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3-04 23:1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任务进行分配时需要上级对下级进行任务信息的传递,大都是进行面对面或者会议的模式进行任务的分配工作,这种通过人工分配的方式不仅分配效率低下,且分配方式通常是由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并不能准确考虑每个员工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这种人工分配的方式可能会将任务分配给实际处理能力较低的员工,导致任务的整体完成效率低下。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用以在分配任务时,基于员工的实际处理能力自动分配任务,是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在分配任务时,基于员工的实际处理能力自动分配任务。
5.本技术提供一种任务分配方法,包括:
6.获取预先登记的待分配任务;
7.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
8.根据所述任务类别以及所述任务信息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量;
9.根据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量确定各个员工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
10.根据所述各个员工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预设的任务分配决策进行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分配。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根据各个员工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预设的任务分配决策进行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分配,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方案,在分配任务时,无需通过人工分配的方式分配任务,而是基于员工的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和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等与员工实际处理能力相关的参数自动分配任务,提升了任务分配效率以及任务的整体完成效率。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包括:
13.从所述待分配任务中提取任务信息;
14.根据所述任务信息进行关键字识别;
15.根据识别的关键字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个员工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预设的任务分配决策进行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分配,包括:
17.确定每个员工对应的适应度函数;
18.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
19.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每个员工对应的适应度函数,包括:
2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个员工对所述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
22.ti(x)=aei (1-a)li(x),0≤a≤1;
23.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α为自定义系数;ei表示当前时刻第n个员工的完成已分配任务需要的总时间,li(x)为第n个员工完成第x个待分配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包括:
25.当目标员工的适应度函数小于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预估时间时,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7.对每一个任务进行实时监测;
28.当检测到有任务结束时,将所述任务从监测名单中删除。
2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任务分配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包括:
30.登录子系统,用于接收并验证用户的登陆操作;
31.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数据加以监管和记录,根据任务标志的不同,分类管理,以方便对任务的查询和统计;
32.任务登记子系统,用于接收对待分配任务的登记操作,并根据所述登记操作对所述待分配任务进行登记;
33.任务分配子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任务分配管理系统,还包括:
35.任务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每一任务进行监测;当监测到有任务结束时,将该任务从监测名单中删除,并将任务结束信息反馈至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和任务分配子系统;其中,发生以下任一种情况时任务结束:任务执行成功、任务执行失败和任务取消。
3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7.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8.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39.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
4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对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
4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4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4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4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45.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46.图3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47.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功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技术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s11-s15:
53.在步骤s11中,获取预先登记的待分配任务;
54.在步骤s12中,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
55.在步骤s13中,根据所述任务类别以及所述任务信息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量;
56.在步骤s14中,根据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量确定各个员工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
57.在步骤s15中,根据所述各个员工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预设的任务分配决策进行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分配。
58.在本技术中,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执行主题可以是任务分配系统中的任务分配子系统。其至少包括登录子系统10、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20、任务登记子系统30、任务分配子系统40及任务管理子系统50;用户将任务登记在任务登记子系统30中,任务分配子系统40获取任务信息,发送至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20进行识别,发送至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20以使得从登录子系统10登录的用户获知,同时发送至任务管理子系统50对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监管。
