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及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4:54: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及加湿器。


背景技术:

2.加湿器是一种能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的电器,主流设计方案一般以雾化或蒸发的方式形成水雾,并使得水雾进入到空气当中。为了让用户能够直观的观察到水箱内的剩余水量,部分厂商在加湿器的壳体上设置了透明的水尺,但由于导雾结构靠近水尺侧设置,当消费者想通过水尺查看水箱内部水时容易遮挡视线;若将导雾结构设置在远离水尺的位置,则顶盖出雾口与导雾管之间的通道容易残留水珠,从而影响出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及加湿器,通过反向导雾以实现水箱内部导雾管远离水箱水尺侧,同时顶盖出雾口靠近水箱水尺侧的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水箱内的导雾管以及用于盖合在水箱上的顶盖,其中:
6.所述导雾管朝远离水箱水尺的一侧设置,所述导雾管的顶部开设有导雾口;
7.所述顶盖上靠近水箱水尺的一侧开设有出雾口;
8.所述顶盖下方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导雾口和出雾口的雾嘴下盖,所述雾嘴下盖的底部沿从出雾口到导雾口的方向呈从高到低的方式倾斜设置。
9.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该导雾管朝远离水箱水尺的一侧设置,用户通过水尺查看水箱内部水位时不会被导雾管遮挡视线,使得观察更加清晰,同时也提高了美观性;通过设置雾嘴下盖,可实现反向导雾以改变顶盖的最终出雾方向及位置。另外,该雾嘴下盖的底部呈倾斜设置,可方便雾嘴下盖上的残留水珠回流至导雾管内,以保证出雾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雾嘴下盖为一端开口结构,所述雾嘴下盖靠近所述导雾口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导雾口的进雾孔。
11.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雾口上的弹性密封圈,当顶盖盖合在水箱上时,所述雾嘴下盖的进雾孔与所述弹性密封圈相抵接配合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12.由此,将弹性密封圈装配在导雾管的导雾口上而非顶盖上,以防止顶盖经常拿起放下时造成弹性密封圈脱落,进而导致漏雾。
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圈为上下开口的环形结构,其上端开口与所述进雾孔相抵接并形成过盈配合,其下端开口的外周侧开设有用于装配在所述导雾口上的环状凹槽。
14.由此,该弹性密封圈结构简单且装拆方便。
15.进一步地,所述雾嘴下盖上还开设有若干导流槽,若干所述导流槽的一端朝靠近所述进雾孔的方向延伸并连通所述进雾孔。
16.由此,雾嘴下盖上的残留水珠可沿着导流槽回流至导雾管内,大大提高了回流效率。
17.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出雾口的方向延伸至所述雾嘴下盖的外边沿。
18.进一步地,若干所述导流槽靠近所述出雾口的一侧呈分枝状设置。
19.由此,呈分枝状设置的导流槽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残留水珠。
20.进一步地,所述导雾管沿从水箱底部到水箱顶部的方向呈倾斜状设置,且所述导雾口偏离水箱中心位置。
21.由此,将导雾口偏离水箱中心位置设置,可防止用户加水时倒入该导雾口内,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22.另外,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上述的导雾结构、水箱以及主机,所述水箱上设有用于观察内部水位的水尺。
23.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内设有雾化板和风机,所述雾化板通过超声波震荡以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变成雾气,所述风机将雾化板产生的雾气吹向所述导雾管。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及加湿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该导雾管朝远离水箱水尺的一侧设置,用户通过水尺查看水箱内部水位时不会被导雾管遮挡视线,使得观察更加清晰,同时也提高了美观性;通过设置雾嘴下盖,可实现反向导雾以改变顶盖的最终出雾方向及位置。另外,该雾嘴下盖的底部呈倾斜设置,可方便雾嘴下盖上的残留水珠回流至导雾管内,以保证出雾效果。
26.(2)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将弹性密封圈装配在导雾管的导雾口上而非顶盖上,以防止顶盖经常拿起放下时造成弹性密封圈脱落,进而导致漏雾。
