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2:31: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重症医学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背景技术:

2.重症医学科是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的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在此过程,需要使用到诸多的配套设备,在重症医学科治疗中需要用到呼吸恢复器。
3.市场上的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贴合度较差,且内部容易在呼吸时产生水汽不能及时排出,影响患者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呼吸罩体和恢复组件,所述呼吸罩体两侧均连接有限位组件,且所述呼吸罩体内壁设置有贴合组件,所述呼吸罩体顶部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呼吸罩体正面安装有进气管,且所述进气管顶部连接有分流管,所述贴合组件包括贴合垫、亲肤层、贴合片、轮廓架、滑盖、消毒海绵和单向气孔阀,所述贴合垫底部连接有所述亲肤层,且所述亲肤层底部连接有所述贴合片,所述轮廓架安装于所述呼吸罩体内壁中心位置,且所述轮廓架底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盖,所述轮廓架内壁设置有所述消毒海绵,且所述轮廓架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单向气孔阀,所述恢复组件安装于所述进气管底部。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置块、复位弹簧、直角杆、限位纤维布、魔术贴、防汗吸湿层、弹性连接带、限位齿、安置套、弹性件和限位齿轮,所述安置块两侧均安装有所述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直角杆,所述安置块外端连接有所述限位纤维布,且所述限位纤维布底部缝合连接有所述魔术贴,所述魔术贴表面粘粘有所述防汗吸湿层,所述限位纤维布外端连接有所述弹性连接带,且所述弹性连接带末端表面设置有所述限位齿,所述弹性连接带外部设置有所述安置套,且所述安置套内部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表面设置有所述限位齿轮。
7.进一步的,所述直角杆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安置块构成弹性连接,且所述安置块通过所述直角杆与所述呼吸罩体构成卡合连接,而且所述安置块与所述呼吸罩体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连接带通过所述限位齿与所述安置套构成传动连接,且所述限位齿与所述限位齿轮相啮合,而且所述限位齿轮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置套构成弹性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连接筋、软胶垫、限位布、调节件、松紧带、包裹层、可
拆卸托布和安置气囊,且所述连接筋内壁连接有所述软胶垫,所述连接筋顶部连接有所述限位布,且所述限位布一侧连接有所述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内部设置有所述松紧带,且所述松紧带外端连接有所述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内表面连接有所述可拆卸托布,且所述包裹层外表面嵌入有所述安置气囊。
10.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层与所述可拆卸托布吸附连接,且所述包裹层与所述安置气囊处于同一轴线,而且所述包裹层的外部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布的外部尺寸。
11.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表面设置有观测组件,且所述观测组件包括压舌板、喂药槽、直杆、观测件、补光灯、微型摄像头、喂水筒、软管、限量架和滚轮,所述压舌板内部开设有所述喂药槽,且所述顶部穿设有所述直杆,所述直杆外端连接有所述观测件,且所述观测件表面设置有所述补光灯,所述观测件中部设置有所述微型摄像头,所述喂水筒安装于所述进气管外部,且所述喂水筒内部设置有所述软管,所述软管外部设置有所述限量架,且所述限量架内部活动连接有所述滚轮。