59.因此,本技术中,获取预先登记的待分配任务,即任务分配系统获取登记子系统中登记的待分配任务;然后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具体的,可以从所述待分配任务中提取任务信息;根据所述任务信息进行关键字识别;根据识别的关键字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例如,任务为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当分配的任务统计a员工的当前出勤记录;则根据预设的条件对“出勤”关键字进行提取,识别为“出勤”任务。其它如“档案管理”任务、“培训”任务、“考勤”任务、“薪资统计”任务,均可通过相近或相同意思的字词列为关键字,即将“档案”、“培训”、“考勤”、“薪资”等设置为关键词。
60.根据所述任务类别以及所述任务信息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量;根据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量确定各个员工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
61.根据所述各个员工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预设的任务分配决策进行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分配。
62.具体的,确定每个员工对应的适应度函数;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
63.其中,所述确定每个员工对应的适应度函数,包括:
64.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个员工对所述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
65.ti(x)=aei (1-a)li(x),0≤a≤1;
ꢀꢀ
公式(1)
66.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α为自定义系数;ei表示当前时刻第n个员工的完成已分配任务需要的总时间,li(x)为第n个员工完成第x个待分配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67.另外,所述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68.方式一
69.当目标员工的适应度函数小于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预估时间时,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70.方式二
71.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使得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小值的目标员工;
72.miniti(x)=mini[a∑
jbi,j
t
i,j
(1-a)li(x)]
ꢀꢀ
公式(2)
[0073]
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j为任务类别,b
i,j
标识第i个员工已分配的第j类任务量,t
i,j
为第i个员工完成每个第j类任务所需的时间;
[0074]
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0075]
具体的,上述公式(2)可以变形为以下公式(3):
[0076][0077]
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j为任务类别,b
i,j
标识第i个员工已分配的第j类任务量,t
i,j
为第i个员工完成每个第j类任务所需的时间。
[0078]
需要说明的是,t
i,j
可以通过系统对每个员工完成历史任务的情况自动统计,并定期更新。
[0079]
方式三
[0080]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使得适应度函数与工作成本乘积达到最小值的目标员工:
[0081][0082]
其中,c(x)为完成第x个待分配任务所需要的最小成本,ci为第i个员工单位时间的工作成本,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j为任务类别,b
i,j
标识第i个员工已分配的第j类任务量,t
i,j
为第i个员工完成每个第j类任务所需的时间;
[0083]
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0084]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根据各个员工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以及预设的任务分配决策进行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分配,采用本
申请所提供的方案,在分配任务时,无需通过人工分配的方式分配任务,而是基于员工的完成已分配任务所需时间和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等与员工实际处理能力相关的参数自动分配任务,提升了任务分配效率以及任务的整体完成效率。
[0085]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s21-s23:
[0086]
在步骤s21中,从所述待分配任务中提取任务信息;
[0087]
在步骤s22中,根据所述任务信息进行关键字识别;
[0088]
在步骤s23中,根据识别的关键字确定所述待分配任务的任务类别。
[0089]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5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s31-s33:
[0090]
在步骤s31中,确定每个员工对应的适应度函数;
[0091]
在步骤s32中,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
[0092]
在步骤s33中,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
[0093]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1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
[0094]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每个员工对所述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
[0095]
ti(x)=aei (1-a)li(x),0≤a≤1;
[0096]
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α为自定义系数;ei表示当前时刻第n个员工的完成已分配任务需要的总时间,li(x)为第n个员工完成第x个待分配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009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包括:
[0098]
当目标员工的适应度函数小于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预估时间时,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0099]
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员工的适应度函数小于完成所述待分配任务所需的预估时间时,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0100]
其次,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还可被实施为:
[0101]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使得适应度函数达到最小值的目标员工;
[0102]
miniti(x)=mini[a∑
jbi,j
t
i,j
(1-a)li(x)]
ꢀꢀ
公式(2)
[0103]
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j为任务类别,b
i,j
标识第i个员工已分配的第j类任务量,t
i,j
为第i个员工完成每个第j类任务所需的时间;
[0104]
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0105]
具体的,上述公式(2)可以变形为以下公式(3):
[0106][0107]
其中,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j为任务类别,b
i,j
标识第i个员工已分配的第j类任务量,t
i,j
为第i个员工完成每个第j类任务所需的时间。
[0108]
需要说明的是,t
i,j
可以通过系统对每个员工完成历史任务的情况自动统计,并定期更新。
[0109]
同时,根据所述适应度函数以及分配决策确定待分配任务对应的员工,还可被实
施为:
[0110]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使得适应度函数与工作成本乘积达到最小值的目标员工:
[0111][0112]
其中,c(x)为完成第x个待分配任务所需要的最小成本,ci为第i个员工单位时间的工作成本,ti(x)为第i个员工对第x个待分配任务的适应度函数,j为任务类别,b
i,j
标识第i个员工已分配的第j类任务量,t
i,j
为第i个员工完成每个第j类任务所需的时间;
[0113]
将所述待分配任务分配给所述目标员工。
[01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被实施为以下步骤a1-a2:
[0115]
在步骤a1中,对每一个任务进行实时监测;
[0116]
在步骤a2中,当检测到有任务结束时,将所述任务从监测名单中删除。
[0117]
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任务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包括:
[0118]
登录子系统10,用于接收并验证用户的登陆操作;
[0119]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20,用于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数据加以监管和记录,根据任务标志的不同,分类管理,以方便对任务的查询和统计;
[0120]
任务登记子系统30,用于接收对待分配任务的登记操作,并根据所述登记操作对所述待分配任务进行登记;
[0121]
任务分配子系统40,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
[0122]
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20至少包括功能单元21和工作单元22。其中,如图5所示,功能单元21至少包括档案模块211、培训模块212、考勤模块213及薪资模块214。
[0123]
更进一步的,档案模块211,用于管理员工档案,记录、查询、统计员工档案中的员工信息、以及维护员工档案;
[0124]
更进一步的,培训模块212,用于管理员工的培训记录,并进行可录入、查询、统计、导出。
[0125]
更进一步的,考勤模块213,用于管理员工的出勤记录,管理员工休假台账,登记、修改、查询、统计以及销毁所述员工休假台账中的员工休假信息。
[0126]
更进一步的,薪资模块214,用于管理员工薪金台账,编制、调整、维护、查询、统计所述员工薪金台账中的薪金信息
[0127]
更进一步的,工作单元22,用于记录员工的工作任务内容、工作量大小及工作任务完成总时间信息。
[0128]
进一步的,任务登记子系统30,用于登记任务并向发布者提供任务发布的窗口。
[0129]
进一步的,任务分配子系统40,用于从任务登记子系统30所记录的多个任务信息中,识别任务信息中的任务关键字,根据关键字对任务信息进行分类标志,确定任务需要,将任务需求结合任务工作量和员工实况,确定任务分配路径(分配策略),将待下发任务下发确定的路径。
[0130]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子中,如图6所示,任务分配子系统40,至少包括接收模块41、更新模块42、处理模块43及响应摸模块44。
[0131]
更进一步的,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任务信息,对任务信息的关键字进行识别,并对工作任务按识别出的关键字进行任务标记。
[0132]
更进一步的,更新模块42,用于根据关键字任务标记信息更新生成待分配任新的任务信息,发送至处理模块。
[0133]
更进一步的,处理模块43,用于利用预设的任务分配法对更新后的任务进行处理,生成任务分配方案,确定分配路径;
[0134]
更进一步的,响应模块44,用于按照处理得到的任务分配路径响应任务分配请求,发送至功能单元21和工作单元22。
[013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任务分配管理系统,还包括:
[0136]
任务管理子系统50,用于对每一任务进行监测;当监测到有任务结束时,将该任务从监测名单中删除,并将任务结束信息反馈至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和任务分配子系统;其中,发生以下任一种情况时任务结束:任务执行成功、任务执行失败和任务取消。
[0137]
图7为本技术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0138]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139]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140]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
[0141]
参照图7,该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702,存储器704,电源组件706,多媒体组件708,音频组件7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712,传感器组件714,以及通信组件716。
[0142]
处理组件702通常控制电子设备700的整体操作。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7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7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708和处理组件702之间的交互。
[0143]
存储器7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7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存储器7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0144]
电源组件706为电子设备7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源。电源组件7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7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源相关联的组件。
[0145]
多媒体组件708包括在电子设备7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或者用于显示数据,如显示煤壁的三维点云集合等。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708还可以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用于采集煤壁所在环境的图像数据。当电子设备7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
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0146]
音频组件7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7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7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4或经由通信组件7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7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0147]
i/o接口712为处理组件7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0148]
传感器组件7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7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714可以包括声音传感器。另外,传感器组件714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7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电子设备7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700或电子设备700的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7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7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7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7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7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0149]
通信组件716被配置为使电子设备700提供和其他设备以及云平台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能力。电子设备7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7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7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015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任务分配方法。
[0151]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对应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记载的任务分配方法。
[0152]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53]
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
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54]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55]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56]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