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4:1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发声器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设备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设备一般会通过语音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导航提示等。
3.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壳体和置于收容腔中的发声单体,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收容腔能够被分隔成前腔和后腔,一般将壳体划分为下壳、中壳以及上壳,从而导致壳体成本增加、发声器件的装配流程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件,简化了发声器件的装配流程,降低了发声器件的整体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壳体和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盆架、固定在所述盆架上的振动系统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的磁路系统;
6.所述盆架包括连接在所述振动系统与所述磁路系统之间的支撑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延伸形成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壳体连接以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磁路系统的底壁和沿第一方向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
8.所述分隔部由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壁形成,所述顶壁、所述分隔部以及所述振动系统共同围合成所述前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以形成所述收容腔的周壁,且所述周壁形成有出音孔;
10.所述分隔部形成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出音孔经所述通孔与所述前腔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由所述分隔部与所述顶壁相对的端面凹陷形成。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动发声的第一振膜,所述第一振膜包括位于所述分隔部内周侧的第一折环部和自所述第一折环部外边缘经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周壁的密封膜部;
13.所述盆架还包括自所述通孔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边弯折延伸至所述周壁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顶壁抵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密封膜部夹设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振膜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折环部的外周缘
延伸形成的侧边部,且所述侧边部固定贴设于所述分隔部的内壁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振膜还包括自所述侧边部远离所述第一折环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外翻边,且所述第一外翻边夹设在所述分隔部与所述顶壁之间。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边部进一步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并与所述密封膜部连接,所述第一外翻边进一步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并夹设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顶壁之间。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振膜还包括自所述密封膜部延伸形成的贴设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顶壁的端面上的贴边部。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盆架相对两端的第二振膜、位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第三振膜、连接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第三振膜的第一环形骨架;
19.所述第一振膜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折环部的内周缘延伸形成第一内翻边;所述第三振膜包括第三折环部以及自第三折环部的外周缘延伸形成的第三外翻边;其中,所述第一内翻边和所述第三外翻边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骨架的一端面。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发声单体的盆架延伸形成分隔部,在将发声单体固定组装进壳体内后,分隔部便与壳体连接以将收容腔分隔成了前腔和后腔,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盆架进行延伸形成分隔部便可以实现了前腔和后腔的分隔,避免了对壳体结构的复杂划分,从而可以简化发声器件的装配流程,降低发声器件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声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振动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盆架与第一振膜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盆架与第一振膜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7.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8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中:
30.100、发声器件;10、壳体;10a、收容腔;10a1、前腔;10a2、后腔;10b、出音孔;11、底壁;12、顶壁;13、周壁;20、发声单体;21、振动系统;211、音圈;212、第一振膜;2121、第一折环部;2122、密封膜部;2123、侧边部;2124、第一外翻边;2125、贴边部;2126、第一内翻边;213、球顶;214、第二振膜;2141、第二折环部;2142、第二外翻边;2143、第二内翻边;215、第一环形骨架;2151、第一支撑体;2152、第二支撑体;216、柔性电路板;2161、第一固定臂;2162、第二固定臂;2163、弹臂;217、第三振膜;2171、第三折环部;2172、第三外翻边;2173、第三内翻边;218、第二环形骨架;22、磁路系统;22a、磁间隙;221、主磁钢;222、副磁钢;223、磁轭;224、主极芯;225、副极芯;226、上磁钢;2261、基部;2262、顶部;23、盆架;231、支撑部;232、分隔部;23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8,一种发声器件100,可用于电子设备中,通过发声来起反馈提示作用。该发声器件100包括具有收容腔10a的壳体10和收容在收容腔10a内的发声单体20。
35.其中,发声单体20包括盆架23、固定在所述盆架23上的振动系统21和用于驱动所述振动系统21沿第一方向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22,所述磁路系统22包括主磁钢221和环绕所述主磁钢221设置以形成磁间隙22a的副磁钢222,振动系统21包括插设于磁间隙22a中的音圈211,通电音圈211在磁路系统中振动,从而实现振动系统21的振动。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定义z方向为第一方向,振动系统21沿z方向振动;x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36.参见图4-图7,所述盆架23包括连接在所述振动系统21与所述磁路系统22之间的支撑部231以及自所述支撑部231延伸形成的分隔部232,所述分隔部232与壳体10连接以将所述收容腔10a分隔成前腔10a1和后腔10a2。其中,壳体10开设有与前腔10a1连通的出音孔10b,以实现发声器件100的出声功能;后腔10a2中则可填充吸音粉,以改善发声器件100的低频声学性能。