12.进一步的,所述压舌板与所述进气管弹性转动连接,且所述喂水筒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压舌板相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恢复组件包括螺纹件、供氧气囊、供氧管、外置架、行程推杆、推头、分流筒、伸缩弹簧和活塞头,且所述螺纹件底部连接有所述供氧气囊,所述供氧气囊底部连通有所述供氧管,且供氧气囊外部设置有所述外置架,所述外置架两侧连接有所述行程推杆,且所述行程推杆输出端连接有所述推头,所述供氧气囊靠近竖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分流筒,且所述分流筒内部安装有所述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活塞头。
14.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头通过所述伸缩弹簧与所述分流筒构成弹性连接,且所述分流筒与所述供氧气囊相互连通,而且所述分流筒呈u形状结构。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通过采用多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不仅能够得呼吸罩体与面部紧密贴合,同时还能够通过加固组件加固其与患者面部的连接,并同时还能够调节头部放置位置的高度,且限位组件与加固固件在使用后还能够将其拆卸回收再利用,并通过恢复组件的设置,使其能够平衡气体的进入量,方便其使用;1、本发明通过限位组件与呼吸罩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得按压直角杆使其能在安置块内部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将方便安置块与呼吸罩体之间的拆装,并通过限位纤维布能够与患者面部贴合,提升其连接的紧密性,并通过防汗吸湿层能够贴合患者面部的同时将患者面部的脏污吸附,该防汗吸湿层通过魔术贴与限位纤维布相连接,方便其拆卸清洗过程,并通过弹性连接带、限位齿与安置套的设置,使得拉动两端的弹性连接带时,弹性连接带外部的限位齿能够与限位齿轮相咬合,进而能够调节弹性连接带的长度,此调节过程快速便捷,提升了该产品对患者的通用性。
16.2、本发明通过贴合组件与呼吸罩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得在呼吸罩体扣于患者面部时亲肤层能够与面部接触,用于减小患者的不适,并通过贴合片能够提升与患者之间的紧密性,同时轮廓架设置于呼吸罩体的中部,通过单向气孔阀能够将呼吸罩体内部多余的气体排出,避免内部产生水汽导致细菌滋生的情况,并配合消毒海绵能够将残留的水汽吸收,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滑动滑盖将内部的消毒海绵更换,提升其便捷性。
17.3、本发明通过加固组件的设置,该加固组件中的连接筋连接于轮廓架表面,通过软胶垫使其能够提升与患者面部的适配度,使其能够减小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将限位布置于患者的头处,并通过调节件调节松紧带长度,使其能够方便不同患者的使用,该松紧带末端连接有包裹层,其包裹层内壁设置有可拆卸托布,使其能够在后期能够将其拆卸清洗,并通过外表面嵌入的安置气囊的设计,使得在安置气囊内部充气后能够将患者的头部托起,方便其使用。
18.5、本发明通过观测组件的设置,该观测组件中的压舌板活动连接于呼吸罩体的内壁,使其能够压住患者的舌头,方便提供供氧条件,并在压舌的同时配合观测件、补光灯与微型摄像头能够对患者的喉腔进行观测,在患者喉腔有异样时及时作出处理,并通过喂水筒能够将水与药剂输送至患者体内,该喂水筒内部设置有软管,并在推动滚轮时,滚轮能够沿倾斜状的限量架运动压住软管,进而能够控制喂水时的流量。
19.6、本发明通过恢复组件的设置,该恢复组件中的供氧气囊通过螺纹件与进气管螺纹连接,使其方便拆装,并通过外置架两侧的行程推杆同时工作推动推头挤压供氧气囊的两侧使其收缩,进而能够将供氧管内部的氧气吸出,并在压动供氧气囊时供氧气囊内部多余的气体进入u形状的分流筒中推动活塞头与伸缩弹簧收缩,并在挤压完成后在伸缩弹簧的驱动下将活塞头复位,同时将u形状的分流筒中多余的气体重新通入供氧气囊中,此过程不仅代替了人工按压,同时还能够加快供氧气囊的恢复。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限位纤维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安置套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呼吸罩体反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加固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包裹层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恢复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的喂水筒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呼吸罩体;2、限位组件;201、安置块;202、复位弹簧;203、直角杆;204、限位纤维布;205、魔术贴;206、防汗吸湿层;207