27.(3)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通过在雾嘴下盖上设置若干导流槽,雾嘴下盖上的残留水珠可沿着导流槽回流至导雾管内,大大提高了回流效率。另外,该导流槽靠近出雾口的一侧呈分枝状设置,从而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残留水珠。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器的剖面爆炸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0.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雾嘴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湿器的剖面示意图;
33.图6为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湿器的爆炸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36.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37.1、顶盖;11、出雾口;2、雾嘴下盖;21、进雾孔;22、导流槽;3、弹性密封圈;31、环状凹槽;4、水箱;41、水尺;5、导雾管;51、导雾口;6、主机;7、风机;8、雾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41.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水箱4内的导雾管5以及用于盖合在水箱4上的顶盖1,该水箱4的正面设有用于观察内部水位的水尺41;该导雾管5朝远离水箱4水尺41的一侧设置,该导雾管5的顶部开设有导雾口51;该顶盖1上靠近水箱4水尺41的一侧开设有出雾口11。另外,还包括装配在顶盖1下方的雾嘴下盖2,该雾嘴下盖2分别与该导雾口51和出雾口11相连通,从而形成导雾腔;该雾嘴下盖2的底部沿从出雾口11到导雾口51的方向呈从高到低的方式倾斜设置。
42.由此,将该导雾管5朝远离水箱4水尺41的一侧设置,用户通过水尺41查看水箱4内部水位时不会被导雾管5遮挡视线,使得观察更加清晰,同时也提高了美观性。通过设置雾嘴下盖2,可实现反向导雾以改变顶盖1的最终出雾方向及位置;另外,该雾嘴下盖2的底部呈倾斜设置,可方便在雾嘴下盖2上的残留水珠回流至导雾管5内,以保证出雾效果。
43.具体的,参阅图4,该雾嘴下盖2为一端开口结构,该雾嘴下盖2靠近导雾口51的一侧设有连通该导雾口51的进雾孔21;该雾嘴下盖2上还开设有若干导流槽22,若干导流槽22的一端朝靠近进雾孔21的方向延伸并连通该进雾孔21,其另一端朝靠近出雾口11的方向延伸至雾嘴下盖2的外边沿。另外,该导流槽22靠近出雾口11的一侧呈分枝状设置。
44.由此,雾嘴下盖2上的残留水珠可沿着导流槽22回流至导雾管5内,大大提高了回流效率。另外,呈分枝状设置的导流槽22可方便收集到更多的残留水珠。
45.另外,参阅图1,该导雾管5沿从水箱4底部到水箱4顶部的方向呈倾斜状设置,且该导雾口51偏离水箱4中心位置。
46.由此,将导雾口51偏离水箱4中心位置设置,可防止用户加水时倒入该导雾口51内,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47.再参阅图3和图6,该导雾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导雾口51上的弹性密封圈3,当顶盖1盖合在水箱4上时,该雾嘴下盖2的进雾孔与弹性密封圈3相抵接配合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48.具体的,该弹性密封圈3为上下开口的环形结构,其上端开口与进雾孔21相抵接并形成过盈配合,其下端开口的外周侧还开设有用于装配在导雾口51上的环状凹槽31。
49.由此,该弹性密封圈3结构简单且装拆方便。另外,将弹性密封圈3装配在导雾管5的导雾口51上而非顶盖1上,以防止顶盖1经常拿起放下时造成弹性密封圈3脱落,进而导致漏雾。
50.再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导雾结构、水箱4以及
主机6,该主机6内设有雾化板8和风机7,该雾化板8通过超声波震荡以将水箱4内的水变成雾气,该风机7将雾化板8产生的雾气吹向导雾管5,经过导雾管5后流入雾嘴下盖2与顶盖1所形成导雾腔内,最后通过顶盖1上的出雾口11喷出,流入到空气中。
5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湿器的导雾结构及加湿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52.(一)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该导雾管5朝远离水箱4水尺41的一侧设置,用户通过水尺41查看水箱4内部水位时不会被导雾管5遮挡视线,使得观察更加清晰,同时也提高了美观性;通过设置雾嘴下盖2,可实现反向导雾以改变顶盖1的最终出雾方向及位置。另外,该雾嘴下盖2的底部呈倾斜设置,可方便雾嘴下盖2上的残留水珠回流至导雾管5内,以保证出雾效果。
53.(二)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将弹性密封圈3装配在导雾管5的导雾口51上而非顶盖1上,以防止顶盖1经常拿起放下时造成弹性密封圈3的脱落,进而导致漏雾。
54.(三)本实用新型的导雾结构,通过在雾嘴下盖2上设置若干导流槽22,雾嘴下盖2上的残留水珠可沿着导流槽22回流至导雾管5内,大大提高了回流效率。另外,该导流槽22靠近出雾口11的一侧呈分枝状设置,从而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残留水珠。
55.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