧至外侧向下倾斜。
1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孔在墙体内侧的开口高度高于其在墙体外侧的开口高度,使其整体由所述墙体内侧至外侧向下倾斜,通孔内高外低的设置可使空调管内的水更容易于流出,此外,当雨水处于较低处的墙体外侧的通孔开口处时,一般会向下流走,而较难向上反渗,与遮雨盖配合,可进一步防止雨水通过通孔反渗,提升结构的防水效果。
14.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调管之间填充有丁基胶泥。
15.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丁基胶泥替代传统使用的发泡填缝剂,丁基胶泥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与发泡填缝剂相比,丁基胶泥填充在通孔内壁和空调管之间的孔隙可形成紧密的填充,且其受到空调管挤压时不易发生收缩变形,因此依然可保持较佳的密封性,而且丁基胶泥耐候性良好,更耐老化,长时间使用不易发生脆化断裂,延长了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
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一端钉入所述墙体内固定所述遮雨盖,另一端设置密封胶。
1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栓对遮雨盖进行机械固定,密封胶对螺栓一端及螺栓周围的遮雨盖的缝隙进行密封,因此可避免在遮雨盖上打孔并固定后,螺栓和遮雨盖之间的缝隙形成渗水隐患,进而导致墙体被雨水破坏。
18.进一步地,以所述通孔开口为中心,在所述通孔开口周边400~600mm的范围内设置所述防水层。通孔周边设置一定区域设置防水层,在保证防水层对通孔周边的防水效果的同时,可尽可能节省防水层材料,降低成本。
19.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包括普通防水层和加强防水层,所述普通防水层和加强防水层依次设于所述墙体外侧;所述普通防水层由聚合物水泥涂料涂布固化形成,所述加强防水层由背水压防水涂料涂布固化而成。
20.优选地,所述普通防水层的厚度为2mm,和/或,所述加强防水层的厚度为2mm。
2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普通防水层为聚合物水泥涂料,其涂布在墙体外侧封堵墙体表面的渗水通道,所述加强防水层为背水压防水涂料,其具有高强粘结力和抗渗能力,通过普通防水层和加强防水层的配合,可起到防水和抗渗堵漏的双重作用。
22.再进一步地,所述普通防水层内设有玻纤网格布。在普通防水层内设置玻纤网格布可对普通防水层进行加强处理,提高了普通防水层的强度,避免普通防水层在固化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开裂,保证了其防水效果。
23.进一步地,还包括砂浆抹灰层,所述砂浆抹灰层设于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设置砂浆抹灰层以使墙体外侧表面具有一定厚度,以保护墙体结构,提高墙体的防潮、防腐蚀等性能,且使墙体外侧表面更加平整,以方便恢复后续饰面层。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通孔上方设置遮雨盖,
可阻隔沿墙面流动的雨水并将雨水引导流走,直接防止雨水通过通孔开口反渗,且采用丁基胶泥封堵通孔与空调管之间的缝隙,密封效果更佳,可进一步防止雨水反渗,提高空调孔处的防水效果;防水层封闭墙体外侧表面,封堵墙体结构面开裂形成的渗水通道,起到阻隔雨水和防水的双重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a处的放大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遮雨盖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标记为:墙体100;通孔110;墙体外侧120;墙体内侧130;空调管140;丁基胶泥150;遮雨盖200;顶板210;侧板220;固定件300;密封胶310;普通防水层410;加强防水层420;砂浆抹灰层500;饰面层600。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0.实施例1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管洞口防水结构,包括墙体100、空调管140、遮雨盖200、防水层、砂浆抹灰层500和饰面层600,所述墙体100上设有贯穿墙体100的通孔110,所述空调管140设于所述通孔110内,并通过所述通孔110贯穿墙体100,所述通孔110由所述墙体内侧130至外侧向下倾斜,使通孔110在墙体内侧130的开口高度高于其在墙体外侧120的开口高度,该通孔110内高外低的设置可使空调管140内的水更容易于流出,且避免雨水通过通孔110向上反渗,提高结构的防水效果;所述通孔110与所述空调管140之间填充有具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丁基胶泥150,以使通孔110内壁与空调管140之间的缝隙可形成紧密的填充,可有效防止雨水渗入缝隙中,且其耐候性良好,不易老化,长期使用后依然可以支撑空调管140的重量,不会因空调管140的挤压而变形,能保持较佳密封性,可延长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