、弹性连接带;208、限位齿;209、安置套;210、弹性件;211、限位齿轮;3、贴合组件;301、贴合垫;302、亲肤层;303、贴合片;304、轮廓架;305、滑盖;306、消毒海绵;307、单向气孔阀;4、加固组件;401、连接筋;402、软胶垫;403、限位布;404、调节件;405、松紧带;406、包裹层;407、可拆卸托布;408、安置气囊;5、进气管;6、分流管;7、恢复组件;701、螺纹件;702、供氧气囊;703、供氧管;704、外置架;705、行程推杆;706、推头;707、分流筒;708、伸缩弹簧;709、活塞头;8、观测组件;801、压舌板;802、喂药槽;803、直杆;804、观测件;805、补光灯;806、微型摄像头;807、喂水筒;808、软管;809、限量架;81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呼吸罩体1和恢复组件7,呼吸罩体1两侧均连接有限位组件2,且呼吸罩体1内壁设置有贴合组件3,呼吸罩体1顶部连接有加固组件4,呼吸罩体1正面安装有进气管5,且进气管5顶部连接有分流管6,贴合组件3包括贴合垫301、亲肤层302、贴合片303、轮廓架304、滑盖305、消毒海绵306和单向气孔阀307,贴合垫301底部连接有亲肤层302,且亲肤层302底部连接有贴合片303,轮廓架304安装于呼吸罩体1内壁中心位置,且轮廓架304底部滑动连接有滑盖305,轮廓架304内壁设置有消毒海绵306,且轮廓架304两侧均设置有单向气孔阀307,恢复组件7安装于进气管5底部;具体操作如下,通过贴合组件3与呼吸罩体1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得在呼吸罩体1扣于患者面部时亲肤层302能够与面部接触,用于减小患者的不适,并通过贴合片303能够提升与患者之间的紧密性,同时轮廓架304设置于呼吸罩体1的中部,通过单向气孔阀307能够将呼吸罩体1内部多余的气体排出,避免内部产生水汽导致细菌滋生的情况,并配合消毒海绵306能够将残留的水汽吸收,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滑动滑盖305将内部的消毒海绵306更换,提升其便捷性;请参阅图1-3,限位组件2包括安置块201、复位弹簧202、直角杆203、限位纤维布204、魔术贴205、防汗吸湿层206、弹性连接带207、限位齿208、安置套209、弹性件210和限位齿轮211,安置块201两侧均安装有复位弹簧202,且复位弹簧202另一端连接有直角杆203,安置块201外端连接有限位纤维布204,且限位纤维布204底部缝合连接有魔术贴205,魔术贴205表面粘粘有防汗吸湿层206,限位纤维布204外端连接有弹性连接带207,且弹性连接带207末端表面设置有限位齿208,弹性连接带207外部设置有安置套209,且安置套209内部安装有弹性件210,弹性件210表面设置有限位齿轮211,直角杆203通过复位弹簧202与安置块201构成弹性连接,且安置块201通过直角杆203与呼吸罩体1构成卡合连接,而且安置块201与呼吸罩体1转动连接,弹性连接带207通过限位齿208与安置套209构成传动连接,且限位齿208与限位齿轮211相啮合,而且限位齿轮211通过弹性件210与安置套209构成弹性转动连接;具体操作如下,通过限位组件2与呼吸罩体1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使得按压直角杆203使其能在安置块201内部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202,将方便安置块201与呼吸罩体1之间的拆装,并通过限位纤维布204能够与患者面部贴合,提升其连接的紧密性,并通过防汗吸湿层206能够贴合患者面部的同时将患者面部的脏污吸附,该防汗吸湿层206通过魔术贴205与限位纤维布204相连接,方便其拆卸清洗过程,并通过弹性连接带207、限位齿208与安置套209的设置,使得拉动两端的弹性连接带207时,弹性连接带207外部的限位齿208能够与限位齿轮211相咬合,进而能够调节弹性连接带207的长度,此调节过程快速便捷,提升了该产品对患者的通用性;请参阅图1、图5和图6,加固组件4包括连接筋401、软胶垫402、限位布403、调节件404、松紧带405、包裹层406、可拆卸托布407和安置气囊408,且连接筋401内壁连接有软胶垫402,连接筋401顶部连接有限位布403,且限位布403一侧连接有调节件404,调节件404内部设置有松紧带405,且松紧带405外端连接有包裹层406,包裹层406内表面连接有可拆卸托布407,且包裹层406外表面嵌入有安置气囊408,包裹层406与可拆卸托布407吸附连接,