37.在本实用新型中,由发声单体20的盆架23形成分隔部232,在将发声单体20固定组装进壳体10内后,分隔部232便与壳体10连接以将收容腔10a分隔成了前腔10a1和后腔10a2,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盆架23进行延伸形成分隔部232便可以实现了前腔10a1和后腔10a2的分隔,避免了对壳体10结构的复杂划分,从而可以简化发声器件100的装配流程,降低发声器件100的整体成本。
38.参见图1和图6,所述壳体1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磁路系统22的底壁11、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底壁11相对设置的顶壁12、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壁11和所述顶壁12之间的周壁13,所述周壁13、所述底壁11以及顶壁12共同形成收容腔10a。
39.在一种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述分隔部232由所述支撑部231远离所述磁路系统2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壁12形成,所述顶壁12、所述分隔部232以及所述振动系统21共同围合成所述前腔10a1。
40.即在本实施例中直接沿第一方向将盆架23的高度做大便形成分隔部232,直接做高盆架23可以减小盆架23的成型难度。
41.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以及图8,出音孔10b由周壁13形成,所述分隔部232形成有与所述前腔10a1连通的通孔,所述出音孔10b经所述通孔与所述前腔10a1连通,从而
实现侧面发声。
4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述通孔由所述分隔部232与所述顶壁12相对的端面凹陷形成,可以减小分分隔部232成型时形成通孔的难度,并保证通孔的大小。
43.为保证出音孔10b与通孔之间的密封连通,参见图4-图6以及图8,所述振动系统21包括振动发声的第一振膜212,所述第一振膜212包括位于所述分隔部232内周侧的第一折环部2121和自所述第一折环部2121外边缘经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周壁13的密封膜部2122,即从通孔出来的声音会经过密封膜部2122,以保证出音效果。
44.所述盆架23还包括自所述通孔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边弯折延伸至所述周壁13的连接部233,且所述连接部233与所述顶壁12抵接,其中,所述密封膜部2122夹设在两个所述连接部233之间,因此,所述密封膜部2122、两个所述连接部233以及所述顶壁12会共同形成一条通道,该通道密封连通所述出音孔10b与所述通孔,通过盆架23形成两个连接部233,一方面提高了密封膜部2122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于与密封膜部2122、顶壁12形成通道,以实现通孔和出音孔10b的密封连通,保证侧面出音效果。
4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7,所述第一振膜212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折环部2121的外周缘延伸形成的侧边部2123,且所述侧边部2123固定贴设于所述分隔部232的内壁上,从而实现盆架23与第一振膜212之间的稳定连接。
46.更进一步地,所述侧边部2123延伸至所述连接部233并与所述密封膜部2122连接,提高了密封膜部2122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4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7,所述第一振膜212还包括自所述侧边部2123远离所述第一折环部2121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外翻边2124,且所述第一外翻边2124夹设在所述分隔部232与所述壳体10之间。通过将所述第一外翻边2124夹设在所述分隔部232与所述壳体10之间,加强了第一振膜212相对盆架23的固定强度,防止第一振膜212振动时发生脱落现象。
48.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翻边2124延伸至所述连接部233并夹设在连接部233与顶壁12之间。
4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一振膜212还包括自所述密封膜部2122延伸形成的贴设在所述连接部233远离所述顶壁12的端面上的贴边部2125,不仅加强了密封膜部2122的稳定性,同时密封隔绝了通道和后腔10a2。
50.下面对发声单体2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51.参见图2、图3以及图6,振动系统21还包括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振膜212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214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振膜212内侧的第三振膜217,第一振膜212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折环部2121的内周缘延伸形成第一内翻边2126;第二振膜214包括与所述第一折环部2121相对设置的第二折环部2141、自第二折环部2141的外周缘延伸形成的第二外翻边2142以及自第二折环部2141的内周缘延伸形成的第二内翻边2143,且所述第一外翻边2124固定在所述支撑部231上;所述第三振膜217包括呈环状的第三折环部2171、自第三折环部2171的外周缘延伸形成的第三外翻边2172以及自第三折环部2171的内周缘延伸形成的第三内翻边2173。
52.振动系统21还包括第一环形骨架215和第二环形骨架218,第一环形骨架215连接在第一内翻边2126与第二内翻边2143之间,第三外翻边2172固定在所述第一环形骨架215
上,第三内翻边2173固定在第二环形骨架218上。
5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音圈211则与第一环形骨架215固定连接,即音圈211通过第一环形骨架215来带动第一振膜212、第三振膜217振动。
5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骨架215包括夹设在第一内翻边2126与所述第二内翻边2143之间的第一支撑体2151以及自所述第一支撑体2151远离所述第二内翻边2143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一振膜212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体2152,其中,所述第一内翻边2126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体2152上,第三外翻边2172也固定在第二支撑体2152上。
55.此外,音圈211也与第二支撑体2152连接,即音圈211通过第二支撑体2152实现其与第一环形骨架215的连接。
56.所述振动系统21还包括球顶213,球顶213固定在第二支撑体2152上并位于第一内翻边2126与第三外翻边2172之间,通过球顶213能够加强第二环形骨架218的强度,提高第二环形骨架218的抗扭能力和抗摇摆能力,提高发声单体20的声学性能。
57.振动系统21还包括用于与音圈211电连接的柔性电路板216,所述柔性电路板216包括夹设在支撑部231与第二外翻边2142之间的第一固定臂2161、夹设在第一环形骨架215与第二内翻边2143之间的第二固定臂2162、以及连接在第一固定臂2161与第二固定臂2162之间的弹臂2163。
58.下面对磁路系统2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5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6,所述磁路系统22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主磁钢221和所述副磁钢222的磁轭223,磁轭223固定在底壁11上。
6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6,所述磁路系统22还包括贴附于主磁钢221上的主极芯224和环绕主极芯224并贴附在副磁钢222上的副极芯225,且副极芯225与支撑部231连接,从而实现支撑部231对磁路系统22的支撑。
61.此外,参见图2和图6,所述磁路系统22还包括贴设在主极芯224远离所述主磁钢221侧的上磁钢226,第二环形骨架218环绕并抵接上磁钢226设置。
6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上磁钢226包括抵接在主极芯224上的基部2261以及自基部2261的中部朝向远离主极芯224的方向凸起形成的顶部2262,第二环形骨架218环绕顶部2262并抵接在基部2261上,从而实现第二环形骨架218的稳定设置。
6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4.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