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3:5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


背景技术:

2.担架在煤矿冒顶救援作业中经常用到,是用于移动被困人员的一种救援设备,但是目前常见担架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功能较为单一,缺少折叠存放的功能,导致其存放及使用较为不便,同时装置的长度调节结构也不完善,造成适应性相对较差的问题。
3.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担架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功能较为单一,缺少折叠存放的功能,导致其存放及使用较为不便,同时装置的长度调节结构也不完善,造成适应性相对较差的问题和不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包括:组合杆、安装槽、压缩弹簧、滚珠、限位槽、组合块、连接槽、连接块、第一套筒、支撑架、遮挡板、第二套筒;所述组合杆呈线性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处;所述安装槽位于组合杆上侧的右方,且安装槽与组合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压缩弹簧放置在安装槽内的下方,且压缩弹簧与安装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滚珠放置在安装槽内的上方,且滚珠与安装槽之间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槽位于组合杆上侧的左方,且限位槽与组合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组合块分别在前后两相邻组合杆的中间设置有多处,且组合块与组合杆通过第一套筒相连接;所述连接槽位于组合块下侧的前方,且连接槽与组合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块位于组合块后侧的上方,且连接块与组合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套筒分别设置在前方的组合块的前后和后方的组合块的后侧,且第一套筒与组合块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组合杆中间的右方,且支撑架与组合杆通过第二套筒相连接;所述遮挡板设置在支撑架内的顶部,且遮挡板与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前后两端,且第二套筒与支撑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所述组合杆的左方为圆管状结构,右方为圆柱状结构。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所述限位槽为圆孔状结构,且限位槽呈线性排列的方式设有三处,并且限位槽与滚珠之间卡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所述组合块侧视为z形,且两相邻的组合块之间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铰接。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所述第一
套筒为圆管状结构,且第一套筒与组合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所述第二套筒为圆管状结构,且第二套筒与组合杆之间滑动连接。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通过将组合块设置为z形,并在其连接处设置连接槽和连接块,可以使组合块具备单向折叠的作用,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便于存放的作用。
14.2、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通过利用多处组合杆拼接的方式对装置的主梁进行设置,并利用滚珠和限位槽的配合对其位置进行限定,可以对装置主梁的长度进行控制,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人群,从而使该装置起到适应性强的作用。
15.3、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通过在装置的右方设置遮挡板,可以对受困人员的头部进行遮挡,以防阳光对其造成损伤,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方便使用的作用。
16.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便于存放,适应性强以及方便使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杆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块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组合杆1、安装槽2、压缩弹簧3、滚珠4、限位槽5、组合块6、连接槽7、连接块8、第一套筒9、支撑架10、遮挡板11、第二套筒1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27.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包括:组合杆1、安装槽2、压缩弹簧3、滚珠4、限位槽5、组合块6、连接槽7、连接块8、第一套筒9、支撑架10、遮挡板11、第二套筒12;组合杆1呈线性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处;安装槽2位于组合杆1上侧的右方,且安装槽2与组合杆1为一体式结构;压缩弹簧3放置在安装槽2内的下方,且压缩弹簧3与安装槽2之间活动连接;滚珠4放置在安装槽2内的上方,且滚珠4与安装槽2之间活动连接;限位槽5位于组合杆1 上侧的左方,且限位槽5与组合杆1为一体式结构;组合块6分别在前后两相邻组合杆1的中间设置有多处,且组合块6与组合杆1通过第一套筒9相连接;连接槽7位于组合块6下侧的前方,且连接槽7与组合块6为一体式结构;连接块8位于组合块6后侧的上方,且连接块8与组合块6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套筒9分别设置在前方组合块6的前后和装置后方组合块6的后侧,且第一套筒9与组合块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支撑架10设置组合杆1中间的右方,且支撑架10与组合杆1通过第二套筒12相连接;遮挡板11设置在支撑架10内的顶部,且遮挡板11与支撑架10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第二套筒12分别设置在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且第二套筒12与支撑架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28.具体的,组合杆1的左方为圆管状结构,右方为圆柱状结构。
29.具体的,限位槽5为圆孔状结构,且限位槽5呈线性排列的方式设有三处,并且限位槽5与滚珠4之间卡接。
30.具体的,组合块6侧视为z形,且两相邻的组合块6之间通过连接槽7和连接块8铰接。
31.具体的,第一套筒9为圆管状结构,且第一套筒9与组合杆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32.具体的,第二套筒12为圆管状结构,且第二套筒12与组合杆1之间滑动连接。
33.具体实施步骤:
34.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救援位置处,然后将装置前后两侧的组合杆1按图1方式进行展开,然后将受困人员移动至组合块6的上方,最后调节遮挡板11的位置,对受困人员的头部进行遮挡即可,使用完毕后,将图1所示前方的组合杆1 向下旋转,即可对装置进行折叠,以便存放及日后的使用,而在使用期间,还可以根据受困人员的身高对组合杆1表面的滚珠4进行调节,以增长及缩短组合杆1的长度。
35.综上所述:该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担架,通过将组合块设置为z形,并在其连接处设置连接槽和连接块,可以使组合块具备单向折叠的作用,从而使该装置起到便于存放的作用;通过利用多处组合杆拼接的方式对装置的主梁进行设置,并利用滚珠和限位槽的配合对其位置进行限定,可以对装置主梁的长度进行控制,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人群,从而使该装置起到适应性强的作用;通过在装置的右方设置遮挡板,可以对受困人员的头部进行遮挡,以防阳光对其造成损伤,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方便使用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