且包裹层406与安置气囊408处于同一轴线,而且包裹层406的外部尺寸大于限位布403的外部尺寸;具体操作如下,通过加固组件4的设置,该加固组件4中的连接筋401连接于轮廓架304表面,通过软胶垫402使其能够提升与患者面部的适配度,使其能够减小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将限位布403置于患者的头处,并通过调节件调404节松紧带405长度,使其能够方便不同患者的使用,该松紧带405末端连接有包裹层406,其包裹层406内壁设置有可拆卸托布407,使其能够在后期能够将其拆卸清洗,并通过外表面嵌入的安置气囊408的设计,使得在安置气囊408内部充气后能够将患者的头部托起,辅助其喂药过程,方便其使用;请参阅图1和图7,恢复组件7包括螺纹件701、供氧气囊702、供氧管703、外置架704、行程推杆705、推头706、分流筒707、伸缩弹簧708和活塞头709,且螺纹件701底部连接有供氧气囊702,供氧气囊702底部连通有供氧管703,且供氧气囊702外部设置有外置架704,外置架704两侧连接有行程推杆705,且行程推杆705输出端连接有推头706,供氧气囊702靠近竖直中心线的一侧设置有分流筒707,且分流筒707内部安装有伸缩弹簧708,伸缩弹簧708另一端连接有活塞头709,活塞头709通过伸缩弹簧708与分流筒707构成弹性连接,且分流筒707与供氧气囊702相互连通,而且分流筒707呈u形状结构;具体操作如下,通过恢复组件7的设置,该恢复组件7中的供氧气囊702通过螺纹件701与进气管5螺纹连接,使其方便拆装,并通过外置架704两侧的行程推杆705同时工作推动推头706挤压供氧气囊702的两侧使其收缩,进而能够将供氧管703内部的氧气吸出,并在压动供氧气囊702时供氧气囊702内部多余的气体进入u形状的分流筒707中推动活塞头709与伸缩弹簧708收缩,并在挤压完成后在伸缩弹簧708的驱动下将活塞头709复位,同时将u形状的分流筒707中多余的气体重新通入供氧气囊702中,此过程不仅代替了人工按压,同时还能够加快供氧气囊702的恢复。
23.请参阅图4图8和图9,分流管6表面设置有观测组件8,且观测组件8包括压舌板801、喂药槽802、直杆803、观测件804、补光灯805、微型摄像头806、喂水筒807、软管808、限量架809和滚轮810,压舌板801内部开设有喂药槽802,且顶部穿设有直杆803,直杆803外端连接有观测件804,且观测件804表面设置有补光灯805,观测件804中部设置有微型摄像头806,喂水筒807安装于进气管5外部,且喂水筒807内部设置有软管808,软管808外部设置有限量架809,且限量架809内部活动连接有滚轮810,压舌板801与进气管5弹性转动连接,且喂水筒807通过软管808与压舌板801相连通;具体操作如下,通过观测组件8的设置,该观测组件8中的压舌板801活动连接于呼吸罩体1的内壁,使其能够压住患者的舌头,方便提供供氧条件,并在压舌的同时配合观测件804、补光灯805与微型摄像头806能够对患者的喉腔进行观测,在患者喉腔有异样时及时作出处理,并通过喂水筒807能够将水与药剂输送至患者体内,该喂水筒807内部设置有软管808,并在推动滚轮810时,滚轮810能够沿倾斜状的限量架809运动压住软管808,进而能够控制喂水时的流量。
24.综上,用于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呼吸罩体1佩戴在患者的面部亲肤层302能够与面部接触,用于减小患者的不适,并通过贴合片303能够提升与患者之间的紧密性,同时轮廓架304设置于呼吸罩体1的中部,通过单向气孔阀307能够将呼吸罩体1内部多余的气体排出,避免内部产生水汽导致细菌滋生的情况,并配合消毒海绵306能
够将残留的水汽吸收,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滑动滑盖305将内部的消毒海绵306更换,随后通过限位纤维布204能够与患者面部贴合,提升其连接的紧密性,并通过防汗吸湿层206能够贴合患者面部的同时将患者面部的脏污吸附,该防汗吸湿层206通过魔术贴205与限位纤维布204相连接,方便其拆卸清洗过程,在拉动两端的弹性连接带207时,弹性连接带207外部的限位齿208能够与限位齿轮211相咬合,进而能够调节弹性连接带207的长度,达到与患者适配,随后通过软胶垫402使其能够提升与患者面部的适配度,使其能够减小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将限位布403置于患者的头处,并通过调节件调404节松紧带405长度,使其能够方便不同患者的使用,该松紧带405末端连接有包裹层406,其包裹层406内壁设置有可拆卸托布407,使其能够在后期能够将其拆卸清洗,并通过外表面嵌入的安置气囊408的设计,使得在安置气囊408内部充气后能够将患者的头部托起,辅助其喂药过程,方便其使用,然后通过外置架704两侧的行程推杆705同时工作推动推头706挤压供氧气囊702的两侧使其收缩,进而能够将供氧管703内部的氧气吸出,并在压动供氧气囊702时供氧气囊702内部多余的气体进入u形状的分流筒707中推动活塞头709与伸缩弹簧708收缩,并在挤压完成后在伸缩弹簧708的驱动下将活塞头709复位,同时将u形状的分流筒707中多余的气体重新通入供氧气囊702中,此过程不仅代替了人工按压,同时还能够加快供氧气囊702的恢复,最后在患者好转时,通过观测组件8的设置,该观测组件8中的压舌板801活动连接于呼吸罩体1的内壁,使其能够压住患者的舌头,方便提供供氧条件,并在压舌的同时配合观测件804、补光灯805与微型摄像头806能够对患者的喉腔进行观测,在患者喉腔有异样时及时作出处理,并通过喂水筒807能够将水与药剂输送至患者体内,该喂水筒807内部设置有软管808,并在推动滚轮810时,滚轮810能够沿倾斜状的限量架809运动压住软管808,进而能够控制喂水时的流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