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9:54: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多数医院都设置有自助设备来给医院和/或疾病患者提供自助服务,而疾病患者在医院利用自助设备进行自助服务(例如自助打印检查报告)时,医院和/或自助设备会对疾病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现有的自助设备在进行身份识别时一般是采用指纹识别,但是,部分大龄疾病患者可能因为年龄和/或职业的问题,存在指纹磨损严重等情况,导致这部分大龄疾病患者不能利用自助设备进行正常的指纹录入与识别,从而影响了这部分大龄疾病患者的就诊进度。
3.此外,当疾病患者在医院进行疾病就诊时,医院需要对疾病患者进行身份识别,而目前医院对疾病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的主流方式是采用条码纸、就诊卡、身份证等信息储存介质来进行身份识别;由于以上信息储存介质都是以物理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易受外界因素造成疾病患者信息读取失败或信息匹配错误,例如条码纸和就诊卡仅是医院为方便疾病患者就诊临时生成的两种信息保存介质,而条码纸和就诊卡极易损坏,也容易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疾病患者在利用自助设备进行指纹识别时,存在指纹磨损的大龄疾病患者不能正常录入指纹,导致其无法进行身份识别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其所述系统包括有:
6.用于采集目标对象指静脉图像的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位于不同目标区域;
7.用于存储指静脉图像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连接;
8.用于比对识别指静脉图像的图像识别器,所述图像识别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
9.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图像识别器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指静脉图像的比对识别结果。
10.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有用于打印目标对象检查报告的自助打印设备,所述自助打印设备分别与所述存储器、所述图像识别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设置于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
12.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自助打印设备上。
13.可选地,所述存储器位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和/或放射信息管理系统中。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
实用通过图像传感器来采集目标对象(例如医院的疾病患者)的指静脉图像,然后将检测采集的指静脉图像储存至存储器中,并用图像识别器对来源于不同目标区域(例如来源于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自助打印设备)的指静脉图像进行比对识别,最后通过比对识别结果来核实疾病患者的身份信息,从而完成对疾病患者的身份识别。本实用新型在自助设备无法对疾病患者进行指纹识别时,可以通过采集和比对识别疾病患者指静脉图像的方式来对疾病患者进行身份识别,从而提高识别疾病患者身份信息的效率,减少疾病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提高疾病患者就诊问询进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有: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二图像传感器、存储器和图像识别器;其中,
18.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目标对象指静脉图像,且第一图像传感器与第二图像传感器位于不同目标区域。作为示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患有某种或某些疾病的人,简称疾病患者。第一图像传感器设置于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第二图像传感器设置于自助打印设备上。其中,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是疾病患者在首次进入医院时进行就诊信息登记的地方,自助打印设备是指疾病患者打印报告的设备或仪器,自助打印设备能够打印出的报告包括但不限于:诊断报告、检查报告;且自助打印设备分别与存储器和图像识别器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是指静脉识别仪中的图像传感器,其采集指静脉图像的原理可以是:利用静脉中红血球吸收特定近红外线的这一特性,将近红外线照射手指,并由图像传感器感应手指透射过来的光来获取手指内部的静脉图像,进而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当近红外线透射以后,静脉在图像传感器感应的影像上就会突出显示,而手指肌肉、骨骼和其他部分都被弱化,从而得到清晰的静脉血管图像,即指静脉图像。
19.存储器用于存储指静脉图像,且存储器分别与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二图像传感器连接。其中,存储器能够存储的指静脉图像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图像传感器在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采集的疾病患者的指静脉图像、第二图像传感器在自助打印设备采集的疾病患者的指静脉图像。作为示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位于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简称pacs)、和/或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ris)中。
20.图像识别器用于比对识别指静脉图像,图像识别器与存储器连接。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图像识别器可以比对识别的指静脉图像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中存储的由第一图像传感器在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采集的疾病患者的指静脉图像、存储器中存储的由第二图像传感器在自助打印设备处采集的疾病患者的指静脉图像。作为示例,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图像识别器是采用的现有的能够对两张指静脉图像进行比对识别的装置、设备和/或仪器,本实施例仅仅是利用现有的指静脉图像比对识别装置、设备和/或仪器来进行指静脉图像比对识别,而不对改进或改变其比对识别原理。例如,以某一现有的指静脉图像比对识别装置为例,对两张指静脉图像进行比对识别的过程可以是:获取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其中,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分别为第一图像传感器采集的指静脉图像和第二图像传感器采集的指静脉图像,且待比对指静脉图像均为单通道图像。将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进行图像通道的融合,得到一张双通道的目标待比对指静脉图像。将目标待比对指静脉图像输入到特征提取器中,通过特征提取器提取目标待比对指静脉图像的特征向量,其中,特征提取器是采用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将目标待比对指静脉图像的特征向量输入到二分类器中,得到二分类结果;根据二分类结果确定所述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是否来自同一根手指。若二分类结果得到的值为0,则确定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来自同一根手指;若二分类结果得到的值为1,则确定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不是来自同一根手指。即二分类结果为0代表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来自同一根手指,二分类结果为1代表两张待比对指静脉图像不是来自同一根手指。
2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还包括有与所述图像识别器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指静脉图像的比对识别结果。例如,在比对识别成功时,即在二分类结果为0时,显示“识别成功”等字样;在比对识别失败时,即在二分类结果为1时,显示“识别失败,请重新识别”等字样。
22.根据上述记载,本实用新型中的指静脉图像采集识别系统可以和医院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等连接。当疾病患者首次进入医院时,在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采集其指静脉图像,然后将采集到的指静脉图像作为该名疾病患者在医院、或者在其它医疗系统的身份识别码。同时,由于每个人的手指静脉图像都不相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手指的静脉图像也不相同,且健康成年人的静脉形状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指静脉图像作为疾病患者的身份识别码,与现有的将条码纸、就诊卡作为疾病患者的身份识别码相比,指静脉图像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其不存在损坏和遗失等风险。此外,疾病患者就诊结束后,其可以在配备有自助打印设备的科室或大厅再次录入指静脉图像,然后利用图像识别器比对识别当前时刻录入的指静脉图像与在医院就诊信息登记室录入的指静脉图像,并根据图像识别器的比对识别结果判断是否是同一根手指。当两次录入的指静脉图像来自于同一根手指时,说明比对识别成功后,疾病患者就可以打印出对应的检测报告、诊断报告,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自助设备无法对疾病患者进行指纹识别时,通过采集和比对识别疾病患者指静脉图像的方式来对疾病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减少疾病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提高疾病患者就诊问询进度,以及提高医院的就诊效率。并且,由于静脉血管是隐藏在手指内部的,因此极难复制和盗取,与其他利用人体体外特征进行的技术相比较,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更高。同时,静脉能感知手指内的血液流动和血压情况,能够在识别的过程同时进行活体检测。
2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24.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预设范围等,但这些预设范围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预设范围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预设范围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预设范围,类似地,第二预设范围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预设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