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3:2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


背景技术:

2.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及气溶胶是多数急性呼吸道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流行病学特点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院内感染风险。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相关诊疗手段和技术,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在此前提之下,医务人员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上消化道内镜(包括胃镜及十二指肠镜)是一项侵入性诊疗手段。2019年,我国完成上消化道内镜诊疗近五千万人次。患者接收在上消化道内镜诊疗过程当中,尤其是在非麻醉状态下,出现咳嗽的可能性很大,致使飞沫喷溅,而内镜医师在操作过程中,直接面对患者面部,距离不过几十厘米。由此,若患者为呼吸道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内镜医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则有极大的暴露风险。此外,上消化道内镜操作过程中患者会大量分泌唾液,部分呕吐胃内容物,加上咳嗽飞沫均会产生气溶胶,内镜室又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由此极大的增加了呼吸道病毒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对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造成极大的感染风险。
4.在急性呼吸道病毒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行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面部遮挡,避免因咳嗽等因素导致的医疗暴露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具体技术方案为:
6.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包括透明的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内面边缘的顶部粘贴有海绵条,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用于穿设氧气管的置管孔,所述面罩本体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处的面罩本体上设置有可拆卸地储污袋;所述面罩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内镜孔,所述内镜孔周圈的面罩本体上粘贴有软质塑料膜制作而成的操作袖套,所述操作袖套远离内镜孔的一端设置有可穿过内镜孔的硬质胶圈,所述硬质胶圈的内侧可与消化道内镜的外壁防滑地相贴合。
7.进一步地,所述储污袋开口处的一外侧面设置有单面粘胶,其另一外侧面设置双面粘胶。
8.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侧面的上下部均设置有系带。
9.进一步地,所述内镜孔的内径为12mm,所述硬质胶圈的内径为11mm。
10.进一步地,所述硬质胶圈的外侧设置有粘贴胶。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1)面罩本体可有效阻挡患者咳嗽致飞沫传播的可能,降低了病毒的飞沫传播风险;
13.(2)呕吐物储污袋可收集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避免其暴露于操作环境中,储污袋可用双面粘胶进行封闭处理,降低了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14.(3)操作袖套便于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插入和退出操作,避免飞沫从内镜孔溢出;
15.(4)面罩本体、操作袖套和储污袋为分体式设计,制作方法简易,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污袋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袖套示意图。
19.图中:1面罩本体,11海绵条,12置管孔,13缺口,14内镜孔,2操作袖套,21硬质胶圈,3储污袋,31单面粘胶,32双面粘胶,4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1.如图1至3所示,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包括透明的面罩本体1,所述面罩本体1内面边缘的顶部粘贴有海绵条11,其内面边缘的侧边粘贴有软胶,所述面罩本体1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用于穿设氧气管的置管孔12,所述面罩本体1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缺口13,所述缺口13处的面罩本体1上设置有可拆卸地储污袋3;所述面罩本体1的中部开设有内镜孔14,所述内镜孔14周圈的面罩本体1上粘贴有软质塑料膜制作而成的操作袖套2,所述操作袖套2远离内镜孔14的一端设置有可穿过内镜孔14的硬质胶圈21,所述硬质胶圈21的内侧与消化道内镜的外壁防滑地相贴合。
22.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罩本体1侧面的上下部均设置有系带4,使面罩本体1佩戴于患者的面部,面罩本体1上的海绵条11、软胶与患者的面部贴合,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和气密性。
23.如图3所示,所述操作袖套2的形状为圆锥台形,其粘贴在内镜孔14处的一端直径大于内镜孔14的内径,操作袖套2的另一端的外径小于内镜孔14的内径,从而可使操作袖套2从内镜孔14内穿过。
24.优选地,所述内镜孔14的内径为12mm,所述硬质胶圈21的内径为11mm(消化道内镜的外径一般为9~10mm),厚度不大于1mm,宽度为3mm,操作袖套2粘贴于内镜孔14处的一端直径可以为30mm。当消化道内镜从硬质胶圈21插入操作袖套2内后,硬质胶圈21与消化道内镜形成防滑的贴合作用,此时可人工阻挡硬质胶圈21跟随消化道内镜,使消化道内镜的前端靠近内镜孔14;当把消化道内镜插入患者口腔内后,消化道内镜带动硬质胶圈21移动,使操作袖套2向内嵌入,甚至是硬质胶圈21穿过内镜孔14,从而被带入面罩本体1的另一面。
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胶圈21的外侧设置有粘贴胶,把粘贴胶粘贴在消化道内镜的外壁,从而可避免消化道内镜与硬质胶圈21不贴合时出现脱滑或飞沫泄漏的情况。
26.如图2所示,所述储污袋3开口处的一外侧面设置有单面粘胶31,其另一外侧面设置双面粘胶32。所述储污袋3由透明的软质塑料制作而成,其单面粘胶31粘贴于患者的下颌,双面粘胶32的内侧面粘贴于缺口13处的面罩本体1上,从而在内镜操作时对患者呕吐物
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收集;内镜操作结束后,将储污袋3撕离,并用双面粘胶32的外侧面迅速粘贴封闭储污袋3的开口,从而有效地降低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27.使用时,把操作袖套2粘贴于内镜孔14周圈的面罩本体1上,储污袋3粘贴于患者的下颌和缺口13处的面罩本体1上,利用系带4把面罩本体1固定于患者的面部,置管孔12内插入氧气管给患者供氧,另一置管孔12未使用时可用胶带进行封闭;将消化道内镜从硬质胶圈21插入操作袖套2内,并调整至合适位置后将消化道内镜插入患者口腔(患者口咬内镜专用牙垫)和上消化道内,从而使阻断了病毒的飞沫传播;利用储污袋3可对患者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收集和封闭处理,降低了病毒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包括透明的面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内面边缘的顶部粘贴有海绵条,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用于穿设氧气管的置管孔,所述面罩本体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处的面罩本体上设置有可拆卸地储污袋;所述面罩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内镜孔,所述内镜孔周圈的面罩本体上粘贴有软质塑料膜制作而成的操作袖套,所述操作袖套远离内镜孔的一端设置有可穿过内镜孔的硬质胶圈,所述硬质胶圈的内侧可与消化道内镜的外壁防滑地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污袋开口处的一外侧面设置有单面粘胶,其另一外侧面设置双面粘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侧面的上下部均设置有系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镜孔的内径为12mm,所述硬质胶圈的内径为11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胶圈的外侧设置有粘贴胶。

技术总结
一种适用于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的一次性防病毒飞沫传播面罩,包括透明的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内面边缘的顶部粘贴有海绵条,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边均开设有置管孔,所述面罩本体侧面的底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处的面罩本体上设置有可拆卸地储污袋;所述面罩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内镜孔,所述内镜孔周圈的面罩本体上粘贴有软质塑料膜制作而成的操作袖套,所述操作袖套远离内镜孔的一端设置有可穿过内镜孔的硬质胶圈,所述硬质胶圈的内侧与消化道内镜的外壁防滑地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的面罩本体可有效阻挡增加内镜操作时患者咳嗽致飞沫传播,收集患者的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降低了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气溶胶传播的风险。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飞 赵秋 周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2/3/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