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番茄双层立体无土栽培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3:14: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番茄双层立体无土栽培设备。


背景技术:

2.番茄的茎是一种草本半直立性匍匐茎,栽培时需要配合搭架、吊蔓、落蔓等栽培措施。生产上通常在温室、塑料大棚内进行一层种植,当地面一层作物生长时,上部高大的空间闲置浪费。国内大型连栋温室番茄多采用单层长季节栽培,蔬菜生长期长、根系老化,抗性降低,病害加重,最终导致产量效益降低,番茄长季节栽培还存在落蔓费工费时的问题。在栽培方式上,国内温室大棚多采用土壤栽培,传统土壤栽培灌水量大、施肥量多,存在大量使用氮素和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导致连作障碍严重,产量低,病害重;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时,存在一次投入成本偏高,换茬时基质消毒费工费时、最终还存在基质报废问题。温室、塑料大棚空间高效利用问题、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传统番茄长季节栽培出现的营养失调和落蔓费工问题、基质无土栽培投入高产出低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番茄双层立体无土栽培设备,该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能充分利用温室棚内空间,能有效提高番茄育苗产量,可推广使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番茄双层立体无土栽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栽培槽和栽培筒,所述支架是由竖支撑架和横支撑梁组成下款上窄的双层框架结构,所述横支撑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个圆柱形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内活动设置栽培筒,所述栽培槽与栽培筒之间形成蓄液腔,所述栽培筒的开口处活动安装有牵引固定架,所述栽培筒的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液口,栽培筒的侧壁周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平液口,栽培槽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栽培槽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道连接相邻栽培槽上的进液口,所述输液管道上设置有微型增压泵,一侧的竖支撑架上固定有总进液管,另一侧的竖支撑架上固定有总出液管,总进液管同时通过上下两层的输液管道连通两个进液口,总出液管同时通过上下两层的输液管道连通两个出液口,总进液管上设置有输液总泵,总出液管上设置有回液总泵,总出液管与总进液管同时与营养液存储箱连通,营养液存储箱、总进液管、多根输液管道和总出液管形成营养液的循环回路。
5.优选地,所述牵引固定架包括固定杆和固定环,多根呈放射状设置的固定杆和三层固定环构成喇叭状框架,最底部的固定环螺纹连接在栽培筒的顶部。安装牵引固定架能便于生长中的番茄幼苗攀援并起到固定番茄幼苗的作用。
6.优选地,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柱状插接头,所述栽培筒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配合插接的插接口。活动固定栽培筒使栽培槽与栽培筒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存续中转营养液,保证栽培筒内的营养液始终保证在平液口以下的位置,保证营养液动态平衡。
7.优选地,上下两层栽培槽在竖直方向上间隔错开设置,能有效提高光照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遮挡。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9.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能在有限的温室大棚室内空间中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有效提高番茄育苗产量,能提供营养液的动态平衡,保证番茄育苗需要。
10.2、本实用新型设计为双层立体无土栽培结构,在占用同样地面面积的情况下提高一倍的栽培育苗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1.3、本实用新型各栽培槽、栽培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形成营养液流通的循环回路,通过各个泵体驱动,操作简单,维护清理方便。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栽培槽、栽培筒和牵引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两组栽培槽、栽培筒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竖支撑架;
ꢀꢀꢀꢀꢀꢀꢀꢀꢀꢀꢀ
2—横支撑梁;
ꢀꢀꢀꢀꢀꢀꢀꢀꢀꢀꢀ
3—栽培槽;
19.4—栽培筒;
ꢀꢀꢀꢀꢀꢀꢀꢀꢀꢀꢀꢀꢀ
5—牵引固定架;
ꢀꢀꢀꢀꢀꢀꢀꢀꢀ
6—输液管道;
20.7—输液总泵;
ꢀꢀꢀꢀꢀꢀꢀꢀꢀꢀꢀ
8—回液总泵;
ꢀꢀꢀꢀꢀꢀꢀꢀꢀꢀꢀ
9—微型增压泵;
21.10—固定杆;
ꢀꢀꢀꢀꢀꢀꢀꢀꢀꢀꢀꢀ
11—固定环;
ꢀꢀꢀꢀꢀꢀꢀꢀꢀꢀꢀꢀ
12—蓄液腔;
22.13—插接头;
ꢀꢀꢀꢀꢀꢀꢀꢀꢀꢀꢀꢀ
14—总进液管;
ꢀꢀꢀꢀꢀꢀꢀꢀꢀꢀ
15—总出液管;
23.16—平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栽培槽3和栽培筒4,所述支架是由竖支撑架1和横支撑梁2组成的下宽上窄的双层框架结构,竖支撑架1在侧视角度观察时呈梯形,下方的横支撑梁2宽于上方的横支撑梁,位于下方的横支撑梁2上均匀开设有两排圆柱形栽培槽3,位于上方的横支撑梁2上开设一排栽培槽3,上方的一排栽培槽3俯视竖直方向看位于下方的两排栽培槽3之间。所述栽培槽3内活动设置栽培筒4,所述栽培槽3与栽培筒4之间形成蓄液腔12,所述栽培筒4的开口处活动安装有牵引固定架5,所述栽培筒4的侧壁上部开设有进液口,栽培筒4的侧壁周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平液口16,栽培槽3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栽培槽3的出液口通过输液管道6连接相邻栽培槽3上的进液口,所述输液管道6上设置有微型增压泵9,一侧的竖支撑架1上固定有总进液管14,另一侧的竖支撑架1上固定有总出液管,总进液管14同时通过上下两层的输液管道6连通两个进液口,总出液管15同时通过上下两层的输液管道6连通两个出液口,总进液管14上设置有输液总泵7,总出液管15上设置有回液总泵8,总出液管15与总进液管14同时与营养液存储箱连通,营养液存储箱、总进液管14、多根输液管道6和总出液管15形成营养液的循环回路。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固定架5包括固定杆10和固定环11,多根呈放射状设置的固
定杆11和三层固定环11构成喇叭状框架,最底部的固定环11螺纹连接在栽培筒4的顶部。安装牵引固定架5能便于生长中的番茄幼苗攀援并起到固定番茄幼苗的作用。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栽培槽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柱状插接头13,所述栽培筒4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头13配合插接的插接口。活动固定栽培筒4使栽培槽3与栽培筒4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存续中转营养液,保证栽培筒4内的营养液始终保证在平液口16以下的位置,保证营养液动态平衡。
27.本实施例中,微型增压泵9、输液总泵7和回液总泵8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设定每3h开启10min,保证营养液的循环。温度控制由现有温室大棚内的温控系统调整。
28.使用时,将栽培筒4固定在栽培槽3内,在栽培筒4中填充培养基质,然后在培养基质中埋入番茄种子,在在栽培筒4上螺纹安装牵引固定架,最后依次打开输液总泵7、微型增压泵9和回液总泵8使营养液填充在栽培筒4和蓄液腔12内形成动态循环,待番茄达到育苗要求后移栽即可。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