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3:3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整流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


背景技术:

2.整流桥一般带有足够大的电感性负载,因此整流桥不出现电流断续。一般整流桥应用时,常在其负载端接有平波电抗器,故可将其负载视为恒流源。多组三相整流桥相互连接,使得整流桥电路产生的谐波相互抵消。按整流变压器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的多脉冲变压整流器和自耦式多脉冲变压整流器。传统的多脉冲变压整流器采用隔离变压器实现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隔离,但整流变压器的等效容量大,体积庞大。
3.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充电器内部的整流桥在工作时不方便进行散热,导致整流桥容易出现损坏,且现有的充电器内部的整流桥不方便进行更换,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充电器内部的整流桥在工作时不方便进行散热,导致整流桥容易出现损坏,且现有的充电器内部的整流桥不方便进行更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包括第一装置外壳、散热口和防尘网板,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且第一紧固螺栓设置在安装板的两端,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整流桥主体,所述整流桥主体的中间位置与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一装置外壳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装置外壳,所述第二装置外壳的侧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紧固螺栓,且第三紧固螺栓的末端设置在第一装置外壳的外侧表面,所述第一装置外壳的底面与第二装置外壳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板。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在第一装置外壳内部的侧面,且支撑板与第一装置外壳之间为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长度大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且安装板的长度小于第一装置外壳内部的长度,且安装板与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构成可拆卸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尺寸与整流桥主体的尺寸相等,且整流桥主体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安装板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
9.优选的,所述第二装置外壳底面的尺寸与第一装置外壳上表面的尺寸相等,所述连接槽均匀开设在第一装置外壳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装置外壳与第一装置外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散热口开设在第一装置外壳底面、第二装置外壳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所述防尘网板与散热口之间为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
12.(1)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整流桥主体的尺寸与安装槽的尺寸相等,且整流桥主体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安装板构成可拆卸连接,同时,第一装置外壳与第二装置外壳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整流桥主体方便进行更换;
13.(2)第一装置外壳的底面与第二装置外壳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板,使整流桥主体产生的热量方便进行散热,同时可以避免大体积的颗粒物对整流桥主体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装置外壳;2、支撑板;3、安装板;4、第一紧固螺栓;5、安装槽;6、整流桥主体;7、第二紧固螺栓;8、连接槽;9、第二装置外壳;10、限位孔;11、第三紧固螺栓;12、散热口;13、防尘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包括第一装置外壳1、支撑板2、安装板3、第一紧固螺栓4、安装槽5、整流桥主体6、第二紧固螺栓7、连接槽8、第二装置外壳9、限位孔10、第三紧固螺栓11、散热口12和防尘网板13,第一装置外壳1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板3,安装板3与支撑板2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4,且第一紧固螺栓4设置在安装板3的两端,安装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的内部设置有整流桥主体6,整流桥主体6的中间位置与安装板3之间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7,第一装置外壳1的表面开设有连接槽8,连接槽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装置外壳9,第二装置外壳9的侧面开设有限位孔10,限位孔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紧固螺栓11,且第三紧固螺栓11的末端设置在第一装置外壳1的外侧表面,第一装置外壳1的底面与第二装置外壳9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散热口12,散热口12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板13。
21.支撑板2对称设置在第一装置外壳1内部的侧面,且支撑板2与第一装置外壳1之间为固定连接。
22.安装板3的长度大于支撑板2之间的间距,且安装板3的长度小于第一装置外壳1内部的长度,且安装板3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第一紧固螺栓4构成可拆卸连接,使安装板3不会影响第二装置外壳9与第一装置外壳1之间的连接。
23.安装槽5的尺寸与整流桥主体6的尺寸相等,且整流桥主体6通过第二紧固螺栓7与
安装板3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使整流桥主体6可以被固定。
24.第二装置外壳9底面的尺寸与第一装置外壳1上表面的尺寸相等,连接槽8均匀开设在第一装置外壳1的上表面,第二装置外壳9与第一装置外壳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取出整流桥主体6。
25.散热口12开设在第一装置外壳1底面、第二装置外壳9上表面的中间位置,防尘网板13与散热口12之间为固定连接,使该装置方便进行散热。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充电器的整流桥时,首先,将该装置所需要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当该装置正常使用时,整流桥主体6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口12向外散热,散热口12内部所安装的防尘网板13将外界空气中体积较大的颗粒物阻挡,避免体积较大的颗粒物进入第一装置外壳1与第二装置外壳9的内部造成整流桥主体6的损坏。
27.当整流桥主体6的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旋转取下第三紧固螺栓11,将第二装置外壳9从连接槽8的内部取出,使第二装置外壳9与第一装置外壳1分离,之后旋转取下第二紧固螺栓7,第二紧固螺栓7取下之后可以将整流桥主体6从安装槽5的内部取出,之后将更换的新的整流桥主体6重新放入安装槽5的内部,并将第二紧固螺栓7重新进行旋转安装,完成整流桥主体6与安装板3的固定,在整流桥主体6更换完成之后,将第二装置外壳9对准连接槽8重新将第二装置外壳9与第一装置外壳1相连接,将第三紧固螺栓11重新旋转连接,完成第一装置外壳1与第二装置外壳9之间的固定连接,以上就是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第一紧固螺栓4、第二紧固螺栓7等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