32.所述遮雨盖200通过固定件300设于所述墙体外侧120的通孔110开口上方,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墙体外侧120并覆盖所述固定件300,所述饰面层600设于所述防水层外侧并覆盖所述防水层。结合图3所示,所述遮雨盖200包括顶板210和侧板220,所述顶板210与所述侧板220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10和侧板220通过所述固定件300设于所述墙体外侧120,所述侧板220与地面垂直,所述顶板210与所述侧板220之间所成角度为90~120
°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210与侧板220之间所成角度为90
°
,所述遮雨盖200通过顶板210与侧板220配合可完全遮盖通孔110开口,且通过控制遮雨盖200下部扩口面积,提高了对通孔110开口的防护能力,在恶劣天气下,雨水被遮雨盖200遮挡无法流至通孔110开口处,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防水效果,且侧板220垂直底面的设计可减少遮雨罩整体所受阻力,避免遮雨罩在遭遇恶劣天气时被强风破坏,消除安全隐患。
33.所述固定件300包括螺栓,所述螺栓一端钉入所述墙体100内对遮雨盖200进行机
械固定,另一端设置密封胶310所述螺栓,密封胶310对螺栓一端及螺栓周围的遮雨盖200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在遮雨盖200上打孔并固定后,螺栓和遮雨盖200之间的缝隙形成新的渗水隐患,进而导致墙体100被雨水破坏。
34.所述防水层设于所述墙体外侧120并覆盖所述固定件300,以保证防水层和饰面层600的完整,避免雨水渗入,且保证了防水效果和外墙的美观度,其以所述通孔110开口为中心,在所述通孔110开口周边400~600mm的范围内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在通孔110开口周边500mm的范围内设置,以确保防水效果的同时节省防水层材料。所述防水层包括普通防水层410和加强防水层420,所述普通防水层410和加强防水层420依次设于所述墙体外侧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普通防水层410由聚合物水泥涂料涂布固化形成,其涂布在墙体外侧120封堵墙体100表面因开裂而形成的渗水通道,内部设置玻纤网格布作加强处理,避免普通防水层410在固化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开裂,保证其隔水和防水效果;所述加强防水层420由背水压防水涂料涂布固化而成,其具有高强粘结力和抗渗能力,通过普通防水层410和加强防水层420的配合,可起到防水和抗渗堵漏的双重作用。
35.所述砂浆抹灰层500设于所述防水层表面,所述饰面层600设于所述砂浆抹灰层500表面,所述砂浆抹灰层500使墙体外侧120表面具有一定厚度,保护墙体100结构,提高墙体100的防潮、防腐蚀等性能,且使通孔110周边范围厚度与墙体外侧120表面其余区域一致,令墙体外侧120表面更加平整,以便于恢复饰面层600。
36.本实施例的空调管140洞口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7.s1沿通孔110开口周边一定范围铲除墙体外侧120原有的饰面层600、砂浆抹灰层500、防水层结构;
38.s2清理墙体外侧120基面;
39.s3对通孔110和空调管140之间的缝隙填充丁基胶泥150至嵌填密实;
40.s4在通孔110开口上方安装遮雨盖200,并采用固定件300进行固定,采用密封胶310密封固定件300一端及其周围的遮雨盖200的缝隙;
41.s5在铲除的范围内涂刷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形成普通防水层410,在所述普通防水层410内衬玻纤网格布加强处理后,在普通防水层410表面涂刷背水压防水涂料形成加强防水层420;
42.s6在所述加强防水层420表面恢复砂浆抹灰层500,使墙体外侧120恢复原设计厚度;
43.s7在砂浆抹灰层500表面恢复原有饰面层600。
4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